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茶代用品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代用茶全自動生產線。
背景技術:
代用茶是選用可食用植物的葉、花、果、根莖等,采用類似茶葉的引用方式,進而達到保健或者輔助治療之功效的一類產品的統稱。
湖北海棠,屬薔薇科蘋果屬落葉喬木,其嫩葉曬干可作為茶葉引用,其果能消食病并供釀酒,具有抗菌消炎、降血糖、耐缺氧、抗疲勞等功效。其葉片呈卵形,長5-10cm,寬2.5-4cm。據研究,海棠嫩葉可代茶,具有降血糖和消炎的功效,尤其是用于婦科炎癥的治療中,療效明顯。
為了獲得湖北海棠代用茶,申請號為200710053716.8、名稱為“湖北海棠茶及其提取物的制備方法及應用”中公開了一種海棠茶的制備方法,該方法步驟為:采生長45-90天的湖北海棠嫩葉進行凈選,除去花蕾、花、枝及雜質;揉捻,經揉捻機械或者手工常溫揉捻,使得茶葉形成卷索形狀;發酵,采用堆積發酵法,堆積厚度不少于10cm,在陽光下發酵2-8天,至茶葉表面成為金黃色;烘干,發酵后經揉捻機揉捻、解塊、散熱、烘干制成湖北海棠紅茶。通過本制備方法可見,主要采用手工加工、部分步驟輔以機械加工為該種代用茶的重要制備方法,其生產周期長、人工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代用茶全自動生產線,該生產線前端輸入采摘下的新鮮葉片,從后端輸出的即為加工完成的代用茶,以降低成本成本、節約生產時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代用茶全自動生產線,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動生產線包括清洗部分、脫水萎凋部分、切葉發酵部分、初級烘干部分和整形松包部分,各個部分之間以輸送機或者提升機相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切葉發酵部分包括計量秤,計量后累計的嫩葉量符合預先設定量值時,所述計量秤底部打開,嫩葉經切葉機切葉,切葉后的嫩葉進入揉捻機,揉捻完成的嫩葉經輸送機入發酵房發酵,發酵后的嫩葉經初級烘干機烘干后輸送至整形松包部分;所述整形松包部分包括整形松包模塊,所述整形松包模塊包括計量秤,經所述計量秤計量后的嫩葉進入計量布料勻葉機,所述計量布料勻葉機的漏斗將嫩葉輸送至整形機,所述整形機內設有液壓整形部件,經所述液壓整形后的葉塊經移載升降機輸送至松包機中實現整形松包;多道次所述整形松包部分依次串聯,經所述整形松包處理后、大小符合要求的嫩葉經烘干風選部分后輸出為成品代用茶。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還有:所述計量布料勻葉機包括箱體和設置在所述箱體內的勻葉部件,所述勻葉部件包括勻葉輥,所述勻葉輥上裝有勻葉齒,所述箱體為敞開式箱體,所述敞開式箱體的下部設傳動部件,所述傳動部件包括傳動鏈板,所述箱體朝向所述整形機的一側裝有與所述箱體連通的漏斗。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還有:所述整形機包括整形機機架和安裝在所述機架上的整形料箱,所述整形料箱內裝有由擠壓油缸和壓蓋油缸驅動的頂板,經過計量后的嫩葉經壓蓋和所述頂板擠壓后形成所述葉塊。