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切割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鞋底橡膠自動化切割裝置。
背景技術:
鞋子有著悠久的發展史,大約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就出現了獸皮縫制的最原始的鞋。鞋子是人們保護腳不受傷的一種工具。最早人們為了克服特殊情況,不讓腳難受或者受傷,就發明了毛皮鞋子。鞋子發展到現在,就形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各種樣式功能的鞋子隨處可見。鞋類制作過程中非常復雜,制作過程需要進行許多工序流程,包括樣式設計、鞋底制作、鞋面制作、鞋帶制作等,其中鞋底制作又分為很多種類。
鞋底的構造相當復雜,就廣義而言,可包括外底、中底與鞋跟等所有構成底部的材料。依狹義來說,則僅指外底而言,一般鞋底材料共通的特性應具備耐磨、耐水,耐油、耐熱、耐壓、耐沖擊、彈性好、容易適合腳型、定型后不易變型、保溫、易吸收濕氣等,同時更要配合中底,在走路換腳時有剎車作用不至于滑倒及易于停步等各項條件。鞋底用料的種類很多,可分為天然類底料和合成類底料兩種。天然類底料包括天然底革、竹、木材等,合成類底料包括橡膠、塑料、橡塑合用材料、再生革、彈性硬紙板等。
鞋底制作過程中需要很多工序流程,鞋底橡膠切割為其中一個流程,鞋底橡膠切割技術不成熟,以人工切割為主,鞋底橡膠一般硬度較大,人工切割不方便,且人工切割危險性高,工作過程容易失誤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因此亟需研發一種操作簡單,自動化程度高且擁有高安全性的鞋底橡膠自動化切割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為了克服人工切割不方便,且人工切割危險性高,工作過程容易失誤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的缺點,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操作簡單,自動化程度高且擁有高安全性的鞋底橡膠自動化切割裝置。
(2)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這樣一種鞋底橡膠自動化切割裝置,包括有底板、收集框、第一支桿、第二支桿、推動機構、推板、前后移動機構、升降機構、壓緊機構、切割機構、頂板和木桌,第一支桿和第二支桿沿直線方向固接于底板兩端,收集框和木桌放置于底板上,頂板固接于第一支桿頂部,推動機構固接于第二支桿一側面,推板與推動機構輸出端傳動連接;升降機構固接于頂板底面,壓緊機構與升降機構輸出端傳動連接,前后移動機構與升降機構輸出端傳動連接,升降機構用于帶動前后移動機構和壓緊機構上下升降,切割機構與前后移動機構輸出端傳動連接,木桌上開有切割槽。
優選地,推動機構包括有第一滑軌、第一滑塊、推桿、第一連接桿、螺母、第一電機、第一軸承座、絲桿和第二軸承座,第一滑軌和第一連接桿固接于第二支桿一側面,第一連接桿安裝在第一滑軌上方;第一滑塊和第一滑軌滑動式連接;第一電機、第一軸承座和第二軸承座依次固接于第一連接桿底部;絲桿一端部與第二軸承座樞接,另一端部貫穿第一軸承座與第一電機輸出端傳動連接;螺母與絲桿樞接,推桿通過第一滑塊與第一滑軌滑動式連接,螺母通過推桿與第一滑軌滑動式連接;推桿一端部與推板固接。
