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帽子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遮背式太陽帽。
背景技術:
目前人們在烈日下勞動或進行戶外活動,主要以戴傳統的防曬帽、包頭巾,來防曬防暑,傳統的防曬太陽帽不但悶熱不通風,而且防曬防暑效果差?,F有遮背式太陽帽主要由帽蓋和帽檐縫接組成,背布用拉鏈或縫制安裝在帽檐邊緣下方,但是目前的遮陽防曬帽隔熱效差,沒有設計足夠長的背布,且頭部和背部通風效果差。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輕便、防曬通風效果好的遮背式太陽帽。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遮背式太陽帽,主要包括帽子和背布,所述帽子由帽蓋、帽檐和帽襯縫接組成;所述背布安裝在帽檐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帽檐與背布為可自由拆卸和安裝連接結構;所述背布側設兩個側翼,側翼上設有遮陽通風網眼布。
所述帽子為大檐帽,帽蓋圓形平頂上設有擋雨布,帽襯縫接在帽蓋內,帽襯向下凸出帽檐平面;帽檐為圓環形,帽檐正前方邊緣設有遮光網;帽蓋比帽襯大,帽襯與帽蓋之間留有通風間隙,在帽襯下方縫接有兩條帽帶。
所述帽蓋由遮陽網、帽蓋前布、帽蓋頂圓形布與帽蓋底環形布縫接,構成圓錐柱狀帽蓋;帽蓋側面擋雨布上設置有四個透氣孔。
所述帽檐由上下兩層布,中間為隔熱材料層三層縫制而成,帽檐邊緣設有拉鏈,拉鏈長度為帽檐邊緣長度的4/5;帽檐圓環外環縫接布與隔熱材料層外緣之間內嵌有扁鋼絲圈。
所述遮光網縫接在帽子正前方帽檐邊緣,長度為帽檐邊緣長度的1/5。
所述背布包括:所述背布由兩層布縫制而成;在背布的兩層布之間分別內嵌橫向的兩條扁鋼絲;扁鋼絲與背布邊緣交接的位置還設有頂背繩;所述背布上方邊緣設有拉鏈。
所述背布上還設置有兩條橫條狀透氣網;其中一條透氣網的一邊與背布上方邊緣縫接,另一邊與拉鏈的一邊鏈齒縫接,另一條透氣網設置在背布中間。
所述帽襯由四條布帶十字交叉縫接,四條布帶再分別與布帶圈對稱縫接成“T”字交接帶,呈向上凸起的半球狀;帽襯中的四條布帶延伸部分分別與帽檐圓環內環十字對稱橋接;帽襯圈上設置有調節扣。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
一、通過設計帽蓋側面遮陽通風網,帽蓋大于帽襯,帽蓋與帽襯之間留有通風透氣間隙,帽襯戴上頭后頭部與帽蓋不直接接觸,達到不但頭部防曬而且上下左右通風透氣的效果,且遮陽隔熱防紫外線。
二、通過設計帽蓋上的擋雨布,雨天時可以放下擋雨布擋雨防水,晴天時可以上翻擋雨布,通風透氣。
三、通過設計加長背布且增加隔熱材料層,方便使用者站立或彎腰勞動時更好的遮蔭背部。
四、通過設計背布側翼遮陽通風網眼,使帽子內通風透氣,防止悶熱缺氧,增加遮陽防曬效果。
五、通過設計背布下部分內置橫向扁鋼絲和頂背繩,按需要收緊頂背繩使扁鋼絲與頂背繩形成弓狀,頂背繩頂著背部,背布與背之間形成弓形空間,防止背布直接與背部接觸,達到背部通風透氣效果。
六、通過設計背布兩條橫條狀透氣網,使背部通風透氣郊果更好。
七、通過設計帽檐正前方邊緣的下方的遮光網眼,防止光線刺眼。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遮背式太陽帽側面示意圖;
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帽蓋示意圖;
圖3所示為帽蓋頂圓形布結構剖釋圖;
圖4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遮背式太陽帽正面示意圖;
圖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遮背式太陽帽背面示意圖;
