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密封部件以及口罩。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不斷的進步,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也隨之提高,從而推動社會經濟快速的發展。但是,這也給人類生活的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例如:土地沙漠化、水質污染、空氣污染和噪聲污染等等。其中,霧霾就是空氣污染最為常見的一種,也是和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人們為了預防霧霾對身體健康的損害,在霧霾出現時都會佩戴口罩外出活動。
現有技術中的口罩,包括兩片呈梯形的過濾布,兩個過濾布的上底連接,兩個過濾布的相對應的斜邊連接,從而形成了口罩本體;在口罩本體的內壁上,與鼻梁對應的位置,設置有密封墊,在密封墊內設置有軟鐵片,每個過濾部上都設置有彈性掛耳套。當使用者佩戴現有技術中的口罩時,利用掛耳套將口罩本體佩戴在使用者的面部,然后用手捏緊軟鐵片,使的密封墊能夠與使用者的鼻梁貼合,從而提高口罩的密封性。
但是,現有技術中的口罩,由于使用者的呼吸加快,或者在使用者交談等等原因,會使得口罩本體發生移動,從而使得口罩本體與人體面部之間產生空隙,進而影響口罩的過濾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的密封部件以及口罩,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口罩本體容易發生移動,使得口罩本體與人體面部之間產生空隙,影響口罩的過濾效果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密封部件,包括:密封軟墊和軟骨支架;密封軟墊和軟骨支架呈環形,且密封軟墊的橫截面和軟骨支架的橫截面均呈曲線形,密封軟墊與軟骨支架的彎曲方向一致;軟骨支架的一側與密封軟墊的一側固定連接,且軟骨支架的剩余部分與密封軟墊具有間隔;軟骨支架的彈力大于密封軟墊的彈力。
進一步地,軟骨支架為多個,多個軟骨支架依次套設在一起;相鄰的兩個軟骨支架的一側固定連接,且二者的剩余部分具有間隔;在多個軟骨支架中,位于最外層的軟骨支架與密封軟墊連接。
進一步地,密封軟墊包括密封連接環部和密封環部;密封連接環部的延伸方向與其開口的方向一致;密封環部的一條邊沿與密封連接環部的一條邊沿連接;密封環部向其內部彎曲,且密封環部的形狀與人體面部形狀吻合;軟骨支架設置在密封連接環部內,且軟骨支架的外壁臂的一側與密封連接環部的內壁連接,軟骨支架的另一側與密封環部具有間隔。
進一步地,密封部包括鼻根部、下巴部以及兩個顴頜縫部;鼻根部、下巴和兩個顴頜縫部連接形成類三角形的密封環部;鼻根部向外彎曲,下巴部和每個顴頜縫部均向內彎曲,且下巴部的曲率半徑小于顴頜縫部的曲率半徑;每個顴頜縫部的一端與鼻根部呈弧形過度連接,另一端與下巴部呈弧形過度連接。
進一步地,軟骨支架包括軟骨連接環部和軟骨支撐部;軟骨連接環部的延伸方向與其開口的方向一致;軟骨支撐部呈長條片狀體,其一條長邊與軟骨連接環部的一條邊連接;軟骨支撐部朝軟骨連接環部 內彎曲,且軟骨支撐部的形狀與人體面部形狀吻合,軟骨支撐部的寬度小于密封環部的寬度;軟骨連接環部的外壁與密封連接環部的內壁連接,軟骨支撐部與密封環部之間具有間隔。
進一步地,軟骨支撐部的兩端與軟骨連接環部圍成用于容納下巴的下巴豁口;軟骨支撐部,與鼻根部相對的位置,設置有用于容納鼻根的鼻根豁口;軟骨支撐部,與顴骨相對的位置,均設置有顴骨豁口。
進一步地,密封部件還包括固定環部;固定環部的一條邊與軟骨連接環部遠離軟骨支撐部的邊沿連接,固定環部用于與口罩本體連接。
進一步地,固定環部的外側壁上,沿該外側壁的周面延伸的方向,設置有環形凸起。
進一步地,密封墊圈、軟骨支架和固定環部的材質均為硅膠。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口罩,包括口罩本體,以及上述的密封部件;口罩本體為一端開口的中空殼體;密封墊圈與軟骨支架固定連接處與口罩本體的開口端連接。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密封部件,其將軟骨支架設置在密封軟墊內,且軟骨支架與密封軟墊之間具有間隔。當使用者在使用安裝密封部件的口罩時,密封軟墊與人體面部緊貼合,從而將密封墊圈壓向軟骨支架會將密封軟墊朝人體面部支撐,進一步地提高了密封的效果,提高了口罩的過濾效果。另外,在使用者呼吸加快,或者與人交談等情況下,雖然人體面部會帶動口罩本體移動,但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密封部件的軟骨支架具有彈力,從而能夠根據口罩本體與人體面部之間的壓力而適應性的變化,提高了口罩的密封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密封部件的一種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密封部件的另一種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密封部件的主視圖;
