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防止就診卡遺失的裝置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防止就診卡遺失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醫院就診時,常常會用到病歷和就診卡,就診卡帶給了人們很多便利,但是人們在醫院各個地方穿梭排隊時,就診卡很容易被遺失,給就診者造成了很大的麻煩,甚至延誤了患者的治療時間,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響,同時在醫院等人員流動大的公共場所,會有一些不法分子趁機盜取你的就診卡上的信息,通過這些信息進一步實施作案,為此,我們提出了一個防止就診卡遺失的裝置。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止就診卡遺失的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防止就診卡遺失的裝置,包括鍍錫外殼,所述鍍錫外殼的內腔左側壁中線處和右側壁中線處均開設有第一滑道,且兩個第一滑道之間滑動安裝有內卡套,所述鍍錫外殼的前表面上邊緣處與半圓形蓋的平面上端緊密貼合,所述半圓形蓋的前表面中心處設有插扣,所述鍍錫外殼的后表面上方緊密貼合有固定裝置,所述鍍錫外殼的后表面中心處緊密貼合有磁片,且磁片位于固定裝置的下方,所述磁片的左側面中線處和右側面中線處均開設有第一滑槽,且磁片的左側面和右側面均被第一滑槽由前至后分為前凸起和后凸起,所述滑槽與鐵片內部開設的第二滑槽相插接,且所述鐵片的后表面涂有粘膠;
所述固定裝置包括外殼、通孔、按塊、第二滑道、半圓環形卡塊和第二彈簧,所述外殼的前表面中心處開設有通孔,所述外殼的后表面中心處插接有按塊,所述外殼的后表面中心處的上方開設有第二滑道,所述外殼的內壁與兩個半圓環形卡塊的上端轉動連接,且半圓環形卡塊位于通孔的下方,兩個所述半圓環形卡塊的圓心在同一位置,兩個所述半圓環形卡塊的后端內側通過第二彈簧相連接;
所述按塊包括下槽、上蓋、第一彈簧和連接卡塊,所述下槽的上端與上蓋的下端相套接,所述下槽的內壁底部的中心處通過第一彈簧與上蓋的下表面中心處相連接,所述上蓋的中心處與連接卡塊的后端緊密貼合,且連接卡塊的前端穿過第二滑道與兩個半圓環形卡塊的后端相卡接。
優選的,所述插扣的前端橫截面直徑小于通孔的直徑,且插扣的前端橫截面直徑大于兩個半圓環形卡塊閉合時中間的圓形空間的直徑。
優選的,所述鍍錫外殼的前表面上方中心處和后表面上方中心處分別開設有半圓形凹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設計了一種防止就診卡遺失的裝置,利用鍍錫外殼可以屏蔽掉不法分子盜取你就診卡信息的無線信號,同時在鍍錫外殼內滑動插接了一個內卡套,把整個鍍錫外殼的內腔分成三份,可以用來裝多個卡,在鍍錫外殼上還安裝了半圓形蓋和固定半圓形蓋的固定裝置,用于防止放入鍍錫外殼內的就診卡掉落,整個防止就診卡遺失的裝置可以粘貼在病歷上,方便用戶的隨身攜帶,在使用病歷的時候可以方便的8鐵片從磁片上拔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前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鍍錫外殼左上角細節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背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磁片的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鐵片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固定裝置半剖圖。
