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昆蟲養(yǎng)殖,具體涉及一種防治家蠶bmnpv病的誘導桑葉及其用途。
背景技術:
家蠶(bombyxmori),鱗翅目,蠶蛾科,吐繭成絲,以桑葉為食。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bmnpv)粒子呈桿狀,屬于桿狀病毒科,桿狀病毒屬,家蠶細胞核型多角體病毒種,是單核衣殼核型多角體病毒的代表種。其外被囊膜,含有雙鏈dna分子,是家蠶物種最敏感、最常見的病原體之一,家蠶感染之后化膿而死,反應劇烈而又迅速,繼而引起蠶桑業(yè)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病毒侵染家蠶之后,會在堿性的中腸液中釋放出odv,odv通過圍食膜,之后侵染中腸柱狀上皮細胞,病毒脫去囊膜,核衣殼進入細胞核內(nèi)并進行病毒的復制和裝配,形成新的病毒粒子和多角體。復制的核衣殼在感染早期被釋放出來,形成bv。感染晚期,多角體蛋白包裹新形成的有囊膜蛋白包被的odv從而形成ob。在感染過程中,病毒粒子利用復制的dna和合成的蛋白進行組織裝配,通過出芽生殖從宿主細胞膜獲得包膜,之后病毒感染傳播整個宿主,并利用家蠶的氣管系統(tǒng)可以引起二次感染,從而導致宿主的瓦解。病毒感染之后,家蠶體軀腫脹,化膿而死,之后ob被釋放到環(huán)境中從而重新啟動新一輪感染。家蠶對bmnpv的抗性也會受到生長環(huán)境、桑葉質量等影響,比如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有利于家蠶的生長,從而可以增強家蠶的抵抗力,有效而安全的消毒液可以預防病毒的感染,如二溴海因和碳酸鈉混合的消毒藥液對病原體有消毒作用。但是,目前對于bmnpv病的治療并沒有明確的方式。
桑(morusalbal.),是桑科桑屬植物。桑葉,性寒、味甘苦,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清肝明目之功效,是常用中藥之一。桑葉中含有較多的次生代謝產(chǎn)物,具有抗腫瘤作用、抗氧化作用、抗病毒作用等,是一種重要的藥用植物。桑葉在響應紫外誘導之后,次生代謝產(chǎn)物發(fā)生顯著改變。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以及家蠶bmnpv病的防治現(xiàn)狀,提供一種防治家蠶bmnpv病的誘導桑葉及其用途。該誘導桑葉,能夠顯著降低感染bmnpv之后家蠶的死亡率。本發(fā)明采用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防治家蠶bmnpv病的誘導桑葉,將桑葉經(jīng)紫外光照射后,得到誘導桑葉;所述的紫外光為uva波段、uvb波段、uvc波段的一種或多種組合。桑葉具有重要的藥理活性,是家蠶的主要食物來源。紫外光照射后能夠顯著改變桑葉次生代謝產(chǎn)物的含量,降低家蠶感染病毒之后的死亡率,抵抗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
基于該技術方案,還可以提供多種優(yōu)選方式,在沒有相互沖突情況下,各優(yōu)選方式中的技術特征均可進行相互組合,不構成限制。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桑葉為采摘的新鮮桑葉。
作為優(yōu)選,桑葉的采摘時間為4-10月。
作為優(yōu)選,所述的紫外光照射強度為10~1000w。
作為優(yōu)選,照射過程中空氣濕度保持為10%-100%。
作為優(yōu)選,紫外光對桑葉的照射時間為0.05-3小時。
上述任一種方案下制備得到的誘導桑葉可以用于制備相應的飼料,也可以用于制備防治家蠶bmnpv病的藥物。
本發(fā)明能夠顯著改變桑葉的次代謝產(chǎn)物含量,飼喂家蠶之后,感染bmnpv的家蠶死亡率能夠顯著降低,抵抗家蠶核型多角體病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以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闡述,以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fā)明的實質。
實施例1
