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吸濕透氣兩件套童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吸濕透氣兩件套童裝,包括吸濕內衣和透氣外衣,吸濕內衣為背心式結構,吸濕內衣包括吸濕面料層,吸濕面料層由經線和緯線相互編織而成,經線由亞麻纖維和棉纖維混紡而成,緯線由亞克力纖維和玻璃纖維混紡而成,透氣外衣為短袖式結構,透氣外衣為絲光棉面料所制。本實用新型的包括吸濕內衣和透氣外衣,吸濕內衣包括吸濕面料層,吸濕面料層通過亞麻纖維、棉纖維、亞克力纖維和玻璃纖維的配合使其具有良好的吸濕性,透氣外衣為絲光棉面料所制,絲光棉面料清爽、舒適、柔軟、吸濕、透氣性能好,穿起來舒適而隨意,在運動過程中外衣隨風飄動加快空氣流動,使得吸濕透氣效果更好,適用于熱愛運動的青少年兒童。
【專利說明】
一種吸濕透氣兩件套童裝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兩件套童裝,特別涉及一種吸濕透氣兩件套童裝。【背景技術】
[0002]對于兒童的呵護需要從各個方面進行考量,對于室外活動的兒童而言,其活動量偏大,產生的汗液較多,無法及時更換衣服往往容易在童裝上出現較多的細菌,因此需要一種具有很好的吸濕透氣性,同時可以貼身穿著,舒適柔軟的面料。【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吸濕透氣兩件套童裝,以實現童裝較好的吸濕性和透氣性,保障兒童的身體健康。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種吸濕透氣兩件套童裝,包括吸濕內衣和透氣外衣,吸濕內衣為背心式結構,吸濕內衣包括吸濕面料層,吸濕面料層由經線和煒線相互編織而成,經線由亞麻纖維和棉纖維混紡而成,煒線由亞克力纖維和玻璃纖維混紡而成,透氣外衣為短袖式結構,透氣外衣為絲光棉面料所制。
[0006]所述透氣外衣的腋下處設有一吸濕構件。
[0007]所述吸濕構件上形成復數個透氣孔。
[0008]所述吸濕構件為竹纖維所制。
[0009]所述竹纖維的壁體中嵌設有沸石顆粒。
[001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實用新型的包括吸濕內衣和透氣外衣,吸濕內衣為背心式結構,吸濕內衣包括吸濕面料層,吸濕面料層通過亞麻纖維、棉纖維、亞克力纖維和玻璃纖維的配合使其具有良好的吸濕性,透氣外衣為長袖式結構,透氣外衣為絲光棉面料所制,絲光棉面料清爽、舒適、 柔軟、吸濕、透氣性能好,穿起來舒適而隨意,在運動過程中外衣隨風飄動加快空氣流動,使得吸濕透氣效果更好,適用于熱愛運動的青少年兒童。
[0012]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組合結構示意圖。
[0014]標號說明
[0015]吸濕內衣1,透氣外衣2。【具體實施方式】
[0016]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揭示的一種吸濕透氣兩件套童裝,包括吸濕內衣1和透氣外衣2,吸濕內衣1為背心式結構,吸濕內衣1包括吸濕面料層,吸濕面料層由經線和煒線相互編織而成,經線由亞麻纖維和棉纖維混紡而成,瑋線由亞克力纖維和玻璃纖維混紡而成,透氣外衣2為短袖式結構,透氣外衣2為絲光棉面料所制。
[0017]在本實施例中,透氣外衣2的腋下處設有一吸濕構件,加強腋下處的吸濕效果,該吸濕構件上形成復數個透氣孔,進一步提高透氣效果。
[0018]為了使吸濕透氣效果更好,吸濕構件為竹纖維所制。
[0019]同時,竹纖維的壁體中嵌設有沸石顆粒,沸石顆粒具有吸附,過濾,除味等功效,使童裝穿著起來更加舒適。
[0020]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21 ] 本實用新型的包括吸濕內衣I和透氣外衣2,吸濕內衣I為背心式結構,吸濕內衣I包括吸濕面料層,吸濕面料層通過亞麻纖維、棉纖維、亞克力纖維和玻璃纖維的配合使其具有良好的吸濕性,透氣外衣2為長袖式結構,透氣外衣2為絲光棉面料所制,絲光棉面料清爽、舒適、柔軟、吸濕、透氣性能好,穿起來舒適而隨意,在運動過程中外衣隨風飄動加快空氣流動,使得吸濕透氣效果更好,適用于熱愛運動的青少年兒童。
[0022]上述實施例和圖式并非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疇。
【主權項】
1.一種吸濕透氣兩件套童裝,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濕內衣和透氣外衣,吸濕內衣為背心 式結構,吸濕內衣包括吸濕面料層,吸濕面料層由經線和煒線相互編織而成,經線由亞麻纖 維和棉纖維混紡而成,煒線由亞克力纖維和玻璃纖維混紡而成,透氣外衣為短袖式結構,透 氣外衣為絲光棉面料所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濕透氣兩件套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氣外衣的腋下處設 有一吸濕構件。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吸濕透氣兩件套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濕構件上形成復數 個透氣孔。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吸濕透氣兩件套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濕構件為竹纖維所制。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吸濕透氣兩件套童裝,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纖維的壁體中嵌設 有沸石顆粒。
【文檔編號】A41D11/00GK205728165SQ201620672174
【公開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9日
【發明人】王安然
【申請人】王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