圖中:1鍍錫外殼、2第一滑道、3內卡套、4半圓形蓋、5插扣、6固定裝置、61外殼、62通孔、63按塊、631下槽、632上蓋、633第一彈簧、634連接卡塊、64第二滑道、65半圓環形卡塊、66第二彈簧、7磁片、71第一滑槽、72前凸起、73后凸起、8鐵片、9第二滑槽、10半圓形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圖2、圖3、圖4、圖5和圖6,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防止就診卡遺失的裝置,包括鍍錫外殼1,所述鍍錫外殼1的內腔左側壁中線處和右側壁中線處均開設有第一滑道2,且兩個第一滑道2之間滑動安裝有內卡套3,內卡套3可以在第一滑動2中上下移動,需要把就診卡分開插放時,把內卡套3插入帶第一滑道2中,所述鍍錫外殼1的前表面上邊緣處與半圓形蓋4的平面上端緊密貼合,半圓形上蓋4翻過來蓋住鍍錫外殼1的上端,避免就診卡倒置后掉出,所述半圓形蓋4的前表面中心處設有插扣5,所述鍍錫外殼1的后表面上方緊密貼合有固定裝置6,插扣5可以插接并固定在固定裝置6的通孔62中,只有按下固定裝置6的按塊63時,插扣5才能從固定裝置6中拔出,所述鍍錫外殼1的后表面中心處緊密貼合有磁片7,且磁片7位于固定裝置6的下方,磁片7的邊長為1厘米,所述磁片7的左側面中線處和右側面中線處均開設有第一滑槽71,且磁片7的左側面和右側面分別被第一滑槽71由前至后分為前凸起72和后凸起73,所述滑槽71與鐵片8內部開設的第二滑槽9相插接,鐵片8的邊長為1.5厘米,磁片7第一滑槽71、前凸起72和后凸起73與鐵片8的第二滑槽9的槽和邊沿相互插接并咬合,所述鐵片8的后表面涂有雙面粘膠,用于粘在病歷上,這個粘膠可重復利用多次;
所述固定裝置6包括外殼61、通孔62、按塊63、第二滑道64、半圓環形卡塊65和第二彈簧66,所述外殼61的前表面中心處開設有通孔62,所述外殼61的后表面中心處插接有按塊63,按下按塊63,按塊63的上蓋632擠壓下方的第一彈簧633,使上蓋632陷入下槽631中,上蓋632向下移動,帶動與之固定的連接卡塊634在第二滑道64中向下移動,連接卡塊634的前端向下移動,擠開半圓環形卡塊65的后端,半圓環形卡塊65以前端為支點向左右分開,與半圓環形卡塊65的后端內側連接的第二彈簧66被拉伸,插接在通孔62和兩個半圓環形卡塊65形成的空間中的插扣5被放松,得以拔出,松手后按塊63的上蓋632被第一彈簧633彈起,同上原理,帶動連接卡塊634向上移動,兩個半圓環形卡塊65被第二彈簧66收縮拉回原狀,所述外殼61的后表面中心處的上方開設有第二滑道64,所述外殼61的內壁底部中心處的前方與兩個半圓環形卡塊65的上端轉動連接,且半圓環形卡塊65位于通孔62的下方,兩個所述半圓環形卡塊65的圓心在同一位置,兩個所述半圓環形卡塊65的后端內側通過第二彈簧66相連接;
所述按塊63包括下槽631、上蓋632、第一彈簧633和連接卡塊634,所述下槽631的上端與上蓋632的下端相套接,所述下槽631的內壁底部的中心處通過第一彈簧633與上蓋632的下表面中心處相連接,所述上蓋632的中心處與連接卡塊634的后端緊密貼合,且連接卡塊634的前端穿過第二滑道64與兩個半圓環形卡塊65的后端相卡接。
具體而言,所述插扣5的前端橫截面直徑小于通孔62的直徑,且插扣5的前端橫截面直徑大于兩個半圓環形卡塊65閉合時中間的圓形空間的直徑,插扣5可以穿過通孔62插入到兩個半圓環形卡塊65中間的圓形空間中,使防止就診卡遺失的裝置正常使用。
具體而言,所述鍍錫外殼1的前表面上方中心處和后表面上方中心處分別開設有半圓形凹槽10,手指可以通過這個半圓形凹槽10觸摸到就診卡,方便用戶從鍍錫外殼1中取拿就診卡。
工作原理:把內殼套3插入到鍍錫外殼1內腔中的第一滑道2內,把就診卡插入帶鍍錫外殼1和內卡套3的內腔中,因為有多個腔,可以插入多張就診卡和其他卡,翻過半圓形蓋4蓋上,使卡扣5穿過固定裝置6的通孔62插入到兩個半圓環形卡塊65中間的圓形空間中,半圓環形卡塊65因為第二彈簧66的拉力,夾緊卡扣5的前端,使半圓形蓋4固定在固定裝置6上,當防止就診卡遺失的裝置倒置的時候,就診卡就不會掉落了,防止就診卡的意外意識,當需要使用就診卡時,按下按塊63,按塊63的上蓋632擠壓下方的第一彈簧633,使上蓋632陷入下槽631中,上蓋632向下移動,帶動與之固定的連接卡塊634在第二滑道64中向下移動,連接卡塊634的前端向下移動,擠開半圓環形卡塊65的后端,半圓環形卡塊65以上端為支點向左右分開,與半圓環形卡塊65的后端內側連接的第二彈簧66被拉伸,插接在通孔62和兩個半圓環形卡塊65形成的空間中的插扣5被放松,得以拔出,松手后按塊63的上蓋632被第一彈簧633彈起,同上原理,帶動連接卡塊634向上移動,兩個半圓環形卡塊65被第二彈簧66收縮拉回原狀,方便下次使用,把鐵片8的后表面粘在病歷上,然后插接到磁片7上實現整合,防止就診卡遺失的裝置的磁片7通過第一滑道71、前凸起72和后凸起73與鐵片的第二滑道9相插接,并咬合,實現防止就診卡遺失的裝置的防遺失功能,本實用新型可以裝多個卡,并且防止放入鍍錫外殼1內的就診卡掉落,整個防止就診卡遺失的裝置可以粘貼在病歷上,方便用戶的隨身攜帶。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