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防治雞敗血霉形體病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藥與醫學工程
技術領域:
,特別是一種涉及防治雞敗血霉形體病的藥物。
背景技術:
:我國的規模化養雞業多為籠養舍詞方式,盡管提高了單位面積飼養量,便于管理,但因雞群密度大,空氣不新鮮,氣候突變及寒冷等因素的影響,存在著極易誘發呼吸道雞病的弊端,每年的寒冷季節成高發態勢。如雞敗血霉形體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冬季最為嚴重。本病的病原為雞敗血霉形體,是一種介于病毒和病菌之間的一種微生物,在病雞群中感染率極高,其病死率雖不高,但幼雞生長不良,成雞產蛋減少,并且有橫向和垂直兩種傳播方式,往往造成經濟上的重大損失。本病對雞、火雞、鵪鵓、珠雞、鴣子、鷓鴣、孔雀均可感染發病。但4-8周齡的仔雞最敏感,其特征病變為咳嗽、流鼻液、眼瞼腫脹和呼吸時發生羅音。現有技術中公開的用于防治雞敗血霉形體病的藥物主要包括疫苗、西藥和中藥三大類,雖然三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也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技術問題。如雞敗血霉形體病疫苗因免疫保護率較低,且售價昂貴,至今不能在實踐中推廣普及;市售的西藥如土霉素、四環素、金霉素、喹乙醇、紅霉素、強力霉素、泰樂菌素、呋喃唑酮、鏈霉素、林肯霉素、壯觀霉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等抗菌藥物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但因多年使用和亂用濫用,西藥的療效逐年降低,耐藥性菌株不斷形成,且存在藥物殘留的潛在隱患,對食品安全構成威脅,故有些西藥(如呋喃唑酮等)已被國家農業部明令禁用;其它市售中獸藥如支原康、支原凈等雖無上述西藥之弊端,但在配方構成和應用方法上存在一些技術缺陷,要么因配方不嚴謹而療效欠佳,要么在應用方法上將中藥散劑按說明直接拌料喂服,延緩了病雞對藥物有效成分的吸收,防治效果也不盡人意。因此,對防治雞敗血霉形體病的藥物進行技術創新很有必要。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療效確切,治愈率較高,無毒副作用,無藥物殘留,雞服用后不易產生抗藥性的防治雞敗血霉形體病的純中藥藥物。為實現本發明的目的,發明人進行了多年的試驗研究和反復實踐驗證,篩選了多個中草藥配方,經優化設計,最終確定了本發明的配方,其組成按質量份數表示為-板藍根5-15份、魚腥草5-15份、大青葉5-15份、金銀花5-15份、黃芩5-15份、連翹5-15份、麻黃3-10份、杏仁3-10份、桔梗3-10份、石膏10-30份、知母3-10份、炒葶藶子2-6份、炒蘇子2-6份、白蒺藜24份、菊花2~6份、大黃2~6份、梔子24份、苦膽粉2-6份、甘草2-6份。將上述中草藥曬干、稱重、粉碎至過60-80目篩,混拌均勻即得本發明的成品。本發明的用法用量如下a.方法根據雞群數量、病情、用量稱藥粉倒入瓷缸或瓷甕內(忌用鐵、鋁等金屬容器,以免發生反應,影響療效),再加入藥粉量的5-10倍沸水,迅速蓋口,浸燜30-60分鐘,這樣可使藥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并析出,待藥液溫度降至20-25-C時,再按沸水量或藥液量計,加入10%的白糖或葡萄糖和0.02%的維生素C,目的是既補充雞體內的能量,又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如此配好的藥液給雞群于傍晚前一次投股,連用3-5天。b.用量治療量l-2g/只'日,預防量0.5-lg/只'日,連用3-5天。方劑解析本發明是根據祖國傳統的中獸學理論,結合雞敗血霉形體病的特征經辨證而設計的。中獸醫認為,雞體衛氣不固,感受疫邪(敗血霉形體等病原),漸入氣、營、血分,侵肺擾肝,熱毒內蘊,肺氣不得肅降,水道不得通調,熱極化火,火盛肉腐,傷津耗液,內濕淤積,淤而化痰,痰阻氣囊、肺部、氣管、鼻腔,肝火上炎,直達眼部,故病雞表現流鼻液、咳嗽、呼吸不暢、眼瞼腫脹、眼內有泡性分泌物等臨床癥狀。