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黃山彩茶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以一芽一葉初展的黃山鮮茶葉為原料,將茶葉自然攤放或攤放在溫度為25℃,濕度為60%的環境中,至鮮葉的含水率降至80-85%;接著將鮮葉置于殺青機中進行殺青,殺青時要求葉溫在10秒內迅速升至85℃左右,并保持3分鐘,隨后使葉溫降至60℃左右,直到殺青葉葉熟不黃、色翠不生、葉質柔軟而不焦,含水率降至65~70%時殺青完成;將殺青葉迅速冷卻后輸送至抖震機中,使葉子在抖震機的震床上水平滑動和上下抖動5分鐘,在運動過程中殺青葉與震床摩擦、碰撞進而破壞芽葉的表層細胞,直至細胞破壞率達20-25%即可;接著將抖震后殺青葉進行理條,理條槽壁溫度控制在180~220℃之間,理條時間為5~8min,直至理條葉含水量在50~55%之間;再將茶葉輸送入烘干機干燥,進風口溫度120~130℃,攤葉厚度1~1.5cm,葉溫控制在70℃左右,至茶葉的含水率為10-15%下機,攤涼備用;
2)以春分后谷雨前黃山白化樹種一芽一葉的新鮮茶葉為原料,將采摘的茶葉輸送至殺青機中殺青,殺青時要求葉溫在7秒內迅速升至90℃左右,并保持4分鐘,隨后使葉溫降至60℃左右,直到殺青葉葉質柔軟而不焦,含水率降至60~64%時殺青完成;接著將殺青葉進行理條,理條槽壁溫度控制在130~150℃之間,理條時間為3~5min,理條葉含水量在50~55%之間;理條結束后及時將茶葉攤涼5~10分鐘后上烘干機烘干;烘干時攤葉厚度1~1.5cm,葉溫控制在70℃左右,至茶葉的含水率為10-15%下機,攤涼備用;
3)以黃山大葉種春季一芽一葉的紫紅色鮮芽葉為原料,將茶葉置于溫度為15℃,濕度為60%的環境中,攤放厚度為3㎝,直至鮮葉的含水率降低至10-15%,備用;
4)將步驟1)、2)、3)中的備用茶以2:1:1的重量比混合均勻,再置于烘干機中二次烘干;烘干時葉溫控制50-60℃,直至茶葉的含水率降至5%,最終制得所需的黃山彩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黃山彩茶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1)、2)、3)中所述的茶葉要求大小勻整。
3.如權利要求1所述黃山彩茶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1)、2)、3)中所述備用前還包括去除黃片及雜質的步驟。
4.一種黃山彩茶,其特征在于:其由權利要求1至3任一種制備方法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