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飼料加工流水線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164734閱讀:1172來源:國知局
飼料加工流水線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明涉及飼料加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飼料加工流水線。



背景技術:

在飼料生產加工一般由凍魚經過碾壓成魚漿,再與人工添加劑混合攪拌得到飼料的原料,混合充分后的原料經過擠壓成型機成為顆粒狀飼料,擠壓形成后顆粒狀飼料形狀不規則,需要通過離心拋料使顆粒狀飼料表面規則化。但是,現有飼料的各個步驟均是通過相互不聯系的不同機構完成,不同機構之間的飼料轉椅需要人工操作,較為不便。此外,現有技術中存在以下四方面的不足之處:1,在碾壓得到魚漿的步驟中,傳統工藝中采用的碾壓機結構簡單且固定不可調節,通過單輪碾壓使碾壓效果不佳,碾壓后得到的魚漿中存在塊狀,急需改進。2,在魚漿與人工添加劑混合攪拌的工藝步驟中,傳統工藝采用的攪拌機為螺旋葉片攪拌機,即攪拌部件是螺旋葉片,這類攪拌機對于原料的攪拌效果不好,原料會貼合葉片表面整塊翻轉,因而魚漿與人工添加劑無法充分混合。3,在擠壓成型的步驟中,傳統的擠壓成型機通過壓板將儲料腔內的原料壓向網孔板,而后通過切刀將擠出網孔的原料切斷,即通過壓板和切刀間歇性配合形成顆粒狀飼料;該類擠壓成型機結構單一,加工效率較低,因而急需改進。4,飼料拋料成型機采用圓筒式拋料方式,拋料完成后需待圓筒完全停轉后進行傾倒,如此該飼料拋料成型的下料效率較低,人工工作量大,急需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飼料加工流水線,該飼料加工流水線通過傳輸帶將各機構串接從而可實現流水線式飼料加工,大大提升了加工效率,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

飼料加工流水線,包括通過傳輸帶依次承接設置的魚漿碾壓機、原料攪拌機、飼料擠壓成型機和飼料拋料成型機;所述原料攪拌機上方設有用于向所述原料攪拌機輸入人工添加劑的添料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魚漿碾壓機,包括第一機架,以及設置在第一機架上的滾壓機構和刮料板;所述滾壓機構包括周向側面上能夠粘覆魚漿的第一滾軸、第二滾軸和第三滾軸,第一滾軸、第二滾軸和第三滾軸依次轉動設置在第一機架上,第二滾軸與其兩側的第一滾軸、第三滾軸的轉動方向相反,且第二滾軸與其兩側的第一滾軸、第三滾軸之間構成碾壓口;所述第二滾軸和第三滾軸的軸端部移動設置在第一機架上;所述刮料板鉸接在所述第一機架上,刮料板能夠沿其鉸接端轉動,刮料板的上端刮料口斜面貼合所述第三滾軸,第三滾軸的滾動方向朝向刮料板的上端刮料口;

所述原料攪拌機,包括第二機架,以及設置在第二機架上的攪拌箱,以及設置在第二機架內的攪拌組件;所述攪拌箱的中部鉸接在第二機架上,攪拌箱與第二機架之間設有限制攪拌箱活動的鎖緊組件;攪拌組件包括處于攪拌箱內部的攪拌桿,以及驅動所述攪拌桿旋轉的攪拌電機;所述攪拌桿包括主軸,以及設置在主軸側面上的多個攪拌部位;主軸的兩端部穿過攪拌箱與第二機架之間的鉸接部位,攪拌部位包括垂直連接在主軸中心上的第一支桿,以及連接在主軸端部上的第二支桿,以及兩端部分別與第一支桿中部、第二支桿中部相連接的第一曲桿,以及兩端部分別與第一支桿外端、第二支桿外端相連接的第二曲桿;所述第一支桿與第二支桿分別處于主軸的兩個徑向平面上;

