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運動鞋的組成構件,特別是指一種動力引導減阻的鞋底。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鞋子品質的追求也越來越高。現有的鞋底的側壁多為平面或者曲面或者設置有溝槽,然而多少鞋底設置溝槽是為了提高鞋底的易彎折性和裝飾性,溝槽的延伸常具有圖案性,功能較為單一。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動力引導減阻的鞋底,以克服現有的多數側壁設有溝槽的鞋底存在的功能性單一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動力引導減阻的鞋底,包括鞋底主體,該鞋底主體的左右側壁分別設有復數條導風槽,鞋底主體的掌部的側壁上的導風槽由下向上向前傾斜,鞋底主體的跟部的側壁上的導風槽由下向上向后傾斜。
進一步地:
上述鞋底主體的跟部的側壁向外凸出呈角度為115~155的角狀凸楞;鞋底主體的掌部的側壁向外凸出呈弧面凸起,弧面凸起與所述角狀凸楞過渡連接。
上述鞋底主體的導風槽的傾斜方向由前向后漸變,鞋底主體的足弓部的側壁上的導風槽沿豎直方向延伸。
上述鞋底主體的掌部的側壁上的導風槽的長度為5~15mm、寬度為0.8~1.3mm、深度為0.4~1.2mm、傾斜度為45~90°。
上述鞋底主體的跟部的側壁上的導風槽的長度為7~22mm、寬度為1~2mm、深度為0.6~1.5mm、傾斜度為45~90°。
上述鞋底主體包括中底,所述導風槽設于中底側壁上。
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結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本實用新型的鞋底側壁上的導風槽的排布和朝向設置;在使用者蹬地邁步的過程中,氣流通過導風槽的導流作用,既減少風阻,也使得氣流流出導風槽時能夠對鞋底產生一個推力,為運動提供助力;而在使用者腳跟著地的過程中,導風槽的氣流導向作用,既減少風阻,也使得氣流流出導風槽時能夠對鞋底產生一個壓力,增強鞋底的抓地力。另外,該導風槽的設置能夠保持鞋底所受壓力的中點能夠沿著重力推行軌跡運行,減少阻力,有利于改善穿著該鞋子運動的運動協調性,起到良好的動力引導作用,提高運動效能。此外,該導風槽的設置也有效減少彎折時鞋底自身的擠壓作用力,改善鞋底的易彎折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鞋底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局部A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圖2,一種動力引導減阻的鞋底,包括鞋底主體1,如圖1所示,鞋底主體1由上底11、中底12及底片13構成,該鞋底主體1的左右側壁分別設有復數條導風槽120,該導風槽120設于中底12側壁上。繼續參照圖1、圖2,鞋底主體1的掌部1a的側壁上的導風槽120由下向上向前傾斜,鞋底主體1的跟部1b的側壁上的導風槽120由下向上向后傾斜。鞋底主體1的掌部1a的側壁上的導風槽120的長度為5~15mm、寬度為0.8~1.3mm、深度為0.4~1.2mm、傾斜度為45~90°;上述鞋底主體1的跟部1b的側壁上的導風槽120的長度為7~22mm、寬度為1~2mm、深度為0.6~1.5mm、傾斜度為45~90°。鞋底主體1的導風槽120的傾斜方向由前向后漸變,鞋底主體1的足弓部1c的側壁上的導風槽120沿豎直方向延伸。上述鞋底主體1的跟部1b的側壁向外凸出呈角度為115~155的角狀凸楞121;鞋底主體1的掌部1a的側壁向外凸出呈弧面凸起122,弧面凸起122與所述角狀凸楞121過渡連接。
繼續參照圖1、圖2,本實用新型的鞋底側壁上的導風槽120的排布和朝向設置;在使用者蹬地邁步的過程中,氣流通過導風槽120的導流作用,既減少風阻,也使得氣流流出導風槽120時能夠對鞋底產生一個推力,為運動提供助力;而在使用者腳跟著地的過程中,導風槽120的氣流導向作用,既減少風阻,也使得氣流流出導風槽120時能夠對鞋底產生一個壓力,增強鞋底的抓地力。另外,該導風槽120的設置能夠保持鞋底所受壓力的中點能夠沿著重力推行軌跡運行,減少阻力,有利于改善穿著該鞋子運動的運動協調性,起到良好的動力引導作用,提高運動效能。此外,該導風槽120的設置也有效減少彎折時鞋底自身的擠壓作用力,改善鞋底的易彎折性。該導風槽120的設計也具備良好的觀賞性,具備良好的裝飾功能。
上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構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屬于侵犯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