優選地,前后移動機構包括有第二滑軌、第二滑塊、擺動框、第一齒條、第二電機、扇形齒輪和第二齒條,第二滑軌與升降機構輸出端固接,第二滑塊與第二滑軌滑動式連接;擺動框與第二滑塊固接,第一齒條與第二齒條固接于擺動框上下壁;第二電機固接于擺動框內一壁面,扇形齒輪與第二電機輸出端傳動連接,第一齒條及第二齒條與扇形齒輪嚙合,切割機構與擺動框底部固接。
優選地,升降機構包括有第三滑軌、第三滑塊、第二連接桿、第三電機、第一齒輪、第三齒條和第三連接桿,第三滑軌和第二連接桿固接于頂板底面;第三滑塊與第三滑軌滑動式連接,第三齒條通過第三滑塊一端部第三滑軌滑動式連接,壓緊機構通過第三滑塊另一端部第三滑軌滑動式連接;第三電機固接于第二連接桿底部,第一齒輪與第三電機輸出端傳動連接,第一齒輪與第三齒條嚙合;第三連接桿一端部與第三齒條輸出端傳動連接,另一端部與前后移動機構固接。
優選地,壓緊機構包括有承重框、拉板、彈性件、壓桿和壓板,承重框通過第三滑塊與第三滑軌滑動式連接,承重框底部開有導向孔,彈性件一端部固接于承重框內底部,另一端部與拉板固接;壓桿一端部固接于拉板,另一端部穿過導向孔固接于壓板,壓板位置低于切割機構的位置。
優選地,切割機構包括有保護箱、第四電機、轉軸和切割刀,保護箱與擺動框底部固接,保護箱一側壁開有通孔;第四電機固接于保護箱內一側壁;轉軸一端部與第四電機輸出端傳動連接,另一端部穿過通孔與切割刀固接。
優選地,彈性件為彈簧。
優選地,第一支桿高1.5米。
優選地,第一電機和第三電機為伺服電機。
工作原理:當需要使用切割裝置對鞋底橡膠進行切割時,將鞋底橡膠放置于木桌面上,啟動切割機構和升降機構,升降機構帶動切割機構向下移動,對木桌上的鞋底橡膠進行切割,當鞋底橡膠體積較大時,啟動前后移動機構,前后移動機構帶動切割機構向前或向后移動,對較大體積的鞋底橡膠進行切割,當切割完成一塊鞋底橡膠時,將推動機構通過推板將未被切割的鞋底橡膠向右推動,把切割完成的鞋底橡膠推進收集框中,未被切割的鞋底橡膠繼續進行切割,為防止切割過程中鞋底橡膠移動而影響切割,升降機構帶動壓緊機構下降將鞋底橡膠壓緊,使其無法在切割過程中移動造成影響,當切割機構對鞋底橡膠進行切割而切割不完全時,木桌面上開有切割槽,切割機構進行切割時可一直下降到切割槽中,使切割得更完整。
因為推動機構包括有第一滑軌、第一滑塊、推桿、第一連接桿、螺母、第一電機、第一軸承座、絲桿和第二軸承座,第一滑軌和第一連接桿固接于第二支桿一側面,第一連接桿安裝在第一滑軌上方;第一滑塊和第一滑軌滑動式連接;第一電機、第一軸承座和第二軸承座依次固接于第一連接桿底部;絲桿一端部與第二軸承座樞接,另一端部貫穿第一軸承座與第一電機輸出端傳動連接;螺母與絲桿樞接,推桿通過第一滑塊與第一滑軌滑動式連接,螺母通過推桿與第一滑軌滑動式連接;推桿一端部與推板固接,當鞋底橡膠切割完成一部分時,其第一電機,第一電機帶動絲桿轉動,從而帶動螺母向右移動,進而帶動推桿通過第一滑軌向右移動,推桿向右移動帶動推板向右推動鞋底橡膠,使切割完成的鞋底橡膠落入收集框內,未切割完成的鞋底橡膠推到切割機構下方,使切割機構繼續進行切割,當整塊鞋底橡膠切割完成時,第一電機逆運轉,從而帶動推板向左移動,進行更換鞋底橡膠。
因為前后移動機構包括有第二滑軌、第二滑塊、擺動框、第一齒條、第二電機、扇形齒輪和第二齒條,第二滑軌與升降機構輸出端固接,第二滑塊與第二滑軌滑動式連接;擺動框與第二滑塊固接,第一齒條與第二齒條固接于擺動框上下壁;第二電機固接于擺動框內一壁面,扇形齒輪與第二電機輸出端傳動連接,第一齒條及第二齒條與扇形齒輪嚙合,切割機構與擺動框底部固接,當需要進行切割體積較大的鞋底橡膠時,切割機構的切割刀無法切割太大的鞋底橡膠,啟動第二電機,第二電機運轉帶動扇形齒輪轉動,當扇形齒輪轉動到第一齒條時,擺動框向前移動,從而帶動切割機構向前移動,當扇形齒輪轉動到第二齒條時,擺動框向后移動,從而帶動切割機構向后移動,切割機構向前或向后移動可對較大體積的鞋底橡膠進行切割。
