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鞋類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鞋底組件及具有該鞋底組件的鞋。
背景技術:
為了適應運動中腳部的動作需求,提高鞋對腳部的保護效果,以及穿著的舒適性和安全性,就要求鞋具有足夠的彈性變形性能。特別是在激烈地球類運動中,運動員經常需要緊急踩住地面停止腳部運動,又迅速改變運動方向。在這類動作中,人體對地面的作用力不是豎直的,往往與地面有較小的夾角,該類型的動作對鞋底的摩擦和彈性變形都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如果摩擦力不足,鞋底與地面就會產生滑動,影響運動員發揮;如果彈性變形不夠,或者變形相對腳部的活動滯后,很可能因為腳部與鞋內表面的相對滑動而造成腳部損傷或者扭傷。
現有的技術方案,主要是通過采用較為柔軟的彈性材料作為鞋底主體材料,在鞋底主體上設置撓性凹槽或者溝槽,以增加鞋子的彈性變形性能。顯然,采用現有的技術方案,撓性凹槽或者溝槽受到鞋底主體的限制,在要求彈性變形響應迅速且變形程度更大的情況下,如在激烈的球類運動中,無法保證鞋底的彈性變形速度與程度與腳部的活動一致,存在造成腳部損傷的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鞋底組件及具有該鞋底組件的鞋,使鞋底能夠根據腳部的運動情況,迅速做出彈性變形響應,且具有更大的變形程度,以降低運動中腳部損傷的風險。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鞋底組件,所述鞋底組件包括鞋底主體和至少一個彈性片;所述鞋底主體至少設有一條割裂口,所述割裂口貫穿鞋底主體上、下表面;所述彈性片固接在鞋底主體上表面,且每一個彈性片至少覆蓋一條割裂口,用于連接割裂口兩側的鞋底主體。
優選的,所述割裂口規則或不規則地分布在鞋底主體上。
優選的,所述割裂口兩端均延伸至鞋底主體側墻,完全割裂鞋底主體。
優選的,所述割裂口至少一端與鞋底主體側墻留有距離,不完全割斷鞋底主體。
優選的,所述彈性片為橡膠片。
一種鞋,包括鞋幫和幫底,還包括具有如上所述的一種鞋底組件的鞋底。
優選的,所述幫底設有彈性布,所述彈性布足以覆蓋所述鞋底組件上的彈性片;使用時,彈性布通過與彈性片之間的摩擦力,能夠與彈性片同步彈性變形。
與現有技術相比,采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
(1)通過在鞋底主體上設置貫穿鞋底主體上、下表面的割裂口,鞋底主體受力發生彈性變形時,割裂口兩側的鞋底主體均可以獨立變形,不會相互制約,使彈性變形能夠隨腳部的運動快速響應;同時,在鞋底主體變形中,割裂口受力擴張,增大了鞋底主體的整體變形程度,實現了鞋底能夠根據腳部的運動情況,迅速做出彈性變形響應,且具有更大的變形程度的技術效果,以降低運動中腳部損傷的風險;
(2)鞋底主體上表面設置彈性片覆蓋割裂口,以連接割裂口兩側的鞋底主體,當割裂口兩側的鞋底主體發生彈性變形分離時,彈性片能夠隨之變形,成為鞋底的一部分;同時,也限制了割裂口的擴張程度,保證割裂口不會過分擴張而造成鞋底主體解體;
(3)割裂口可以根據需要沿鞋底主體表面規則或者不規則地分布,使鞋底主體在每個區域內的各個方向上均可以達到變形響應快、變形程度大的效果;
(4)當割裂口兩端均延伸至鞋底主體側墻,完全割裂鞋底主體,使鞋底主體每一分割塊之間完全相互獨立變形而不受制約,使變形程度最大化;
(5)當割裂口至少一端與鞋底主體側墻留有距離,不完全割斷鞋底主體,可以提高鞋底主體的整體可靠性,在實現所需技術效果的同時可以保證鞋的使用壽命;
