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糧食干燥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種復合式電加熱糧食烘干機。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每年糧食總產量約5億噸,大部分糧食收割時水分含量達不到儲量要求,需要進行晾曬、烘干才能入庫。傳統晾曬需要良好的天氣,且人力消耗較大。因此,提高糧食烘干機械化程度、開發高效清潔糧食烘干機、提升糧食烘干品質,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和社會意義。
現有的糧食烘干機中,多為塔式、滾筒式糧食烘干機,采用橫流或逆流的工作方式,糧食烘干不均勻、需要反復烘干,熱風烘干溫度較高,不能按糧食烘干特性配備熱風溫度,烘干后糧食品質差,爆腰率大,且不具備糧食除塵除雜功能,自動化程度差。除此之外,大部分糧食烘干機需要配備獨立的熱風爐,燃料燃燒產生大氣污染物,環境效益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復合式電加熱糧食烘干機。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復合式電加熱糧食烘干機,包括升料機、料倉和烘干裝置,烘干裝置設置在料倉上方,升料機的出口與烘干裝置的入口連接,其特征在于:烘干裝置包括上烘干室和下烘干室,上烘干室內設置有第一履帶式傳送帶,在第一履帶式傳送帶的下方設置有熱風室,下烘干室設置在第一履帶式傳送帶的下方,在下烘干室內設置有第二履帶式傳送帶,第二履帶式傳送帶的傳送方向與第一履帶式傳送帶的傳送方向相反,在第二履帶式傳送帶的下方也設置有熱風室;在第二履帶式傳送帶的首部設置有緩蘇倉,緩蘇倉的上部開口正對第一履帶式傳送帶的尾端,第二履帶式傳送帶的尾部下方正對料倉的入口。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緩蘇倉內還這設置有導料板,導料板傾斜設置,其傾斜方向自上向下沿著第一履帶式傳送帶的傳送方向傾斜。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上烘干室內設置有第一集塵罩,第一集塵罩設置于第一履帶式傳送帶的上方,在下烘干室內設置有第二集塵罩,第二集塵罩設置在第二履帶式傳送帶的上方,第一集塵罩和第二集塵罩尾部分別連接抽風風機。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第一履帶式傳送帶的首段設置的料斗的出口處和緩蘇倉的出口處均設置有糧層控制板,通過調節糧層控制板的位置能夠控制糧食層在第一履帶式傳送帶和第二履帶式傳送帶上的厚度。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緩蘇倉上方設置有除塵扇,除塵扇設置在第一履帶式傳送帶尾端的下方,其排風方向與第一履帶式傳送帶的的傳送方向一致。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在第一履帶式傳送帶和第二履帶式傳送帶的下方分別設置有至少兩個熱風室,每個熱風室獨立工作。
如權利要求6一種復合式電加熱糧食烘干機,其特征在于:熱風室內采用電熱加熱方式,在熱風室內還設置有熱電偶。
作為對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烘干機還包括有控制終端,升料機、第一履帶式傳送帶的驅動電機、第二履帶式傳送帶的驅動電機、除塵扇、抽風機、熱電偶和熱風室內的電加熱裝置均與控制終端連接
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去除了糧食烘干熱風爐,結構緊湊,節約了糧食烘干設備成本投入,減少了環境污染。采用獨立風室供熱,烘干熱風溫度可以隨機調節,糧食烘干品質好;糧食經上烘干層烘干后落入緩蘇倉,緩蘇一段時間后進入下烘干層進行烘干,和糧食烘干特性契合較好,糧食烘干效率高;糧食在下落的過程中除塵扇可將糧食中的灰塵及干癟糧食等雜物吹走,起到糧食除雜的目的;采用變頻控制技術控制各類電機的轉速,可實現對熱風風壓、糧食履帶傳送速度的控制,結合烘干熱風風溫調節系統,可針對不同糧食種類實現對糧食烘干方式的調節,能在較低能耗條件下實現較高的烘干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的架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明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發明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
