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通過向人體吹送空氣而能賦予清涼感的人體用吹風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出現了一種不是電風扇等從遠離人體的規定的設置場所吹風,而是通過攜帶吹風機而可靠且高效地向人體提供吹風的裝置。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一種冷卻衣服,其為在衣服的腰附近設置吹風機,將外部氣體導入衣服的內側,將導入空氣從袖口和領口排出。此外,例如在專利文獻2中記載了下述裝置:利用掛脖用吊帶將吹風機從脖子懸掛,從吹風機朝面部吹送空氣。利用這些裝置在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到吹風,因此具有便利性高的優點。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5-5429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3-36410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但是,專利文獻1記載的裝置中,為了設置將外部氣體導入的吹風機,需要在衣服上形成孔,換言之,導致衣服變成專用的衣服,因此,無法適用于現有的衣服。因此,在成本變高的同時,還存在無法穿著使用者愛好的設計的衣服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在例如建設現場、土木工程現場是特別重要的。即,在作業現場,要求衣服具有各種特殊功能,制作表示作業者的所屬的標記,且在各現場需要替換衣服,所以,為了使專利文獻1記載的冷卻衣服對應所有的這些情況,存在耗費巨大成本的問題。
另一方面,專利文獻2記載的裝置雖然不依賴于衣服,但是吹風機僅僅從脖子懸掛,所以在需要大幅度移動身體的利用方式中,存在難以提供穩定的吹風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在例如建設現場、土木工程現場是特別重要的。此外,在這樣的現場作業中,吹風機和掛脖用吊帶有可能被施工物等掛住或與施工物等碰撞,存在難以確保足夠的安全性的問題。
本發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種廉價且能穩定地向人體吹風的人體用吹風裝置。
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申請發明提出了一種向人體吹送空氣的人體用吹風裝置,該人體用吹風裝置包括:基底構件,上述基底構件至少位于人體的背面;吹風機,上述吹風機附設于基底構件;以及左右一對的導風管,左右一對的上述導風管從吹風機的排出口通過人體的肩上和頸側,并延伸至人體的前面,在導風管上形成有排出空氣的排出孔。
根據本發明,因為導風管形成為披肩結構,所以能實現穩定的吹風,并且能穿著在現有的衣服上,所以是低價的人體用吹風裝置。另外,本發明的人體用吹風裝置的穿著可以穿著在作為現有的衣服的上衣的內側,也可以穿著在上衣的外側。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形態的一例,可列舉在導風管的前端部設有栓的人體用吹風裝置,上述栓用于將從吹風機吹來的空氣的一部分排出。
根據本發明,因為導風管的前端部沒有密閉,所以能減輕吹風機的驅動負載,并且能實現從導風管的排出孔的穩定的吹風。
此外,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形態的一例,可列舉對于一個導風管設置一個吹風機,并且將導風管和吹風機的組合單元化后以自由裝拆的方式附設于基底構件的人體用吹風裝置。
根據本發明,因為將吹風機和導風管的組合單元化,所以是維護性優異的人體用吹風裝置。此外,根據需要,可以僅驅動一方的吹風機,從而僅從左右一方的導風管進行吹風。
此外,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形態的一例,可列舉下述人體用吹風裝置:包括左右一對的披肩帶,左右一對的上述披肩帶從基底構件的上部通過人體的肩上和頸側,并延伸至人體的前面;軀體帶,上述軀體帶從基底構件的左右側部通過人體的腋下延伸至人體的前面;連結單元,上述連結單元將披肩帶的前端部和軀體帶的前端部以自由裝拆的方式連結,導風管沿著披肩帶而配置。