所述飼料擠壓成型機,包括第三機架,以及設置在第三機架上的上料箱,以及設置在第三機架內部的推料擠壓機構;所述第三機架內部設有推料腔,以及與推料腔相通的擠壓成型腔;所述上料箱處于推料腔上方,擠壓成型腔外側的第三機架上固定有圓形網孔板;所述推料擠壓機構包括貫穿推料腔和擠壓成型腔的轉軸,在所述推料腔內的轉軸周向側面上設有螺旋推料板,在所述擠壓成型腔的轉軸周向側面上設有半弧形的擠壓板;

所述飼料拋料成型機,包括底座,以及設置在底座上的圓形拋料筒,以及處于圓形拋料筒下端面上的圓形轉盤,底座內部設有驅動圓形轉盤旋轉的驅動機組;所述圓形拋料筒的箱體內側設有出料通道,以及用于封堵所述出料通道的封堵裝置;出料通道包括內端部與所述圓形拋料筒內部相通的水平通道,以及與所述水平通道相通的傾斜通道;封堵裝置包括連接在水平通道外端部上的封堵氣缸,以及設置在封堵氣缸輸出端上的封堵部件;所述封堵氣缸帶動封堵部件在水平通道內移動;當封堵氣缸處于最大輸出工位時,封堵部件處于水平通道的內部開口上;當封堵氣缸處于最小輸出工位時,封堵部件處于傾斜通道與水平通道接通口的外側。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機架的u形兩側壁上均設有移動副,移動副包括設置在u形開口內側壁面上的移動板,以及穿設在第一機架內部的絲桿,以及驅動所述絲桿轉動的手柄;所述移動板內端面設有凸塊,凸塊套設在絲桿上并與絲桿螺紋嚙合;所述第二滾軸和第三滾軸的軸端均定位在移動板上。

作為優選,所述第二滾軸與其兩側的第一滾軸、第三滾軸的軸端之間還設有擋板,擋板能夠沿第一機架縱向調節;所述擋板為三邊形擋板,擋板的下側兩擋邊分別與第一滾軸、第二滾軸或第三滾軸的周向外側面相匹配。

作為優選,所述第一支桿所在的徑向平面與第二支桿所在的徑向平面相互垂直;所述主軸上的攪拌部位為兩個,兩個攪拌部位分別處于主軸中心的軸向兩側,兩個攪拌部位的第一支桿所在的徑向平面相重疊。

作為優選,所述擠壓成型腔的轉軸周向側面上設有中部的第一擠壓板,以及設置在第一擠壓板軸向兩側的第二擠壓板;第一擠壓板和第二擠壓板的外側擠壓面處于同一圓周線上,第一擠壓板和第二擠壓板的兩側面處于不同的徑向區域內。

作為優選,所述上料箱包括箱體側壁和傾斜底板;箱體側壁的下端部一體連接在第三機架上,箱體側壁的上端構成上料口;傾斜底板的上端部連接在箱體側壁的內側壁上,傾斜底板的下端部與箱體側壁之間構成與所述推料腔相通的料口通道。

作為優選,所述水平通道的內部開口為錐形口,錐形口沿其邊緣設有擋環;所述封堵部件包括主體,以及活動設置在主體上的若干塊第一瓣體和若干塊第二瓣體;所述主體包括圓形板體,以及固定在圓形板體外端面上的錐臺,錐臺的內端面直徑大于外端面直徑;所述錐臺內端部上沿其徑向設有軌道桿,第一瓣體連接在軌道桿上并能夠沿軌道桿移動,第一瓣體與錐臺之間設有壓簧;所述錐臺的外側錐面上設有滑軌,第二瓣體移動設置在所述滑軌內,第二瓣體的外端部通過連接桿鉸接在封堵氣缸的輸出軸上;當所述封堵氣缸處于最大輸出工位時,第一瓣體和第二瓣體間隔設置并構成組合環,組合環的外圍直徑大于圓形板體的外圍直徑,并封閉所述錐形口。

本發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該技術方案涉及一種飼料加工流水線,包括通過傳輸帶依次承接設置的魚漿碾壓機、原料攪拌機、飼料擠壓成型機和飼料拋料成型機;通過傳輸帶將上述機構串接從而可實現流水線式飼料加工,大大提升了加工效率,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此外,上述飼料加工流水線還存在以下四方面的優勢:

