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機械輔助裝置,具體涉及一種拐杖和簡易座椅兩用的伸縮折疊桿裝置。
背景技術:
為了方便老年人行走,人們設計出拐杖以作為一支撐,但老年人在外行走一段距離后如果想找一地方坐下休息時,往往因為各種因素的限制而不能如愿,但如果同時攜帶拐杖和凳子則不方便,而且對于使用者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中國專利cn203748790u公開了一種兼具拐杖、凳子功能的器械,包括拐杖部和凳子部,所述拐杖部包括手柄部和設置在手柄部下的支撐部;所述凳子部包括凳面和設置在凳面下的支撐件,所述凳面的上面和下面分別設有供所述支撐部交叉的連接部,但該器械使用時需要進行過多的操作,且由于設置了凳面,體積比較大,非常不便于攜帶和收納。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拐杖和簡易座椅兩用的伸縮折疊桿裝置。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拐杖和簡易座椅兩用的伸縮折疊桿裝置,包括基體桿以及對稱設置于基體桿兩端的伸縮折疊機構,所述的伸縮折疊機構設置于基體桿內部并沿其軸向移動,所述的伸縮折疊機構包括外層套桿、內層套桿以及多組可折疊的支撐桿組件,所述的內層套桿設置在外層套桿內部并沿其軸向移動,所述的支撐桿組件通過連接件安裝在外層套桿外部并沿其軸向移動,所述的支撐桿組件包括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
作為拐杖使用時,所述的外層套桿伸出基體桿,所述的內層套桿伸出外層套桿,所述的支撐桿組件合攏在外層套桿和內層套桿上,該伸縮折疊桿裝置呈桿狀;
作為簡易座椅使用時,所述的內層套桿縮入外層套桿內,所述的外層套桿伸出基體桿,所述支撐桿組件的第一支撐桿處于水平狀態,第二支撐桿處于傾斜狀態,該伸縮折疊桿裝置呈座凳狀。
進一步地,所述的基體桿為圓筒狀,其上下端設有喇叭口的圓管,基體桿內部中間位置設有將兩側伸縮折疊機構分開的隔層。
進一步地,所述的內層套桿的外端安裝有端蓋,該端面與連接件可依靠類似紐扣的配合而固定。
進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為長方形板,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之間鉸接,另一端均通過安裝于連接件上,所述的第一支撐桿長于第二支撐桿。
進一步地,所述的支撐桿組件由3-4組第一支撐桿和第二支撐桿組成,分布在外層套桿四周。
進一步地,所述的基體桿、外層套桿以及內層套桿上設有插銷孔,所述的插銷孔內設有用于固定的插銷。
進一步地,所述的外層套桿和內層套桿均為方管。
具體使用時,在初始狀或收納狀態,所有上述零件都縮進外部的基體桿中,支撐桿組件收縮,并貼合于內外部套管的外壁上,兩連接件相連接,內層套桿通過外加插銷實現與基體桿的固定。為防止內部桿件與基體桿產生繞軸心的相對轉動,鉸接件外有兩個對稱的固定銷,與基體桿內部的滑槽相互配合使角度固定,基體桿最中間位置的隔層將兩側的桿件分開,避免因操作不當而產生的位置沖突。
作為拐杖使用時,將所有插銷取下,將內部兩套伸縮折疊機構沿軸向向外拉伸至極限位置,內層套管和外層套管與基體桿呈相對直線運動,內層套桿達到極限位置,待外層套桿也達到極限位置時,將插銷插入對應的插銷孔中以達到固定作用,再將支撐桿組件沿軸線方向向外拉拽,直至靠近端面的連接件與端蓋相互依靠類似紐扣的配合而固定,此時兩支撐桿呈打開狀,均平行于軸線方向。
作為座椅使用時,在拐杖狀的基礎上進行操作,先將內層套桿沿軸向向內施力以將其完全縮入外層套桿之中,此時連接在內層套桿上的端蓋在向內的作用力下卡在外層套桿的端面,再將外層套桿向內收縮至座椅處,靠近端面的支撐桿處于水平狀態,此時外層套桿的插銷孔對應基體桿上另一個位置的插銷孔,將插銷插入此插銷孔以保證其為座椅形態,此時另一個連接件在基體桿的端部位置,與此連接件相鉸接的支撐桿與基體桿的端部邊緣相平行且接觸配合,使用者坐在座椅上的力完全豎直向下,則支撐力來源于兩個方面:內層套桿和插銷相接觸產生的豎直向上的支撐力,支撐桿與端部邊緣的接觸配合產生的沿邊緣內切線方向的支撐力。
