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丟棄接片的個人穿戴用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總體涉及個人穿戴用吸收性物品,具體地說,涉及一次性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術:
許多打算用于個人穿戴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尿布、訓練短襯褲(訓練褲)、婦女衛生 用品、成人失禁用品、繃帶、醫用服裝等被設計成其吸收性能足以從來自穿戴者的包含尿、 經血等的身體排出液中吸走水分,以減輕長期暴露于潮濕環境所帶來的皮膚刺激。例如,尿 布一般利用一組主要緊固接片例如粘性接片或機械(鉤或環)扣接系統接片被安放并固定 在穿戴者身上,并被安放就位以吸收刺激物以及保持排泄物。當要丟棄尿布時,護理人員有 時會將尿布折疊成結構更緊湊的形態并利用主要緊固接片將尿布固定于此形態中。與尿布不同,訓練短襯褲一般按照穿戴形態被預裝配好,從而更像是傳統的內褲。 尤其是,這種訓練短襯褲的前腰部和后腰部通常或是被永久接合,或是被可反復扣緊地接 合(例如通過主扣接系統),從而限定出具有腰部開口和腿部開口的內褲穿戴形態。對于接合可反復緊固的這種物品例如尿布和訓練短襯褲,有時可能因為在穿戴者 運動時施加到接合部上的力而出現崩開(扣件分離)。對于訓練短襯褲,如果采用可反復扣 緊結構,則短襯褲可以在未松開時被脫掉,由此也沒有留出扣件來保持短襯褲處于緊湊易 丟棄的形態。而且,因為緊扣件在短襯褲被穿戴上時是看不到的,所以無法讓使用者主動地 發現這種可反復扣緊的可能性。在這樣的訓練短襯褲中采用永久接合的情況下,沒有可供 保持短襯褲于緊湊丟棄形態使用的扣接系統。設置在尿布上的扣合接片在尿布的縱向上比較小。相反,它們一般在橫向上要長 得多,這是因為它們被用于拉緊尿布背面圍繞穿戴者身體并緊固到尿布正面上。尿布的兩 側面的長度比較短(例如腰部開口到腿部開口),因此在利用設于尿布上的小的(沿縱向) 扣合接片的情況下,尿布兩側面的控制簡單。但是,訓練短襯褲的兩側面一般從腰部開口到 腿部開口長許多,因此更難以用像用在尿布上的那樣小的接片來操縱。因此,人們需要一種丟棄扣接系統,其設于吸收性物品例如訓練短襯褲上,用于獲 得改善的防崩開性,并用于將該物品緊固在緊湊的丟棄形態中,同時能讓使用者充分看到 存在這樣的扣接系統以及這種扣接系統的可充分操作性和使用。
發明內容
在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于圍繞穿戴者腰部的個人穿戴用吸收性物品,所述 物品主要包括面向穿戴者的透液的內表面、背對穿戴者的外表面、設于內表面和外表面之 間的吸收芯體。該物品還具有第一腰部、第二腰部以及在第一腰部和第二腰部之間縱向延 伸并將第一腰部和第二腰部互連的襠部。第一腰部與第二腰部之間被永久連接或者可分離 地連接,從而限定出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穿戴形態,該穿戴形態具有腰部開口、與腰部開口分 隔開的至少一個腿部開口以及橫向相對的兩側面,每個所述側面從該腰部開口至所述至少 一個腿部開口地延伸長度Lp。所述物品能從穿戴形態被配置到丟棄形態,在丟棄形態中,該物品是大體緊湊以便丟棄的。該物品還包括主扣接系統,通常用于在該物品的側面將第一 腰部可分離地連接到第二腰部,并且主扣接系統被永久連接到第一腰部的鉤材料。該物品 還包括丟棄接片。該丟棄接片。該丟棄接片具有在第二腰部永久連接到所述物品的其中一 個側面上的連接區。該連接區沿該側面長度Lp的至少一部分延伸最大長度La。該丟棄接 片還包括接片區,該接片區從該連接區橫向向外伸出并能至少在該物品的丟棄形態下連接 到該物品,該丟棄接片包括基片和在該接片區連接到該基片的扣件。該丟棄接片的基片被 可分離地連接到主扣接系統的鉤材料。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用于圍繞穿戴者腰部的個人穿戴用預扣合、可反復 扣緊的短褲狀吸收性物品,該物品通常包括面向穿戴者的透液的內表面、背對穿戴者的外 表面和設于內表面和外表面之間的吸收芯體。所述物品還包括第一腰部、第二腰部以及在 第一腰部和第二腰部之間縱向延伸并將該第一腰部和該第二腰部互連的襠部。第一腰部和 第二腰部可分離地連接限定出吸收性物品的穿戴形態,該穿戴形態具有腰部開口、與該腰 部開口分隔開的兩個腿部開口以及橫向相對的兩個側面,每個所述側面從腰部開口向所述 至少一個腿部開口延伸長度Lp。該物品能從穿戴形態被配置到丟棄形態,在丟棄形態中, 該物品是大體緊湊以便丟棄的。該物品還包括主扣接系統,用于在該物品的側面將該第一 腰部可分離地連接到第二腰部,并且主扣接系統包括永久連接到第一腰部的鉤材料。該物 品還包括丟棄接片。丟棄接片包括在第二腰部永久連接到該物品的其中一個側面上的連接 區。該連接區沿該側面長度Lp的至少一部分延伸最大長度La。丟棄接片還包括接片區,該 接片區從連接區橫向向外延伸并且能至少在該物品的丟棄形態下連接到該物品。丟棄接片 包括基片和在該接片區連接到該基片的扣件。丟棄接片的基片被可分離地連接到該主扣接 系統的鉤材料。在另外一個實施例中,提供一種預扣合、可反復扣緊的用于圍繞穿戴者腰部的個 人穿戴用短褲狀吸收性物品,該物品包括面向穿戴者的透液的內表面、背對穿戴者的外表 面和設于內表面和外表面之間的吸收芯體。該物品還包括第一腰部、第二腰部以及在第一 腰部和第二腰部之間縱向延伸并將第一腰部和第二腰部互連的襠部。第一腰部和第二腰部 可分離地連接限定出吸收性物品的穿戴形態,該穿戴形態具有腰部開口、與腰部開口分隔 開的兩個腿部開口以及橫向相對的兩個側面,每個所述側面從腰部開口向至少一個腿部開 口地延伸長度Lp。