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還有:所述整形松包部分包括20道次相串聯的所述整形松包模塊,所述整形松包模塊之間還至少設一個回潮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還有:所述清洗部分包括儲青機,進入所述儲青機的嫩葉經均勻機構和輸送機輸送至清洗機,經清洗后的嫩葉進入振動瀝水機瀝水。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還有:所述生產線還包括烘干風選部分,所述烘干風選部分包括烘干機、振動槽和風選機,嫩葉經所述烘干機進行最后風干處理后成為成品,所述成品經分選機風選,分別分離成不同等級外排。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還有:所述發酵房包括發酵機房、發酵機主機和位于所述發酵機房內的嫩葉輸送機構,所述嫩葉輸送機構包括多層上下交錯布置的輸送帶,嫩葉從所述輸送帶的最上層進入所述輸送機構、從最底層輸送帶輸出至初級烘干部分。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還有:所述發酵機主機包括電蒸汽鍋和超聲波加濕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還有:所述揉捻完成的嫩葉經所述振動槽振動后,經帶有布料小車的斜向輸送機輸送至所述發酵房發酵。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還有:所述輸送機上還設有布料小車,所述布料小車的上方為布料箱,所述布料箱包括中空的箱體,所述箱體內設有勻料組件和撥料組件,所述勻料組件包括勻料輥和安裝在所述勻料輥上的勻料葉片,所述撥料組件包括撥料輥和設置在所述撥料輥上的撥料葉片,所述箱體的底部敞開,并在所述箱體的兩側設有朝向所述布料小車的導料板;所述布料小車包括小車本體,所述小車本體的下方設小車滾輪組件,所述小車本體上還設有環形的布料帶,所述小車在小車橫向移動部件帶動下垂直所述斜向輸送機的輸送帶方向移動。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生產線全自動化程度高,原料從前端輸入,從后端輸出的即為分好等級的成品;為盡量攤平嫩葉,保證其在發酵房內發酵的質量,在發酵房之前設有布料小車,小車在往復垂直移動中使得嫩葉均勻分布在輸送帶上;整形機先將定量嫩葉鎖緊,再由松包機解塊,在該操作中完成了代用茶的整形,且通過多次試驗,針對湖北海棠代用茶,由于葉片較厚,經20道次左右的整形松包處理后可獲得較好效果;本生產線解決了手工或者部分手工制法中因個人技術的差異而造成的產品批次質量不同的問題,連續自動化生產方式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清洗部分Ⅰ和脫水萎凋部分Ⅱ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附圖1的俯視圖,附圖3是切葉發酵部分Ⅲ、初級烘干部分Ⅳ、整形松包部分Ⅴ和烘干風選部分Ⅵ結構示意圖,附圖4是附圖3中從切葉發酵部分Ⅲ至整形松包的第9道次側視圖,附圖5是附圖3中從整形松包部分的第10 道次至第17道次側視圖,附圖6是附圖3中從整形松包第18道次到本生產線結束的側視圖,附圖7是發酵房結構示意圖,附圖8是附圖7的俯視圖,附圖9是附圖7的布局視圖,附圖10是整形松包部分Ⅴ結構示意圖,其中:
