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燈盞花素滴丸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燈盞花素滴丸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采用限徑圓柱狀凹面型管口滴頭滴制法生產燈盞花素滴丸。
背景技術:
心腦血管疾病列各大疾病之首,嚴重危害人類身體健康,所造成的后遺癥,也給患者及家屬帶來極大痛苦,成為一個值得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世界各國醫藥工作者不斷研究、開發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藥物,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康復保健藥物,使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能得到有效治療。因此,心腦血管疾病治療藥物的研制開發不僅在救死扶傷、康復保健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社會意義,而且還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
藥理研究結果顯示,燈盞花素具有增加腦血流量,擴張腦血管,降低腦血管阻力,改善腦微循環,緩解微動脈痙攣,抗血小板聚集,促進纖溶,提高血腦屏障通透性,增加外周、冠脈和心肌血流量,拮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降低血液粘滯度和抗脂質過氧化作用。還能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及機體免疫功能。
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燈盞花素可有效治療腦梗死、椎-基底動脈缺血性眩暈、中風后遺癥及血管性癡呆、高血壓出血、短暫性出血、中風后偏癱、冠心病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損傷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效果顯著,且未見明顯不良反應,是治療中風及中風后遺癥、冠心病心絞痛的理想藥物。
目前,臨床使用的主要是燈盞花素注射劑、片劑和膠囊劑,2004年燈盞花素制劑的國內銷售量列心腦血管系統用藥第3位,增長勢頭迅猛。燈盞花素注射劑雖然起效快,但是對于需要長期用藥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來說給藥途徑明顯不合理,尤其對于預防性用藥依從性更差。燈盞花素片劑、膠囊劑雖然給藥方便,但其溶出速率和溶出度低,起效慢,對于急性期腦梗死、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中風后遺癥患者、臥床患者、吞咽困難患者以及老年患者很難發揮其治療作用,使臨床應用受到限制。
采用固體分散技術制成的燈盞花素滴丸,就是要解決燈盞花素注射劑依從性差、燈盞花素片劑和膠囊劑溶出速率和溶出度低起效慢及服用不方便的問題,使燈盞花素治療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藥學研究結果表明,與注射劑、片劑、膠囊劑比較,燈盞花素滴丸的處方及生產工藝簡單,生產成本較低,產品質量穩定,溶出速率和溶出度極顯著提高。
燈盞花素滴丸既可吞咽也可含服,特別適用于急性期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中風后遺癥患者、臥床患者、吞咽困難患者和老年患者,服用方便,依從性極顯著提高,治療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市場競爭力大大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
但是,燈盞花素滴丸在生產過程中,將燈盞花素原料藥細粉加入至熔融的聚乙二醇和/或十二烷基硫酸鈉基質中制成均勻的藥液后,采用目前工業化生產廣泛應用的圓柱狀平面管口滴頭滴丸機生產滴丸時,由于滴管口徑、滴管管壁厚度、藥液界面張力等因素的影響,使丸重差異和丸粒的圓整度不易控制,合格品率低,而且只能生產丸重在30mg以下的滴丸。
發明目的本發明針對現行滴丸機滴頭存在的問題,采用限徑圓柱狀凹面型管口滴頭,使藥液液滴與滴頭管口的接觸面積增大,增大界面張力,克服目前滴丸機使用的圓柱狀平面管口滴頭管口與藥液液滴接觸面積小、界面張力小導致丸重差異和丸粒圓整度不易控制的問題,提高合格品率,還可以增加丸重減少服用量。同時,本發明產品的溶出度與燈盞花素片比較顯著提高。
發明內容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方法生產燈盞花素滴丸取1重量份燈盞花素細粉加入至熔融的2~10重量份聚乙二醇和/或0.1~3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鈉基質中,攪勻,制成均勻的藥液,在70℃~90℃保溫條件下用限徑圓柱狀凹面型管口滴頭滴制法滴制,用45℃~0℃的二甲基硅油遞度冷卻,油丸分離,在溫度為35℃~45℃、相對濕度為45%~65%條件下干燥30分鐘~60分鐘,篩丸選丸,檢驗,分裝,即得。
本發明所述的限徑圓柱狀凹面型管口滴頭,如附圖所示,包括螺紋絲柱1、棱柱2、滴頭柱3、藥液料斗4、滴頭管5和滴頭凹面型管口6,滴頭凹面垂直線與水平面的夾角α為0-180°。