該物品能從穿戴形態被配置到丟棄形態,在丟棄形態中,該物品是大體緊 湊以便丟棄的。該物品還包括主扣接系統,其在該物品的側面將第一腰部可分離地連接到 第二腰部,主扣接系統包括永久連接到第一腰部的鉤材料。該物品還包括丟棄接片。該丟 棄接片具有在該第二腰部永久連接到該物品的其中一個側面內表面上的連接區。該連接區 沿該側面長度Lp的至少一部分延伸最大長度La,其中連接區的最大長度La在該物品的所 述側面長度Lp的約50%至約100%之間。該丟棄接片還包括接片區,接片區從連接區橫向 向外延伸。該接片區在穿戴形態下連接到該物品的第一腰部并且能在該物品的至少丟棄形 態下可分離地連接到該物品的外表面。丟棄接片包括基片和在該接片區連接到該基片的扣 件。丟棄接片的基片可分離地連接到該主扣接系統的鉤材料。以下將部分看到和部分說明本發明的其它特征。
圖1為呈訓練短襯褲形式的且處于其扣合狀態的個人穿戴用物品的第一實施例 的側面透視圖,該訓練短襯褲具有副扣接系統或丟棄扣接系統。圖2為與圖1類似的側面透視圖,該訓練短襯褲的主扣接系統或物品扣接系統在 訓練短襯褲的一側處于未扣合狀態,并且其丟棄扣接系統同樣處于未扣合狀態。圖3是圖1所示的訓練短襯褲在未扣合平攤展開狀態下的仰視平面圖,其示出了 背對穿戴者的訓練短襯褲表面。圖4是與圖3類似的俯視平面圖,其示出了在穿著時面對穿戴者的訓練短襯褲表 面并且該訓練短襯褲有些部分已被除去以顯示下面的特征。圖5是圖4中圓圈區域的局部放大圖。圖6是呈訓練短襯褲形式的個人穿戴用物品的第二實施例的側面透視圖,該訓練 短襯褲的主扣接系統或物品扣接系統在訓練短襯褲一側處于未扣合狀態,副扣接系統或丟 棄扣接系統也在該訓練短襯褲的同一側處于未扣合狀態。圖7是呈訓練短襯褲形式的個人穿戴物品的第三實施例的側面透視圖,其中該訓 練短襯褲的主扣接系統或物品扣接系統在訓練短襯褲一側處于未扣合狀態,副扣接系統或 丟棄扣接系統也在該訓練短襯褲的同一側處于未扣合狀態。圖8A為圖1所示訓練短襯褲處于部分緊湊的丟棄形態的示意圖。圖8B為圖8A所示訓練短襯褲處于完全緊湊的丟棄形態的示意圖。圖9是呈訓練短襯褲形式的個人穿戴用物品的第四實施例的側面透視圖,其中該 訓練短襯褲的主扣接系統或物品扣接系統在訓練短襯褲一側處于未扣合狀態,副扣接系統 或丟棄扣接系統也在該訓練短襯褲的同一側處于未扣合狀態。在所有附圖中,相應的附圖標記表示相應的部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現在參見這些圖,尤其是參見圖1,根據一個實施例的個人穿戴用吸收性物品如圖 所示呈圍繞穿戴者腰部的內褲的形式,確切地說,呈兒童如廁訓練短襯褲的形式,其整體用 附圖標記20表示。術語“吸收性”總體指這樣的物品,該物品可以貼靠穿戴者身體或靠近穿 戴者身體放置,以吸收和/或保持人體排出的各種廢液。吸收性物品可以是或不是一次性 的,“一次性”是指這樣的物品,其打算在有限的使用時間后被丟棄,而不是為了再次使用而 被清洗或以其它方式被翻新。應該理解,本文所述的構想適于與多種其它短褲型物品如成 人失禁用品以及打算用于個人穿戴的其它物品例如服裝、尿布、婦女衛生用品、醫用服裝、 手術墊和繃帶、其它個人護理服或康護服等連用,而不會超出本發明的范圍。僅作為例子,用于構成訓練短襯褲20的多種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在2000年6月四 日公開的A.Fletcher等人的PCT國際申請公開號W000/37009、在1999年7月10日授予 Van Gompel的美國專利號US4940464和1998年6月16日授予Brandon等人的美國專利號 US5766389中被公開,這些文獻通過引用被納入本文。如圖1所示的這條訓練短襯褲20處于完全預裝配形態(S卩,在其最初加工時已裝 配好,廣義上講,在本文中是指成內褲即吸收性物品的穿戴形態),并且在圖2中處于部分 未扣合狀態。訓練短襯褲20包括前腰部22、后腰部M、在前腰部和后腰部之間縱向延伸且沿該訓練短襯褲的縱向將前腰部和后腰部互連的襠部26、配置成與穿戴者相接觸的內表面 28和與該內表面相反的外表面30。還參見圖3和圖4,訓練短襯褲20還具有一對橫向相 對的側邊緣36和一對縱向相對的腰邊緣,分別稱作前腰邊緣38和后腰邊緣39。前腰部22 與前腰邊緣38相接,后腰部M與后腰邊緣39相接。所示的短襯褲20包括中央吸收性組件,其總體以32表示并且在如圖3和圖4所 示平攤時可以為矩形或者任何其它期望的形狀。一對橫向相對的前側片34在前腰部22上 從吸收性組件32向外伸出(由此形成前腰部的橫向外部,廣義上講,部分形成訓練短襯褲 的橫向相對的兩側面)。橫向相對的后側片Π4在后腰部M上從吸收性組件32向外伸出 (由此構成后腰部的橫向外部,并與前側片34 —起進一步限定短襯褲的所述兩側面)。所示實施例的中央吸收性組件32包括外覆層40和以疊置關系通過適當手段例如 膠、超聲接合、熱接合和其它傳統技術與外覆層相連接的體側內襯42 (圖1和圖幻。吸收性 結構44(圖4)設置在該外覆層和該體側內襯之間。一對防滲漏片46(圖4)被固定在體側 內襯42上,用于阻止身體排出物橫向流動。中央吸收性組件32具有相對的兩端,它們構成 前腰邊緣和后腰邊緣38、39的一部分,還具有相對的兩個側邊緣47,它們構成訓練短襯褲 20的側邊緣36的一部分(圖3和圖4)。吸收性組件32和側片34、134可以包括兩個或更多個單獨構件,如圖1和圖2所 示,或者它們可以一體形成。一體形成的側片34、134和吸收性組件32將至少部分含有某 些相同的材料,例如體側內襯、防滲漏片復合材料、外覆層、其它材料和/或其組合,并且可 以限定出單件式彈性的可拉伸或不可拉伸的訓練短襯褲20。