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茶葉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金芽烏龍茶及其加工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采用一般工藝加工的烏龍茶,是在烏龍茶制法基礎上,金芽烏龍茶的制作工藝以采摘未開面芽為制作原料增加補光做青而創新的新茶類,其加工方法有別于老式烏龍茶。采摘原料也由老式烏龍茶一芽三四葉變更為單芽為制作原料,因此等級品質比傳統烏龍茶有很大提高,深受消費者喜愛。傳統武夷山高山烏龍茶綜合福建省安溪和建甌地區烏龍茶制法特點,是一種發酵程度介于閩南烏龍與閩北烏龍之間的烏龍茶。經過晾青、補光做青反復搖青和靜置,再經過殺青、造形和攤晾,采用高溫毛火、低溫復火干燥而成。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提供一種金芽烏龍茶及其加工制備方法,在傳統烏龍茶加工方法的基礎上,即通過吸收傳統烏龍茶制法優點,生產一種內含物等級品質滋味高于傳統烏龍茶的新茶品。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金芽烏龍茶的加工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采青。
步驟2:萎凋,紅光補光做青。
步驟3:炒青:以炒青機破壞茶中的茶酵素,防止茶葉繼續變紅,使茶中的青味消退,茶香浮現。
步驟4:揉捻。
步驟5:初烘:將步驟4揉捻后的茶葉置于烘干機中,135℃熱烘10-15分鐘。
步驟6:攤晾:將步驟5初烘后的茶葉,以5厘米厚度平攤于水篩1-2小時。
步驟7:復烘:將步驟6攤晾后的茶葉,80-90℃烘至茶葉的含水率不高于4%,制得毛茶。
步驟8:碳焙:毛茶制成半個月后,將茶葉置于60-80℃的環境中炭火烘焙處理12-16小時。
步驟9:包裝:取碳焙后的茶葉,于常溫、濕度不高于60%的環境條件下包裝為成品。
上述的金芽烏龍茶的加工制備方法,其中,在所述的步驟1中,所述的采青選擇高香型品種或菜茶作為采摘茶鮮葉的茶樹,采摘的茶鮮葉單芽。
上述的金芽烏龍茶的加工制備方法,其中,所述的采青選擇福建省武夷山出產的高香型品種或菜茶作為采摘茶鮮葉的茶樹品種。
上述的金芽烏龍茶的加工制備方法,其中,在所述的步驟2中,還包括如下分步驟:
步驟2.1:曬青:將涼青后的茶鮮葉按照5厘米厚度平攤于曬青網上,利用自然柔和的陽光照射茶鮮葉,至茶鮮葉失水變軟、青氣消除、清香氣起時,轉入做青。
步驟2.2:晾青:使用晾青架、水篩,將茶鮮葉在環境溫度為20-25℃,空氣濕為度65%-75%的條件下,晾至使鮮茶葉芽尖呈現萎蔫狀態。
步驟2.3:做青:取曬青后的茶鮮葉,第一次搖青搖1分鐘;然后,將第一次搖青后的茶鮮葉平攤于水篩上,紅光照射10分鐘后靜置1小時,第二次搖青搖2分鐘;然后,將第二次搖青后的茶鮮葉平攤于水篩上,紅光照射10分鐘后靜置1.5小時,第三次搖青搖5分鐘;然后,將第三次搖青后的茶鮮葉平攤于水篩上,紅光照射10分鐘后靜置2小時,第四次搖青搖10分鐘;然后,將第四次搖青后的茶鮮葉平攤于水篩上靜置3小時。
上述的金芽烏龍茶的加工制備方法,其中,在所述的步驟2.1中,所述自然柔和的陽光,指避開10時30分至14時30分的強光暴曬時段的太陽光。
上述的金芽烏龍茶的加工制備方法,其中,在所述的步驟2.3中,所述的搖青,指將茶鮮葉裝入水篩并旋轉水篩。
上述的金芽烏龍茶的加工制備方法,其中,在所述的步驟4中,還包括如下分步驟:
步驟4.1:使用揉捻機揉捻做青后的茶鮮葉,空揉10分鐘,輕壓揉10分鐘。
步驟4.2:重壓揉至茶鮮葉成條率不低于95%,且揉盤不出現茶汁。
上述的金芽烏龍茶的加工制備方法,其中,在步驟4中,所述壓揉,指揉捻機運轉時,加壓蓋在加壓螺桿上沿加壓方向轉動。
一種金芽烏龍茶,采用高香型品種或菜茶單芽為原料按照上述步驟制備金芽烏龍茶。
一種金芽烏龍茶,采用福建省武夷山出產的高香型品種或菜茶單芽為原料按照上述步驟制備金芽烏龍茶。