根據本發明,導風管的配置穩定,所以能夠實現更穩定的吹風,并且能防止導風管等各種構件掛住或碰撞。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形態的一例,可列舉在導風管上設置多個排出孔的人體用吹風裝置,多個上述排出孔至少位于朝著人體的頸部或面部方向排出空氣的位置。根據本發明,能夠從導風管直接或從與上衣的間隙,在朝著人體的頸部或面部方向的寬范圍內供給風。另外,設置于導風管上的多個排出孔如果形成為相對于導風管的中心軸互相呈不同的角度,則能匹配人體的形狀而實現高效的吹風。
此外,作為本發明的優選形態的一例,可列舉還在人體的背面側的位置設置排出孔的人體用吹風裝置。根據本發明,在人體風吹風裝置上穿著現有的衣服的情況下,能在該衣服和人體的間隙中產生空氣的流動,所以能更強地賦予清涼感。
發明效果
如以上所詳述,根據本發明,因為導風管形成為披肩結構,所以能實現穩定的吹風,并且能穿著在現有的衣服上,所以是低價的人體用吹風裝置。
附圖說明
圖1是對實施方式1的人體用吹風裝置的穿著方式進行說明的主視圖。
圖2是對實施方式1的人體用吹風裝置的穿著方式進行說明的后視圖。
圖3是對實施方式1的人體用送風裝置的基底構件和帶類的結構進行說明的俯視圖。
圖4是實施方式1的人體用吹風裝置的俯視圖。
圖5是對實施方式1的導風管的安裝結構進行說明的圖。
圖6是對實施方式1的導風管的端部的栓進行說明的圖。
圖7是對實施方式1的導風管的端部的栓進行說明的圖。
圖8是對實施方式1的人體用吹風裝置的使用方式進行說明的圖。
圖9是對實施方式2的實施方式的人體用送風裝置的基底構件和帶類的結構進行說明的俯視圖。
圖10是實施方式2的實施方式的人體用吹風裝置的俯視圖。
圖11是對實施方式3的人體用吹風裝置的穿著方式進行說明的主視圖。
圖12是對實施方式3的人體用吹風裝置的穿著方式進行說明的后視圖。
圖13是實施方式3的人體用吹風裝置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方式1)
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人體用吹風裝置進行說明。圖1是對人體用吹風裝置的穿著方式進行說明的主視圖;圖2是對人體用吹風裝置的穿著方式進行說明的后視圖;圖3是對人體用吹風裝置的基底構件和帶類的結構進行說明的俯視圖;圖4是人體用吹風裝置的俯視圖。
人體用吹風裝置1包括:基底構件100,該基底構件100位于人體10的背面;左右一對吹風機200,該一對吹風機200附設于基底構件100;左右一對導風管300,該一對導風管300從吹風機200的排出口212通過人體10的肩上和頸側,并延伸至人體10的前面。
基底構件100如圖2和圖3所示,左右稍靠上部形成有朝內側切入的缺口部101?;讟嫾?00構造成通過將上部和下部折疊而形成橫向較長且左右端部開放的袋狀,并且形成為吹風機200的背面從上述缺口部101露出。在基底構件100的大致中央部附設有橫向較長的支承板110,上述支承板110用于附設吹風機200和后述的電氣安裝單元250。
基底構件100隔著衣服與人體10的背面接觸,所以,基底構件100優選是緩沖性和通氣性高的構件。本實施方式中,基底構件100由立體編織物結構的緩沖材料形成,該緩沖材料通過將正針編織物和反針編織物隔著間隔用多個連接線連接而形成。
在基底構件100上附設有左右一對的披肩帶(日語:肩掛けベルト)120,上述一對的披肩帶120從上述缺口部101的下部、即從將基底構件100折疊的狀態下的人體10的背面側的上部,通過頸側并延伸至人體10的前面。此外,在基底構件100上附設有軀體帶(日文:胴體ベルト)130,上述軀體帶130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即從基底構件100的左右側部通過人體10的腋下并延伸至人體的前面。左右一對的披肩帶120的前端部由作為連結構件的連結扣件140連結。此外,連接扣件140上設有左右一對的裝拆扣件150的凹部151,上述裝拆扣件150形成為凹部和凸部可自由地裝拆。另一方面,在軀體帶130的端部附設有與上述裝拆扣件150的凹部151卡合的凸部152。藉此,披肩帶120和軀體帶130各自一方的端部被固定于基底構件100,另一方的端部通過連結扣件140和裝拆扣件150而連結。此外,在披肩帶120上附設有用于安裝導風管300的連結帶125。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連結帶125,使用粘扣帶。
吹風機200包括薄型大致長方體形狀的框體210、和配置在框體內的風扇(省略圖示)。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風扇使用多葉片式風扇??蝮w210的底面以自由裝拆的方式附設于上述支承板110。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粘扣帶將送風機200附設于支承板110。在框體210的背面和側面形成有吸入空氣的多個吸入孔211。此外,在框體210的上部形成有排出口212,上述排出口212插入導風管300的內側,向導風管300中供給空氣。如圖5所示,排出口212的前端部形成為沿著導風管300的內周面的圓筒形。因此,在安裝導風管300時,能使該導風管300以其長度方向作為軸進行旋轉。