為進一步參照,圖3和圖4中 的箭頭48和49分別表示訓練短襯褲20的縱軸線和橫軸線或橫向軸線的定向。在訓練短襯褲20處于如圖1完全示出和圖2部分示出的扣合狀態時,前側片和后 側片34、134通過主扣接系統或物品扣接系統80相互連接,從而限定出短襯褲的預裝配的 三維穿戴形態,該穿戴形態具有腰部開口 50和一對腿部開口 52。前腰部22構成在穿著時 至少部分位于穿戴者正面的訓練短襯褲20部分,而后腰部M構成至少部分位于穿戴者背 面上的訓練短襯褲部分。訓練短襯褲20的襠部沈構成位于穿戴者兩腿之間且覆蓋穿戴者 的下部軀干的訓練短襯褲20部分。前側片和后側片34、134構成訓練短襯褲20的這些部分(確切說是前腰部和后腰 部22和,這些部分在穿戴時定位在穿戴者的髖部上。于是廣義上講,連接的側片34和 134限定出短襯褲20的橫向相對的兩側面,每個所述側面在接縫66處從腰部開口 50到各 自腿部開口 52延伸長度Lp (圖5),沿所述接縫,扣接系統80可分離地連接該前側片和該后 側片。訓練短襯褲20的腰邊緣38和39被配置成圍繞穿戴者的腰并且共同限定出腰部開 口 50(圖1)。襠部沈中的側邊緣36的一部分大體限定出腿部開口 52。中央吸收性組件32被配置成容納和/或吸收穿戴者所排出的排出物。例如,防滲 漏片46被配置為能阻擋身體排出物的橫向流動。防滲漏片彈性件53(圖4)可操作地按照 本領域眾所周知的任何合適方式與每個防滲漏片46相連接。被彈性化的防滲漏片46限定 出部分未連接邊緣,其至少在訓練短襯褲20的襠部區沈中呈直立形態,從而形成對穿戴者 身體的密封。防滲漏片46可以沿訓練短襯褲20的側邊緣36定位,可以沿吸收性組件32 的整個長度縱向延伸,或者僅沿吸收性組件長度的一部分延伸。適用于防滲漏片46的結構 和布置形式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眾所周知的,并且在1987年11月3日授予Enloe的8美國專利號US4704116中有所描述,該文獻通過引用被納入本文。為進一步加強對身體排出物的容納和/或吸收,訓練短襯褲20也如本領域技術人 員所知道的那樣適當地包括前腰彈性件M(圖4)、后腰彈性件56和多個腿部彈性件58。 腰彈性件討和56可以沿相對的兩個腰邊緣38和39連接到外覆層40和/或體側內襯42 上,并且可以延伸經過所述腰邊緣的一部分或全部。所述多個腿部彈性件58可以沿相對的 兩個側邊緣36連接到外覆層40和/或體側內襯42上并且定位訓練短襯褲20的襠部沈 中。所述多個腿部彈性件58可以沿吸收性組件32的每個側邊緣47縱向排齊。防滲漏片彈性件53、腰彈性件M和56以及所述多個腿部彈性件58可以由任何 適當的彈性材料制成。如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知曉地,合適的彈性材料包括天然橡膠、合成橡 膠或熱塑性彈性聚合物的片材、帶材或筋條。這些彈性材料可以被拉長并粘固在基材上,粘 固在打褶基材上,或者粘固在基材上并隨后被彈性化或收縮,例如通過施加熱,從而對基材 賦予了彈性回縮力。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例如所述多個腿部彈性件58包括多根干紡凝結 復絲斯潘德克絲彈力絲,其以商品名LYCRA 銷售并可從Ε. I. Du Pont deNemours and Company(美國特拉華州威爾明頓)購得。外覆層40合適地包括這樣的材料,其充分不透液。外覆層40可以是單層的不透 液材料,但更合適的是,它包括多層層壓結構,其中這些層中的至少一層是不透液的。例如, 外覆層40可以包含透液的外層和不透液內層,這兩層通過層壓膠、超聲接合、熱接合等手 段相互連接。合適的層壓膠可以連續或間歇地以珠、噴霧、平行渦卷體等形式涂覆。透液的 外層可以是任何合適的材料并且最好是這樣的材料,其提供整體類似于布的質地。外層也 可以由那些構成透液的體側內襯42的材料制成。盡管外層不一定是透液的,但它為穿戴者 提供相對類似于布的質地是合適的。外覆層40的內層可以是不透液和不透水蒸汽的,或者它可以是不透液但透水蒸汽 的。該內層可以由薄塑料膜構成,盡管也可以使用其它的柔性不透液材料。在是單層的情況 下,該內層或不透液的外覆層40阻止廢物弄濕物品例如床單和衣服以及穿戴者和護理人員。如果外覆層40是單層材料,則它可以被壓花和/或啞光表面處理,以提供更像衣 服的外觀。如上所述,不透液材料可允許水蒸汽從一次性吸收性物品的內側逸出,而仍阻止 液體透過外覆層40。一種合適的“透氣”材料由微孔聚合物薄膜或非織造織物構成,微孔聚 合物薄膜或非織造織物經過涂覆或其它方式的處理而賦予期望的不透液等級。也可以想到,外覆層40是可伸縮的,更適當的是彈性的。具體來說,外覆層40適 當地在至少訓練短襯褲20的橫向上或周向上是可伸縮的,更合適的是彈性的。在其它實施 例中,外覆層在橫向和縱向上都是可伸縮的,更適當的是彈性的。透液的體側內襯42如圖所示覆在外覆層40和吸收芯44上,并且可以但不是必須 具有與外覆層40 —樣的尺寸。體側內襯42適當地是柔順的、摸起來柔軟的且不刺激兒童 皮膚。此外,體側內襯42可以比吸收性結構44更不親水,從而給穿戴者提供相對干燥的表 面并且允許液體容易穿過其厚度。或者,體側內襯42可以更親水或者可以具有基本上與吸 收性結構44 一樣的濕氣親和性,從而給穿戴者提供相對濕潤的表面以增強濕漉漉的感覺。 這種濕漉漉的感覺可以有效地作為訓練幫助。親水性/疏水性可以在體側內襯42和吸收 性結構44的長度、寬度和/或深度范圍內變化,以獲得期望的濕潤感覺或防漏性能。體側內襯42可以通過廣泛選擇纖網材料如合成纖維(例如聚酯纖維或聚丙烯纖維)、天然纖維(例如木纖維或棉纖維)、天然纖維和合成纖維的組合物、多孔泡沫材料、網 狀泡沫材料、打孔塑料膜等來制造。多種不同的織造物和非制造織物可以被用于體側內襯 42。