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低血壓藥物中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到一種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低血壓藥物中的應用,屬中草 藥應用領域。
背景技術:
影響血壓的重要因素是血容量、心排血量及總外周阻力.在正常情況下, 人體通過神經、體液及局部代謝的調節,使血壓維持在一個基本恒定的范圍 內。影響上述因素的各種病因均能影響人休血壓的穩定。低血壓是指動脈血
壓的收縮壓(俗稱高壓)低于12千帕(90毫米汞柱),舒張壓(俗稱低壓) 低于8千帕(60毫米汞柱)。
低血壓可分為急性低血壓和慢性低血壓,前者血壓由正常或在較高的水 平上突然下降,常表現為暈厥和休克兩大臨床綜合癥。其中慢性低血壓分類 如下(一)原發性低血壓又稱體質性低血壓,為一種較少見的原因不明的 低血壓,常見于體質較差的瘦弱者,女性較多,有家族遺傳傾向。這些病人 無器質性疾病或營養不良的表現;(二)繼發性低血壓;低血壓僅為某一種疾 病或綜合征的一項表現,包括1、心血管疾病所致的低血壓;2、內分泌功 能紊亂所致的低血壓;3、慢性消耗性疾病和營養不良所致的低血壓,如嚴 重的結核病、惡性腫瘤、慢性胰腺炎、慢性肝病、重癥糖尿病和原發性或繼 發性吸收不良綜合征等;4、高原性低血壓。(三)體位性低血壓包括特發性 直立性低血壓和繼發性直立性低血壓;(四)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
中醫學上低血壓常見臨床表現為頭目眩暈,心悸氣短,面色蒼白,汗出, 畏寒肢冷,失眠多夢,納呆、腹脹,或性機能減退,脛膝酸軟,苔薄或膩, 脈細弱、弦滑等。多因素體虧虛,后天失養,氣虛陽弱,陰血虧虛,鼓動乏 力,脈道失濡;或飲食勞逸失節,損傷中氣;或情志不遂,郁阻肝氣;亦因 濕邪內阻,三焦運行失暢,陰陽不相協調,血脈不利所致。
治療低血壓的常用藥物主要有交感神經興奮藥、心肌代謝改善藥、精神 興奮藥和維生素類等。
專利ZL02146572.X公開了一種治療冠心病室性早搏的藥物組合物及其
4制備方法,本專利申請全文引用專利ZL02146572.X所記載的內容。該專利
未公開該藥物組合物在制備治療低血壓藥物中的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低血壓藥物中的應用; 所述中藥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
人參45-180份、麥冬50-200份、山茱萸125-450份、丹參125-450份、 炒酸棗仁95-400份、桑寄生95-400份、赤芍45-200份、土鱉蟲35-150份、 甘松45-200份、黃連25-90份、南五味子35-150份、龍骨75-300份。
本發明中藥組合物中原料藥的重量比優選為 人參89份、麥冬112份、山茱萸224份、丹參224份、炒酸棗仁186份、 桑寄生186份、赤芍89份、土鱉蟲75份、甘松89份、黃連45份、 南五味子67份、龍骨149份。
本發明中藥組合物中原料藥的重量比還優選為 人參45份、麥冬112份、山茱萸224份、丹參225份、炒酸棗仁186份、 桑寄生186份、赤芍89份、甘松45份、土鱉蟲35份、黃連45份、 南五味子67份、龍骨149份。
本發明中藥組合物中原料藥的重量比還優選為 人參90份、麥冬135份、山茱萸270份、丹參200份、炒酸棗仁150份、 桑寄生150份、赤芍100份、土鱉蟲100份、甘松95份、黃連60份、 南五味子75份、龍骨150份。
本發明的應用中,該中藥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下列步驟制成
a) 人參加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烘干, 粉碎成細粉;
b) 南五味子、山茱萸、丹參、黃連、甘松共同加70°/。乙醇回流提取3 次,合并提取液,濾過,備用;
c) 土鱉蟲粉碎成細粉;
d) 麥冬、炒酸棗仁、桑寄生、赤芍、龍骨加水煎煮2次,合并提取液, 濾過,備用;
e) 將步驟b)與d)所得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濃縮成浸膏,加入步驟 c)所得的藥物細粉,烘干,粉碎成細粉,加入步驟a)所得藥物細粉,混勻即 得該中藥組合物活性成分。本發明的應用中,所述中藥組合物制劑劑型為膠囊劑、片劑、顆粒劑、 散劑或口服液,為使上述劑型能夠實現,需在制備這些劑型時加入藥學可接 受的輔料,例如填充劑、崩解劑、潤滑劑、助懸劑、粘合劑、甜味劑、矯 味劑、防腐劑等,填充劑包括淀粉、預膠化淀粉、乳糖、甘露醇、甲殼素、 微晶纖維素、蔗糖等,崩解劑包括淀粉、預膠化淀粉、微晶纖維素、羧甲 基淀粉鈉、交聯聚乙烯吡咯烷酮、低取代羥丙纖維素、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 等,潤滑劑包括硬脂酸鎂、十二烷基硫酸鈉、滑石粉、二氧化硅等,助懸 劑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微晶纖維素、蔗糖、瓊脂、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等, 粘合劑包括,淀粉漿、聚乙烯吡咯垸酮、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等,甜味劑包括 糖精鈉、阿斯帕坦、蔗糖、甜蜜素、甘草次酸等,矯味劑包括甜味劑及各 種香精,防腐劑包括尼泊金類、苯甲酸、苯甲酸鈉、山梨酸及其鹽類、苯 扎溴銨、醋酸氯乙定、桉葉油等。
優選的,本發明膠囊劑的制備方法為
a) 人參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3小時,以后每次2