1,魚漿碾壓機中的碾壓機構包括周向側面上能夠粘覆魚漿的第一滾軸、第二滾軸和第三滾軸,第二滾軸和第三滾軸的軸端部移動設置在第一機架上,即可調節第一滾軸與第二滾軸之間的間隙,在碾壓效果和碾壓流暢度之間調節,從而使碾壓間隙更加合適。使用時,第一滾軸與第二滾軸,以及第二滾軸與第三滾軸均是對向碾壓,碾壓效果更好,得到的魚漿更細膩。另外,在第二滾軸和第三滾軸調節時,刮料板也可沿其鉸接端轉動調節,從而使刮料板的上端刮料口始終貼合第三滾軸,實現刮料;

2,原料攪拌機中的攪拌桿包括主軸,以及設置在主軸側面上的多個攪拌部位;其中,攪拌部位包括連接在主軸的第一支桿和第二支桿,以及連接在第一支桿和第二支桿上的第一曲桿和第二曲桿,通過上述第一支桿、第二支桿、第一曲桿和第二曲桿所組成的鏤空式攪拌部位,可使原料在攪拌中充分流動,魚漿與人工添加劑充分混合,混合效果更好。

3,擠壓成型機的第三機架內部設有推料腔和擠壓成型腔,轉軸貫穿推料腔和擠壓成型腔,推料腔內的轉軸周向側面上設有螺旋推料板,通過螺旋推料板由推料腔向擠壓成型腔進行送料;擠壓成型腔內的轉軸周向側面上設有半弧形的擠壓板,通過擠壓板可將原料壓向圓形網孔板,而后由于擠壓板是旋轉的半弧形板,因此在旋轉小段路徑后就會自動將原料切斷,從而形成顆粒狀飼料。該方案通過同一轉軸旋轉即實現了推料和擠壓切斷的功能,并且采用半弧形的擠壓板旋轉擠壓實現自動切斷,從而簡化結構,提升加工效率;

4,飼料拋料成型機中圓形拋料筒下端面上設有圓形轉盤,圓形拋料筒的箱體內側設有出料通道,以及用于封堵所述出料通道的封堵裝置。在需要拋料時,將飼料放入圓形拋料筒內,圓形轉盤高速轉動帶動飼料,離心拋料使顆粒狀飼料表面規則化;待飼料成型后,可將封堵裝置打開,圓形轉盤旋轉過程(可停機,通過慣性旋轉)將飼料由出料通道拋出,從而可實現快速下料,省去了需要等待停機后傾倒的工序,提升了下料效率并降低了人工的工作強度。

附圖說明

圖1為飼料加工流水線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魚漿碾壓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原料攪拌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原料攪拌機中的攪拌桿結構示意圖。

圖5為飼料擠壓成型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飼料擠壓成型機的推料腔區域示意圖。

圖7為飼料擠壓成型機的擠壓成型腔區域示意圖。

圖8為飼料拋料成型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9為飼料拋料成型機中的封堵裝置安裝示意圖。

圖10為飼料烘干機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案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10所示的一種飼料加工流水線,包括通過傳輸帶9依次承接設置的魚漿碾壓機1、原料攪拌機2、飼料擠壓成型機3、飼料拋料成型機4和飼料烘干機5,通過傳輸帶9將上述機構串接從而可實現流水線式飼料加工,大大提升了加工效率,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

所述魚漿碾壓機1,包括第一機架11,以及設置在第一機架11上的滾壓機構和刮料板17。所述第一機架11為u形機架,滾壓機構包括周向側面上能夠粘覆魚漿的第一滾軸12、第二滾軸13和第三滾軸14,第一滾軸12、第二滾軸13和第三滾軸14依次轉動設置在第一機架11上,第一滾軸12、第二滾軸13和第三滾軸14均處于第一機架11的u形開口內部。所述第二滾軸13與其兩側的第一滾軸12、第三滾軸14的轉動方向相反;具體是第一滾軸12和第三滾軸14沿順時針轉動,第二滾軸13沿逆時針轉動。