例如,該體側內襯可以由聚烯烴纖維的熔噴纖網或紡粘纖網構成。該體側內襯42也可 以是由天然纖維和/或合成纖維構成的梳理固結纖網。該體側內襯42可以由基本上疏水 性材料構成,疏水性材料或許可以用表面活性劑處理或以其它方式被處理,從而產生期望 程度的潤濕性和親水性。表面活性劑可以通過任何傳統方式來涂覆,例如噴涂、印刷、刷涂 等。表面活性劑可以被涂覆到整個體側內襯42上,或者可選擇地涂覆在該體側內襯的特定 區段上,例如沿縱向中心線的中央區段。體側內襯42也可以是可伸縮的,更合適的是彈性的。具體來說,體側內襯42合適 地在訓練短襯褲20的至少橫向49上或者周向上是可伸縮的,更合適的是彈性的。在其它 實施例中,體側內襯42可以在橫向49和縱向48上都是可伸縮的,更合適的是彈性的。如前所述,所示出的訓練短襯褲20具有前側片和后側片34、134,它們在訓練短襯 褲的穿戴形態中限定出訓練短襯褲的橫向相對的兩側面。這些側片34、134可以在各自的 前腰部和后腰部22、24沿接縫66被永久連接到中央吸收性組件32。更確切地說,如圖2和 圖3更好地所示,前側片34可以在前腰部22被永久連接到吸收性組件32的側邊緣47并 且橫向延伸超出該側邊緣,而后側片134可以在后腰部M被永久連接到該吸收性組件的側 邊緣并且橫向延伸超出該側邊緣。側片34和134可以利用本領域已知的接合手段例如膠、 熱接合、壓力接合或超聲波接合被連接到吸收性組件32上。作為另一選擇,側片34和134 可以被制成吸收性組件32的組成部件的一體部分。例如所述側片可以構成外覆層40、體側 內襯42和/或吸收性組件32的另一組成部件的整體較寬的部分。前側片和后側片34、134各具有與接縫66橫向分隔開的外邊緣68、朝向訓練短襯 褲20的縱向中心布置的腿端邊緣70和靠近訓練短襯褲的縱向端的腰端邊緣72。腿端邊 緣70和腰端邊緣72從該吸收性組件32的側邊緣47延伸向外邊緣68。側片34、134的腿 端邊緣70形成訓練短襯褲20的側邊緣36的一部分。所示實施例的腿端邊緣70適當地是 相對橫軸線49是彎曲的和/或傾斜的,以更好地貼合穿戴者的腿部。但是應該理解,可以 只有一個腿端邊緣70是彎曲的或傾斜的,例如后腰部M的腿端邊緣,或者沒有腿端邊緣是 彎曲的或傾斜的,這沒有超出本發明的范圍。腰端邊緣72適當地平行于橫軸線49。前側片 34的腰端邊緣72形成訓練短襯褲20的前腰邊緣38的一部分,后側片134的腰端邊緣72 構成訓練短襯褲的后腰邊緣39的一部分。側片34、134適當地但不是必須地包含可伸縮材料,其能夠在一個大致平行于訓 練短襯褲20的橫軸線49的方向上拉伸。更合適的是,側片34、134包含彈性材料。合適 的彈性材料以及將一種可伸縮的側片結合入訓練短襯褲的方法在以下的在1990年7月10 日授予Van Gompel等人的美國專利US4940464、1993年7月6日授予Pohjola的美國專利 US5224405U992年4月14日授予Pohjola的美國專利US5104116、1991年9月10日授予 Vogt等人的US5046272中描述了,所有這些文獻通過引用被納入本文。在特定實施例中, 可伸縮材料可以包含拉伸熱粘層壓品(STL)、頸縮粘合層壓品(NBL)、可逆頸縮層壓品或者 拉伸粘合層壓品(SBL)材料。制造這樣的材料的各種方法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公知的 并且在1987年5月5日授予Wisneski等人的美國專利US4663220、1993年7月13日授予 Morman的美國專利US52^992、1987年4月8日以Taylor等人的名義公開的歐洲專利申請號EP0217032以及以Welch等人名義的PCT國際專利申請號W001/8824中公開了,所有這 些文獻通過引用被納入本文。在一個特別合適的實施例中,至少前側片34,更合適的是前側片和后側片34和 134,包括直立長絲層壓品(VFL)材料。VFL是一種復合材料,其具有至少一個褶皺層例如非 織造材料和至少一個彈性層。當彈性層從其初始狀態伸長時,褶皺層和彈性層相互連接,由 此在這些層放松時,褶皺層出現打褶。復合材料可以被拉伸至收褶在粘合點之間的非彈性 材料允許彈性材料伸長的程度。一種直立長絲層壓品例如由授予Thomas等人的美國專利 US6916750公開,該文獻的內容的全文通過引用被納入本文。更合適的是,前側片和后側片 包含VFL,其中兩個非織造層(褶皺層)將一彈性層夾在中間,從而VFL的兩面能打褶。在 這樣的VFL材料的褶皺層中形成的褶皺程度允許VFL材料被用作扣接系統的環圈件。作為另一選擇,側片材料可以包含其它織造材料或非織造材料,例如如上所述地 適用于外覆層40或者體側內襯42的那些材料,承受機械預應變的復合材料,或者可伸縮但 非彈性的材料。吸收性結構44可以是任何結構,它通常是可壓縮的、可貼合的、不刺激穿戴者皮 膚的且能夠吸收并保持身體排出液的,并且可以按照各種各樣的尺寸形狀來制造并形成各 種各樣的現有技術中常用的吸收性材料。例如吸收性結構44合適地包括由吸收性纖維構 成的基材,更合適的是由親水纖維構成的基材,例如由纖維素絨毛構成的纖網。在一個特別 合適的實施例中,吸收性結構44包含由纖維素絨毛例如木漿絨毛和超吸收性顆粒構成的 基材。木漿絨毛可以用合成纖維、聚合物纖維、熔噴纖維或者短切均絲雙組分合成纖維和天 然纖維替代。超吸收性顆粒可以基本上均勻地與親水纖維混合或者可以非均勻地混合。絨 毛和超吸收性顆粒也可以被有選擇地置入吸收性結構44的期待區域內,以更好地容納和 吸收身體排出物。超吸收性顆粒的濃度也可以在吸收芯44的厚度范圍內變化。或者,吸收 性結構44可以包含由纖維網和超吸收性顆粒的層壓品或采用其它合適的手段將超吸收性 材料保持在局部區域內。合適的超吸收性材料可以選自天然的、合成的和改性的天然聚合物和材料。