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摩托車頭盔,特別涉及一種智能摩托車頭盔。
背景技術:
現在的摩托車頭盔功能單一,僅僅針對摩托騎行做出了優化,但隨著智能設備的普及,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智能設備,許多人進行摩托騎行的時候,往往是會選擇導航或者聽歌,來引導自己前進和排解騎行路上的寂寞,但是,摩托頭盔的設計,往往并沒有考慮到著一些因素。
故此,針對現今騎行人士的需求,傳統的頭盔,僅僅提高舒適性和安全性的摩托頭盔,已經無法滿足現今的騎行需求。
同時,摩托車的防護級別低,速度快,且往往使用局限性小,很多田野小路之類的,也都可以開,但是,一旦開到人跡罕至的地方,若發生意外,則無人知曉,且受傷程度往往難以把控,因為,除了頭盔,便沒有有效的外部防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現有摩托頭盔的優點上,可以解決導航、音樂、電話,并且可以發生意外,自動報警的便捷摩托頭盔,該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智能摩托車頭盔。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智能摩托車頭盔,由摩托車頭盔和碰撞感應器組成,所述碰撞感應器安裝在摩托車頭盔內;所述碰撞感應器內設有藍牙耳機安裝腔室,所述藍牙耳機安裝腔室內設有藍牙耳機,所述摩托車頭盔內用于安裝碰撞感應器的安裝腔室;所述安裝腔室上開口于摩托車頭盔外沿連通,安裝腔室下部連通擴音通道,左側設有第一碰撞斜坡,右側設有碰撞可拆卸固定結構;所述的藍牙耳機其前端設有入耳式耳機頭,入耳式耳機頭對應在所述碰撞感應器的耳機通孔內;入耳式耳機頭與耳機通孔之間的配合;所述的耳機通孔與擴音通道連通;藍牙耳機側部設有卡入槽;藍牙耳機安裝腔室內側部的碰撞感應器上設有與所述卡入槽匹配的可拆卸固定結構。
進一步的,所述可拆卸固定結構由推進固定器和彈簧組成;推進固定器包括卡件和摁壓件;藍牙耳機安裝腔室內側部的碰撞感應器內具有活動通道,推進固定器裝于藍牙耳機安裝腔室內側部的活動通道內;卡件輸出端對應卡入槽;卡件輸入端位于活動通道內;摁壓件輸入端凸出于碰撞感應器,摁壓件輸出端對應配合于卡件輸入端;彈簧一端固定于活動通道右側的彈簧安裝腔室內,彈簧另一端連接卡件;彈簧的伸出方向與所述卡件伸至卡入槽方向一致。
進一步的,活動通道呈l型;l型折彎處設有彈簧安裝槽;卡件輸入端端設有折彎頭,折彎頭頂部設有第一斜面;摁壓件的輸出端設有與第一斜面匹配的第二斜面;摁壓件下壓時,第二斜面下行從而作用于第一斜面,從而趨勢卡件回退脫離卡入槽。
進一步的,卡入槽內設有檢測藍牙耳機是否裝入碰撞感應器的安裝感應器。
進一步的,所述碰撞感應器的左側設有第二碰撞斜坡,右側設有安裝缺口,所述安裝缺口的左下角設有碰撞感應器腔室,所述碰撞感應器腔室內設有碰撞感應器,與安裝缺口相配對的是碰撞可拆卸固定結構,所述碰撞可拆卸固定結構由卡扣和彈簧組成;安裝腔室內側部的摩托車頭盔內具有卡扣通道,所述卡扣裝于安裝腔室內側部的卡扣通道內;卡扣輸出端對應碰撞感應器;卡件輸入端位于卡扣通道內;彈簧一端固定于卡扣通道右側內,彈簧另一端連接卡扣;彈簧的伸出方向與所述卡扣伸至碰撞感應器方向一致。
進一步的,所述的入耳式耳機頭為硬性材料制成。
更進一步的,所述入耳式耳機頭、安裝感應器與藍牙耳機電性連接;所述碰撞感應器和智能單片機電性連接,所述智能單片機和gps定位報警裝置、蓄電池電性連接。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第一碰撞斜坡和的第二碰撞斜坡相互匹配,第一碰撞斜坡的斜坡坡度為70度~88度,第一碰撞斜坡的斜坡坡度等于或大于第一碰撞斜坡的斜坡坡度。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摩托車頭盔內的擴音通道旁設有第一擴音輔道、第二擴音輔道。
更進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擴音輔道和第二擴音輔道其一端連通第一擴音通道,另一端連通摩托車頭盔內部,所述第一擴音輔道位于第一擴音輔道正上方。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所達到的有益效果是:
一、提供便捷導航指導、音樂播放、電話的接聽。
