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拉鏈,尤其涉及一種使用方便的拉鏈。
背景技術:
現有的拉鏈在使用過程中經常會卡到拉鏈周邊的衣物,特別是羽絨服、西服、毛衣等,羽絨服的里布、西服的里布及毛衣的纖維,在拉拉鏈的時候如不小心,很容易卡住,給人造成了諸多不便。
現有的防夾衣物的方式通常都是采用改進拉頭及鏈齒結構的方式,此種方式結構復雜,不易實現,加工難度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防夾衣物且使用方便的拉鏈。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使用方便的拉鏈,包括拉頭、鏈帶及設于鏈帶上的鏈齒,拉頭包括上滑座、下滑座和連接柱,其中,所述鏈帶的表面設有阻擋衣物進入拉頭與鏈帶表面之間的間隙中的阻擋部,阻擋部設于拉頭兩側。
進一步的,所述阻擋部設于鏈帶的上表面并位于上滑座的兩側,阻擋部的高度為H,上滑座的下端面與鏈帶的上表面之間的間隙為D1,H大于或等于D1。
進一步的,所述鏈帶的下表面還設有阻擋部,阻擋部位于下滑座的兩側,下滑座的下端面與鏈帶的下表面之間的間隙為D2,H大于或等于D2。
進一步的,所述阻擋部由鏈齒的起始端延伸至鏈齒的末端。
進一步的,所述阻擋部為設于鏈帶中并凸出于鏈帶表面的粗紗線。
進一步的,所述粗紗線通過紡織與鏈帶一體成型。
進一步的,所述粗紗線設有多根。
進一步的,所述阻擋部為設于鏈帶表面的筋條。
進一步的,所述筋條為塑料筋條,塑料筋條通過粘貼固定于鏈帶的表面。
進一步的,所述筋條為金屬筋條,金屬筋條通過粘貼固定于鏈帶的表面。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通過在鏈帶的表面設有阻擋部,這樣阻擋部可阻擋衣物進入拉頭與鏈帶表面之間的間隙中,防止拉拉鏈時卡死,損壞衣物,且將阻擋部設于鏈帶的表面,其結構簡單,易實現,便于加工生產,生產效率高;同時,將阻擋部設于拉頭兩側,這樣拉頭的間隙均被阻擋,更好的防止衣物進入,更好的避免拉拉鏈時卡死,損壞衣物,還便于拉鏈的上下拉動,使用方便,提升了用戶使用滿意度。
2、通過將阻擋部設于鏈帶的上表面,這樣可防止衣物從鏈帶的上表面與上滑座下端面之間的間隙進入,有效防止拉拉鏈時卡死,損壞衣物,且位于上滑座的兩側,這樣拉頭兩側的間隙均被阻擋,更好的防止衣物進入,更好的避免拉拉鏈時卡死,損壞衣物;同時,阻擋部高度為H,上滑座與鏈帶的上表面之間的間隙為D1,H大于或等于D1,這樣能更好的效防止衣物進入間隙中,避免拉拉鏈時卡死,損壞衣物。
3、通過鏈帶的下表面設置阻擋部,這樣進一步防止衣物從鏈帶的下表面與下滑座下端面之間的間隙進入,進一步防止拉拉鏈時卡死,損壞衣物,且位于下滑座的兩側,這樣拉頭兩側的間隙均被租單,更好的防止衣物進入,更好的避免拉拉鏈時卡死,損壞衣物;同時,阻擋部高度為H,下滑座與鏈帶的下表面之間的間隙為D2,H大于或等于D2,這樣能更好的效防止衣物進入間隙中,避免拉拉鏈時卡死,損壞衣物。
4、通過將阻擋部設置成由鏈齒的起始端延伸至鏈齒的末端,這樣使得整條拉鏈上的間隙的外部都設有阻擋部,不會存在死角,可更好的防止衣物進入間隙中,避免拉拉鏈時卡死,損壞衣物。
5、阻擋部為設于鏈帶中并凸出于鏈帶表面的粗紗線,通過粗紗線來阻擋衣物進入間隙中,不僅能有效阻擋衣物進入間隙中,且結構簡單,易實現,便于加工成型;同時,粗紗線與鏈帶一體織造成型,使得阻擋部在鏈帶加工時就隨鏈帶一起加工完成,節省了二次加工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還有,粗紗線設有多根,增強了粗紗線的強度及高度,能更好的防止衣物從間隙進入,更好的避免拉拉鏈時卡死,損壞衣物。
6、阻擋部為設于鏈帶表面的筋條,筋條為塑料筋條或金屬筋條,且塑料筋條或金屬筋條通過粘貼固定于鏈帶的表面,通過筋條來阻擋衣物進入間隙中,不能有效阻擋衣物進入間隙中,且結構簡單,易實現,便于加工成型。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拉鏈實施例一的主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拉鏈實施例一的側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拉鏈實施例二的側視圖。
圖中所標各部件名稱如下:
1、拉頭;11、上滑座;111、拉環;112、拉片;12、下滑座;13、連接柱;2、鏈齒;3、鏈帶;31、阻擋部。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使用方便的拉鏈,包括拉頭1、鏈齒2和鏈帶3,鏈帶3具體為布帶并由兩條布帶形成,這樣便于鏈帶加工成型,提高生產效率,鏈齒2設有多個且均布間隔設置,并在兩條布帶的內側邊緣形成兩列鏈齒2,拉頭1安裝于兩列鏈齒2之間,拉動拉頭1使得兩列鏈齒2嚙合或分開,以實現拉鏈的開合。