超吸 收性材料可以是無機材料例如硅膠,或者有機化合物例如交聯聚合物,例如中性聚丙烯酸 鈉。合適的超吸收性材料可以購自多個不同的銷售商,例如位于美國密歇根州米德蘭德的 Dow Chemical Company和聯邦德國的克勒菲爾德的Mockhausen GmbH & Co. KG D-47805。在一個實施例中,吸收性結構44包含木漿絨毛和超吸收性材料的混合物。作為總 體原則,吸收性結構44中存在的超吸收性材料的量為基于吸收性組件總重的O至約90重 量%。吸收性結構44適當地具有介于約0. 10克/立方厘米至約0. 35克/立方厘米范圍 內的密度。吸收性結構44可以被或可以未被可有助于保持吸收性組件的完整性和/或形 狀的合適包層包裹或包圍。物品扣接系統80包括橫向相對的適合可反復扣緊地接合到相應的第二扣件84的 第一扣件82。在一個實施例中,每個扣件82、84的前表面或外表面包括多個接合元件。第 一扣件82的接合元件適于反復接合和分離第二扣件84的相應的接合元件,從而可分離地 保持訓練短襯褲20于其三維形態中。扣件82和84可以包含任何適用于吸收性物品的可反復扣緊的扣,例如粘扣、自粘 扣、機械扣等。在特定的實施例中,扣件82、84包括用于獲得改善性能的機械扣件。合適的機械扣件可以通過具有互鎖幾何形狀的材料例如鉤、環圈、球形體、蘑菇形體、箭頭、球頭 桿、凹凸配合件、帶扣、按扣等來提供。在示出的實施例中,第一扣件82 (即在訓練短襯褲20每一側面有一個)包括環圈 扣,并且第二扣件84包括互補的鉤形扣。或者,第一扣件82可以包括鉤形扣,第二扣件84 可以包括互補的環圈扣。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扣件82、84可以包括類似互鎖表面扣件或者 粘結和自粘扣件例如粘扣和容膠著點區或材料等。雖然圖1所示的訓練短襯褲20表示后 側片134,其在與之連接時搭接前側片34,這很方便,但訓練短襯褲20也可以如此設計,前 側片在連接時搭接后側片。本領域技術人員將會認識到,鉤和環圈的形狀、密度和聚合物復 合材料可以被選擇成能獲得扣件82和84之間的期望接合程度。一種更有效的鉤材料可以 包括具有更高的平均鉤高度和/或更多的定向鉤的材料。在接合狀態,所示的實施例的扣 件82、84限定出可反復扣合的接縫66 (圖2)。如上所述,在一個特別合適的實施例中,如圖2和圖4最清楚所示,后側片134被 構造成能使各后側片的內表面限定出環圈扣件82(即后側片134和扣件82—體形成)。但 是應該理解,環圈扣件82可以與后側片134單獨構成并且與之連接,例如通過膠、熱接合、 超聲接合、壓力接合或者其它適當技術,這沒有超出本發明范圍。現在,尤其是參見圖1和圖2,總體以200表示的副扣接系統或丟棄扣接系統設置 用于將訓練短襯褲20保持在本文以后還要描述的緊湊丟棄形態(圖8B)中。如圖2和圖 4所示,丟棄扣接系統包括接片202,其連接在每個后側片134(廣義上講,到訓練短襯褲20 的橫向相對的兩側面)上并且部分橫向延伸到相應后側片的外側,以便在訓練短襯褲的穿 戴形態中與相應的前側片對置。如圖5最清楚所示,每個丟棄接片202包括連接區204,在 該連接區,該丟棄接片被連接到相應的后側片134上,每個丟棄接片還包括接片區206,該 接片區從該連接區橫向向外延伸。更合適的是,丟棄接片202的接片區206包括至少一個 扣件區208,其具有用于將訓練短襯褲保持在其緊湊丟棄形態中的扣件212,并且還可以包 括沿橫向在扣件區外側的捏持區210,以便于用手捏住并相對訓練短襯褲20操縱該丟棄接 片。所示的扣件區208的扣件212包括鉤形扣。每個前側片34的外表面適當地限定 出相應的扣件例如環圈扣,以允許在短襯褲20每一側面上的接片202在短襯褲穿戴形態中 在其扣件區被連接到相應的前側片上(即廣義上講,短襯褲)。例如在一個特別合適的實施 例中,前側片;34可以由如上所述的VFL材料構成,從而該前側片的外表面本身限定出鉤形 扣件。作為另一選擇,環圈扣件(未示出)可以獨立于前側片34形成并且被連接到側片外 表面上,這沒有超出本發明的范圍。訓練短襯褲20的外覆層40的向外表面30也適當地被 構造成能限定出環圈扣件,例如通過用一種限定出環圈扣件的材料構成外覆層(例如VFL 或其它適當材料)或者通過形成獨立的環圈扣件并將其連接到短襯褲外覆層的外表面上, 從而允許丟棄接片202在訓練短襯褲丟棄形態中連接到外覆層上。應該理解,限定出丟棄接片202的一個或多個扣件區208的扣件212可以替代為 環圈扣件,而訓練短襯褲20的前側片34的外表面和外覆層40被構造成限定出相應的鉤形 扣件。在其它實施例中,限定出該丟棄接片的扣件區208和前側片34的外表面和訓練短襯 褲外覆層40的扣件212可以包括其它合適的可分離連接的扣件,這沒有超出本發明的范 圍。也可以想到,限定出該丟棄接片的扣件區208的扣件212可以在穿戴形態下可分離地連接到訓練短襯褲20 (例如到前側片34上),但另外在訓練短襯褲的丟棄形態中被更永久 接合到訓練短襯褲的其它位置(例如到外覆層40)。術語“永久接合”在此是想要指這樣的 連接,該連接通常無法在沒有一定程度破壞或顯著減弱能力的情況下分離,以反復連接至 扣件和/或扣件所安裝的構件。并且,在圖示的實施例中,丟棄接片202是在物品的穿戴形態中連接至前側片34 的外表面(例如訓練短襯褲20的外表面30)相連接。但是,可以想到,穿戴形態下的丟棄 接片202可以被配置成連接至前側片34的內表面(例如訓練短襯褲20的內表面觀),這依 然在本發明之范圍內。每個丟棄接片202的連接區204適當地連接至相應的后側片134(廣義上講,至訓 練短襯褲20的相應側面),并且在所示的實施例中被連接至后側片的內表面。但應該理解, 連接區204可替代為按照與圖7的另一實施例中所示方式相似的方式連接至后側片134的 外表面。