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茶葉機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茶葉電加熱烘干機。
背景技術:
目前生產上使用的干燥方式主要包括烘干、炒干、曬干等,相應配套設備包括烘干機(手拉百葉式烘干機、網帶式烘干機、鏈板式烘干機等)、炒干機(鍋式炒干機、瓶式炒干機、筒式炒干機等)及曬干輔助設備等,其中曬干作業應用歷史最久,但因存在環境制約明顯、產品風味品質差等缺點而逐漸被淘汰,如今僅用于制作黑毛茶等低檔茶類。烘干、炒干作業目前在生產上應用最為廣泛,所加工產品的風味品質各有特色。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茶葉企業對烘干設備的性能、功效、運行成本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過去的高污染燃油烘干機也逐漸被淘汰。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茶葉電加熱烘干機,以解決上述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茶葉電加熱烘干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體、電加熱爐、密封蓋、設置在機體內的多根翻轉滾筒;所述電加熱爐設置在機體底部,且在電加熱爐圓周面設置有多個加強肋板;所述電加熱爐中部設置有連接凹,機體底部設置有對應的定位凹;所述機體一側設置有水蒸氣排放管,水蒸氣排放管由上下兩根弧形管反向焊接而成,且在上部弧形管連接有排氣口,并在上部弧形管內設置有浮子;所述翻轉滾筒通過轉軸連接在機體底部,翻轉滾筒外設置有多個三角釘齒。
進一步地,所述密封蓋設置有橡膠密封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實用新型采用翻轉滾筒不斷對機體內的茶葉進行翻轉,起到均勻加熱的效果。
而機體內氣壓過高后,浮子在上部弧形型管內被推動,直至浮子被抵到分叉管路的浮子凹槽,此時,烘干產生的水蒸氣從排氣口排出。當內部壓力變小后,浮子回落,重新遮擋住排氣口。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茶葉電加熱烘干機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1為機體、2為密封蓋、3為翻轉滾筒、4為電加熱爐、5為下部弧形管、6為上部弧形管、7為排氣口、8為浮子、9為轉軸。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一種茶葉電加熱烘干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體1、電加熱爐4、密封蓋2、設置在機體1內的多根翻轉滾筒3;所述電加熱爐4設置在機體1底部,且在電加熱爐4圓周面設置有多個加強肋板;所述電加熱爐4中部設置有連接凹,機體1底部設置有對應的定位凹;所述機體1一側設置有水蒸氣排放管,水蒸氣排放管由上下兩根弧形管反向焊接而成,且在上部弧形管6連接有排氣口7,并在上部弧形管6內設置有浮子8;所述翻轉滾筒3通過轉軸9連接在機體1底部,翻轉滾筒3外設置有多個三角釘齒。所述密封蓋2設置有橡膠密封圈。
本實用新型采用翻轉滾筒3不斷對機體1內的茶葉進行翻轉,起到均勻加熱的效果。而機體1內氣壓過高后,水蒸氣通入到下部弧形管5內,并推動浮子8在上部弧形管6內移動,直至浮子8被抵到分叉管路的浮子8凹槽,此時,烘干產生的水蒸氣從排氣口7排出。當內部壓力變小后,浮子8回落,重新遮擋住排氣口7。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