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設備的技術領域,具體地是一種食品輸送管的震動機構。
背景技術:
豆類食品在加工過程中一般設有脫殼工序,用于通過脫殼機剝離豆殼,從而便于后續工序的加工,例如油炸、調味。而通過脫殼機脫去的豆殼會從脫殼機的豆殼出料口排出,現有技術中,已然有通過料管和接料斗連通的方式實現豆殼的輸送,但是現有技術的豆殼往往帶有一定的水份或者油液,因此容易發生粘連而堵塞料管。現有技術中往往需要操作人員敲擊料管用于疏通料管,但是這一手動方式的操作,不僅勞動強度大,而且不斷的敲擊料管將會導致料管受損。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食品輸送管的震動機構,其可以在輸送管輸送的過程中帶動輸送管震動,從而減少輸送管堵塞的幾率。
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食品輸送管的震動機構,它包括一套管,套管套設在食品輸送管上,其特征在于:套管的管壁內設有一密閉的環形腔,環形腔內設有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的上隔板和下隔板將環形腔從上往下依序分隔成進氣腔、中間腔和出氣腔,套管上設有進氣管和出氣管,進氣管與進氣腔連通,出氣管與出氣腔連通,上隔板和下隔板上分別設有多個氣孔,用于連通進氣腔和中間腔以及中間腔和出氣腔,所述中間腔內設有環形擋圈,環形擋圈與中間腔的內壁固定,且環形擋圈與中間腔的內壁之間留有供環形擋圈上部的空氣進入環形擋圈下部的環形通道,所述環形通道的橫截面面積小于中間腔的橫截面面積,所述環形擋圈內沿周向設置有多個空腔,所述環形擋圈近環形通道的側壁上設有多個進氣小孔,各進氣小孔分別與各自對應的空腔連通,所述環形擋圈近出氣腔的下端面上設有排氣孔,空腔通過排氣孔與中間腔位于環形擋圈下方的低壓區域連通,所述低壓區域的氣壓小于環形通道內的氣壓。利用環形通道內的氣壓增大,并且通過進氣小孔壓入空腔內,實現較大的風噪,即震動,從而帶動套管震動。
所述的空腔內設有一震動片,震動片的一端與空腔的內表面固定,震動片的另一端懸置于空腔內。通過震動片可以放大空腔的噪音,達到更好的震動效果。
所述的套管外包裹一層消音棉。通過消音棉可以避免噪音污染到外部環境。
所述空腔沿同一水平面內的周向所對應的寬度大于相鄰兩空腔之間的間距。
所述套管與食品輸送管相配合的內壁上設于一摩擦層,當套管相對于食品輸送管朝上運動時摩擦層與食品輸送管之間的摩擦力小于套管相對于食品輸送管朝下運動時摩擦層與食品輸送管之間的摩擦力。通過摩擦層可以便于套管從下往上套入食品輸送管內,同時在移動到工作位置后,撤銷外部作用力的情況下,通過摩擦層自身的摩擦力也可以使套管停滯于食品輸送管上。
采用以上結構后,本實用新型的食品輸送管的震動機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首先,進氣管輸入的高壓空氣,通過空腔的設計實現套管的震動,從而達到食品輸送管的震動,減小食材堵塞食品輸送管的幾率,其次,通過摩擦層的設計可以實現套管與食品輸送管的位置可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食品輸送管的震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方向的剖視示意圖。
圖3為圖1中“B”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套管與食品輸送管之間配合部分的放大示意圖。
其中,1、食品輸送管,2、上隔板,3、下隔板,4、進氣腔,5、中間腔,5.1、低壓區域,6、出氣腔,7、進氣管,8、出氣管,9、環形擋圈,10、環形通道,11、空腔,12、進氣小孔,13、排氣孔,14、震動片,15、套管,16、消音棉,17、摩擦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食品輸送管的震動機構,它包括一套管15,套管套設在食品輸送管1上,其特征在于:套管15的管壁內設有一密閉的環形腔,環形腔內設有上隔板2和下隔板3,所述的上隔板2和下隔板3將環形腔從上往下依序分隔成進氣腔4、中間腔5和出氣腔6,套管15上設有進氣管7和出氣管8,進氣管7與進氣腔4連通,出氣管8與出氣腔6連通,上隔板2和下隔板3上分別設有多個氣孔,用于連通進氣腔4和中間腔5以及中間腔5和出氣腔6,所述中間腔5內設有環形擋圈9,環形擋圈9與中間腔5的內壁固定,且環形擋圈9與中間腔5的內壁之間留有供環形擋圈9上部的空氣進入環形擋圈9下部的環形通道10,所述環形通道10的橫截面面積小于中間腔5的橫截面面積,所述環形擋圈9內沿周向設置有多個空腔11,所述環形擋圈9近環形通道10的側壁上設有多個進氣小孔12,各進氣小孔12分別與各自對應的空腔11連通,所述環形擋圈9近出氣腔6的下端面上設有排氣孔13,空腔11通過排氣孔13與中間腔5位于環形擋圈9下方的低壓區域5.1連通,所述低壓區域5.1的氣壓小于環形通道10內的氣壓。
所述的空腔11內設有一震動片14,震動片14的一端與空腔11的內表面固定,震動片14的另一端懸置于空腔11內。
所述的套管15外包裹一層消音棉16。
所述空腔11沿同一水平面內的周向所對應的寬度大于相鄰兩個空腔11之間的間距。
所述套管15與食品輸送管1相配合的內壁上設于一摩擦層17,當套管15相對于食品輸送管1朝上運動時摩擦層17與食品輸送管1之間的摩擦力小于套管15相對于食品輸送管1朝下運動時摩擦層17與食品輸送管1之間的摩擦力。如圖所示,摩擦層17上設有多個沿徑向外凸且沿豎直方向朝上傾斜的彈性凸起,由此實現套管15朝上移動受到的摩擦力小于套管15朝下移動受到的摩擦力。
以上就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作了說明,但不能理解為是對權利要求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不僅局限于以上實施例,其具體結構允許有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獨立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所作的各種變化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