一種復合式電加熱糧食烘干機,包括升料機1、料倉2和烘干裝置,烘干裝置設置在料倉2上方,升料機1的出口與烘干裝置的入口連接,其特征在于:烘干裝置包括上烘干室和下烘干室,上烘干室內設置有第一履帶式傳送帶4,在第一履帶式傳送帶4的下方設置有熱風室6,下烘干室設置在第一履帶式傳送帶4的下方,在下烘干室內設置有第二履帶式傳送帶5,第二履帶式傳送帶5的傳送方向與第一履帶式傳送帶4的傳送方向相反,在第二履帶式傳送帶5的下方也設置有熱風室6;在第二履帶式傳送帶5的首部設置有緩蘇倉7,緩蘇倉7的上部開口正對第一履帶式傳送帶4的尾端,第二履帶式傳送帶5的尾部下方正對料倉2的入口。本方案采用上下雙烘干室的烘干方案,糧食在傳送烘干的過程中,處于不同的氣相環境,由于糧食最先進入上烘干室受熱蒸發水分,上烘干室內的氣相含水率大于下烘干室,這樣糧食在干燥過程中能夠分階段進行,處于不同的烘干室內,能夠讓出口處的糧食的不受入口處糧食產生的大量蒸汽的影響。在現實生產中,烘干過程在末端需要降低溫度,以便于進入糧倉存儲,而溫度降低的糧食若處于含水量高的環境中,會吸收水分,使得效果大打折扣。同時在第二履帶式傳送帶5的首部設置有緩蘇倉7的方案,能夠有效的將由上烘干室落下的糧食收集,使其在烘干裝置內的停留時間延長,同時使糧食顆粒內部得到充分的時間與外部進行熱量和水分的交換,使烘干進行的更加徹底;第一履帶式傳送帶4和第二履帶式傳送帶5的傳動方向相反,這樣的設計能夠使糧食經過一個“翻面”的機會,使第一履帶式傳送帶4上層的糧食能夠落到第二履帶式傳送帶5的底層,使烘干過程中糧食的受熱烘干過程盡量均一,保證烘干效果。
緩蘇倉7內還這設置有導料板71,導料板71傾斜設置,其傾斜方向自上向下沿著第一履帶式傳送帶4的傳送方向傾斜。導料板71順著第一履帶式傳達的傳送方向設置,能夠緩沖糧食下落的沖力,使其減少濺撒,同時能夠盡量保持糧食在上烘干室內的分布,使位于下層的糧食靠近導料板71,這樣在第二履帶式傳送帶5上,能夠盡量實現翻轉,使下層的糧食能夠翻面到上層,保證“翻面”的效果。
在上烘干室內設置有第一集塵罩41,第一集塵罩41設置于第一履帶式傳送帶4的上方,在下烘干室內設置有第二集塵罩51,第二集塵罩51設置在第二履帶式傳送帶5的上方,第一集塵罩41和第二集塵罩51尾部分別連接抽風風機9。集塵罩能夠使熱量集中在更小的區間,使得烘干溫度得到保證,同時抽風風機9及時將產生的蒸汽和一些灰分抽離體系,促進氣液平衡向右移動,使得干燥效果提升。
在第一履帶式傳送帶4的首段設置的料斗3的出口處和緩蘇倉7的出口處均設置有糧層控制板10,通過調節糧層控制板10的位置能夠控制糧食層在第一履帶式傳送帶4和第二履帶式傳送帶5上的厚度。
在緩蘇倉7上方設置有除塵扇8,除塵扇8設置在第一履帶式傳送帶4尾端的下方,其排風方向與第一履帶式傳送帶4的的傳送方向一致。糧食中含有大量水分,尤其使其內部的水分很難快速散失,在傳送帶的尾部由于無法設置熱風室6,這樣水分散失出來后會使得灰分與糧食顆粒粘結,待其在緩蘇倉7內停留后,這些灰分很難從糧食表面去除,通過設置除塵扇8,一方面將蒸發出來的蒸汽快速吹散,另外將糧食表面快速吹干,使灰分與其不會粘結,同時在排風扇的作用下,大部分的輕質的灰分會從糧食中分離,使得最終進行倉儲的糧食的品質得到提升。
在第一履帶式傳送帶4和第二履帶式傳送帶5的下方分別設置有至少兩個熱風室6,每個熱風室6獨立工作。不同含水量的物料,視其具體情況,采用的烘干策略不同,其烘干風量和烘干溫度均有所差別,采用獨立設置的熱風室6,能夠在同一個傳送帶上形成溫度和風量不同的若干區域,使得糧食的烘干過程更加便于控制的調整,使得能量得到有效的利用,同時還提高了干燥效果。(附圖中描述的情況是設置有五個熱風室6的方案)
熱風室6內采用電熱加熱方式,在熱風室6內還設置有熱電偶62。
烘干機還包括有控制終端11,升料機1、第一履帶式傳送帶4的驅動電機、第二履帶式傳送帶5的驅動電機、除塵扇8、抽風機、熱電偶62和熱風室6內的電加熱裝置61均與控制終端11連接。電腦終端11通過采集熱電偶62的信息,結合干燥裝置內各個位置糧食的含水率數據,能夠靈活的向各個電器部件發送調整信號,控制電加熱溫度,物料傳送速度和排風的風量大小。使得整個干燥過程得到有效的自動控制,智能化程度提高。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