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回收乙醇,濃縮,烘干,粉碎成80目細粉;
b) 南五味子、山茱萸、丹參、黃連、甘松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 3次,合并提取液,濾過,回收乙醇;
c) 土鰲蟲粉碎成80目細粉;
d) 麥冬、炒酸棗仁、桑寄生、赤芍、龍骨加水9倍量煎煮2次,合并 提取液,濾過,與步驟b)所得的提取液合并,濃縮成浸膏,加入步驟c)所得 細粉,烘干,粉碎成80目細粉,加入步驟a)所得細粉,混勻,裝膠囊即得。
臨床觀察表明,本發明中藥組合物可以有效治療低血壓,無藥物依賴性 和耐受性,亦無不良反應發生,易為患者所接受。
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的用量,按活性組分原料藥總重量計,為7—28克/ 日,可每日服用一次,優選分2-4次服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述實施例用于舉例說明本發明中藥組合物的制備,但其不能對本發明 的范圍構成任何限制。 實施例l
處方人參89g 炒酸棗仁186g 甘松89g
麥冬112g 桑寄生186g 黃連45g
山茱萸224g 赤芍89g 南五味子67g
丹參224g 土鱉蟲75g 龍骨149g
制備方法
a) 上述處方中,人參用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3小時,以后 每次2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回收乙醇,濃縮,烘干,粉碎成細粉,備 用;
b) 上述處方中,南五味子、山茱萸、丹參、黃連、甘松用70%乙醇 回流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濾過,備用;
c) 上述處方中,土鱉蟲粉碎成細粉,備用;
d) 上述處方中,麥冬、炒酸棗仁、桑寄生、赤芍、龍骨加水煎煮二次, 合并提取液,濾過,濾液與步驟b)所得提取液合并,濃縮得浸膏,備用;
e) 將步驟d)所得浸膏,加入步驟c)所得的藥物細粉烘干,粉碎成細粉, 加入步驟a)所得藥物細粉,混勻,裝入1000粒膠囊。
用法與用量口服。 一次2 4粒, 一日3次。
實施例2
處方
人參45g 麥冬112g山茱萸224g丹參2Mg炒酸棗仁186g
桑寄生186g赤芍89g 甘松45g 土鱉蟲35g黃連45g 南五味子67g龍骨149g。 制備方法
a) 上述處方中,人參用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3小時,以后 每次2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回收乙醇,濃縮,烘干,粉碎成細粉,備 用;
b) 上述處方中,南五味子、山茱萸、丹參、黃連、甘松用70%乙醇 回流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濾過,備用;
c) 上述處方中,土鱉蟲粉碎成細粉,備用;
d) 上述處方中,麥冬、炒酸棗仁、桑寄生、赤芍、龍骨加水煎煮二次, 合并提取液,濾過,濾液與步驟b)所得提取液合并,濃縮得浸膏,備用;
e) 將步驟d)所得浸膏,加入步驟c)所得的藥物細粉烘干,粉碎成細粉, 加入步驟a)所得藥物細粉,混勻,按常規制劑工藝壓制成1000片。
7用法與用量口服。
一次2 4片, 一日3次。
實施例3
處方
人參175g 麥冬192g 山茱萸421g丹參440g炒酸棗仁395g 桑寄生396g赤芍188g土鱉蟲98g 甘松188g黃連85g 南五味子147g龍骨278g。 制備方法
a) 上述處方中,人參用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3小時,以后 每次2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回收乙醇,濃縮,烘干,粉碎成細粉,備 用;
b) 上述處方中,南五味子、山茱萸、丹參、黃連、甘松用70%乙醇 回流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濾過,備用;
c) 上述處方中,土鱉蟲粉碎成細粉,備用;
d) 上述處方中,麥冬、炒酸棗仁、桑寄生、赤芍、龍骨加水煎煮二次, 合并提取液,濾過,濾液與步驟b)所得提取液合并,濃縮得浸膏,備用;
e) 將步驟d)所得浸膏,加入步驟c)所得的藥物細粉烘干,粉碎成細粉, 加入步驟a)所得藥物細粉,混勻,按照常規制劑制成1000袋顆粒劑。
用法與用量口服。 一次2 4袋, 一日3次。 實驗例
為闡明本發明中藥組合物治療低血壓的活性,用按上述實施例1方法制 得的膠囊(以下稱本發明藥物)進行了下列臨床試驗。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全部病例均選自2004.5-2007.12河北以嶺醫院住院患者, 共計9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4例,男9例,女25 例;年齡25-68歲;病情最短l個月,最長6年,初發者14例,間斷發作 者20例。對照組36例,男10例,女26例;年齡24-68歲;病情最短1.5 個月,最長6年,初發者15例,間斷發作者21例。經統計,兩組在性別、 年齡、病程、病情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選擇入選標準安靜狀態下,坐位測量右上臂肱動脈血壓《 90/60mmHg,并具有頭暈眼花、體倦乏力、食欲減退、失眠多夢等癥狀。排 除標準排除心血管等器質性病變及藥物相關引起的低血壓。1.3治療方法對照組口服麻黃素片25mg, 3次/日,ATP40mg, 3次/
日。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本發明藥物,4粒/次,3次/日。療程均為l 個月。