圖6所示為背布結構示意圖;
圖7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遮背式太陽帽俯視示意圖;
圖8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遮背式太陽帽仰視示意圖;
圖9所示為帽蓋與帽襯分解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1背布、2帽蓋、3帽檐、4遮陽通風網眼布、5帽蓋前布、6環形布、7擋雨布、8遮光網、9拉鏈、10扁鋼條、11頂背繩、12帽襯、13布帶、14布帶圈、15帽帶、16遮陽網、17上層布、18中間隔熱材料層、19下層布、20透氣網。
具體實施方式
為方便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實質,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闡述。
如圖1—9所示,一種遮背式太陽帽,包括:帽子和背布1,所述帽子由帽蓋2、帽檐3和帽襯組成,所述帽蓋2、帽檐3和帽襯12縫接在一起組成帽子,帽襯12縫接在帽蓋2內,帽襯12向下凸出帽檐平面;所述背布1安裝在帽子上,背布1和帽檐2可自由拆卸和安裝,所述背布1側設兩個側翼,側翼上設有三角形遮陽通風網眼布4。所述帽蓋2由遮陽網16、帽蓋前布5、帽蓋頂圓形布與帽蓋底環形布6縫接成圓錐柱狀,帽蓋2側面擋雨布上設置有四個透氣孔,帽蓋2與帽檐3圓環的內圓縫接。帽檐3為圓環形,帽檐正前方邊緣設有遮光網8;遮光網8縫接在帽檐3正前方帽檐圓環外環余下的1/5外環邊緣,遮光網8呈自然下垂的垂簾狀。環繞帽蓋2頂圓形布縫接有擋雨布7,圍繞帽檐3圓環的外環邊緣縫接拉鏈9的一邊拉鏈齒,縫接長度為帽檐3圓環外環長度的4/5。所述帽蓋2頂圓布由上層布17、中間隔熱材料層18和下層布19三層縫制成圓形。所述圓環形帽檐3由上層布、中間隔熱材料層和底層布三層縫制而成;中間隔熱材料跟帽檐3一樣是圓環形,帽檐3圓環外環縫接布與隔熱材料層外緣之間內嵌有扁鋼絲圈,即該扁鋼絲圈圍繞帽檐圓環外環一周,用以定形帽檐3成平整圓環。背布1由上層布、中間隔熱材料層和下層布三層縫制而成,背布1上緣縫接拉鏈9的一邊拉鏈齒,背布1的下部分分別橫向縫嵌有兩條扁鋼條10,在內嵌有扁鋼絲10的與背布1邊緣交接的位置設有頂背繩11,背部下面的頂背繩11還可以用作壓緊身體的防風繩;所述背布1上還設置有兩條橫條狀透氣網20,透氣網20一條設置在背布1上方邊緣,一邊與背布1上方邊緣縫接,另一邊與拉鏈的一邊鏈齒縫接,另一條設置在背布中間,扁鋼條10之間。帽襯12由布帶13十字交叉縫接,四條布帶13再分別與布帶圈14對稱縫接成“T”字交接帶,呈向上凸起的呈半球狀。帽襯12中的四條布帶延伸部分分別與帽檐3圓環內環十字對稱橋接,帽襯圈上設置有調節扣,以調整大小松緊。帽檐圓環內圈比帽襯布帶圈14大,形成帽襯12與帽蓋2之間留有通風透氣間隙。帽帶15設置有四條,兩條分別對稱縫接在帽襯左右布帶13與布帶圈14交接處,兩條縫接在帽襯后方布帶13與布帶圈14交接處。
使用時,使用者將帽襯12戴在頭上,在下額綁好帽帶15,收緊頂背繩11使頂背繩11與背布內嵌扁鋼條10形成弓狀隆起,背布自然下垂時,頂背繩頂在背部,十分方便。
以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的實質進行了詳細說明,但并不能以此來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進行限制。顯而易見地,在本實用新型實質的啟示下,本技術領域普通技術人員還可進行許多改進和修飾,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改進和修飾都落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