所述第二滾軸13和第三滾軸14的軸端部移動設置在第一機架11上;具體地,所述第一機架11的u形兩側壁上均設有移動副,移動副包括設置在u形開口內側壁面上的移動板151,以及穿設在第一機架11內部的絲桿152,以及驅動所述絲桿152轉動的手柄153。所述移動板151內端面設有凸塊,凸塊套設在絲桿152上并與絲桿152螺紋嚙合,第二滾軸13和第三滾軸14的軸端均定位在移動板151上。所述第二滾軸13與其兩側的第一滾軸12、第三滾軸14之間構成碾壓口;第二滾軸13與其兩側的第一滾軸12、第三滾軸14的軸端之間還設有擋板16,擋板16能夠沿第一機架11縱向調節。所述擋板16為三邊形擋板,擋板16的下側兩擋邊分別與第一滾軸12、第二滾軸13或第三滾軸14的周向外側面相匹配。調機時,工人能夠旋轉手柄153,手柄153帶動絲桿152旋轉,從而實現移動板151及其上的第二滾軸13和第三滾軸14移動,最終實現調節第一滾軸12與第二滾軸13之間的碾壓口大小,該碾壓口大小可根據所采用的凍魚尺寸進行調節,也可根據所需要的魚漿細膩度進行調節。而設置擋板16可限位第二滾軸13與其兩側的第一滾軸12、第三滾軸14之間的間隙,防止機械運行中由于共振而使兩滾軸之間的間隙變小。

所述刮料板17鉸接在所述第一機架11上,刮料板17能夠沿其鉸接端轉動調節后固定,刮料板17的上端刮料口斜面貼合所述第三滾軸14,第三滾軸14的滾動方向朝向刮料板17的上端刮料口。在第二滾軸13和第三滾軸14調節時,刮料板17也可沿其鉸接端轉動調節,從而使刮料板17的上端刮料口始終貼合第三滾軸14,實現刮料。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該魚漿碾壓機1中的碾壓機構包括周向側面上能夠粘覆魚漿的第一滾軸12、第二滾軸13和第三滾軸14,第二滾軸13和第三滾軸14的軸端部移動設置在第一機架11上,即可調節第一滾軸12與第二滾軸13之間的間隙,在碾壓效果和碾壓流暢度之間調節,從而使碾壓間隙更加合適。使用時,第一滾軸12與第二滾軸13,以及第二滾軸13與第三滾軸14均是對向碾壓,碾壓效果更好,得到的魚漿更細膩。使用時,人工將魚料(一般是冰凍魚)扔在碾壓機構的第一滾軸12與第二滾軸13之間,通過第一滾軸12與第二滾軸13的第一次碾壓將冰凍魚碾碎,然后通過第二滾軸13與第三滾軸14之間的碾壓將其碾壓為魚漿,而后通過刮料板17刮下至前往原料攪拌機2的輸送帶上。

所述原料攪拌機2上方設有用于向所述原料攪拌機2輸入人工添加劑的添料箱8;原料攪拌機2,包括第二機架21,以及設置在第二機架21上的攪拌箱22,以及設置在第二機架21內的攪拌組件。所述攪拌箱22的中部鉸接在第二機架21上;具體地,第二機架21上設有空心凸起,空心凸起的外側套設有外軸承,空心凸起的內部設有內軸承,攪拌箱22連接在所述外軸承上。所述攪拌箱22與第二機架21之間設有限制攪拌箱22活動的鎖緊組件,鎖緊組件包括固定在第二機架21上的鎖座271,以及設置在鎖座上的鎖銷272。所述攪拌箱22上開設有鎖孔,鎖銷272能夠伸入鎖孔并將攪拌箱22與第二機架21固定。