本發明生產的燈盞花素滴丸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與現行滴丸機使用的圓柱狀平面管口滴頭比較,本發明可以有效控制丸重差異和丸粒圓整度,提高合格品率。
2.與燈盞花素片比較溶出度顯著提高。
溶出度檢查法取樣品,照溶出度測定法(中國藥典2005年版藥典二部附錄X C)第二法,以15%乙醇溶液500ml為溶出介質,轉速為每分鐘100轉,依法操作,經45分鐘時,取溶液濾過,續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精密稱取經五氧化二磷減壓干燥24小時的野黃芩苷對照品10mg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適量,超聲處理(頻率40KHZ,功率120W)30分鐘使溶解,并用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加流動相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對照品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譜法(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附錄VI D)檢測溶出量。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水-冰醋酸(60∶40∶1)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35nm,理論板數按野黃芩苷峰計算應不低于2000。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按外標法以峰面積計算溶出量,即得。
采用以上方法檢查市售燈盞花素片的溶出度為68.3%。
3.可以生產30mg~100mg丸重的燈盞花素滴丸。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1取1重量份粉碎過100目篩的燈盞花素細粉加入至1~4重量份聚乙二醇6000與2~5重量份聚乙二醇4000混合熔融的基質中,攪勻,制成均勻的藥液,在75℃~85℃保溫條件下用限徑圓柱狀凹面型管口滴頭滴制法滴制,用40℃~0℃二甲基硅油遞度冷卻,油丸分離,在溫度為40℃、相對濕度為55%的條件下干燥60分鐘,篩丸選丸,檢驗,分裝,即得。
與圓柱狀平面管口滴頭比較,本發明生產的產品丸重差異和丸粒圓整度合格品率提高30%。本發明產品的溶出度為95.3%。
實施例2取1重量份粉碎過100目篩的燈盞花素細粉加入至2~6重量份熔融的聚乙二醇6000基質中,攪勻,制成均勻的藥液,在80℃~90℃保溫條件下用限徑圓柱狀凹面型管口滴頭滴制法滴制,用35℃~5℃二甲基硅油遞度冷卻,油丸分離,在溫度為45℃、相對濕度為50%的條件下干燥30分鐘,篩丸選丸,檢驗,分裝,即得。
與圓柱狀平面管口滴頭比較,本發明生產的產品丸重差異和丸粒圓整度合格品率提高21%。本發明產品的溶出度為96.1%。
實施例3取1重量份粉碎過100目篩的燈盞花素細粉加入至1~5重量份聚乙二醇6000、2~4重量份聚乙二醇4000與0.1~3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鈉混合熔融的基質中,攪勻,制成均勻的藥液,在75℃~90℃保溫條件下用限徑圓柱狀凹面型管口滴頭滴制法滴制,用40℃~5℃二甲基硅油遞度冷卻,油丸分離,在溫度為40℃、相對濕度為60%的條件下干燥60分鐘,篩丸選丸,檢驗,分裝,即得。
與圓柱狀平面管口滴頭比較,本發明生產的產品丸重差異和丸粒圓整度合格品率提高35%。本發明產品的溶出度為98.4%。
說明書
附圖1為限徑圓柱狀凹面型管口滴頭俯視圖附圖2為限徑圓柱狀凹面型管口滴頭仰視圖附圖3為限徑圓柱狀凹面型管口滴頭剖面圖附圖3中標注1為螺紋絲柱示意圖、2為棱柱示意圖、3為滴頭柱示意圖、4為藥液料斗示意圖、5為滴頭管示意圖、6為滴頭凹面型管口示意圖,標注α為滴頭凹面垂直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0°-180°。
權利要求
1.燈盞花素滴丸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取1重量份燈盞花素細粉加入至熔融的2~10重量份聚乙二醇和/或0.1~3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鈉基質中,攪勻,制成均勻的藥液,在70℃~90℃保溫條件下用限徑圓柱狀凹面型管口滴頭滴制法滴制,用45℃~0℃二甲基硅油遞度冷卻,油丸分離,在溫度為35℃~45℃、相對濕度為45%~65%條件干燥30分鐘~60分鐘,篩丸選丸后檢驗、分裝制成燈盞花素滴丸的方法。
2.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產燈盞花素滴丸的限徑圓柱狀凹面型管口滴頭包括螺紋絲柱1、棱柱2、滴頭柱3、藥液料斗4、滴頭管5和滴頭凹面型管口6。
3.權利要求2所述的限徑圓柱狀凹面型管口滴頭的滴頭凹面型管口6,其凹面垂直切線與水平面的夾角α為0-180°。
全文摘要
本發明采用限徑圓柱狀凹面型管口滴頭滴制法生產燈盞花素的滴丸,與現行生產用圓柱狀平面型管口滴頭生產的燈盞花素滴丸比較丸重差異和丸粒圓整度合格品率顯著提高、與市售燈盞花素片比較溶出度明顯提高,采用本發明方法可以生產30mg~100mg丸重的燈盞花素滴丸。
文檔編號A61P9/10GK1927184SQ200610115150
公開日2007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25日 優先權日2006年8月25日
發明者錢進, 陶琳, 穆正義, 劉孝樂 申請人:南昌弘益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