因此,宜確立清熱解毒,止咳消腫為治則。故配方中確立板藍根、魚腥草、大青葉、金銀花、黃芩、連翹6味藥強強聯合組成主力方陣為君藥,保證本發明的清熱解毒功效;在抓住這一主要矛盾的前提下,另選麻黃、杏仁、桔梗、石膏、知母、炒葶藶子、炒蘇子7味藥為臣藥,發揮宣肺止咳、清熱滋陰之功效,協助君藥,強化藥力;再調白蒺藜、菊花、苦膽粉、為佐藥,意在清肝明目,共助君臣一臂之力;又派大黃、梔子、甘草為使藥,意在調和諸藥以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并驅使余毒分別從消化道和泌尿道外出,如此配合君、臣、佐藥共同剿殺、逐出邪毒,且無"閉門留寇"之虞。綜觀全方,本發明君、臣、佐、使配方嚴謹,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協調聯動,共奏藥功。此外,在臨床應用時,又增加了糖類和Vc兩個外援藥物,速補給養,驅散毒力,更強化了本發明的驅邪扶正作用。因此,本發明比其它相關藥物具有較高的臨床治愈率。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實施例用以說明本發明。實施例1:供試時間2000年1月。供試地點河北省邯鄲市張洪廣養雞場。供試雞群45日齡,2000只,伊莎褐商品代蛋雞,因氣候寒冷、密度過大等因素暴發雞敗血霉形體病,同群同舍。供試藥物即本發明的純中藥制劑,各味原料藥均購自河北省安國市東方藥城,其組成按質量份數表示為板藍根5份、魚腥草5份、大青葉5份、金銀花5份、黃芩5份、連翹5份、麻黃3份、杏仁3份、桔梗3份、石膏10份、知母3份、炒葶藶子2份、炒蘇子2份、白蒺藜2份、菊花2份、大黃2份、梔子2份、苦膽粉2份、甘草2份。將上述中草藥曬干、稱重、按比例混合、粉碎至過60目篩,并充分攪拌均勻待用。試驗組1000只,用本發明的藥物治療。對照組1000只,用市售西藥強力霉素治療。試驗組步驟如下-(D稱藥每只雞用藥lg,共稱取1000g本發明中藥粉劑倒入缸內。②浸泡往缸內加沸水5kg,加蓋浸燜30分鐘。③加藥待藥汁溫度降至20-25^C時,加入500g白砂糖和lgVc原粉,攪勻即可。投服在傍晚喂食前,給雞群一次投入該藥液(含藥渣)任雞群自由飲服、釆食。⑤療程連續用藥3天。對照組稱取強力霉素0.5g,倒入5kg飲水中,濃度為0.01%,攪勻后投服,任雞群自由飲服,連續用藥3天。試驗結果列于下表單位只、%<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結果表明試驗組比對照組的治愈率高出8.1個百分點。實施例2:供試時間2002年12月。供試地點河北省衡水市王躍萍養雞場。供試雞群29日齡,3200只,羅曼商品代肉雞,因衛生不良,氣候突變等原因暴發雞敗血霉形體病,同群同舍。供試藥物即本發明,其組成按質量份數表示為板藍根10份、魚腥草10份、大青葉10份、金銀花10份、黃芩10份、連翹10份、麻黃6份、杏仁6份、桔梗6份、石膏20份、知母6份、炒葶藶子4份、炒蘇子4份、白蒺藜4份、菊花4份、大黃4份、梔子4份、苦膽粉4份、甘草4份。加工方法與實施例l相同。試驗組1600只,用本發明的藥物治療。對比組1600只,用市售西藥泰樂霉素治療。試驗組步驟如下①稱藥每只雞用藥1.5g,共稱取2400g本發明中藥粉劑倒入缸內。②浸泡往缸內加沸水19.2kg,加蓋浸燜45分鐘。③加藥待藥汁溫度降至20-25。C時,加入1.92kg綿白糖和3.84gVc原粉,攪勻即可。投服方法同實施例l。⑤療程連續用藥4天。對照組稱取泰樂霉素9.6g,倒入19.2kg飲水中,濃度為0.05%,攪勻后投服,任雞群自由飲服,連續用藥4天。試驗結果列于下表單位只、%<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結果表明試驗組比對照組的治愈率高出7.88個百分點。實施例3:供試時間2003年2月。供試地點河北省沙河市賀生養雞場。供試雞群52日齡,4000只,海蘭褐商品代蛋雞,因天氣寒冷、通風不良等因素暴發雞敗血霉形體病,同群同舍。