所述攪拌組件包括處于攪拌箱22內部的攪拌桿,以及驅動所述攪拌桿旋轉的攪拌電機。所述攪拌桿包括主軸281,以及設置在主軸281側面上的多個攪拌部位。主軸281的兩端部穿過攪拌箱22與第二機架21之間的鉸接部位,即主軸281的兩端部穿過所述內軸承。所述主軸281上的攪拌部位為兩個,兩個攪拌部位分別處于主軸281中心的軸向兩側。攪拌部位包括垂直連接在主軸281中心上的第一支桿282,以及連接在主軸281端部上的第二支桿283,以及兩端部分別與第一支桿282中部、第二支桿283中部相連接的第一曲桿284,以及兩端部分別與第一支桿282外端、第二支桿283外端相連接的第二曲桿285。所述第一支桿282與第二支桿283分別處于主軸281的兩個徑向平面上,優選為第一支桿282所在的徑向平面與第二支桿283所在的徑向平面相互垂直,且兩個攪拌部位的第一支桿282所在的徑向平面相重疊。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原料攪拌機2中的攪拌桿包括主軸281,以及設置在主軸281側面上的多個攪拌部位。其中,攪拌部位包括連接在主軸281的第一支桿282和第二支桿283,以及連接在第一支桿282和第二支桿283上的第一曲桿284和第二曲桿285,通過上述第一支桿282、第二支桿283、第一曲桿284和第二曲桿285所組成的鏤空式攪拌部位,可使原料在攪拌中充分流動,魚漿與人工添加劑充分混合,混合效果更好。該原料攪拌機2使用時,先通過輸送帶將魚漿碾壓機1得到的魚漿送入攪拌箱22內,而后向添料箱8內加入人工添加劑,添料箱8得到定量人工添加劑后向攪拌箱22送入;而后攪拌桿工作,直至攪拌工作完成。最后,解開鎖緊組件將攪拌箱22旋轉并其內部的原料傾倒在前往飼料擠壓成型機3的輸送帶上。

所述飼料擠壓成型機3,包括第三機架31,以及設置在第三機架31上的上料箱32,以及設置在第三機架31內部的推料擠壓機構。所述上料箱32包括箱體側壁321和傾斜底板322。箱體側壁321的下端部一體連接在第三機架31上,箱體側壁321的上端構成上料口。傾斜底板322的上端部連接在箱體側壁321的內側壁上。所述第三機架31內部設有推料腔33,以及與推料腔33相通的擠壓成型腔34,傾斜底板322的下端部與箱體側壁321之間構成與所述推料腔33相通的料口通道。所述上料箱32處于推料腔33上方,擠壓成型腔34外側的第三機架31上固定有圓形網孔板35,圓形網孔板35包括兩塊相向設置的半圓形網孔板35拼接構成。

所述推料擠壓機構包括貫穿推料腔33和擠壓成型腔34的轉軸,優選為兩根相互平衡的轉軸,兩根轉軸的轉動方向相反。在所述推料腔33內的轉軸周向側面上設有螺旋推料板36,在所述擠壓成型腔34的轉軸周向側面上設有半弧形的擠壓板。所述擠壓成型腔34的轉軸周向側面上設有中部的第一擠壓板37,以及設置在第一擠壓板37軸向兩側的第二擠壓板38。第一擠壓板37和第二擠壓板38的外側擠壓面處于同一圓周線上,第一擠壓板37和第二擠壓板38的兩側面處于不同的徑向區域內。該技術方案中,第一擠壓板37和第二擠壓板38處于不同的徑向區域,是指第一擠壓板37和第二擠壓板38徑向向外所對應的方向是不同的;在此前提下,半弧形的第一擠壓板37和第二擠壓板38相互錯開,可在螺旋推料板36推動下向擠壓成型腔34伸出推入,通過第一擠壓板37及其兩側的軸向兩側的第二擠壓板38(即三塊擠壓板)同時擠壓,提升擠壓成型的效率。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擠壓成型機的第三機架31內部設有推料腔33和擠壓成型腔34,轉軸貫穿推料腔33和擠壓成型腔34,推料腔33內的轉軸周向側面上設有螺旋推料板36,通過螺旋推料板36由推料腔33向擠壓成型腔34進行送料;擠壓成型腔34內的轉軸周向側面上設有半弧形的擠壓板,通過擠壓板可將原料壓向圓形網孔板35,而后由于擠壓板是旋轉的半弧形板,因此在旋轉小段路徑后就會自動將原料切斷,從而形成顆粒狀飼料。該方案通過同一轉軸旋轉即實現了推料和擠壓切斷的功能,并且采用半弧形的擠壓板旋轉擠壓實現自動切斷,從而簡化結構,提升加工效率。該擠壓成型機在使用時,先將原料攪拌機2中得到的原料通過輸送帶輸送至上料箱32內,并最終落入推料腔33中,而后轉軸旋轉,轉軸上的螺旋推料板36由推料腔33向擠壓成型腔34進行送料,擠壓板可將原料壓向圓形網孔板35且自動將原料切斷,從而形成顆粒狀飼料并落入前往飼料拋料成型機4的輸送帶上。

