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鞋墊技術領域,特指一種減震透氣鞋墊。
背景技術:
目前,人們腳上穿的鞋內墊設的鞋墊,一般為多層布料縫紉成的與鞋底內表面輪廓相符的結構及形狀,當然,有布料的、化學纖維料的、藤料的或發泡類塑料片等不同的材料制成,也有的為了防臭除臭,在夾層內鋪設防臭除臭材料,其不足之處在于:一是透氣性差,不利于鞋內腳底處空氣的流通,熱天或腳中出汗后會給腳部帶來不適;二是減震性差,鞋底與地面運動產生的震動直接傳遞到腳上,輕則使人感覺不舒服,反復持續的震動對腳產生疲勞及損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減震透氣鞋墊。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減震透氣鞋墊,包括鞋墊形狀的氣囊及覆蓋在氣囊上側的透氣罩,所述的氣囊由上下壁及連接上下壁周邊的側壁圍成,氣囊內設置有壓力氣體,氣囊的上壁上間隔設置有按摩用凸起,氣囊上表面的周邊高度小于凸起的高度,所述的透氣罩為在鞋墊形狀的墊片上均布有透氣孔。
上述墊片的四周設置有下翻邊。
上述的下翻邊的下表面與氣囊上表面的周邊靠接。
上述墊片的四周設置有下翻邊,下翻邊的下表面與氣囊上表面的周邊粘接連接或一體式制造。
上述的氣囊上位于腳心位置內側區域的凸起高度大于其它位置凸起的高度。
上述位于腳心位置內側區域的凸起高度為中部高、周邊低;或所述位于腳心位置內側區域的凸起高度為外側的中部高、內側及前后側低。
上述的氣囊上設置充氣接頭。
上述氣囊的上壁上間隔設置有按摩用凸起為氣囊上壁的內表面和外表面均向上凸形成的結構,每個凸起外側的氣囊上壁的內表面與氣囊下壁的內表面之間均設置有連接部,且凸起的內腔與氣囊的內腔連通。
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
1、透氣性好:本實用新型氣囊上壁的凸起之間及透氣罩上的透氣孔構成鞋墊四通八達的氣流通道,有利于鞋內腳底處空氣的流通,對腳部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
2、減震性好:本實用新型的鞋墊上設置有氣囊,氣囊內設置有一定壓力的氣體,由于壓力氣體具有可壓縮性以及在氣囊內具有流動性,可以將壓力均布在腳底,不僅使得腳底局部受壓得到了緩解,而且具有較好的減震性能,鞋底與地面運動產生的震動通過氣囊緩沖后再傳遞到腳上,輕則使人感覺舒服,反復持續的震動也不會對腳產生疲勞及損傷,對腳部同樣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
3、每個凸起外側的氣囊上壁的內表面與氣囊下壁的內表面之間均設置有連接部,既可以保持凸起的內腔與氣囊的內腔連通,又可以使得每個凸起處的受力均勻,初始高度相對穩定,否則整個氣囊會成為一個氣球。
4、本實用新型適用于作鞋內的減震透氣鞋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是圖1的A-A向剖視圖。
圖3是圖1的C-C向剖視圖。
圖4是圖1的D-D向剖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透氣罩的剖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氣囊的剖視圖。
圖7是圖1的B-B向剖視圖。
圖8是圖1的E-E向剖視圖。
其中:圖3、圖4及圖8突出顯示了位于腳心位置內側區域較高的凸起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圖8:
一種減震透氣鞋墊,包括鞋墊形狀的氣囊10及覆蓋在氣囊10上側的透氣罩20,所述的氣囊10由上下壁18、12及連接上下壁18、12周邊的側壁14圍成,氣囊10內設置有壓力氣體,氣囊10的上壁18上間隔設置有按摩用凸起16,氣囊10上表面的周邊高度H1小于凸起16的高度H2,所述的透氣罩20為在鞋墊形狀的墊片21上均布有透氣孔23;所述的壓力氣體可以根據不同體重的人群,在氣囊內設置不同的壓力,例如承重30-50kg、50-70kg、70-90kg等不同的承重型號,也可以通過充氣接頭根據需要自行充氣。
上述墊片21的四周設置有下翻邊22。
上述的下翻邊22的下表面與氣囊10上表面的周邊靠接或具有一定的間隙。
上述墊片21的四周設置有下翻邊22,下翻邊22的下表面與氣囊10上表面的周邊粘接連接或一體式制造。
上述的氣囊10上位于腳心位置內側區域的凸起16a、16b高度大于其它位置凸起16的高度H2。
上述位于腳心位置內側區域G的凸起高度為中部16b高H3、周邊16a低H4;或所述位于腳心位置內側區域G的凸起高度為外側的中部16b高H3、內側及前后側16a低H4。
上述的氣囊10上設置充氣接頭。
上述氣囊10的上壁上間隔設置有按摩用凸起16為氣囊10上壁的內表面17和外表面15均向上凸形成的結構,每個凸起16外側的氣囊上壁的內表面23與氣囊下壁的內表面之間均設置有連接部25,且凸起的內腔11與氣囊11的內腔13連通。
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