在一對吹風機200之間,將電氣安裝單元250以自由裝拆的方式附設于上述支承板110。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粘扣帶將電氣安裝單元250附設于支承板110。電氣安裝單元250至少包括向吹風機200供給電源的電池。此外,在電氣安裝單元250中可包括進行例如吹風機200的風量控制等各種控制的控制電路。在上述連結扣件140上附設有電源開關260,上述電源開關260用于對吹風機200的驅動接通、斷開進行切換。上述電源開關260可以與各吹風機200連接,也可與電氣安裝單元250連接。
導風管300的一方的端部嵌合于上述吹風機200的排出口212。即,導風管300和吹風機200形成為一個單元。在導風管300上形成有一個以上的朝著人體10的頸或面部方向排出空氣的排出孔301。排出孔301的形狀、位置、個數可以是各種形態。在本實施方式中,以排出孔301的長度方向與導風管300的長度方向一致的方式,使長孔形狀的三個排出孔301隔著規定的間隔在長度方向上成行地形成。另外,如上所述,導風管300相對于吹風機200的排出口212能以導風管300的長度方向作為軸而旋轉,因此通過該旋轉能調整排出孔301的吹風方向。
在導風管300的另一方的端部(前端部)設有栓310,該栓310供從吹風機200送來的空氣的一部分排出。該栓310如圖6和圖7所示,由插入導風管300的前端部的內側的插入部311、和用于控制空氣的排出方向的風向控制部312構成。該栓310的開口面積比導風管300的截面面積小。風向控制部312形成為與來自導風管300的風沖突的面相對于導風管300的長度方向傾斜。這樣,導風管300的前端部沒有密閉,所以吹風機200的驅動負載減輕,并且能實現自導風管300的排出孔301的穩定的吹風。
在這樣的人體用吹風裝置1中,如圖1和圖2所示,基底構件100位于人體10的背面,披肩帶120和導風管300掛于人體10的肩上,軀體帶130位于人體10的腋下。一對披肩帶120的端部在人體10的前面、胸部附近利用連結扣件140而連結,并且利用裝拆扣件使軀體帶130與上述連結扣件140連接。藉此,人體用吹風裝置1被牢牢地固定于人體10,所以能將空氣從導風管300的排出孔301穩定地供給至人體10的脖子周圍。另外,本實施方式的人體用吹風裝置1假定穿著在衣服(上衣)的外側,但也可以穿著在衣服(上衣)的內側。
此外,在施工現場、建設現場等的作業現場,如圖8所示,優選在安全帽20上設置從人體10的面部側部到頸部后面進行覆蓋的覆體30。藉此,能將從導風管300排出的空氣可靠地供給至人體10。該覆體30包括橫向較長且大致矩形的覆體主體31、和安裝帶32,上述安裝帶32附設在覆體主體31的上部且用于以自由裝拆的方式安裝在安全帽20上。在覆體主體31上、且在與人體10的耳相對的位置處形成有一個以上的通聲孔33。在覆體主體31的內側可根據需要配置保冷劑。此外,在覆體主體31上可適當設置縱向的縫隙。
以上,對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進行了詳述,但本發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導風管300的排出孔301上可以附設用于對排出量和排出方向進行控制的風控制構件。作為該風控制構件,可列舉例如沿著導風管300的周圍配置的能自由裝拆的帶等。通過以使上述帶封閉排出孔301的全部或部分的方式配置上述帶,可控制排出量。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通過使導風管300相對于吹風機200的排出孔212以長度方向作為軸進行旋轉,使得自排出孔301的排出方向為可變,但也可以在吹風機200的排出口212和導風管300的排出孔301的中間部、或在多個排出孔301之間設置導風管300的旋轉機構。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如圖1所示,一對導風管300的端部隔著規定的間隔而分離,但也可以導風管300的前端部交叉的方式進行配置。此外,也可將導風管300的前端部插入衣服的內側。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導風管300的排出孔301設為長孔形,但是形狀、個數、配置可采用各種形態。例如,可將長孔形的排出孔301形成為相對于導風管300的長度方向傾斜。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設置了電源開關260,但根據使用形態等也可不需要電源開關260。