Ⅰ是清洗部分:Ⅰ1是儲青機,Ⅰ2是勻葉機構,Ⅰ3是輸送機,Ⅰ4是清洗機,Ⅰ41是進水口,Ⅰ42是排水口,Ⅰ43是二次噴淋進水口,Ⅰ44是水箱溢水口,Ⅰ5是振動瀝水機;
Ⅱ是脫水萎凋部分:Ⅱ1是風干機,Ⅱ2是脫水機,Ⅱ3是輸送機,Ⅱ4是勻葉機,Ⅱ5是萎凋機,Ⅱ51是蒸汽加熱器,Ⅱ52是抽濕機,Ⅱ6是輸送機;
Ⅲ是切葉發酵部分: Ⅲ1是斗式提升機,Ⅲ2是輸送機, Ⅲ3是計量秤,Ⅲ4是輸送機,Ⅲ5是揉捻機,Ⅲ6 是切葉機,Ⅲ7是斜向輸送機,Ⅲ71是布料小車,Ⅲ711是小車本體, Ⅲ712是小車滾輪組件,Ⅲ713是布料帶,Ⅲ72是布料箱,Ⅲ721是箱體,Ⅲ722是勻料輥,Ⅲ723是勻料葉片,Ⅲ724是導料板,Ⅲ725是電機,Ⅲ726是撥料葉片,Ⅲ727是傳動齒輪,Ⅲ728是撥料輥;Ⅲ8是發酵房,Ⅲ81是發酵機房,Ⅲ82是輸送帶,Ⅲ83是電蒸汽鍋,Ⅲ84是超聲發生器,Ⅲ85是勻葉機構,Ⅲ86是換氣扇;
Ⅳ是初級烘干部分;
Ⅴ是整形松包部分:Ⅴ1是計量布料勻葉機,Ⅴ11是箱體,Ⅴ12是勻料部件,Ⅴ13是傳動部件,Ⅴ14是傳動鏈板,Ⅴ15是漏斗,Ⅴ16是支架,Ⅴ2是整形機,Ⅴ21是整形料箱,Ⅴ22是整形機機架,Ⅴ23是擠壓油缸,Ⅴ24是壓蓋油缸Ⅰ(關閉),Ⅴ25是壓蓋油缸Ⅱ(打開),Ⅴ26是整形機機架,Ⅴ3是移載升降機,Ⅴ31是底部液壓支架,Ⅴ32是移載箱板,Ⅴ33是底部液壓缸;Ⅴ4是松包機,Ⅴ41是松包箱體,Ⅴ42是松包齒,Ⅴ43是旋轉軸,Ⅴ44是旋轉電機,Ⅴ5輸送機,V6是回潮機;
Ⅵ是烘干風選部分:Ⅵ1是輸送機,Ⅵ2是烘干機,Ⅵ3是風選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代用茶全自動生產線,該全自動生產線包括清洗部分Ⅰ、脫水萎凋部分Ⅱ、切葉發酵部分Ⅲ、初級烘干部分Ⅳ、整形松包部分Ⅴ和烘干風選部分Ⅵ,各個部分之間或者同一部分的不同結構之間均以輸送機或者提升機相連接,從放置入清洗部分Ⅰ中的代用茶所用的嫩葉(比如湖北海棠)經過一系列加工后,從烘干風選部分Ⅵ輸出的是經過風選分了等級的、加工完成的代用茶。
清洗部分Ⅰ包括儲青機Ⅰ1、勻葉機構Ⅰ2、輸送機Ⅰ3、清洗機Ⅰ4、振動瀝水機Ⅰ5。進入儲青機Ⅰ1的嫩葉經勻葉機構Ⅰ2勻葉和輸送機Ⅰ3輸送至清洗機Ⅰ4,經清洗后的嫩葉進入振動瀝水機Ⅰ5瀝水。勻葉機構Ⅰ2設有勻葉輥,在勻葉輥上設勻葉葉片,暫存在儲青機Ⅰ1內的嫩葉在勻葉葉片作用下向外均勻輸出。清洗機Ⅰ4包括進水口Ⅰ41,從進水口Ⅰ41進入的清洗水從排水口Ⅰ42排出,為了清洗徹底,本清洗機還設有二次噴淋進水口Ⅰ43,溢流的水從水箱溢水口Ⅰ44排出。清洗后的嫩葉經振動瀝水機Ⅰ5振動,去除嫩葉上多余的水分后入脫水萎凋部分Ⅱ。
脫水萎凋部分Ⅱ包括風干機Ⅱ1、脫水機Ⅱ2、輸送機Ⅱ3、勻葉機Ⅱ4、萎凋機Ⅱ5和輸送機Ⅱ6。風干機Ⅱ1上裝有鼓風機,對振動瀝水后的嫩葉進行風干,脫水機Ⅱ2為高速離心式脫水機,加工后水分含量符合要求的嫩葉被輸送至萎凋機Ⅱ5中萎凋處理。該萎凋機上還設有勻葉機Ⅱ4,以保證嫩葉在萎凋機內的輸送帶上盡量均勻。對萎凋機Ⅱ5內溫度和濕度的控制通過蒸汽加熱器Ⅱ51和抽濕機Ⅱ52實現,并對應加裝溫度探頭和濕度探頭。
切葉發酵部分Ⅲ包括斗式提升機Ⅲ1、輸送機Ⅲ2、計量秤Ⅲ3、輸送機Ⅲ4、、揉捻機Ⅲ5、切葉機Ⅲ6、斜向輸送機Ⅲ7和發酵房Ⅲ8。發酵后的嫩葉經斗式提升機Ⅲ1提升,進入輸送機Ⅲ2的料箱,從該料箱入計量秤Ⅲ3計量,計量后符合要求的一定量的嫩葉由切葉機Ⅲ6切葉,切葉后的嫩葉進入揉捻機Ⅲ5進行揉捻提香處理,提香后的嫩葉輸送至發酵房Ⅲ8發酵。