因為升降機構包括有第三滑軌、第三滑塊、第二連接桿、第三電機、第一齒輪、第三齒條和第三連接桿,第三滑軌和第二連接桿固接于頂板底面;第三滑塊與第三滑軌滑動式連接,第三齒條通過第三滑塊一端部第三滑軌滑動式連接,壓緊機構通過第三滑塊另一端部第三滑軌滑動式連接;第三電機固接于第二連接桿底部,第一齒輪與第三電機輸出端傳動連接,第一齒輪與第三齒條嚙合;第三連接桿一端部與第三齒條輸出端傳動連接,另一端部與前后移動機構固接,當需要下降切割機構對鞋底橡膠進切割時,啟動第三電機,第三電機運轉帶動第一齒輪轉動,從而帶動第三齒條通過第三滑塊沿第三滑軌方向向下或向上移動,進而通過第三連接桿帶動前后移動機構向下或者向上移動,前后移動機構向下或者向上移動帶動切割機構向下或者向上移動,使切割機構可下降對鞋底橡膠進行切割,切割完成則上升等待下一次切割。
因為壓緊機構包括有承重框、拉板、彈性件、壓桿和壓板,承重框通過第三滑塊與第三滑軌滑動式連接,承重框底部開有導向孔,彈性件一端部固接于承重框內底部,另一端部與拉板固接;壓桿一端部固接于拉板,另一端部穿過導向孔固接于壓板,壓板位置低于切割機構的位置,為防止鞋底橡膠在切割過程中受力使其移動,第三齒條向下或者向上移動帶動第三滑塊沿第三滑軌方向向上或向下移動,帶動與第三滑塊連接的承重框向上或者向下移動,當壓板移動到鞋底橡膠的表面時,切割機構還未達到鞋底橡膠的表面,升降機構繼續下降,使壓桿上升帶動拉板上升,從而使彈性件伸長產生彈性勢能壓迫拉板,拉板受到彈力向下壓,彈力通過壓桿傳遞給壓板,壓板得到彈力下壓鞋底橡膠,使鞋底橡膠無法移動,達到固定鞋底橡膠的目的。
因為切割機構包括有保護箱、第四電機、轉軸和切割刀,保護箱與擺動框底部固接,保護箱一側壁開有通孔;第四電機固接于保護箱內一側壁;轉軸一端部與第四電機輸出端傳動連接,另一端部穿過通孔與切割刀固接,當需要使用切割刀進行切割鞋底橡膠時,啟動第四電機,第四電機運轉帶動轉軸轉動,轉軸穿過通孔與切割刀連接,從而使切割刀高速運轉對鞋底橡膠進行切割。
本發明的控制方式是通過控制器來自動控制,控制器的控制電路通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簡單編程即可實現,電源的提供也屬于本領域的公知常識,并且本發明主要用來保護機械裝置,所以本發明不再詳細解釋控制方式和電路連接。
(3)有益效果
本發明達到了自動化切割鞋底橡膠并且工作流程擁有高安全性的效果,推動機構可以推動未切割的鞋底橡膠,使鞋底橡膠自動收集和移動,準備下一次切割,提高了自動化效果,升降機構與壓緊機構聯動不僅能將帶動切割機構進行切割,還可以在切割過程中對鞋底橡膠進行固定,使鞋底橡膠切割時更穩定和平整,前后移動機構可使切割機構切割體積較大的鞋底橡膠,各個機構聯動使自動化程度增強,提高了效率,未使用人工操作進行切割,使得安全性更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推動機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前后移動機構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升降機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