所述飼料拋料成型機4,包括底座41,以及設置在底座41上的圓形拋料筒42,以及處于圓形拋料筒42下端面上的圓形轉盤,底座41內部設有驅動圓形轉盤旋轉的驅動機組。所述圓形拋料筒42包括筒體421和蓋體,所述蓋體包括固定蓋422和活動蓋423,固定蓋422固定在筒體421上端開口上,且使筒體421上端開口留有扇形開口。活動蓋423是貼合扇形開口形狀的扇形結構,活動蓋423的上端面設有提手。所述圓形拋料筒42的箱體內側設有出料通道,以及用于封堵所述出料通道的封堵裝置。出料通道包括內端部與所述圓形拋料筒42內部相通的水平通道441,以及與所述水平通道441相通的傾斜通道442。封堵裝置包括連接在水平通道441外端部上的封堵氣缸45,以及設置在封堵氣缸45輸出端上的封堵部件46。所述封堵氣缸45帶動封堵部件46在水平通道441內移動。當封堵氣缸45處于最大輸出工位時,封堵部件46處于水平通道441的內部開口上。當封堵氣缸45處于最小輸出工位時,封堵部件46處于傾斜通道442與水平通道441接通口的外側。

所述水平通道441的內部開口為錐形口443,錐形口443沿其邊緣設有擋環47。所述封堵部件46包括主體,以及活動設置在主體上的若干塊第一瓣體461和若干塊第二瓣體462,所述第一瓣體461和第二瓣體462的外側面均為貼合錐形口443的傾斜面。所述主體包括圓形板體463,以及固定在圓形板體463外端面上的錐臺464,錐臺464的內端面直徑大于外端面直徑。所述錐臺464內端部上沿其徑向設有軌道桿465,第一瓣體461連接在軌道桿465上并能夠沿軌道桿465移動,第一瓣體461與錐臺464之間設有壓簧466。所述錐臺464的外側錐面上設有滑軌467,第二瓣體462移動設置在所述滑軌467內,第二瓣體462的外端部通過連接桿鉸接在封堵氣缸45的輸出軸上。當所述封堵氣缸45處于最大輸出工位時,第一瓣體461和第二瓣體462間隔設置并構成組合環,組合環的外圍直徑大于圓形板體463的外圍直徑,并封閉所述錐形口443。該技術方案中,封堵部件46中的第一瓣體461和第二瓣體462可相對主體活動,在封堵氣缸45的輸出工位減小時,先帶動第二瓣體462向外移動,第二瓣體462以鉸接端部為中心內縮;待第二瓣體462移動到滑軌467端部時,帶動主體及其上的第一瓣體461向外移動,在移動過程中第一瓣體461在錐形口443的作用下壓縮壓簧466,從而使得封堵部件46的整個外徑縮小,可進入水平通道441內;在封堵氣缸45的輸出工位增大時,先帶動封堵部件46整體向內移動,直至圓形板體463抵住擋環47,而后第二瓣體462沿滑軌467移動,第二瓣體462撐開;同時在壓簧466的作用下,第一瓣體461撐開,第一瓣體461和第二瓣體462構成組合環封閉所述錐形口443。在此方案中,通過封堵部件46的變形保證在錐形口443處能夠完全封堵,防止物料進入;而在封堵氣缸45輸出工位縮小時能夠保證封堵部件46進入水平通道441內。