在所示的實施例中,在連接區204中,后側片134搭接前側片34,該連接區更合適 地在后側片的橫向邊緣附近連接至該后側片。但是連接區204相反可以沿橫向更遠離后側 片的橫向邊緣地連接至后側片134,例如當前側片34搭接后側片,這不超出本發明的范圍。在一個實施例中,對于兒童訓練短襯褲來說,訓練短襯褲的兩個側面,即從腰部開 口 50延伸至相應的腿部開口 52的側面(確切說,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是前側片和后側片 34,134被連接而在兩者間限定出接縫66),具有從訓練短襯褲的腰部開口延伸至其腿部開 口的且為至少約50毫米、更合適地為至少約75毫米且更適當地為至少約90毫米、再合適 地為至少約110毫米且更加合適地為至少約125毫米的長度Lp。應該理解,對于成人碼的 類似訓練短襯褲的物品,例如成人失禁衣服,例如在前側片和后側片34、134之間接縫66處 的該訓練短襯褲側面的長度Lp可以大于上述尺寸,例如達到約300毫米或更大,這仍然在 本發明的范圍內每個接片202的連接區204適當地具有介于接縫66處的短襯褲20側面的長度Lp 的約35%至100%范圍的最大長度La(圖5),更合適的是介于其約45%至100%范圍的最 大長度。還更合適的是,接片連接區204的最大長度La是在接縫66處的短襯褲20側面的 長度Lp的至少約50 %,例如在約50 %至100 %的范圍,更合適的是,最大長度La為在接縫 處的短襯褲側面的長度Lp的約60%。在一個特定實施例中,接片連接區204的最大長度 La為在接縫處的短襯褲20側面的長度Lp的100%。在本文中關于不同構件尺寸所采用的 術語“最大長度”(或寬度)是想表示構件沿規定方向的最大延伸尺度或達到的范圍,假定 本文的不同構件不可能具有均勻一致的(例如正方形或長方形)形狀,并且想要限定對構 件的尺寸形狀的任何設計限制條件或上限。例如應該理解,丟棄接片202的連接區204不 一定有一致的長度,這還是在本發明范圍內。每個接片202的連接區204適當地連接至后側片134的內表面,例如通過膠粘合、 熱接合、超聲接合、壓力接合或者其它合適的連接技術。更合適的是,每個接片202的接合 面214(圖4)在接片的連接區204被連接至后側片134的內表面。每個接片202的接片區 206橫向伸出到連接區204外而與相應的前側片34的外表面重疊或對置,從而在短襯褲的 穿戴形態中可在短襯褲20外面接近接片區。但是應該理解,接片區206可代替為與前側片 34的內表面相互對置并且可分離地與前側片34的內表面相連接,這沒有超出本發明范圍。在一個實施例中,前側片和后側片34、134(廣義上講,前腰部和后腰部22、24)可沿此通過該物品扣接系統80可分離連接的接縫66具有最大長度Lr (圖4,其在所示的實施 例中由扣接系統80的鉤形扣件84的最大長度限定)。接縫66的長度Lr可以等于短襯褲 20的側面的長度Lp (即從腰部開口 50延伸至腿部開口 52),略微小于在所示出的實施例中 的該短襯褲的側面的長度Lp,或者比該短襯褲的側面的長度Lp短許多。每個接片202,更確切說是其連接區204,適當地相對接縫66的長度Lr具有這樣 的長度尺寸,從而該接片的連接區的最大長度La在接縫最大長度Lr的約35%至約95%的 范圍內,更合適的是約50%至約80%。但是應該理解,連接區204的最大長度La可以是除 上述取值外的其它取值,這沒有超出本發明的范圍。例如在特定實施例中,連接區的最大長 度La可以等于或甚至大于接縫的最大長度Lr。另外,前側和后側34和134通過物品扣接系統80沿此可分離連接的接縫66具有 最大寬度Wr(圖4),它在所示的實施例中由扣接系統80的鉤形扣件84的最大寬度限定。 連接區204具有最大寬度Wa,它可以等于、小于或大于接縫66的寬度fe。相似地,連接區 204具有最大寬度Wa,其可以等于、小于或者大于扣件84的最大寬度。每個接片202的接片區206,即橫向延伸出連接區204外的接片部分(在所示的實 施方式中包括接片的扣件區208和捏持區210),適當地橫向伸出該連接區約5毫米至約20 毫米的最大距離Dt。圖1-圖4所示的每個接片202的接片區206大體為倒圓形狀并且具 有單個頂點,該頂點限定接片區向外超出接片的連接區204的最大橫向距離Dt。但是應該 理解,接片區206可以具有除附圖所示形狀之外的形狀,這沒有超出本發明的范圍。例如在 圖6和圖7中的替代實施例中(分別)示出了丟棄接片502、702,它具有雙頂點形狀,每個 頂點限定了該接片區超出連接區的最大距離Dt。在另一個實施例中,接片區206從連接區204橫向向外伸出的最大距離Dt處于該 接片的連接區202的最大長度La的約5%至約30%的范圍內,更適當的是處于其約10%至 約20%的范圍內。在本文不同的實施例中,每個接片202的接片區206適當地沿短襯褲20側面的長 度Lp大體居中定位(例如在腰部開口 50和相應的腿部開口 52之間),尤其是在前側片和 后側片34、134之間的接縫66處。更合適的是,接片區206具有橫向延伸的中心線C(圖 5),該中心線設置在尤其是在接縫66處的沿短襯褲20側面的長度Lp的中點的約20%內, 更合適的是在接縫66處的長度Lp的約10%內。接片區206也具有最大長度Lt,例如接片區在這里連接至(或者在所示的實施例 中與連接區一體)接片202的連接區204。接片區206的最大長度Lt適當地處于尤其是在 接縫66處的短襯褲20側面的長度Lp的約10%至約70%的范圍內,更合適的是處于其約 25%至約45%的范圍內。盡管在所示的實施方式中該接片區206的最大長度Lt小于連接 區204的最大長度La,可以想到該接片區最大長度Lt可以基本上等于并且甚至可能大于接 片連接區204的最大長度La。參見圖5,在接片的接片區206中,每個接片202的扣件區208適當地沿接片在接 片區縱向延伸到達接片邊緣。