6月份新鮮采摘的桑葉,在強度為1000w的uvb紫外光照射下10分鐘,照射過程中保持空氣濕度為40%,以此得到的桑葉為誘導桑葉。家蠶分為兩組,一組飼養(yǎng)正常新鮮桑葉,一組飼養(yǎng)誘導桑葉,每組90只,在二齡期的第一天以200μlbmnpv進行接種,桑葉上噴灑5種不同濃度的病毒,即:1.22×104units/ml,1.22×105units/ml,1.22×106units/ml,1.22×107units/ml,1.22×108units/ml。在此實驗中,用水來代替病毒作為對照組。結果發(fā)現(xiàn),飼養(yǎng)正常新鮮桑葉的家蠶組bmnpv的半數(shù)致死濃度(lc50)是(1.86±0.15)×106unit/ml,飼養(yǎng)誘導桑葉的家蠶組bmnpv的lc50是(3.30±0.51)×106unit/ml,可見誘導桑葉可以顯著降低感染病毒之后家蠶的死亡率。
實施例2
7月份新鮮采摘的桑葉,在強度為200w的uva紫外光照射下30分鐘,照射過程中保持空氣濕度為50%,以此得到的桑葉為誘導桑葉。家蠶分為兩組,一組飼養(yǎng)正常新鮮桑葉,一組飼養(yǎng)誘導桑葉,每組90只,在二齡期的第一天以200μlbmnpv進行接種,桑葉上噴灑5種不同濃度的病毒,即:1.22×104units/ml,1.22×105units/ml,1.22×106units/ml,1.22×107units/ml,1.22×108units/ml。在此實驗中,用水來代替病毒作為對照組。結果發(fā)現(xiàn),飼養(yǎng)正常新鮮桑葉的家蠶組bmnpv的lc50是(1.83±0.09)×106unit/ml,飼養(yǎng)誘導桑葉的家蠶組bmnpv的lc50是(2.51±0.43)×106unit/ml,可見誘導桑葉可以顯著降低感染病毒之后家蠶的死亡率。
實施例3
8月份新鮮采摘的桑葉,在強度為20w的uvb紫外光照射下2小時,照射過程中保持空氣濕度為60%,以此得到的桑葉為誘導桑葉。家蠶分為兩組,一組飼養(yǎng)正常新鮮桑葉,一組飼養(yǎng)誘導桑葉,每組90只,在三齡期的第一天以200μlbmnpv進行接種,桑葉上噴灑5種不同濃度的病毒,即:1.22×104units/ml,1.22×105units/ml,1.22×106units/ml,1.22×107units/ml,1.22×108units/ml。在此實驗中,用水來代替病毒作為對照組。結果發(fā)現(xiàn),飼養(yǎng)正常新鮮桑葉的家蠶組bmnpv的半數(shù)致死濃度(lc50)是(1.94±0.35)×106unit/ml,飼養(yǎng)誘導桑葉的家蠶組bmnpv的lc50是(2.87±0.21)×106unit/ml,可見誘導桑葉可以顯著降低感染病毒之后家蠶的死亡率。
實施例4
9月份新鮮采摘的桑葉,在強度為400w的uvc紫外光照射下60分鐘,照射過程中保持空氣濕度為50%,以此得到的桑葉為誘導桑葉。家蠶分為兩組,一組飼養(yǎng)正常新鮮桑葉,一組飼養(yǎng)誘導桑葉,每組90只,在三齡期的第一天以200μlbmnpv進行接種,桑葉上噴灑5種不同濃度的病毒,即:1.22×104units/ml,1.22×105units/ml,1.22×106units/ml,1.22×107units/ml,1.22×108units/ml。在此實驗中,用水來代替病毒作為對照組。結果發(fā)現(xiàn),飼養(yǎng)正常新鮮桑葉的家蠶組bmnpv的半數(shù)致死濃度(lc50)是(1.95±0.25)×106unit/ml,飼養(yǎng)誘導桑葉的家蠶組bmnpv的lc50是(3.17±0.37)×106unit/ml,可見誘導桑葉可以顯著降低感染病毒之后家蠶的死亡率。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發(fā)明的一種較佳的方案,然其并非用以限制本發(fā)明。有關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各種變化和變型。例如紫外光照射強度、空氣濕度和照射時間可以根據(jù)試驗進行調整,總體上紫外光照射強度位于10~1000w之間,空氣濕度位于10%-100%之間,紫外光照時間位于0.05-3小時之間。因此凡采取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的方式所獲得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