^^試藥物即本發明,其組成按質量份數表示為板藍根15份、魚腥草15份、大青葉15份、金銀花15份、黃芩15份、連翹15份、麻黃10份、杏仁10份、桔梗10份、石膏30份、知母10份、炒葶藶子6份、炒蘇子6份、白蒺藜6份、菊花6份、大黃6份、梔子6份、苦膽粉6份、甘草6份。加工方法與實施例l相同。試驗組2000只,用本發明的藥物治療。對比組2000只,用市售中獸藥支原康治療。試驗組步驟如下①稱藥:每只雞用藥2g,共稱取4000g本發明中藥粉劑倒入缸內。②浸泡往缸內加沸水40kg,加蓋浸炳60分鐘。③加藥待藥汁溫度降至20-25*€時,加入4kg葡萄糖和8gVc原粉,攪勻即可。投服方法同實施例l。⑤療程連續用藥5天。對照組稱取支原康4000g,每只雞用藥量同試驗組,直接拌入飼料一次投服,連續用藥5天。試驗結果列于下表單位只、%<table>complex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結果表明試驗組比對照組的治愈率高出7.4個百分點。權利要求1.一種防治雞敗血霉形體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以質量份數表示為板藍根5-15份、魚腥草5-15份、大青葉5-15份、金銀花5-15份、黃芩5-15份、連翹5-15份、麻黃3-10份、杏仁3-10份、桔梗3-10份、石膏10-30份、知母3-10份、炒葶藶子2-6份、炒蘇子2-6份、白蒺藜2-6份、菊花2-6份、大黃2-6份、梔子2-6份、苦膽粉2-6份、甘草2-6份。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雞敗血霉形體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以質量份數表示為板藍根5份、魚腥草5份、大青葉5份、金銀花5份、黃芩5份、連翹5份、麻黃3份、杏仁3份、桔梗3份、石膏10份、知母3份、炒葶藶子2份、炒蘇子2份、白蒺藜2份、菊花2份、大黃2份、梔子2份、苦膽粉2份、甘草2份。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雞敗血霉形體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以質量份數表示為板藍根10份、魚腥草10份、大青葉10份、金銀花10份、黃芩10份、連翹10份、麻黃6份、杏仁6份、桔梗6份、石膏20份、知母6份、炒葶藶子4份、炒蘇子4份、白蒺藜4份、菊花4份、大黃4份、梔子4份、苦膽粉4份、甘草4份。4.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雞敗血霉形體病的藥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以質量份數表示為板藍根15份、魚腥草15份、大青葉15份、金銀花15份、黃芩15份、連翹15份、麻黃10份、杏仁10份、桔梗10份、石膏30份、知母10份、炒葶藶子6份、炒蘇子6份、白蒺藜6份、菊花6份、大黃6份、梔子6份、苦膽粉6份、甘草6份。全文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治雞敗血霉形體病的藥物,其組成以質量份數表示為板藍根5-15份、魚腥草5-15份、大青葉5-15份、金銀花5-15份、黃芩5-15份、連翹5-15份、麻黃3-10份、杏仁3-10份、桔梗3-10份、石膏10-30份、知母3-10份、炒葶藶子2-6份、炒蘇子2-6份、白蒺藜2-6份、菊花2-6份、大黃2-6份、梔子2-6份、苦膽粉2-6份、甘草2-6份。將上述中草藥曬干、稱重、粉碎至過60-80目篩,混拌均勻即得。臨床應用時采用沸水浸泡30-60分鐘,使藥物有效成分充分溶解析出,以利于病雞的體內吸收,同時加入少許白糖(或葡萄糖)和Vc,可提高藥效。該藥物臨床治愈率較高,無不良反應,無藥物殘留和抗藥性隱患。原料易得,制備簡單,使用方便,可在養雞業中廣泛應用。文檔編號A61K35/37GK101342301SQ200810079258公開日2009年1月14日申請日期2008年8月25日優先權日2008年8月25日發明者喬鐵庫,崔繼良,李秀文,袁秀麗,邳明偉,潔鄭,欣郭,鹿瑞麟申請人:河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