但是應該理解,扣件區208不一定在接片區206的接片202 整個長度上延伸,以留在本發明范圍內。如果接片202例如在圖1至圖4所示的實施例中包括捏持區210,則該接片如此適 當構成,即至少在短襯褲穿戴形態中捏持區不可連接至短襯褲(即吸收性物品)。在此情況下使用的術語“不可連接”是指捏持區210在短襯褲穿戴形態下不可分離或不能以其它方 式可分離地連接至短襯褲,捏持區也沒有永久連接至短襯褲。在一個實施例中,捏持區210 從每個接片202的扣件區208橫向延伸出至少約1毫米的距離,例如該距離在約1毫米至 約10毫米的范圍內,以提供足夠多的接片未連接材料以便于捏住并拉拽接片。在一個實施例中,每個接片202合適地由基片216構成,該基片具有例如通過膠 粘合、熱接合、超聲接合、壓力接合或其它合適技術與之連接的扣件212(例如所示實施例 中的鉤形扣件),從而限定了接片的扣件區208。在某些實施方式中,基片216可以如此構 成,即除了扣件區208外,接片沒有可分離地連接到訓練短襯褲20,尤其在接片的捏持區 210(如果有)。在一個特別合適的實施方式中,基片216的伸縮性(至少在其橫向上)比 訓練短襯褲20差(在其橫向或周向上),更合適的是,基片是不能伸縮的,因而沿訓練短襯 褲20橫向拉拽接片以將訓練短襯褲保持在其丟棄形態中,訓練短襯褲(尤其是后側片134) 被允許伸長。例如,可用以構成基片216的一種適當材料是被稱為SMS的三層非織造聚丙 烯材料。SMS是紡粘、熔噴、紡粘的簡稱,通過該工藝構成所述三層并且這三層隨后被層壓在 一起。SMS材料的一個例子在授予Brock等人的美國專利US4041203中描述了。但是應該 注意,包含織造品、膜、泡沫材料/薄膜層壓品及其組合的其它非織造品以及其它材料可以 被用于構成接片202,這沒有超出本發明的范圍。在特定實施方式中,基片216由這樣的材料構成,其可分離地與主扣接系統80的 扣件84接合。例如在多個特定實施例中,基片216由像丙烯酸、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或 聚酯這樣的材料構成,并且通過像經編、縫編或針穿刺這樣的方法被制成環圈型材料。基片 216可以包含能夠纏結或抓住鉤型材料的任何纖維結構,例如梳理的、紡粘的或其它非織造 纖網或復合材料,包括彈性體復合材料和非彈性體復合材料。適用作基片216的一種材料 可以從Guilford Mills公司(美國北卡羅萊娜州的格林斯堡羅)按商品號36549獲得。 另一種合適的基片材料包括花紋未粘合纖網,其在1999年1月12日授予Mokes等人的共 轉讓的美國專利US5858515中公開,該專利以與本文一致的方式被引用納入本文。在多個 特定實施例中,基片216可以包含如上所述的環圈型材料,但是它被連接在襯底結構上,隨 后,該復合材料被連接到物品20上,例如沿前側片或后側片34、134的兩個側邊緣。如上所述,在特定實施例中,該物品的橫向相對的兩側面中的每個側面包含這樣 的材料(例如非織造材料),其與主扣接系統的鉤型材料可分離地接合。當該物品在穿戴 形態中被扣接時,在某些實施例中,該主扣接系統的鉤型材料可以同時接合丟棄接片的基 片和該物品的橫向相對的兩側面的外面層(例如,由彈性非織造層壓品構成的最外側非織 造面層)。例如如果接片的連接區的最大長度La小于接縫最大長度Lr,則很可能該可反復 扣合的接縫66將不僅通過鉤件84與基片216相接合來形成,而且通過鉤件84與側片134 的、超出接片202的連接區204的縱向兩端的外面層部分相接合來構成,如圖代表性示出的 那樣。相似地,如果接片的連接區的最大寬度Wa小于接縫最大寬度Wr,則很有可能該可 反復扣合的接縫66將不僅通過鉤件84與基片216相接合來形成,還通過鉤件84與側片134 的、沿橫向在接片202的連接區204的縱向側邊緣內側延伸的外面層部分相接合來形成,如 圖1代表性示出的那樣。但是,主扣接系統80的鉤型材料84不一定同時接合與丟棄接片 的基片216和該物品的橫向相對的兩側面。例如,如果該接片的連接區最大長度La大于該接縫的最大長度Lr,和/或如果該接片的連接區的最大寬度Wa大于該接縫的最大寬度Wr, 可反復扣合的接縫66可以單獨通過鉤件84與基片216的接合來形成。在使用中,訓練短襯褲20按其穿戴形態被配置和預裝配,此時物品扣接系統80 可分離地連接前腰部和后腰部22、24(更確切說,在所示的實施例中是前側片和后側片34、 134)。每個丟棄接片202的扣件區208被可分離地連接到相應前側片34的外表面,從而在 訓練短襯褲穿戴形態中將每個接片的接片區206可分離地連接到訓練短襯褲20上。當訓練短襯褲20用后要被丟棄時,訓練短襯褲可以像傳統內褲那樣從穿戴者身 上脫下,或者該前腰部和后腰部22J4可以相互分開(例如通過分離物品扣接系統80的扣 件82和84)并且訓練短襯褲從穿戴者身上移走。在前腰部和后腰部22J4被分開以移走 訓練短襯褲的情況下,接片202的扣件區208必須從該前腰部(例如從前側片34)上解下。 為了解下圖1-4的實施例所示的丟棄接片202的扣件區208,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每個丟棄接 片的捏持區210并且從前側片34上拉拽開,直到扣件區脫離其與前側片的連接。為了丟棄用過的訓練短襯褲20,訓練短襯褲鋪放在一個表面上,其后腰部M向下 貼靠該表面并且前腰部和后腰部22、M相互對置。所述兩個側面,確切說前側片和后側片 34、134,在所示出的實施例中適當地以相互對置關系橫向向外延伸。參見圖8A,訓練短襯 褲20的襠部沈和后腰部M的一部分于是被折疊或卷起到訓練短襯褲的前腰部22上。如 果還沒有做到,則在捏持區210捏住丟棄接片202的接片區206并從訓練短襯褲20上扯下 來,從而使接片離開訓練短襯褲(即,離開所示實施例中的前側片34)。