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飼料生產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飼料濕冷散熱冷卻器。
背景技術:
飼料在造粒過程中,獲取了較高的溫度和水分,若直接進行包裝,極易發霉,不利于長期儲存。現有解決技術方案中,為同時達到冷卻、干燥的效果,均采用空氣作為冷卻介質。冷風通過高溫、高濕的顆粒時,顆粒表面熱量與冷風進行熱量傳遞;同時,顆粒表面水分蒸發,進而引起顆粒內部水分從中心部位向表面擴散,通過水分的蒸發進一步散熱。在實際應用中,由于冷卻空氣與飼料顆粒間的溫差較大,飼料顆粒外表面由于驟冷而發生開裂,導致成品含粉量較高。加之顆粒內部水分的蒸發,使飼料顆粒濕度明顯下降,而加重粉化趨勢。而且由于冷卻過程由外向內進行,導致料溫不勻,使冷卻效果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飼料濕冷散熱冷卻器,以解決上述問題。通過調控噴淋管內冷卻水的噴淋情況,以及風道內冷卻空氣流量,將冷卻過程分為濕法散熱和干燥兩個階段。在濕法散熱階段,通過噴淋管中的冷卻水噴霧,配合風道內恒定的冷風流量,使飼料顆粒整體濕度在較高的水平下實現動態平衡。較高的濕度,有利于增大飼料顆粒內部散熱面積,加快冷卻速度,且實現整體冷卻效果,以避免由于料溫不勻出現的顆粒變形等質量缺陷。同時,較高的濕度有利于避免飼料顆粒外表面的開裂,保證飼料外觀質量。在干燥階段,飼料顆粒整體溫度下降至冷卻空氣溫度附近,飼料顆粒已完成定型。通過關閉噴淋管中的冷卻水噴霧,并提高風道內冷卻空氣的流量,以除去飼料內多余濕度,使其符合質量要求。
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擬采用以下技術:
一種飼料濕冷散熱冷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罐體、噴淋管和通風系統;所述罐體包括殼體、內筒、物料倉和風道,所述物料倉為所述殼體和所述內筒套疊形成的夾層結構,所述風道為所述內筒內部形成的中空結構;所述噴淋管沿所述風道中軸線設置,所述通風系統與所述風道相連通。
所述罐體為臥式結構。
所述殼體采用不銹鋼材質。
所述殼體處設有投料口。
所述內筒為篩網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采用濕法散熱代替原有的風冷散熱,有利于加快飼料顆粒冷卻,提高冷卻過程中料溫均勻度,實現飼料顆粒整體冷卻效果,提高成品外觀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飼料濕冷散熱冷卻器,包括罐體1、噴淋管2和通風系統3。
所述罐體1包括殼體11、內筒12,以及由上述兩者套疊形成的物料倉13,和所述內筒12內部中空結構形成的風道14。所述物料倉13用于盛裝待冷卻的飼料顆粒,所述風道14與所述通風系統3相連通,用于換熱。
所述噴淋管2沿所述風道14中軸線設置。用于噴淋冷卻水,提高飼料顆粒濕度,以便增大飼料顆粒內部散熱面積,加快冷卻速度,且實現整體冷卻效果。
所述罐體1為臥式結構。有利于在增大飼料單次冷卻量。
所述內筒12為篩網結構。便于水分進出所述物料倉13。
所述罐體1繞所述噴淋管2旋轉。有利于提高飼料溫度均勻度,并進一步提高換熱效率。
所述殼體11采用不銹鋼材質。有利于所述物料倉13內的飼料通過所述殼體11向外散熱,加速冷卻進程。
所述殼體11處設有投料口15。便于上料、卸料。
結合實施例詳細闡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如下:
投料
飼料造粒后,自所述投料口15投入所述物料倉13中。
濕法散熱
所述噴淋管2向所述罐體1內噴淋無菌冷卻水。無菌冷卻水通過所述內筒12的篩網結構進入所述物料倉13內,使飼料顆粒整體濕度增加。
所述通風系統3向所述風道14通入恒定流量的冷卻空氣。冷卻空氣自所述風道14的輸入端與所述內筒12處的飼料顆粒進行換熱后,攜帶一定水分自所述風道14的輸出端排出,使飼料顆粒整體濕度在較高的水平下實現動態平衡。
飼料顆粒在所述罐體1的旋轉帶動下,繞所述噴淋管2轉動,便于均衡飼料顆粒濕度,并加速冷卻過程。
干燥
飼料顆粒在濕法散熱階段冷卻至所述通風系統3內空氣溫度附近,但由于濕度較大,需進行除濕干燥。關閉所述噴淋管2,并增大所述通風系統3通入所述風道14內的冷卻空氣流量。冷卻空氣自所述風道14的輸入端與所述內筒12處的飼料顆粒接觸,攜帶顆粒中部分水分自所述風道14的輸出端排出,使飼料顆粒濕度達到質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