本發明為老年人的出行和室外休息提供了一種拐杖和簡易座椅兩用的伸縮折疊桿裝置,在收縮狀態時小巧簡便,易于拾取攜帶,減輕攜帶負擔;收納時體積小,不占用過多空間,使用者在行走時可將其拐杖形式打開輔助步行,需要休息時可將其座椅形式打開輔助休息,本裝置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結實耐用,使用壽命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基體桿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伸縮折疊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裝置處于收納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伸縮折疊機構安裝于基體桿內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處于拐杖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處于座椅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基體桿;2-外層套桿;3-內層套桿;4-第一支撐桿;5-第二支撐桿;6-連接件;7-端蓋;8-插銷孔;9-插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
一種拐杖和簡易座椅兩用的伸縮折疊桿裝置,包括基體桿1以及對稱設置于基體桿1兩端的伸縮折疊機構,如圖1、2、4所示,伸縮折疊機構設置于基體桿1內部并沿其軸向移動,伸縮折疊機構包括外層套桿2、內層套桿3以及多組可折疊的支撐桿組件,內層套桿3設置在外層套桿2內部并沿其軸向移動,支撐桿組件通過連接件6安裝在外層套桿2外部并沿其軸向移動,支撐桿組件包括第一支撐桿4和第二支撐桿5,基體桿1為圓筒狀,其上下端設有喇叭口的圓管,基體桿1內部中間位置設有將兩側伸縮折疊機構分開的隔層,套桿3的外端安裝有端蓋7,第一支撐桿4和第二支撐桿5為長方形板,第一支撐桿4和第二支撐桿5之間鉸接,另一端均通過安裝于連接件6上,第一支撐桿4長于第二支撐桿5,支撐桿組件由4組第一支撐桿4和第二支撐桿5組成,分布在外層套桿2四周,基體桿1、外層套桿2以及內層套桿3上設有插銷孔8,插銷孔8內設有用于固定的插銷9,外層套桿2和內層套桿3均為方管。
如圖3所示,在初始狀或收納狀態,所有上述零件都縮進外部的基體桿1中,支撐桿組件收縮,并貼合于內外部套管的外壁上,兩連接件相連接,內層套桿通過外加插銷實現與基體桿的固定。
如圖5所示,作為拐杖使用時,將所有插銷取下,將內部兩套伸縮折疊機構沿軸向向外拉伸至極限位置,內層套管3和外層套管2與基體桿1呈相對直線運動,內層套桿3達到極限位置,待外層套桿2也達到極限位置時,將插銷9插入對應的插銷孔8中以達到固定作用,再將支撐桿組件沿軸線方向向外拉拽,直至靠近端面的連接件與端蓋相互依靠類似紐扣的配合而固定,此時兩支撐桿呈打開狀,均平行于軸線方向。
如圖6所示,作為座椅使用時,在拐杖狀的基礎上進行操作,先將內層套桿3沿軸向向內施力以將其完全縮入外層套桿2之中,此時連接在內層套桿2上的端蓋7在向內的作用力下卡在外層套桿2的端面,再將外層套桿2向內收縮至座椅處,靠近端面的支撐桿處于水平狀態,此時外層套桿2的插銷孔對應基體桿上另一個位置的插銷孔,將插銷插入此插銷孔以保證其為座椅形態,此時另一個連接件在基體桿1的端部位置,與此連接件相鉸接的支撐桿與基體桿的端部邊緣相平行且接觸配合,使用者坐在座椅上的力完全豎直向下,則支撐力來源于兩個方面:內層套桿和插銷相接觸產生的豎直向上的支撐力,支撐桿與端部邊緣的接觸配合產生的沿邊緣內切線方向的支撐力。
恢復原始狀態與上述的操作步驟完全相反。
由于本桿件僅僅為簡單的機械傳動,對于拐杖形態的手握處把手的配套設計,對于拐杖形態的座椅面支撐布的配套設計在此不贅述,在實際使用中,在基體桿表面上有指導使用者插入插銷的指示。以上為本設計的其他特征與特性,因為與上述的機械傳動關系不大,故最后在此加以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