兩條布帶的寬度相等,當然,也可不相等,且單條布帶的寬度為W,5mm≤W≤30mm,本實施例中,W具體為18mm,這樣便于拉鏈能很好的縫合到衣物上,使得拉鏈固定可靠,在頻繁拉動拉鏈時,不會使拉鏈從衣物上脫落,且布帶寬度適宜,節省用料,生產成本低,還便于加工生產。當W小于5mm時,不便于拉鏈縫合,拉鏈固定不可靠;當W大于30mm時,用料浪費,生產成本高,還不便于生產。當然,可選的,W為5mm、8mm、10mm、12mm、15mm、16mm、20mm、22mm、25mm、28mm、30mm等。
拉頭1包括上滑座11、下滑座12和連接柱13,上滑座11上設有拉環111及與拉環111連接的拉片112,通過拉片112來拉動拉頭1,方便用戶操作。
鏈帶3的表面設有阻擋衣物進入拉頭1與鏈帶3表面之間的間隙中的阻擋部31,且阻擋部31設于拉頭1兩側并與拉頭兩側貼合,這樣阻擋部可阻擋衣物進入拉頭與鏈帶表面之間的間隙中,防止拉拉鏈時卡死,損壞衣物,且將阻擋部設于鏈帶的表面,其結構簡單,易實現,便于加工生產,生產效率高;同時,將阻擋部設于拉頭兩側,這樣拉頭的間隙均被阻擋,更好的防止衣物進入,更好的避免拉拉鏈時卡死,損壞衣物。
本實施例中,阻擋部31具體設于鏈帶3的上表面并位于上滑座11的兩側,阻擋部31的高度為H,上滑座11的下端面與鏈帶的上表面之間的間隙為D1,H大于D1,當然,H也可以等于D,這樣可防止衣物從鏈帶的上表面與上滑座下端面之間的間隙進入,有效防止拉拉鏈時卡死,損壞衣物,且位于上滑座的兩側,這樣拉頭兩側的間隙均被阻擋,更好的防止衣物進入,更好的避免拉拉鏈時卡死,損壞衣物;同時,阻擋部高度為H,上滑座與鏈帶的上表面之間的間隙為D1,H大于或等于D1,這樣能更好的效防止衣物進入間隙中,避免拉拉鏈時卡死,損壞衣物。
阻擋部31由鏈齒2的起始端延伸至鏈齒2的末端,這樣使得整條拉鏈上的間隙的外部都設有阻擋部,不會存在死角,可更好的防止衣物進入間隙中,避免拉拉鏈時卡死,損壞衣物。
阻擋部31為設于鏈帶3中并凸出于鏈帶3上表面的粗紗線,粗紗線設有多根粗紗線通過紡織與鏈帶3一體成型,通過粗紗線來阻擋衣物進入間隙中,不僅能有效阻擋衣物進入間隙中,且結構簡單,易實現,便于加工成型;同時,粗紗線與鏈帶一體織造成型,使得阻擋部在鏈帶加工時就隨鏈帶一起加工完成,節省了二次加工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還有,粗紗線設有多根,增強了粗紗線的強度及高度,能更好的防止衣物從間隙進入,更好的避免拉拉鏈時卡死,損壞衣物。
可以理解的,阻擋部與拉頭兩側不貼合,留一定的活動間隙,只要此間隙保證衣物不會進入拉頭與鏈帶表面之間的間隙中即可。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鏈帶的下表面還設有阻擋部。
本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鏈帶3的下表面還設有阻擋部31,阻擋部31位于下滑座12的兩側,下滑座12的下端面與鏈帶3的下表面之間的間隙為D2,H大于D2,當然,H也可等于D2。
本實施例的好處在于,通過鏈帶的下表面設置阻擋部,這樣進一步防止衣物從鏈帶的下表面與下滑座下端面之間的間隙進入,進一步防止拉拉鏈時卡死,損壞衣物,且位于下滑座的兩側,這樣拉頭兩側的間隙均被租單,更好的防止衣物進入,更好的避免拉拉鏈時卡死,損壞衣物;同時,阻擋部高度為H,下滑座與鏈帶的下表面之間的間隙為D2,H大于或等于D2,這樣能更好的效防止衣物進入間隙中,避免拉拉鏈時卡死,損壞衣物。其他未述部分結構及有益效果均與實施例一相同。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二的區別在于,阻擋部不同。
本實施例中,阻擋部為設于鏈帶3表面的筋條,筋條為塑料筋條,當然,也可以為金屬筋條,筋條通過粘貼固定于鏈帶3的表面。
本實施例的好處在于,阻擋部為設于鏈帶表面的筋條,筋條為塑料筋條或金屬筋條,且塑料筋條或金屬筋條通過粘貼固定于鏈帶的表面,通過筋條來阻擋衣物進入間隙中,不能有效阻擋衣物進入間隙中,且結構簡單,易實現,便于加工成型。
可以理解的,鏈帶為塑料帶。
除上述優選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有其他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改變和變形,只要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所附權利要求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