壓緊機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切割機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的標記為:1-底板,2-收集框,3-第一支桿,4-第二支桿,5-推動機構,51-第一滑軌,52-第一滑塊,53-推桿,54-第一連接桿,55-螺母,56-第一電機,57-第一軸承座,58-絲桿,59-第二軸承座,6-推板,7-前后移動機構,71-第二滑軌,72-第二滑塊,73-擺動框,74-第一齒條,75-第二電機,76-扇形齒輪,77-第二齒條,8-升降機構,81-第三滑軌,82-第三滑塊,83-第二連接桿,84-第三電機,85-第一齒輪,86-第三齒條,87-第三連接桿,9-壓緊機構,91-承重框,92-拉板,93-彈性件,94-導向孔,95-壓桿,96-壓板,10-切割機構,101-保護箱,102-第四電機,103-通孔,104-轉軸,105-切割刀,11-頂板,12-木桌,13-切割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一種鞋底橡膠自動化切割裝置,如圖1-6所示,包括有底板1、收集框2、第一支桿3、第二支桿4、推動機構5、推板6、前后移動機構7、升降機構8、壓緊機構9、切割機構10、頂板11和木桌12,第一支桿3和第二支桿4沿直線方向固接于底板1兩端,收集框2和木桌12放置于底板1上,頂板11固接于第一支桿3頂部,推動機構5固接于第二支桿4一側面,推板6與推動機構5輸出端傳動連接;升降機構8固接于頂板11底面,壓緊機構9與升降機構8輸出端傳動連接,前后移動機構7與升降機構8輸出端傳動連接,升降機構8用于帶動前后移動機構7和壓緊機構9上下升降,切割機構10與前后移動機構7輸出端傳動連接,木桌12上開有切割槽13。
實施例2
一種鞋底橡膠自動化切割裝置,如圖1-6所示,包括有底板1、收集框2、第一支桿3、第二支桿4、推動機構5、推板6、前后移動機構7、升降機構8、壓緊機構9、切割機構10、頂板11和木桌12,第一支桿3和第二支桿4沿直線方向固接于底板1兩端,收集框2和木桌12放置于底板1上,頂板11固接于第一支桿3頂部,推動機構5固接于第二支桿4一側面,推板6與推動機構5輸出端傳動連接;升降機構8固接于頂板11底面,壓緊機構9與升降機構8輸出端傳動連接,前后移動機構7與升降機構8輸出端傳動連接,升降機構8用于帶動前后移動機構7和壓緊機構9上下升降,切割機構10與前后移動機構7輸出端傳動連接,木桌12上開有切割槽13。
推動機構5包括有第一滑軌51、第一滑塊52、推桿53、第一連接桿54、螺母55、第一電機56、第一軸承座57、絲桿58和第二軸承座59,第一滑軌51和第一連接桿54固接于第二支桿4一側面,第一連接桿54安裝在第一滑軌51上方;第一滑塊52和第一滑軌51滑動式連接;第一電機56、第一軸承座57和第二軸承座59依次固接于第一連接桿54底部;絲桿58一端部與第二軸承座59樞接,另一端部貫穿第一軸承座57與第一電機56輸出端傳動連接;螺母55與絲桿58樞接,推桿53通過第一滑塊52與第一滑軌51滑動式連接,螺母55通過推桿53與第一滑軌51滑動式連接;推桿53一端部與推板6固接。
實施例3
