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嫩豆腐生產設備,特別是一種沖漿嫩豆腐成型機。
背景技術:
1、嫩豆腐又稱石膏豆腐,它使用的成型劑是石膏液,與北豆腐相比,質地比較軟嫩、細膩。用石膏做豆腐,用石膏做豆腐,農村是比較常見的,主要程序跟做鹵水、酸水、“甜樹葉子”豆腐是一樣的,只不過是用石膏代替鹵水、酸水、甜葉汁而已。石膏豆腐色澤潔白,質地細膩、軟嫩,富含蛋白質,營養價值高。
2、嫩豆腐在制作流程如下:大豆、泡豆、磨漿、過濾、燒煮、點漿、成型(成品),現在的豆制品生產廠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和方便操作,一般都是將點漿和成型在一起進行操作,即將石膏水和豆漿放在成型設備(一般為倉體)內進行沖漿,然后等待成型。但是這種方式成型后,豆腐在設備內取出麻煩,且分切豆腐不夠精準且不可控,在工業化豆腐生產中,是極其不利的,會導致分切的豆腐大小不一,影響賣點。
技術實現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沖漿嫩豆腐成型機,以解決在現有的豆腐在成型方式中,豆腐取出麻煩,且分切豆腐不夠精準且不可控的問題。
2、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3、一種沖漿嫩豆腐成型機,包括機殼、載物板、鏟斗和升降機構,所述機殼內自上而下依次設置有成型腔和置物腔,所述載物板滑動安裝在所述成型腔內,所述成型腔的頂部設置有與所述鏟斗相適配的u型擋板,所述升降機構安裝在所述置物腔內,且所述升降機構的工作端與所述載物板的底部連接。
4、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升降機構包括座體、蝸桿、蝸輪、螺紋桿和電機,所述座體和所述電機均安裝在所述置物腔內的橫板上,所述蝸桿和所述蝸輪均轉動安裝在所述座體內且兩者之間嚙合,所述電機的動力輸出端與所述蝸桿一端連接,所述螺紋桿與所述蝸輪中心的螺母螺紋連接,且所述螺紋桿的頂部與所述載物板的底部連接。
5、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置物腔內安裝有防護筒,所述螺紋桿的底部位于所述防護筒內。
6、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防護筒上設置有注油孔。
7、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蝸桿另一端安裝有手柄。
8、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載物板和所述成型腔之間設置有動密封副。
9、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鏟斗的進料端設置有楔刀。
10、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所述鏟斗上對稱設置有提手。
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至少能達到以下有益效果之一的是:
12、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沖漿嫩豆腐成型機,該成型機可以在豆腐成型后,根據所要截取豆腐的高度,使用升降機構將載物板逐漸頂起,然后再使用鏟斗將升起的豆腐鏟出,得到一板成品豆腐,該成型機在使用時,豆腐出料方便而且豆腐分切精準且可控,極大方便了豆腐生產和操作的使用。
1.一種沖漿嫩豆腐成型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殼(1)、載物板(2)、鏟斗(3)和升降機構(4),所述機殼(1)內自上而下依次設置有成型腔(5)和置物腔(6),所述載物板(2)滑動安裝在所述成型腔(5)內,所述成型腔(5)的頂部設置有與所述鏟斗(3)相適配的u型擋板(19),所述升降機構(4)安裝在所述置物腔(6)內,且所述升降機構(4)的工作端與所述載物板(2)的底部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沖漿嫩豆腐成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機構(4)包括座體(7)、蝸桿(8)、蝸輪(9)、螺紋桿(10)和電機(11),所述座體(7)和所述電機(11)均安裝在所述置物腔(6)內的橫板(12)上,所述蝸桿(8)和所述蝸輪(9)均轉動安裝在所述座體(7)內且兩者之間嚙合,所述電機(11)的動力輸出端與所述蝸桿(8)一端連接,所述螺紋桿(10)與所述蝸輪(9)中心的螺母螺紋連接,且所述螺紋桿(10)的頂部與所述載物板(2)的底部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沖漿嫩豆腐成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腔(6)內安裝有防護筒(13),所述螺紋桿(10)的底部位于所述防護筒(13)內。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沖漿嫩豆腐成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護筒(13)上設置有注油孔(14)。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沖漿嫩豆腐成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蝸桿(8)另一端安裝有手柄(15)。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沖漿嫩豆腐成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載物板(2)和所述成型腔(5)之間設置有動密封副(16)。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沖漿嫩豆腐成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鏟斗(3)的進料端設置有楔刀(17)。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沖漿嫩豆腐成型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鏟斗(3)上對稱設置有提手(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