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僅對吹風機200的接通、斷開進行了控制,但也可進行吹風機200的風量控制電路。作為該風量控制,不僅可進行風量的強弱的控制,還可進行間歇運轉等的控制。還有,還可設置通知電池的余量的功能。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將由導風管300和吹風機200構成的單元以自由裝拆的方式附設于支承板110,但是也可將上述單元固定地設置于支承板110。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將導風管300沿著披肩帶120進行配置,但也可不設置披肩帶120而是直接將導風管300掛在人體10的肩上。
此外,可以在上述實施方式的人體用吹風裝置1上附設噴霧裝置。該情況下,噴霧裝置的噴嘴優選配置在導風管300的排出孔301附近。另外,噴霧裝置可以是手動驅動,也可以是電動等機械驅動。此外,噴霧動作可以連續進行,也可間歇運轉,也可根據來自使用者的指示來進行。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將包括電池的電氣安裝單元250附設于基底構件100、即人體10的背面側,但也可附設于人體10的前面側。該情況下,可以將電氣安裝單元250的全部都配置在人體10的前面側,也可例如僅將電池等部分構成零件配置在人體10的前面側,將其余的構成零件附設于基底構件100。附設于人體10的前面側的構成零件的附設位置可列舉例如連結扣件140等。
(實施方式2)
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1的人體用吹風裝置進行說明。圖9是對人體用吹風裝置的基底構件及帶類的結構進行說明的俯視圖,圖10是人體用吹風裝置的俯視圖。
本實施方式與實施方式1的不同點在于在人體10的腋下也配置導風管。由于其他點與實施方式1相同,所以在此僅說明不同點。
本實施方式的人體用吹風裝置1a,如圖9和圖10所示,沿著軀體帶130附設左右一對的導風管400。在該導風管400上,與披肩用的導風管300同樣地形成排出孔401,并且在端部附設有與導風管300同樣的栓410。導風管400向軀體帶130的固定與導風管300同樣,使用在軀體帶130上附設的連結帶135。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連結帶135,使用粘扣帶。
披肩用的導風管300和軀體用的導風管400連接于相同的吹風機200a。該吹風機200a與實施方式1的吹風機200相比形成為縱向較長,在框體的內部并排設置分別用于兩個導風管300、400的兩個多葉片式風扇。因此,基底構件100的缺口部101的上下方向上的長度比實施方式1大。各導風管300、400和吹風機200a的連接結構與實施方式1中的導風管300和吹風機200的連接結構相同。
在本實施方式的人體用吹風裝置1a中,除實施方式1的人體用吹風裝置1中的作用效果外,還能向人體10的兩肋周圍供給空氣。其他的作用效果與實施方式1相同。此外,對于本實施方式,也可采用與實施方式1同樣的各種變形例。
(實施方式3)
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3的人體用吹風裝置進行說明。圖11是對人體用吹風裝置的穿著方式進行說明的主視圖;圖12是對人體用吹風裝置的穿著方式進行說明的后視圖;圖13是人體用吹風裝置的俯視圖;圖14是對人體用吹風裝置的穿著方式進行說明的主視圖。另外,本實施方式的人體用吹風裝置假設是穿著在內衣等適當的衣服外面,并且在人體用吹風裝置外面再穿著上衣。為了便于附圖的可視性,在圖11和圖12中用點劃線表示上衣。
人體用吹風裝置2包括:基底構件500,該基底構件500從人體10的背面延伸至前面;左右一對吹風機600,該一對吹風機600附設于基底構件500;左右一對導風管700,該一對導風管700從吹風機600的排出口通過人體10的肩上和頸側,并延伸至人體10的前面。
基底構件500如圖12和圖13所示,包括主基底構件510和左右一對的披肩基底構件520,上述主基底構件510位于人體的背面且供左右一對的吹風機600安裝,左右一對的上述披肩基底構件520從主基底構件510的左右上部沿著導風管700而形成。在主基底構件510的中央部形成有孔530,實現通氣性的提高。
基底構件500隔著內衣等衣服與人體10的背面接觸,所以,基底構件500優選是緩沖性和通氣性高的構件。本實施方式中,基底構件500由立體編織物結構的緩沖材料形成,該緩沖材料通過將正針編織物和反針編織物隔著間隔用多個連接線連接而形成。