一種鞋底橡膠自動化切割裝置,如圖1-6所示,包括有底板1、收集框2、第一支桿3、第二支桿4、推動機構5、推板6、前后移動機構7、升降機構8、壓緊機構9、切割機構10、頂板11和木桌12,第一支桿3和第二支桿4沿直線方向固接于底板1兩端,收集框2和木桌12放置于底板1上,頂板11固接于第一支桿3頂部,推動機構5固接于第二支桿4一側面,推板6與推動機構5輸出端傳動連接;升降機構8固接于頂板11底面,壓緊機構9與升降機構8輸出端傳動連接,前后移動機構7與升降機構8輸出端傳動連接,升降機構8用于帶動前后移動機構7和壓緊機構9上下升降,切割機構10與前后移動機構7輸出端傳動連接,木桌12上開有切割槽13。
推動機構5包括有第一滑軌51、第一滑塊52、推桿53、第一連接桿54、螺母55、第一電機56、第一軸承座57、絲桿58和第二軸承座59,第一滑軌51和第一連接桿54固接于第二支桿4一側面,第一連接桿54安裝在第一滑軌51上方;第一滑塊52和第一滑軌51滑動式連接;第一電機56、第一軸承座57和第二軸承座59依次固接于第一連接桿54底部;絲桿58一端部與第二軸承座59樞接,另一端部貫穿第一軸承座57與第一電機56輸出端傳動連接;螺母55與絲桿58樞接,推桿53通過第一滑塊52與第一滑軌51滑動式連接,螺母55通過推桿53與第一滑軌51滑動式連接;推桿53一端部與推板6固接。
前后移動機構7包括有第二滑軌71、第二滑塊72、擺動框73、第一齒條74、第二電機75、扇形齒輪76和第二齒條77,第二滑軌71與升降機構8輸出端固接,第二滑塊72與第二滑軌71滑動式連接;擺動框73與第二滑塊72固接,第一齒條74與第二齒條77固接于擺動框73上下壁;第二電機75固接于擺動框73內一壁面,扇形齒輪76與第二電機75輸出端傳動連接,第一齒條74及第二齒條77與扇形齒輪76嚙合,切割機構10與擺動框73底部固接。
實施例4
一種鞋底橡膠自動化切割裝置,如圖1-6所示,包括有底板1、收集框2、第一支桿3、第二支桿4、推動機構5、推板6、前后移動機構7、升降機構8、壓緊機構9、切割機構10、頂板11和木桌12,第一支桿3和第二支桿4沿直線方向固接于底板1兩端,收集框2和木桌12放置于底板1上,頂板11固接于第一支桿3頂部,推動機構5固接于第二支桿4一側面,推板6與推動機構5輸出端傳動連接;升降機構8固接于頂板11底面,壓緊機構9與升降機構8輸出端傳動連接,前后移動機構7與升降機構8輸出端傳動連接,升降機構8用于帶動前后移動機構7和壓緊機構9上下升降,切割機構10與前后移動機構7輸出端傳動連接,木桌12上開有切割槽13。
推動機構5包括有第一滑軌51、第一滑塊52、推桿53、第一連接桿54、螺母55、第一電機56、第一軸承座57、絲桿58和第二軸承座59,第一滑軌51和第一連接桿54固接于第二支桿4一側面,第一連接桿54安裝在第一滑軌51上方;第一滑塊52和第一滑軌51滑動式連接;第一電機56、第一軸承座57和第二軸承座59依次固接于第一連接桿54底部;絲桿58一端部與第二軸承座59樞接,另一端部貫穿第一軸承座57與第一電機56輸出端傳動連接;螺母55與絲桿58樞接,推桿53通過第一滑塊52與第一滑軌51滑動式連接,螺母55通過推桿53與第一滑軌51滑動式連接;推桿53一端部與推板6固接。
前后移動機構7包括有第二滑軌71、第二滑塊72、擺動框73、第一齒條74、第二電機75、扇形齒輪76和第二齒條77,第二滑軌71與升降機構8輸出端固接,第二滑塊72與第二滑軌71滑動式連接;擺動框73與第二滑塊72固接,第一齒條74與第二齒條77固接于擺動框73上下壁;第二電機75固接于擺動框73內一壁面,扇形齒輪76與第二電機75輸出端傳動連接,第一齒條74及第二齒條77與扇形齒輪76嚙合,切割機構10與擺動框73底部固接。
