本實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波動震動型食品裹粉搖床。
背景技術:
目前,裹粉類食品日漸受到人們的喜愛,如裹粉豆類、裹粉花生類休閑食品等。傳統的裹粉工藝是將所裹粉料放至一大型容器中,將豆類、花生類等顆粒物放入容器中進行人工攪拌裹粉,其人力耗費大、加工效率低下,且顆粒物表面裹粉不均勻。
為此,中國專利201521071530.1公布了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食品裹粉搖床,它包括支架、設置于支架內的搖床(3)、電機(4),所述支架包括矩形支架框(1)和固定于矩形支架框(1)四個角的四根立柱(2),所述搖床(3)為由一底板和四側側板組成的槽體,所述搖床(3)的前后兩側通過滾輪軸承(5)滾動連接于矩形支架框(1)兩側內壁設置的凹槽(11)內,所述搖床(3)通過連桿(6)與電機(4)連接并由電機(4)驅動在凹槽(11)內作來回移動。該搖床結構簡單、設計合理,能夠很好地完成豆類、花生類等顆粒物的裹粉作業,同時保證食品裹粉質量;但是該實用新型只能水平方向是利用來回運動實現水平震動,從而實現顆粒物表面裹粉,整個運動是周期性的,運動穩定,對顆粒物表面裹粉效果并不好,這種周期性的水平方向上的運動不利于顆粒物表面裹粉。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波動震動型食品裹粉搖床,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波動震動型食品裹粉搖床,包括底座、搖床和電機,底座頂端內設導槽,底座在導槽的下方內設軌道槽,導槽和軌道槽是貫通連接,軌道槽的頂壁和底壁是相同波浪形結構設計,軌道槽內設有運動滑塊,運動滑塊是采用與軌道槽弧度相同的波浪結構設計,運動滑塊的頂端固定連接支撐桿,支撐桿的頂端穿過導槽與搖床固定連接,搖床的頂端內設裹粉腔,搖床的右端設有連接塊,底座的頂端右側內設電機,電機的電機軸頂端固定連接轉軸,轉軸的頂端固定連接偏心輪,偏心輪通過鉸銷與連桿鉸接,連桿的另一端通過鉸銷與連接塊鉸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導槽的寬度小于軌道槽的寬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運動滑塊的高度低于軌道槽的槽高。
作為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裹粉腔的底壁均勻的設有若干圓錐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軌道槽采用波浪結構設計,使得搖床的運動也變成波浪震動運動,加劇搖床震動,使得顆粒狀食物能夠快速裹粉,裹粉效果顯著,結構簡單,操作簡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波動震動型食品裹粉搖床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波動震動型食品裹粉搖床的A-A剖視圖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底座,2-搖床,3-導槽,4-軌道槽,5-運動滑塊,6-支撐桿,7-裹粉腔,8-圓錐體,9-連桿,10-鉸銷,11-偏心輪,12-電機,13-轉軸,14-連接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2,一種波動震動型食品裹粉搖床,包括底座1、搖床2和電機3,所述底座1頂端內設導槽3,底座1在導槽3的下方內設軌道槽4,所述導槽3的寬度小于軌道槽4的寬度,所述導槽3和軌道槽4是貫通連接,所述軌道槽4的頂壁和底壁是相同波浪形結構設計,所述軌道槽4內設有運動滑塊5,所述運動滑塊5是采用與軌道槽4弧度相同的波浪結構設計,所述運動滑塊5的高度低于軌道槽4的槽高,所述運動滑塊5的頂端固定連接支撐桿6,所述支撐桿6的頂端穿過導槽3與搖床2固定連接,所述搖床2的頂端內設裹粉腔7,所述裹粉腔7的底壁均勻的設有若干圓錐體8,所述搖床2的右端設有連接塊14,所述底座1的頂端右側內設電機12,所述電機12的電機軸頂端固定連接轉軸13,所述轉軸13的頂端固定連接偏心輪11,所述偏心輪11通過鉸銷10與連桿9鉸接,所述連桿9的另一端通過鉸銷10與連接塊14鉸接。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在搖床2的裹粉腔7內加入裹粉和顆粒狀食物,啟動電機12,電機12帶動偏心輪11旋轉,偏心輪11轉動,帶動連桿9周期性的運動,進而拉動或推動搖床2沿著軌道槽4來回運動,由于軌道槽4是采用波浪形結構設計,從而使得運動滑塊5在軌道槽4內波浪起伏運動,進而帶動搖床2波浪起伏運動,從而實現顆粒狀食物快速裹粉。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