圖4為圖3所示的密封部件的A-A面剖視圖;
圖5為圖3所述的密封部件的后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提供的密封部件的立體圖。
附圖標記:
1-密封軟墊; 2-軟骨支架; 3-固定環部;
4-間隔; 21-鼻根豁口; 22-顴骨豁口;
23-下巴豁口; 31-環形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 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密封部件的一種立體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密封部件的另一種立體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密封部件的主視圖;圖4為圖3所示的密封部件的A-A面剖視圖。如圖1-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密封部件,包括:密封軟墊1和軟骨支架2;密封軟墊1和軟骨支架2呈環形,且密封軟墊1的橫截面和軟骨支架2的橫截面均呈曲線形,密封軟墊1與軟骨支架2的彎曲方向一致;軟骨支架2的一側與密封軟墊1的一側固定連接,且軟骨支架2的剩余部分與密封軟墊1具有間隔4;軟骨支架2的彈力大于密封軟墊1的彈力。
其中,密封軟墊1的環形形狀可以為多種,例如:圓形、正方形、長方體、橢圓形或者三角形等等。
密封軟墊1的材質可以為多種,例如:橡膠或者硅膠等等具有彈性的材質,較佳地,密封軟墊1的材質為硅膠,更佳地為醫用硅膠。
密封軟墊1的結構形式可以為多種,例如:密封軟墊1可以向其環內彎曲,也可以向其環外彎曲。
軟骨支架2的環形形狀可以為多種,例如:圓形、正方形、長方體、橢圓形或者三角形等等。較佳地,軟骨支架2的環形形狀與密封墊圈的環形形狀相等;
軟骨支架2的材質可以為多種,例如:橡膠或者硅膠等等具有彈性的材質,較佳地,軟骨支架2與密封軟墊1的材質一樣均為硅膠,更佳地為醫用硅膠。
軟骨支架2的結構形式可以為多種,例如:軟骨支架2可以向其環內彎曲,也可以向其環外彎曲。
當密封軟墊1向其環外彎曲時,軟骨支架2套設在密封軟墊1外,軟骨支架2的一側與密封軟墊1的一側固定連接,軟骨支架2的剩余部分與密封軟墊1具有間隔4,即密封軟墊1的彎曲度大于軟骨支架2的彎曲度,密封軟墊1將軟骨支架2半包圍。當然,當密封軟墊1向其環內彎曲時,軟骨支架2設置在密封軟墊1內,此時,密封軟墊1向其環內半包圍軟骨支架2。
另外,本實施例以及下述實施例中提到的“一側”,是指密封軟墊1和軟骨支架2靠近一條環形邊沿的部分,即下述實施例中提到的密封連接環部以及軟骨連接環部。
本實施例提供的密封部件,其將軟骨支架2設置在密封軟墊1內,且軟骨支架2與密封軟墊1之間具有間隔4。當使用者在使用安裝密封部件的口罩時,密封軟墊1與人體面部緊貼合,從而將密封墊圈壓向軟骨支架2會將密封軟墊1朝人體面部支撐,進一步地提高了密封的效果,提高了口罩的過濾效果。
另外,在使用者呼吸加快,或者與人交談等情況下,雖然人體面部會帶動口罩本體移動,但是,本實施例提供的密封部件的軟骨支架2具有彈力,從而能夠根據口罩本體與人體面部之間的壓力而適應性的變化,提高了口罩的密封性。
此外,由于密封軟墊1與軟骨支架2之間具有間隔4,密封軟墊1要半包裹軟骨支架2,不僅使得密封軟墊1的面積增加,還給軟骨支架2預留出運動的空間,所以,即使口罩本體在移動時,密封軟墊1也會與人體面部保持密封的狀態。
圖6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提供的密封部件的立體圖。如圖6所示,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軟骨支架2為多個,多個軟骨支架2依次套設在一起;相鄰的兩個密封軟骨2的一側固定連接,且二者的剩余部分具有間隔4;在多個軟骨支架2中,位于最外層的軟骨支架2與密封軟墊1連接。
其中,軟骨支架2的數量可以為兩個、三個或者四個等等。較佳地,軟骨支架2為兩個。