升降機構8包括有第三滑軌81、第三滑塊82、第二連接桿83、第三電機84、第一齒輪85、第三齒條86和第三連接桿87,第三滑軌81和第二連接桿83固接于頂板11底面;第三滑塊82與第三滑軌81滑動式連接,第三齒條86通過第三滑塊82一端部第三滑軌81滑動式連接,壓緊機構9通過第三滑塊82另一端部第三滑軌81滑動式連接;第三電機84固接于第二連接桿83底部,第一齒輪85與第三電機84輸出端傳動連接,第一齒輪85與第三齒條86嚙合;第三連接桿87一端部與第三齒條86輸出端傳動連接,另一端部與前后移動機構7固接。
壓緊機構9包括有承重框91、拉板92、彈性件93、壓桿95和壓板96,承重框91通過第三滑塊82與第三滑軌81滑動式連接,承重框91底部開有導向孔94,彈性件93一端部固接于承重框91內底部,另一端部與拉板92固接;壓桿95一端部固接于拉板92,另一端部穿過導向孔94固接于壓板96,壓板96位置低于切割機構10的位置。
切割機構10包括有保護箱101、第四電機102、轉軸104和切割刀105,保護箱101與擺動框73底部固接,保護箱101一側壁開有通孔103;第四電機102固接于保護箱101內一側壁;轉軸104一端部與第四電機102輸出端傳動連接,另一端部穿過通孔103與切割刀105固接。
彈性件93為彈簧。
第一支桿3高1.5米。
第一電機56和第三電機84為伺服電機。
工作原理:當需要使用切割裝置對鞋底橡膠進行切割時,將鞋底橡膠放置于木桌12面上,啟動切割機構10和升降機構8,升降機構8帶動切割機構10向下移動,對木桌12上的鞋底橡膠進行切割,當鞋底橡膠體積較大時,啟動前后移動機構7,前后移動機構7帶動切割機構10向前或向后移動,對較大體積的鞋底橡膠進行切割,當切割完成一塊鞋底橡膠時,將推動機構5通過推板6將未被切割的鞋底橡膠向右推動,把切割完成的鞋底橡膠推進收集框2中,未被切割的鞋底橡膠繼續進行切割,為防止切割過程中鞋底橡膠移動而影響切割,升降機構8帶動壓緊機構9下降將鞋底橡膠壓緊,使其無法在切割過程中移動造成影響,當切割機構10對鞋底橡膠進行切割而切割不完全時,木桌12面上開有切割槽13,切割機構10進行切割時可一直下降到切割槽13中,使切割得更完整。
因為推動機構5包括有第一滑軌51、第一滑塊52、推桿53、第一連接桿54、螺母55、第一電機56、第一軸承座57、絲桿58和第二軸承座59,第一滑軌51和第一連接桿54固接于第二支桿4一側面,第一連接桿54安裝在第一滑軌51上方;第一滑塊52和第一滑軌51滑動式連接;第一電機56、第一軸承座57和第二軸承座59依次固接于第一連接桿54底部;絲桿58一端部與第二軸承座59樞接,另一端部貫穿第一軸承座57與第一電機56輸出端傳動連接;螺母55與絲桿58樞接,推桿53通過第一滑塊52與第一滑軌51滑動式連接,螺母55通過推桿53與第一滑軌51滑動式連接;推桿53一端部與推板6固接,當鞋底橡膠切割完成一部分時,其第一電機56,第一電機56帶動絲桿58轉動,從而帶動螺母55向右移動,進而帶動推桿53通過第一滑軌51向右移動,推桿53向右移動帶動推板6向右推動鞋底橡膠,使切割完成的鞋底橡膠落入收集框2內,未切割完成的鞋底橡膠推到切割機構10下方,使切割機構10繼續進行切割,當整塊鞋底橡膠切割完成時,第一電機56逆運轉,從而帶動推板6向左移動,進行更換鞋底橡膠。
