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快餐盒領域。
背景技術:
快餐盒包括盒體和盒蓋,為保證盛裝食物的容納量,盒體容納腔較深,盒體的高度就較厚,這樣的快餐盒占用空間較大,不便于外出攜帶備用,即使不考慮占用空間問題,這樣的快餐盒攜帶外出也很容易受壓變形,甚至破裂不能使用,帶來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不使用時占用空間很小便于攜帶的便攜式快餐盒。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便攜式快餐盒,包括盒體和蓋合在盒體上的盒蓋,所述盒體包括盒底面、盒體扣合沿及盒體扣合沿與盒底面之間的側壁,所述盒蓋包括盒蓋面和供與盒體扣合沿扣合的盒蓋扣合沿,所述側壁的縱向截面呈齒狀結構,向盒底面施壓可壓縮齒狀結構使盒底面與盒體扣合沿為同一水平面齊平或拉伸齒狀結構使盒底面與盒體扣合沿不在同一水平面形成容納腔。
所述盒蓋面與盒體扣合沿之間設有連接段,所述連接段的縱向截面呈齒狀結構,向盒蓋面施壓可壓縮齒狀結構使盒蓋面與盒蓋扣合沿為同一水平面齊平或拉伸齒狀結構使盒蓋面與盒蓋扣合沿不在同一水平面形成增高內腔。
所述盒體扣合沿和/或盒蓋扣合沿的對應位置上分別凸設有便于打開盒蓋的牽拉片。
所述盒體扣合沿一周向外繼續延伸形成的提手沿,所述提手沿與盒體扣合沿之間開設有兩相對稱但不相連接的C型分離縫,所述兩C型分離縫的C型內凹一側相對設置,對應兩C型分離縫的提手沿分別可向上彎折起。
所述C型分離縫內均布設有連接盒體扣合沿和提手沿的連接點。
所述提手沿上形成有用于將兩提手沿扣合在一起的扣合結構。
所述扣合結構為提手沿外邊沿上延伸形成的扣合耳片,所述扣合耳片上靠外端的部位上開設有U型縫形成可翹起的U型片,所述扣合耳片上靠內端開設有扣合縫供U型片嵌入。
所述扣合結構為一提手沿上開設有扣合孔,另一提手沿上對應扣合孔凸設有嵌入扣合孔內的扣合凸粒。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快餐盒的盒體由于其側邊是齒狀結構的能夠被壓縮和拉伸,通過該結構可改變盒體的厚度,改變容納腔的深淺,因此在不使用時可以減小占用空間,便于攜帶;上述盒蓋同樣可設置為相同的結構,實現同樣的效果,還可大大增加快餐盒盛裝食物的容納量;上述提手沿的結構設置能夠直接作為提手使用,使用非常方便,打包的時候可不用再包裝塑料袋,減少了塑料袋的使用;上述扣合結構的設置能夠將兩提手沿扣合在一起方便手提,扣合結構簡單,操作簡單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便攜式快餐盒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便攜式快餐盒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涉及的便攜式快餐盒盒體另一種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
盒體-1;盒底面-11;盒體扣合沿-12;側壁-13;容納腔-14;
提手沿-15;扣合耳片-151;U型縫-1511;U型片-1512;扣合縫-1513;
扣合孔-152;扣合凸粒-153;C型分離縫-16;連接點-161;
盒蓋-2;盒蓋面-21;盒蓋扣合沿-22;連接段-23;
牽拉片-3。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進一步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闡述。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便攜式快餐盒,如圖1、圖2和圖3所示,包括盒體1和蓋合在盒體1上的盒蓋2,所述盒體1包括盒底面11、盒體扣合沿12及盒體扣合沿12與盒底面11之間的側壁13,所述盒蓋2包括盒蓋面21和供與盒體扣合沿12扣合的盒蓋扣合沿22,前述結構為現有快餐盒的常見結構,本實用新型與現有快餐盒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側壁13的縱向截面呈齒狀結構,如圖2所示,向盒底面11施壓可壓縮齒狀結構使盒底面11與盒體扣合沿12為同一水平面齊平(此為不使用,占用空間小,便于攜帶的狀態,處于該狀態時,快餐盒的結構強度較好,不易被壓變形或出現破裂)或拉伸齒狀結構使盒底面11與盒體扣合沿12不在同一水平面形成容納腔14(此為可容納食物的狀態,在拉伸齒狀結構時可用手指或其他圓滑硬物在側壁13的內表面分布多個位置進行縱向劃痕,使得齒狀結構被撐直,固定住,這樣齒狀結構就不容易因自身結構產生的彈性拉力縮回,容納腔14的大小也就能夠固定,方便盛裝食物,也能避免齒狀結構彈性拉力縮回導致食物溢出)。
本實施例中,所述盒蓋2也可采用上述結構設置,實現相同的作用效果,增加快餐盒盛裝食物的容納量,如圖中所示,具體是所述盒蓋面21與盒體扣合沿22之間設有連接段23,所述連接段23的縱向截面呈齒狀結構,向盒蓋面21施壓可壓縮齒狀結構使盒蓋面21與盒蓋扣合沿22為同一水平面齊平或拉伸齒狀結構使盒蓋面21與盒蓋扣合沿22不在同一水平面形成增高內腔24,參照上述描述內容,這里不在重復描述。
進一步,如圖1所示,所述盒體扣合沿12和/或盒蓋扣合沿22的對應位置上分別凸設有便于打開盒蓋的牽拉片3。
進一步,所述盒體扣合沿12一周向外繼續延伸形成的提手沿15,所述提手沿15與盒體扣合沿12之間開設有兩相對稱但不相連接的C型分離縫16,所述兩C型分離縫16的C型內凹一側相對設置,對應兩C型分離縫16的提手沿分別可向上彎折起,作為提手使用,且能夠平穩手提不易傾斜,這樣就可不用再裝塑料帶,也就能夠減少塑料袋的使用。
進一步,所述C型分離縫16內均布設有連接盒體扣合沿12和提手沿15的連接點161;該連接點161的設置在不需要提手時保證提手沿15與盒體扣合沿12是連接在一起的,在拿的時候即使不注意直接拿提手沿15,也就能夠避免拿不穩導致食物傾倒出,在需要使用提手沿15時,要先將提手沿15與盒體扣合沿12之間的連接點拉斷開來。
進一步,所述提手沿15上形成有用于將兩提手沿15扣合在一起的扣合結構,下面提供兩種扣合結構的實施方式。
第一種,如圖1所示,所述扣合結構為提手沿15外邊沿上延伸形成的扣合耳片151,所述扣合耳片151上靠外端的部位上開設有U型縫1511形成可翹起的U型片1512,所述扣合耳片151上靠內端開設有扣合縫1513供U型片1512嵌入,扣合的時候將兩提手沿15向上彎折靠合在一起,拉扣合耳片151繞過另一提手沿15,然后將U型片1512插入扣合縫1513內,即可扣合住。
第二種,如圖3所示,所述扣合結構為一提手沿15上開設有扣合孔152,另一提手沿上對應扣合孔152凸設有嵌入扣合孔152內的扣合凸粒153,扣合的時候將兩提手沿15向上彎折靠合在一起,將扣合凸粒153壓入扣合在扣合孔152內,即可完成扣合。
上述實施例和圖式并非限定本實用新型的產品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其所做的適當變化或修飾,皆應視為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