上述飼料拋料成型機4中圓形拋料筒42下端面上設有圓形轉盤,圓形拋料筒42的箱體內側設有出料通道,以及用于封堵所述出料通道的封堵裝置。在需要拋料時,將飼料放入圓形拋料筒42內,圓形轉盤高速轉動帶動飼料,離心拋料使顆粒狀飼料表面規則化;待飼料成型后,可將封堵裝置打開,圓形轉盤旋轉過程(可停機,通過慣性旋轉)將飼料由出料通道拋出,從而可實現快速下料,省去了需要等待停機后傾倒的工序,提升了下料效率并降低了人工的工作強度。

所述飼料烘干機5,包括箱體51,以及設置在箱體51內部的飼料輸送機構。所述箱體51兩端分別設有進料口52和出料口53,箱體51沿飼料輸送機構的輸送方向分為多個烘干腔,每個烘干腔內均設有烘干機組。所述飼料輸送機構包括循環送料帶541,以及驅動所述循環送料帶541運行的輸送電機。所述循環送料帶541的帶體沿輸送方向依次設有多個送料擋板,相鄰兩個送料擋板之間構成送料區域。所述烘干機組包括處于烘干腔內部的換熱箱551,以及與換熱箱551輸入端相通的蒸汽通道,以及與換熱箱551的輸出端相通的冷凝水管道552。所述蒸汽通道包括蒸汽主管道553和若干條蒸汽支管道554,蒸汽主管道553設置在箱體51外側且與所述飼料輸送機構的輸送方向相平行,若干條蒸汽支管道554的內端部分別與換熱箱551密封連接,每條蒸汽支管道554的外端部均與蒸汽主管道553密封連接。所述換熱箱551上游的蒸汽支管道554上設有蒸汽閥門。

所述箱體51上端通過排潮管道連接有排潮筒56,排潮管道包括排潮主管道571和若干條排潮支管道572,排潮主管道571設置在箱體51外側且與所述飼料輸送機構的輸送方向相平行,若干條排潮支管道572的內端部分別與多個烘干腔密封連接,每條排潮支管道572的外端部均與排潮主管道571密封連接。所述排潮筒56內部設有風機組件,排潮筒56上方設有排潮口561,排潮口561與排潮管道連接端之間的排潮筒56內設有過濾板562。所述排潮筒56為倒錐形筒體,筒體的下端收口處設有風機罩563,風機罩563為倒錐形的罩體,風機罩563的最大直徑大于排潮筒的下端收口處直徑。所述風機組件包括處于風機罩563內側的風葉581,以及驅動所述風葉轉動的電機。

該技術方案中,飼料烘干機5的箱體51沿飼料輸送機構的輸送方向分為多個烘干腔,使用時飼料輸送機構攜帶飼料經過多個烘干腔,可通過80℃低溫多次烘干,保證烘干的基礎上防止高溫導致原料中營養成份的流失。同時,排潮管道可將烘干腔內部部分空氣攜帶飼料中排出的水分抽出,保證烘干腔內部干燥,烘干效果更好。因此,該飼料烘干機5中通過飼料輸送機構攜帶飼料經過多個烘干腔,可通過低溫多次烘干,在保證烘干的基礎上一方面防止高溫導致原料中營養成份的流失,另一方面提升烘干效率。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茂名市| 富源县| 海晏县| 神木县| 英超| 剑川县| 安庆市| 孟连| 宜宾县| 庆安县| 兴仁县| 黄浦区| 新安县| 东乡族自治县| 阿图什市| 扶余县| 那坡县| 漾濞| 蛟河市| 紫金县| 屏边| 印江| 常宁市| 桂林市| 永新县| 莎车县| 固始县| 镇赉县| 温州市| 三台县| 察雅县| 隆化县| 邹平县| 晋宁县| 临高县| 曲水县| 广饶县| 汕头市| 昌宁县| 南岸区| 凭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