1.4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臨床癥狀消失,血壓^100〃0mmHg;有效 臨床癥狀明顯好轉,血壓》90/60mmHg;無效連續治療3個療程癥狀無明 顯改善,血壓《90/60mmHg。
1.5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 數士標準差(7±"表示,采用f檢驗,計數資料采用V檢驗。
2結果
2.1臨床療效比較經統計,治療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尸< 0.05)。結果見表l。
表l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組別例數顯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
治療組 對照組34 3620 (58.82) 18 (50.00)12 (35.29) 10(27.78)2 (5.88) 8 (22.22)32 (94.12) # 28 (77.78) *
注*與#比較:<:2=3.81,尸<0.05。
3結論
本研究在西醫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入本發明藥物治療,在提高臨床療
效方面優于單純西醫治療,充分證實本發明藥物對低血壓有顯著的臨床療 效。
權利要求
1、一種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低血壓藥物中的應用,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人參45-180份、麥冬50-200份、山茱萸125-450份、丹參125-450份、炒酸棗仁95-400份、桑寄生95-400份、赤芍45-200份、土鱉蟲35-150份、甘松45-200份、黃連25-90份、南五味子35-150份、龍骨75-300份。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 原料藥制成人參89份、麥冬112份、山茱萸224份、丹參224份、炒酸棗仁186份、 桑寄生186份、赤芍89份、土鱉蟲75份、甘松89份、黃連45份、 南五味子67份、龍骨149份。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 原料藥制成人參45份、麥冬112份、山茱萸224份、丹參225份、炒酸棗仁186份、 桑寄生186份、赤芍89份、甘松45份、土鱉蟲35份、黃連45份、 南五味子67份、龍骨149份。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由如下重量份的 原料藥制成人參90份、麥冬135份、山茱萸270份、丹參200份、炒酸棗仁150份、 桑寄生150份、赤芍100份、土鱉蟲100份、甘松95份、黃連60份、 南五味子75份、龍骨150份。
5、 如權力要求1-4任一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該中藥組合物的活性成 分由下列步驟制成a) 人參加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濾過,濃縮,烘干, 粉碎成細粉;b) 南五味子、山茱萸、丹參、黃連、甘松共同加70%乙醇回流提取3 次,合并提取液,濾過,備用;c) 土鱉蟲粉碎成細粉;d) 麥冬、炒酸棗仁、桑寄生、赤芍、龍骨加水煎煮2次,合并提取液,濾過贅備用Se) 將步驟b)與d)所得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濃縮成浸膏,加入步驟 c)所得的藥物細粉,烘干,粉碎成細粉,加入步驟a)所得藥物細粉,混勻即 得該中藥組合物活性成分。
6、 如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藥組合物的 制劑劑型為膠囊劑、片劑、顆粒劑、散劑或口服液。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藥物膠囊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該藥物是由以 下步驟制成的a) 人參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次3小時,以后每次2 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回收乙醇,濃縮,烘干,粉碎成80目細粉;b) 南五味子、山茱萸、丹參、黃連、甘松加8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 3次,合并提取液,濾過,回收乙醇;c) 土鰲蟲粉碎成80目細粉;d) 麥冬、炒酸棗仁、桑寄生、赤芍、龍骨加水9倍量煎煮2次,合并 提取液,濾過,與步驟b)所得的提取液合并,濃縮成浸膏,加入步驟c)所得 細粉,烘干,粉碎成80目細粉,加入步驟a)所得細粉,混勻,裝膠囊即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中藥組合物在制備治療低血壓藥物中的應用,該中藥組合物由人參、麥冬、山茱萸、丹參、炒酸棗仁、桑寄生、赤芍、土鱉蟲、甘松等中藥組成,益氣養陰、活血通絡、清心安神,臨床實驗證實該中藥組合物對于治療低血壓具有顯著的療效。
文檔編號A61K36/88GK101653548SQ20081007924
公開日2010年2月24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08年8月22日
發明者安軍永, 李云鵬, 李向軍, 超 王, 鄭立發 申請人:河北以嶺醫藥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