發酵房Ⅲ8包括發酵機房Ⅲ81、發酵機主機和位于發酵機房Ⅲ81內的嫩葉輸送機構,嫩葉輸送機構包括多層上下交錯布置的輸送帶Ⅲ82,從圖示可見,該輸送帶Ⅲ82為上下布置的多條環形帶,且上下相鄰兩條環形帶交錯布置,嫩葉從最上層環形輸送帶一側進入發酵房內,從最底層輸送帶的相對側輸出,上下交錯布置的方式保證了嫩葉在不同輸送帶之間輸送的需要。為了溫度和濕度的需要,發酵機主機包括電蒸汽鍋Ⅲ83和超聲波加濕器Ⅲ84。經發酵后的嫩葉至初級烘干部分進行烘干。
揉捻后的嫩葉與發酵房之間的斜向輸送機Ⅲ7上還設有布料小車Ⅲ71,布料小車Ⅲ71的上方為布料箱Ⅲ72,布料箱Ⅲ72包括中空的箱體Ⅲ721,箱體Ⅲ721內設有勻料組件,勻料組件包括勻料輥Ⅲ722和安裝在勻料輥Ⅲ722上的勻料葉片Ⅲ723,箱體Ⅲ721的底部敞開,并在箱體Ⅲ721的兩側設有朝向布料小車Ⅲ71的導料板Ⅲ724。布料小車Ⅲ71包括小車本體Ⅲ711,小車本體Ⅲ711的下方設小車滾輪組件Ⅲ712,小車滾輪組件Ⅲ712包括滾輪電機,小車本體Ⅲ711上還設有環形的布料帶Ⅲ713,布料小車Ⅲ71在小車滾輪組件帶動下可垂直輸送帶移動方向往復運動,并在往復移動過程中完成向下一級輸送機的布料,盡量保證發酵房上輸送帶嫩葉的均勻性,以防止由于嫩葉堆積厚薄不均造成的產品質量的差異。
整形松包部分Ⅴ包括計量布料勻葉機Ⅴ1、整形機Ⅴ2、移載升降機Ⅴ3、松包機Ⅴ4和輸送機Ⅴ5。
計量布料勻葉機Ⅴ1包括箱體Ⅴ11,在箱體Ⅴ11有勻葉部件Ⅴ12,勻葉部件Ⅴ12包括勻葉輥,勻葉輥上裝有勻葉齒。箱體Ⅴ11為敞開式箱體,敞開式箱體的下部設傳動部件,傳動部件包括鏈板電機和傳動鏈板Ⅴ14,在傳動鏈板Ⅴ14上設有鏈板齒,在箱體Ⅴ11朝向整形機的一側裝有與箱體Ⅴ11連通的漏斗Ⅴ15。嫩葉在勻葉部件Ⅴ12作用下,經傳動鏈板Ⅴ14和漏斗Ⅴ15后輸送入整形機Ⅴ2的整形料箱Ⅴ21。
整形機Ⅴ2包括整形機機架Ⅴ22,在整形機機架Ⅴ22上安裝整形料箱Ⅴ21,整形料箱Ⅴ21內裝有由擠壓油缸和壓蓋油缸驅動的頂板,經過計量后的嫩葉經壓蓋和頂板擠壓后形成葉塊。本實施例中的壓蓋油缸為兩個,壓蓋油缸ⅠⅤ24負責關閉壓蓋,壓蓋油缸ⅡⅤ25負責打開壓蓋。經擠壓油缸和壓蓋油缸擠壓、并保壓一定時間后,嫩葉成葉塊向外推出。
葉塊推出至移載升降機Ⅴ3,移載升降機Ⅴ3包括與底部液壓缸Ⅴ33相連的底部液壓支架Ⅴ31,在底部液壓缸Ⅴ33作用下,底部液壓缸Ⅴ33可上升或者下降,安裝在其上的移載箱板Ⅴ32也隨之上升或者下降,并將該葉塊推送至松包機Ⅴ4。
松包機Ⅴ4包括松包箱體Ⅴ41,在該松包箱體Ⅴ41的內壁上裝有松包齒Ⅴ42,旋轉電機Ⅴ44帶動旋轉軸Ⅴ43,進而松包箱體Ⅴ41旋轉,葉塊在松包機內逐漸被解塊,并形成代用茶所需要的外形。
本全自動生產線中共設有20道次的整形松包操作,并在其中設有回潮機V6。加工完成后的嫩葉其香氣、外形符合要求。
烘干風選部分Ⅵ包括是輸送機Ⅵ1、烘干機Ⅵ2和風選機Ⅵ3。整形松包后,經烘干機烘干降低水分后,代用茶就從最初的原料成為成品,該成品再經風選機Ⅵ3風選分級,整個代用茶生產完成。
當然,上述說明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不僅限于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范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