因為前后移動機構7包括有第二滑軌71、第二滑塊72、擺動框73、第一齒條74、第二電機75、扇形齒輪76和第二齒條77,第二滑軌71與升降機構8輸出端固接,第二滑塊72與第二滑軌71滑動式連接;擺動框73與第二滑塊72固接,第一齒條74與第二齒條77固接于擺動框73上下壁;第二電機75固接于擺動框73內一壁面,扇形齒輪76與第二電機75輸出端傳動連接,第一齒條74及第二齒條77與扇形齒輪76嚙合,切割機構10與擺動框73底部固接,當需要進行切割體積較大的鞋底橡膠時,切割機構10的切割刀105無法切割太大的鞋底橡膠,啟動第二電機75,第二電機75運轉帶動扇形齒輪76轉動,當扇形齒輪76轉動到第一齒條74時,擺動框73向前移動,從而帶動切割機構10向前移動,當扇形齒輪76轉動到第二齒條77時,擺動框73向后移動,從而帶動切割機構10向后移動,切割機構10向前或向后移動可對較大體積的鞋底橡膠進行切割。
因為升降機構8包括有第三滑軌81、第三滑塊82、第二連接桿83、第三電機84、第一齒輪85、第三齒條86和第三連接桿87,第三滑軌81和第二連接桿83固接于頂板11底面;第三滑塊82與第三滑軌81滑動式連接,第三齒條86通過第三滑塊82一端部第三滑軌81滑動式連接,壓緊機構9通過第三滑塊82另一端部第三滑軌81滑動式連接;第三電機84固接于第二連接桿83底部,第一齒輪85與第三電機84輸出端傳動連接,第一齒輪85與第三齒條86嚙合;第三連接桿87一端部與第三齒條86輸出端傳動連接,另一端部與前后移動機構7固接,當需要下降切割機構10對鞋底橡膠進切割時,啟動第三電機84,第三電機84運轉帶動第一齒輪85轉動,從而帶動第三齒條86通過第三滑塊82沿第三滑軌81方向向下或向上移動,進而通過第三連接桿87帶動前后移動機構7向下或者向上移動,前后移動機構7向下或者向上移動帶動切割機構10向下或者向上移動,使切割機構10可下降對鞋底橡膠進行切割,切割完成則上升等待下一次切割。
因為壓緊機構9包括有承重框91、拉板92、彈性件93、壓桿95和壓板96,承重框91通過第三滑塊82與第三滑軌81滑動式連接,承重框91底部開有導向孔94,彈性件93一端部固接于承重框91內底部,另一端部與拉板92固接;壓桿95一端部固接于拉板92,另一端部穿過導向孔94固接于壓板96,壓板96位置低于切割機構10的位置,為防止鞋底橡膠在切割過程中受力使其移動,第三齒條86向下或者向上移動帶動第三滑塊82沿第三滑軌81方向向上或向下移動,帶動與第三滑塊82連接的承重框91向上或者向下移動,當壓板96移動到鞋底橡膠的表面時,切割機構10還未達到鞋底橡膠的表面,升降機構8繼續下降,使壓桿95上升帶動拉板92上升,從而使彈性件93伸長產生彈性勢能壓迫拉板92,拉板92受到彈力向下壓,彈力通過壓桿95傳遞給壓板96,壓板96得到彈力下壓鞋底橡膠,使鞋底橡膠無法移動,達到固定鞋底橡膠的目的。
因為切割機構10包括有保護箱101、第四電機102、轉軸104和切割刀105,保護箱101與擺動框73底部固接,保護箱101一側壁開有通孔103;第四電機102固接于保護箱101內一側壁;轉軸104一端部與第四電機102輸出端傳動連接,另一端部穿過通孔103與切割刀105固接,當需要使用切割刀105進行切割鞋底橡膠時,啟動第四電機102,第四電機102運轉帶動轉軸104轉動,轉軸104穿過通孔103與切割刀105連接,從而使切割刀105高速運轉對鞋底橡膠進行切割。
本發明的控制方式是通過控制器來自動控制,控制器的控制電路通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簡單編程即可實現,電源的提供也屬于本領域的公知常識,并且本發明主要用來保護機械裝置,所以本發明不再詳細解釋控制方式和電路連接。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改進及替代,這些都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