二、自動根據使用狀態調節音量,當鑲入摩托車頭盔中時,自動將音量調節到最大,以滿足正常的聽力需要,當拆卸下,單獨當做藍牙耳機使用時,則回到先前的音量狀態,可入耳式使用。
三、在任何地點,只要頭盔佩戴者發生碰撞,導致頭盔內的碰撞感應器掉落,則會觸發gps定位報警裝置,自動發送受害者的位置和信息傳達給公安。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本發明一種智能摩托車頭盔的整體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明一種智能摩托車頭盔的整體結構豎面剖視圖。
圖3:本發明一種智能摩托車頭盔的整體結構橫面剖視圖。
圖4:本發明一種智能摩托車頭盔的碰撞可拆卸固定結構局部剖視圖a。
圖5:本發明一種智能摩托車頭盔的可拆卸固定結構局部剖視圖b。
圖6:本發明一種智能摩托車頭盔的碰撞模塊圖。
圖7:本發明一種智能摩托車頭盔的藍牙模塊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一種智能摩托車頭盔,由摩托車頭盔1和碰撞感應器2組成,上述碰撞感應器2安裝在摩托車頭盔1內。上述碰撞感應器2內設有藍牙耳機安裝腔室23,上述藍牙耳機安裝腔室23內設有藍牙耳機3,上述摩托車頭盔1內用于安裝碰撞感應器2的安裝腔室14。上述安裝腔室14上開口于摩托車頭盔1外沿連通,安裝腔室14下部連通擴音通道11,左側設有第一碰撞斜坡15,右側設有碰撞可拆卸固定結構。上述的藍牙耳機3其前端設有入耳式耳機頭32,入耳式耳機頭32對應在上述碰撞感應器2的耳機通孔24內。入耳式耳機頭32與耳機通孔24之間的配合。上述的耳機通孔24與擴音通道11連通。藍牙耳機3側部設有卡入槽31。藍牙耳機安裝腔室23內側部的碰撞感應器2上設有與上述卡入槽31匹配的可拆卸固定結構。
為了確保藍牙更夠被正常的拆卸和安裝與碰撞感應器中,上述可拆卸固定結構由推進固定器4和彈簧6組成。推進固定器4包括卡件41和摁壓件42。藍牙耳機安裝腔室23內側部的碰撞感應器內具有活動通道,推進固定器4裝于藍牙耳機安裝腔室23內側部的活動通道21內。卡件輸出端對應卡入槽31。卡件輸入端位于活動通道21內。摁壓件輸入端凸出于碰撞感應器2,摁壓件輸出端對應配合于卡件輸入端。彈簧6一端固定于活動通道21右側的彈簧安裝腔室6內,彈簧6另一端連接卡件41。彈簧6的伸出方向與上述卡件41伸至卡入槽31方向一致。
為了確保碰撞感應器的正常使用和內部運作,活動通道21呈l型。l型折彎處設有彈簧安裝槽。卡件41輸入端端設有折彎頭,折彎頭頂部設有第一斜面。摁壓件42的輸出端設有與第一斜面匹配的第二斜面。摁壓件42下壓時,第二斜面下行從而作用于第一斜面,從而趨勢卡件41回退脫離卡入槽31。
為了檢測藍牙耳機是否裝入碰撞感應器,卡入槽31內設有檢測藍牙耳機3是否裝入碰撞感應器2的安裝感應器71。
為了保證碰撞感應器被碰撞后,能夠根據碰撞力度正常脫落,上述碰撞感應器2的左側設有第二碰撞斜坡25,右側設有安裝缺口27,上述安裝缺口27的左下角設有碰撞感應器腔室26,上述碰撞感應器腔室26內設有碰撞感應器7,與安裝缺口27相配對的是碰撞可拆卸固定結構,上述碰撞可拆卸固定結構由卡扣5和彈簧6組成。安裝腔室14內側部的摩托車頭盔1內具有卡扣通道,上述卡扣5裝于安裝腔室14內側部的卡扣通道16內。卡扣輸出端對應碰撞感應器7。卡件輸入端位于卡扣通道16內。彈簧6一端固定于卡扣通道16右側內,彈簧6另一端連接卡扣5。彈簧6的伸出方向與上述卡扣5伸至碰撞感應器7方向一致。
為了保證藍牙耳機能夠有效固定在碰撞感應器中,上述的入耳式耳機頭32為硬性材料制成。
為了確保整個頭盔內的觸發,其線路正常的運作,上述入耳式耳機頭32、安裝感應器71與藍牙耳機3電性連接。上述碰撞感應器7和智能單片機8電性連接,上述智能單片機8和gps定位報警裝置81、蓄電池82電性連接。
為了使得根據不同的需求,從而達到不同的碰撞觸發力度,上述的第一碰撞斜坡15和的第二碰撞斜坡25相互匹配,第一碰撞斜坡15的斜坡坡度為70度~88度,第一碰撞斜坡的斜坡坡度等于或大于第一碰撞斜坡15的斜坡坡度。
為了確保藍牙耳機聲音更好的在頭盔內傳遞,上述的摩托車頭盔1內的擴音通道11旁設有第一擴音輔道12、第二擴音輔道13,上述的第一擴音輔道12和第二擴音輔道13其一端連通第一擴音通道11,另一端連通摩托車頭盔1內部,上述第一擴音輔道12位于第一擴音輔道13正上方。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上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