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制鞋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打扣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全自動四爪釘機打扣子制作工藝大致如下:裁料,根據具體鞋型要求,將皮料裁成具體要求的尺寸;劃記號點,根據具體鞋型及間距要求,在裁好的材料上用記號筆畫上需打扣子的位置記號點;打扣,將已畫好扣子位置記號點的材料放置在自動四爪釘機下模上,手動調整材料前后位置與距離,使激光點與記號點上的扣子影像一致后,用腳啟動腳踏開關,第一顆扣子打扣流程結束,依此類推。
在各個工序中,特別是畫打扣子的記號點和打扣子兩道工序,工人的勞動強度高,由于要找準激光點與記號點上的扣子影像后方能啟動腳踏開關打扣,要求工人在工作時精神需高度集中,易造成視力疲勞,且工作效率低;而材料在打扣子的同時容易偏移或方向反轉,廢品率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打扣模具,克服現有的打扣工序中工人的勞動強度高、易視力疲勞、工作效率低且廢品率高的缺陷。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打扣模具,包括基板、設于所述基板上的擋扣機構及壓料機構,所述基板上設有導向槽,所述導向槽內設有一與打扣設備的下模相對應的通孔;所述擋扣機構及壓料機構均位于所述導向槽的上方,且分設于所述通孔的兩側。
本發明的更進一步優選方案是:所述擋扣機構包括垂直于所述導向槽設置的擋板以及將所述擋板壓緊于所述基板上的擋板壓緊機構。
本發明的更進一步優選方案是:所述擋板壓緊機構包括與所述基板相固定的固定件以及抵靠于所述固定件與擋板上表面之間的彈簧。
本發明的更進一步優選方案是:所述擋板的下表面設有一凹槽,所述凹槽與所述基板上的導向槽相對應。
本發明的更進一步優選方案是:所述擋板的兩端設有導向孔,所述基板上設有與所述導向孔位置對應的導向軸。
本發明的更進一步優選方案是:所述壓料機構轉動連接于所述基板上,并可轉動遮擋和暴露所述導向槽。
本發明的更進一步優選方案是:所述基板上還設有一限位柱,所述壓料機構上設有與所述限位柱相對應的凹口。
本發明的更進一步優選方案是:所述基板上設有平行于所述導向槽的刻度。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在基板上設置導向槽以及擋扣機構和壓料機構,在回拉材料時,擋扣機構擋住前一個扣子,便實現對后一個打扣位置的定位,從而無需人工畫扣子位置記號點,也無需手動調整材料的位置使得激光點對準記號點上的扣子影像,可大大的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高、減少視力疲勞、提高生產效率。壓料機構的設置,可在打扣過程中使材料固定,材料不偏移、不走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杜絕了材料在打扣過程中因無法固定方向而導致的報廢,有效的降低了廢品率。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圖1是本發明的打扣模具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打扣模具的擋扣機構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帶刻度的打扣模具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1中A部位局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作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發明的打扣模具,包括基板1、設于所述基板1上的擋扣機構2及壓料機構3,所述基板1上設有導向槽11,所述導向槽11內設有一與打扣設備的下模相對應的通孔12;所述擋扣機構2及壓料機構3均位于所述導向槽11的上方,且分設于所述通孔12的兩側。所述導向槽11用于容置待打扣材料(一般為帶狀材料),并為待打扣材料的移動提供導向。通過在基板1上設置導向槽11以及擋扣機構2和壓料機構3,在回拉材料時,擋扣機構2擋住前一個扣子,便實現對后一個打扣位置的定位,從而無需人工畫扣子位置記號點,也無需手動調整材料的位置使得激光點對準記號點上的扣子影像,可大大的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高、減少視力疲勞、提高生產效率。壓料機構3的設置,可在打扣過程中使材料固定,材料不偏移、不走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杜絕了材料在打扣過程中因無法固定方向而導致的報廢,有效的降低了廢品率。
如圖1-3所示,本發明的擋扣機構2包括垂直于所述導向槽11設置的擋板21以及將所述擋板21壓緊于所述基板1上的擋板壓緊機構22。進一步地,所述擋板壓緊機構22包括與所述基板1相固定的固定件221以及抵靠于所述 固定件221與擋板21上表面之間的彈簧222。固定件221可以有多種結構,本實施例僅以固定件221為螺釘來加以介紹,螺釘穿過所述擋板21(螺釘與擋板21不固定)后鎖緊于所述基板1上,此時彈簧222抵靠于螺釘頭的下表面與擋板21的上表面之間。材料打完扣子后,拉動材料的一端使得材料沿導向槽11移動,從擋板21的一側移動到另一側。材料上打好的扣子在移動到擋板21下方時,將擋板21網上頂起,移到擋板21的另一側后,擋板21受彈簧222的擠壓而下移并抵緊所述基板1。此時,往相反的方向移動材料,材料上打好的扣子便抵靠于擋板21的側面,從而防止材料繼續移動,如此便可將材料定位。材料上打好的扣子便抵靠于擋板21的側面時,擋板21側面到打扣設備的下模之間的距離便為材料上相鄰兩扣子之間的距離。當需要調整材料上相鄰兩扣子之間的距離時,只需移動基板1,改變擋板21與打扣設備的下模之間的距離便可。進一步地,為便于確定相鄰兩扣子之間的距離,所述基板1上設有平行于所述導向槽11的刻度13。如,可將刻度13的零刻線對準擋板21的邊緣,當需要在材料上打不同間距的扣子時,只需讓對應的刻度13對準打扣設備的下模即可。進一步地,所述擋板21的兩端設有導向孔23,所述基板1上設有與所述導向孔23位置對應的導向軸15,所述導向孔23與導向軸15相互配合,為擋板21的上下移動提供導向。進一步地,所述壓料機構3轉動連接于所述基板1上,并可轉動遮擋和暴露所述導向槽11。所述基板1上還設有一限位柱14,所述壓料機構3上設有與所述限位柱14相對應的凹口31。打扣工序開始前,先轉動所述壓料機構3使導向槽11暴露出來,然后將材料安放至所述導向槽11內;安放好材料之后,再轉動所述壓料機構3遮擋至所述導向槽11上方,并使所述限位柱14卡入所述凹口31內,從而定位壓料機構3。此時,導向槽11內的材料被壓料機構3壓于導向槽11內,材料在導向 槽11內移動時不會發生偏移、走位及反轉現象,可有效的減少廢品率。
如圖4所示,為使完成打扣的材料更順利通過所述擋板21的下方,本發明的擋板21的下表面設有一凹槽211,所述凹槽211與所述基板1上的導向槽11相對應。
應當理解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可以對上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所有這些修改和替換,都應屬于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