在本實施例中,多個軟骨支架2可以逐級增加對密封軟墊的支撐力度,不僅增加了密封性,還能夠有效緩沖口罩本體對人體面部的作用力。設計多個軟骨支架2的密封部件可以應用到嬰幼兒的口罩上,不僅可以緩沖口罩對于嬰幼兒面部的作用力,還能夠保證口罩的密封性,為嬰幼兒的健康提供了保障。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密封軟墊1包括密封連接環部和密封環部;密封連接環部的延伸方向與其開口的方向一致;密封環部的一條邊沿與密封連接環部的一條邊沿連接;密封環部向其內部彎曲,且密封環部的形狀與人體面部形狀吻合;軟骨支架2設置在密封連接環部內,且軟骨支架2的外壁臂的一側與密封連接環部的內壁連接,軟骨支架2的另一側與密封環部具有間隔4。
其中,密封軟墊1包括鼻根部、下巴部以及兩個顴頜縫部;鼻根部、下巴和兩個顴頜縫部連接形成類三角形的密封環部;鼻根部向外彎曲,下巴部和每個顴頜縫部均向內彎曲,且下巴部的曲率半徑小于 顴頜縫部的曲率半徑;每個顴頜縫部的一端與鼻根部呈弧形過度連接,另一端與下巴部呈弧形過度連接。
軟骨支架2包括軟骨連接環部和軟骨支撐部;軟骨連接環部的延伸方向與其開口的方向一致;軟骨支撐部呈長條片狀體,其一條長邊與軟骨連接環部的一條邊連接;軟骨支撐部朝軟骨連接環部內彎曲,且軟骨支撐部的形狀與人體面部形狀吻合,軟骨支撐部的寬度小于密封環部的寬度;軟骨連接環部的外壁與密封連接環部的內壁連接,軟骨支撐部與密封環部之間具有間隔4。
本實施例的密封部件,沿著鼻根、上頜骨和下巴圍成一圈,能夠使密封軟墊1與人體面部更加的貼合。因為實用新型人在經過無數次實驗得出,不同人種,不同性別臉型的近似處在于:鼻根部寬度,顴頜縫寬度,另外,顴頜縫和嘴角沒有骨頭支撐,相對于臉部有所凹陷。基于此,將密封軟墊1和軟骨支架2均設計成類三角形,即沿著鼻根、顴骨和上頜骨的縫隙以及下巴圍成一圈,并在軟骨支架2上設置有下述實施例中的鼻根豁口21、顴骨豁口22以及下巴豁口23。
另外,密封軟墊的寬度寬于軟骨支架,保證了當人臉壓緊密封軟墊時,依然能夠保持密封。
此外,實用新型人通過上萬例不同人種,不同性別的成年人臉型對比,設計以人中為對稱線,左右對稱。鼻梁到下巴的覆蓋長度應在7.5-12cm,對應于人臉嘴巴處的外寬為10cm,內寬為6cm。固定環部的曲線貼合人的面部走勢。為保證彈性支撐,軟骨支架2的厚度為密封軟墊1厚度的1.5至3倍。該厚度范圍內的軟骨支架2既可以彈性形變壓縮以適應人臉的凸凹部分。優選地,軟骨支架2厚度為密封軟墊1厚度的兩倍。
圖5為圖3所述的密封部件的后視圖。如圖5所示,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軟骨支撐部的兩端與軟骨連接環部圍成用于 容納下巴的下巴豁口23;軟骨支撐部,與鼻根部相對的位置,設置有用于容納鼻根的鼻根豁口21;軟骨支撐部,與顴骨相對的位置,均設置有顴骨豁口22。
鼻根豁口21以適應不同高度的鼻梁;左右的顴骨豁口22保證了不同面部情況的密封性,例如:顴骨較高,下頜較窄,則上兩塊軟骨支架比下兩塊軟骨支架壓縮更大;顴骨較低,下頜寬大,則上兩塊軟骨支架比下兩塊壓縮更小。下巴豁口23給予進入人體的下巴以空間,同時不會影響說話等面部活動。
在本實施例中,在軟骨支撐部與鼻根相對的位置上設置有鼻根豁口21,這樣,使用者在佩戴口罩的時候,使用者的鼻根和密封連接環一起插入至鼻根豁口21,不僅提高了密封部件與人體面部的契合精度,還會提高密封部件與人體面部的密封效果。
另外,密封連接環的上頜骨部與顴骨距離較近,此處的骨骼略高,所以,在此處設置有顴骨豁口22,也可以提高密封部件與人體面部的契合精度以及密封效果。
此外,使用者在佩戴具有本實施例的密封部件的口罩時,由于嘴部會經常活動,所以,讓使用者的下巴與軟骨連接環部支架抵接,軟骨連接環部的彈力較大,能夠保證下巴處的密封性。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為了便于將密封部件安裝在口罩本體上,進一步地,密封部件還包括固定環部3;固定環部3的一條邊與軟骨連接環部遠離軟骨支撐部的邊沿連接,固定環部3用于與口罩本體連接。在安裝密封部件時,可以將固定環部3插入至口罩本體上的凹槽內,便于使用者安裝和拆卸密封部件。當然可以通過膠粘結在口罩本體上。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固定環部3的外側壁上,沿該外側壁的周面延伸的方向,設置有環形凸起。
其中,環形凸起可以為一個,也可以為多個,較佳地為兩個。
當固定環部3插入至口罩本體上的凹槽時,可以增加固定環部3與凹槽內壁的之間的摩擦力。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口罩,包括口罩本體,以及上述的密封部件;口罩本體為一端開口的中空殼體;密封墊圈與軟骨支架2固定連接處與口罩本體的開口端連接。
其中,口罩本體的材質可以為多種,例如:塑料或者硬質過濾布等等,較佳地,口罩本體為食品級塑料。
另外,口罩本體的開口端面上設置有用于與固定環部3連接的凹槽。
此外,口罩本體可以是呼吸罩、氧氣罩,還可以是救援人員佩戴的防顆粒物的面罩等等,只要是佩戴在人體面部并需要密封的罩體,均可以安裝上述實施例中提到的密封部件。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