(6)在幫底上,至少與彈性片對應的位置上設置彈性布,使用時,彈性布通過與彈性片之間的摩擦力,能夠與彈性片同步彈性變形,使幫底的大小可以適應變形后的鞋底組件,為腳部提供完整的支撐,保護腳部。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鞋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鞋的仰視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鞋底組件及幫底示意圖。
其中:1為鞋底組件,11為鞋底主體,12為割裂口,13為彈性片,2為鞋幫,3為幫底,31為幫底基布,32為彈性布。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鞋,包括鞋底組件1、鞋幫2和幫底3,鞋底組件1與鞋幫2耦合連接,幫底3設置在鞋內部、鞋底組件1上方。其中鞋底組件1包括鞋底主體11,和設置在鞋底主體11上表面的彈性片13。鞋底主體11設有貫穿鞋底主體11上、下表面的割裂口12。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中鞋底組件1上共設有五條割裂口12,其中三條割裂口12沿鞋底長度方向分別設置在前、中、后位置,且割裂口12兩端均延伸至鞋底主體11側墻,完全割裂鞋底主體11;另外兩條割裂口12沿鞋底寬度方向分布在鞋底前掌,并與靠近鞋底前端的兩條割裂口12交匯,其中靠近鞋底前端的割裂口12一端與鞋底主體11側墻留有距離,不完全割斷鞋底主體11。
如圖3所示,彈性片13覆蓋每一段割裂口12,用于固定連接割裂口12兩側的鞋底主體11,以將鞋底主體11連為一體;本實施例中彈性片13采用橡膠片制成。幫底3包括幫底基布31和彈性布32。本實施例中幫底3的彈性布32共設置兩段,其中一段設置在幫底3前掌位置,并覆蓋鞋底組件1前掌上的所有彈性片13,另一段與鞋底組件1腳跟位置的彈性片13對應覆蓋設置。
本實施例提供的鞋,通過割裂口12將鞋底主體11在長度方向上分為四部分,前掌在寬度方向分為三部分。使用者在運動時,腳部對鞋底施加壓力,鞋底主體11被分割的每一部分均能夠在受力方向上發生彈性變形。在受力初始階段,鞋底主體11各分割塊之間沒有相互約束,能夠在壓力的作用下迅速響應發生彈性變形;在受力中間階段,彈性片13受其連接的兩側分割塊拉力作用,開始發生彈性變形,割裂口12寬度在受力方向上擴張,使鞋底主體11整體的變形程度進一步提高,提升了鞋子整體變形量;在受力最后階段,受到彈性片13的限制,割裂口12停止擴張,彈性片13保證了鞋底主體11各分割塊的整體連接,不會因為受力而解體。幫底3上的彈性布32覆蓋彈性片13,使用時,彈性布32通過與彈性片13之間的摩擦力,能夠與彈性片13同步彈性變形,使幫底3的大小可以適應變形后的鞋底組件1,為腳部提供完整的支撐,保護腳部。
本實施例的鞋子,采用割裂口12的設計和分布方式,并設置彈性片13,能夠滿足鞋底根據腳部的運動情況,在各個方向上,迅速做出彈性變形響應,且具有更大的變形程度,以降低運動中腳部損傷的風險,保護運動員。
在其他實施例中,鞋底主體11上的割裂口12可以采用不同的位置分布方式;幫底3可以不設幫底基布31,整體采用彈性布32,也可以僅在彈性片13的對應位置設置彈性布32,其他位置均為幫底基布31,只要彈性布32足以覆蓋彈性片13,使幫底3整體隨鞋底組件1發生彈性變形即可。
在其他實施例中,鞋底主體11可以是單獨鞋中底、或者鞋中底與外底組合、也可以是幾層中底與外底組合,本發明對此不作限定。
以上對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鞋底組件及具有該鞋底組件的鞋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發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發明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發明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