在比一對披肩基底構件520的前端稍微靠近主基底構件510側的位置附設有胸前帶540,該胸前帶540將彼此相向的披肩帶構件520連結。胸前帶540在中央部通過包括凸部541和凹部542的連結扣件543能夠實現連結和解除連結。胸前帶540配置在人體10的胸前附近。
在一對披肩帶構件520的前端還附設有吊帶550。在吊帶550的前端部附設有夾子551,該夾子551用于把持人體10穿著的褲子的上緣部。在一對吊帶550的前端部附近附設有將主基底構件510的左右端部連結的軀體帶560。
在基底構件500上附設有用于安裝導風管700的多個連結帶570。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連結帶570,使用粘扣帶。
各吹風機600的結構與實施方式1相同。在各吹風機600上附設有收納電池等電氣安裝物的電氣安裝袋650。電氣安裝袋650僅有一部分固接在主基底構件510上,其他的規定部位通過粘扣帶等裝拆構件的連結方式附設于主基底構件510。藉此,電池替換時的作業性提高。在上述一對披肩帶構件520的前端部附近附設有電源開關660,上述電源開關660用于對各吹風機200的驅動接通、斷開進行切換。電源開關660可對應于各吹風機200設置多個,也可構造成用一個電源開關660同時控制兩臺吹風機200。另外,在各圖中,省略了與電源開關660連接的電纜。
導風管700的一方的端部嵌合于上述吹風機600的排出口。即,導風管700和吹風機600形成為一個單元。在導風管700上形成有一個以上的排出孔301。排出孔301的形狀、位置、個數可以是各種形態。
在本實施方式中,大致圓孔形狀的六個排出孔701隔著規定的間隔在長度方向上成行地形成。具體而言,兩個排出孔701a和701b形成在人體10的胸前附近。上述兩個排出孔701a和701b以不僅直接向人體10方向吹風、還在人體10和上衣20的間隙中產生空氣流動的方式,以相對于人體10稍微平行地排出空氣的角度而形成。
此外,三個排出孔701c、701d、701e形成為主要朝著人體10的頸部或面部方向排出空氣,且以如下角度形成:從各排出孔701c、701d、701e排出的空氣直接或通過上衣20的間隙,朝著人體10的頸部或面部方向供給風。這里,三個排出孔701c、701d、701e形成為相對于導風管700的中心軸,排出方向互相呈不同的角度。藉此,能實現適于人體10的形狀的吹風。
此外,一個排出孔701f形成在人體的背面側。上述排出孔701f以不僅直接向人體10方向吹風、還在人體10和上衣20的間隙中產生空氣流動的方式,以相對于人體10稍微平行地排出空氣的角度而形成。更具體而言,排出孔701c、701d、701e形成為越是位于背面方向,排出方向越朝上方。
另外,在人體10的胸前附近所形成的排出孔701a和701b以及在背面側所形成的排出孔701f可形成為朝基底構件500方向開口。在本實施方式中,因為作為基底構件500使用通氣性良好的構件,所以能通過基底構件500朝著人體10的表面供給風。
在導風管700的另一方的端部(前端部)設有栓710。
在這樣的人體用吹風裝置2中,如圖11和圖12所示,主基底構件510位于人體10的背面,披肩基底構件520和導風管700掛于人體10的肩上,吊帶550的前端部的夾子551固定于人體10的褲子的上緣部。此外,利用胸前帶540連結一對披肩基底構件520,并且軀體帶560通過側腹而被固定于人體10的軀體。藉此,人體用吹風裝置2被牢牢地固定于人體10,所以能將空氣從導風管700的排出孔701穩定地供給至人體10的脖子周圍。
此外,利用本實施方式的人體用吹風裝置2,能將從導風管700的排出孔701c、d、e排出的空氣直接或通過與上衣20的間隙供給至人體10的脖子周圍。此外,從導風管701的其他排出孔701a、b、f排出的空氣因為在與上衣20的間隙空間中產生空氣的流動,所以能獲得良好的清涼感。申請人在穿著本實施方式的人體用吹風裝置2來測定人體10的深部體溫時,確認到即使是在沒有空調的施工現場等的環境下,也能有效地抑制深部體溫的上升。
以上,對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進行了詳述,但本發明并不限定于此。即,對于本實施方式的人體吹風裝置,可以在上述實施方式1和實施方式2中適當地采用詳述的各種變形例。
符號說明
1、1a、2……人體用吹風裝置;10……人體;20……安全帽;30……覆體;100、500……基底構件;120……披肩帶;130……軀體帶;140……連結扣件;150……裝拆扣件;510……主基底構件;520……披肩基底構件;540……胸前帶;550……吊帶;560……軀體帶;200、200a、600……吹風機;300、400、700……導風管;301、401、701、701a~701f……排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