本發明的金芽選用(高香型品種)或菜茶單芽制成,制作工藝較傳統工藝增加茶葉內含物質,提高茶葉等級品質香氣和滋味口感,外形鋒毫顯秀、勻齊,色澤潤秀美觀,葉底勻齊一致,湯色清明金黃,香氣較現有烏龍茶花果香更顯著,香氣幽柔純凈滋味濃醇鮮爽,回味悠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種金芽烏龍茶的加工制備方法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
請參見附圖1所示,一種金芽烏龍茶的加工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采青。
步驟2:萎凋,紅光補光做青。
步驟3:炒青:以炒青機破壞茶中的茶酵素,防止茶葉繼續變紅,使茶中的青味消退,茶香浮現。
步驟4:揉捻。
步驟5:初烘:將步驟4揉捻后的茶葉置于烘干機中,135℃熱烘10-15分鐘。
步驟6:攤晾:將步驟5初烘后的茶葉,以5厘米厚度平攤于水篩1-2小時。
步驟7:復烘:將步驟6攤晾后的茶葉,80-90℃烘至茶葉的含水率不高于4%,制得毛茶。
步驟8:碳焙:毛茶制成半個月后,將茶葉置于60-80℃的環境中炭火烘焙處理12-16小時。
步驟9:包裝:取碳焙后的茶葉,于常溫、濕度不高于60%的環境條件下包裝為成品。
在所述的步驟1中,所述的采青選擇(高香型品種)或菜茶作為采摘茶鮮葉的茶樹,采摘的茶鮮葉單芽。
所述的采青選擇福建省閩北地區尤其是武夷山出產的(高香型品種)或菜茶作為采摘茶鮮葉的茶樹品種。
在所述的步驟2中,還包括如下分步驟:
步驟2.1:曬青:將涼青后的茶鮮葉按照5厘米厚度平攤于曬青網上,利用自然柔和的陽光照射茶鮮葉,至茶鮮葉失水變軟、青氣消除、清香氣起時,轉入做青。
步驟2.2:晾青:使用晾青架、水篩,將茶鮮葉在環境溫度為20-25℃,空氣濕為度65%-75%的條件下,晾至使鮮茶葉芽尖呈現萎蔫狀態。
步驟2.3:做青:取曬青后的茶鮮葉,第一次搖青搖1分鐘;然后,將第一次搖青后的茶鮮葉平攤于水篩上,紅光照射10分鐘后靜置1小時,第二次搖青搖2分鐘;然后,將第二次搖青后的茶鮮葉平攤于水篩上,紅光照射10分鐘后靜置1.5小時,第三次搖青搖5分鐘;然后,將第三次搖青后的茶鮮葉平攤于水篩上,紅光照射10分鐘后靜置2小時,第四次搖青搖10分鐘;然后,將第四次搖青后的茶鮮葉平攤于水篩上靜置3小時。
在所述的步驟2.1中,所述自然柔和的陽光,指避開10時30分至14時30分的強光暴曬時段的太陽光。
在所述的步驟2.3中,所述的搖青,指將茶鮮葉裝入水篩并旋轉水篩。
在所述的步驟4中,還包括如下分步驟:
步驟4.1:使用揉捻機揉捻做青后的茶鮮葉,空揉10分鐘,輕壓揉10分鐘。
步驟4.2:重壓揉至茶鮮葉成條率不低于95%,且揉盤不出現茶汁。
在步驟4中,所述壓揉,指揉捻機運轉時,加壓蓋在加壓螺桿上沿加壓方向轉動。
茶樹(高香型品種)或菜茶作為采摘茶鮮葉的茶樹,采摘的茶鮮葉單芽作為制作原料制成金芽外形鋒毫顯秀、勻齊,色澤潤秀美觀,葉底勻齊一致,湯色清明金黃,香氣較現有烏龍茶花果香更顯著,香氣幽柔純凈滋味濃醇鮮爽,回味悠長,品鑒感官香氣都優于普通烏龍茶。
加工時,補光萎凋增加了鮮葉氨基酸含量降低了鮮葉兒茶素含量,提高了茶葉等級和品質。
一種金芽烏龍茶,采用(高香型品種)或菜茶單芽為原料按照上述步驟制備金芽烏龍茶。
一種金芽烏龍茶,采用福建省閩北地區尤其是武夷山出產的(高香型品種)或菜茶單芽為原料按照上述步驟制備金芽烏龍茶。
本發明的制備加工方法使茶鮮葉的內含物質轉化合理充分,低沸點香味物質散失較少,產品外形卷曲緊結、勻整、色澤烏黑油亮、兼具高等級烏龍茶的優雅花香和特級烏龍茶的濃郁熟果香、茶湯醇厚鮮爽柔順、不寒涼不燥熱、湯色金黃透亮、葉底勻整油亮的品質特征。本發明的金芽品鑒感官香氣都優于普通烏龍茶。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金芽選用(高香型品種)或菜茶單芽制成,制作工藝較傳統工藝增加茶葉內含物質,提高茶葉等級品質香氣和滋味口感,外形鋒毫顯秀、勻齊,色澤潤秀美觀,葉底勻齊一致,湯色清明金黃,香氣較現有烏龍茶花果香更顯著,香氣幽柔純凈滋味濃醇鮮爽,回味悠長。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附屬在其他相關產品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