在捏著接片202的 解開的接片區206時,接片被拉裹住該訓練短襯褲20的已折疊部分或卷起部分,隨后如圖 8A中的方向箭頭所示朝向彼此拉近。以這種方式拉拽丟棄接片202將拉動可伸縮的后腰部M并適當地拉長后腰部 24(確切說,在所示實施例中是可伸縮的后側片134),從而該后腰部且更合適地是該后側 片基本環繞訓練短襯褲20的已折疊部分或卷起部分。該丟棄接片202的扣件區208被連 接到該襯褲20的已折疊部分或卷起部分上(即訓練短襯褲的外表面30),由此將訓練短襯 褲固定在其如圖8B所示的緊湊丟棄形態中。拉拽并伸長該訓練短襯褲20的后腰部M以 環繞該已折疊部分或卷起部分也使訓練短襯褲的外接部分(例如后腰部,確切說,在所示 實施方式中是后側片)的主要的橫向區段或周向區段在訓練短襯褲丟棄形態中處于張緊 狀態(例如因為彈性后側片134中的彈力)。這允許訓練短襯褲20在丟棄形態中處于相對 緊湊形式并且大體被緊緊保持在此緊湊形態中,以減小訓練短襯褲泄漏的危險。雖然在圖8B中的丟棄接片202被置入大體相互靠近的位置以將訓練短襯褲20保 持在其丟棄形態中,但可以想到,其中一個接片可以拉拽越過訓練短襯褲的縱向中心線并 被固定在訓練短襯褲上(例如固定到訓練短襯褲的外表面30上),接著,其它接片被拉拽越 過該縱向中心線并越過該一個接片并被固定到該訓練短襯褲上,例如到其上連接有該一個 接片的后側片134上,因為它是由VFL材料構成,由此提供更緊湊的訓練短襯褲丟棄形態。圖6表示個人穿戴用吸收性物品的一個替代實施例,其也呈一條訓練短襯褲420 的形式,具有與圖1至圖4的實施例的接片202相似的副接片或丟棄接片502,但是接片區 506配置成雙頂點形式。本實施例的每個接片502的扣件區508橫向延伸至接片區506端 部,從而接片省掉了捏持區。圖7表示個人穿戴用吸收性物品的另一個替代實施例,其也呈與圖6所示的相似的一條訓練短襯褲620的形式,但丟棄接片702具有多個連接區704,所述連接區與訓練短 襯褲的后側片734外表面(廣義講是后腰部724的外表面730)相連。本實施例中的每個 接片702的接片區706被配置呈具有扣件區708和沿橫向在連接區704之外的捏持區10。圖9表示個人穿戴用吸收性物品的一個替代實施例,其也呈與圖1所示相似的一 條訓練短襯褲820的形式,但該丟棄接片902的接片區906偏離連接區的中心線,這樣一 來,例如接片區906與靠近訓練短襯褲的腿部開口相比更靠近腰部開口 50。在介紹本發明的組成部件或優選實施方式時,冠詞“一個”、“該”和“所述”是想表 示存在一個或多個所述構件。術語“包括”、“包含”和“具有”是想表示開放式的,想表示可 以有除所列構件之外的其它構件。因為可以在上述構造中在布超出本發明范圍的情況下做出各種不同的改變,所以 包含在以上說明書中的或如附圖所示的所有內容本該被解釋為示范性的,而沒有限制意 味。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圍繞穿戴者腰部的個人穿戴用吸收性物品,所述物品包括面向穿戴者的透液的內表面;背對穿戴者的外表面;設于該內表面和該外表面之間的吸收芯體;第一腰部、第二腰部以及在該第一腰部和第二腰部之間縱向延伸并將該第一腰部和第 二腰部互連的襠部,該第一腰部與該第二腰部之間被永久連接或可分離地連接,從而限定 出該吸收性物品的穿戴形態,該穿戴形態具有腰部開口、與該腰部開口分隔開的至少一個 腿部開口以及橫向相對的兩側面,每個所述側面從該腰部開口至該至少一個腿部開口延伸 長度Lp,該物品能從該穿戴形態被配置到丟棄形態,在該丟棄形態中,該物品是大體緊湊以 便丟棄的;主扣接系統,用于在該物品的側面將該第一腰部可分離地連接到該第二腰部,該主扣 接系統包括永久連接到該第一腰部的鉤材料;以及丟棄接片,具有連接區,該連接區在第二腰部永久連接到該物品的其中一個側面上并沿該側面的長度 Lp的至少一部分延伸最大長度La ;以及接片區,該接片區從該連接區橫向向外延伸并能至少在該物品的丟棄形態下連接到所 述物品,該丟棄接片包括基片和在該接片區連接到該基片的扣件,其中,該丟棄接片的基片可分離地連接到該主扣接系統的鉤材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是,該丟棄接片的扣件被配置成在該物 品的穿戴形態中可分離地連接到該物品的第一腰部并且在該物品的丟棄形態中可分離地 連接到該物品的外表面。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是,該接片區還包括用于捏持該丟棄接 片的接片區的捏持區,該捏持區通常至少在該物品的穿戴形態中不連接到該物品,其中該 丟棄接片的捏持區沿橫向設置在該丟棄接片的扣件的外側。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是,該連接區的最大長度La為該物品的 所述側面的長度Lp的約50%至約10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是,該物品的第一腰部和第二腰部在該 物品的每個所述側面沿長度Lr可分離地相互連接,該丟棄接片的連接區的最大長度La為 該物品的第一腰部和第二腰部之間的可分離連接的長度Lr的約50%至約8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是,該物品的第一腰部和第二腰部在該 物品的每個所述側面沿寬度Wr可分離地相互連接,其中該連接區的最大寬度Wa小于在該 物品的第一腰部和第二腰部之間的可分離連接的寬度Wr。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是,該物品的第一腰部和第二腰部在該 物品的每個所述側面沿寬度Wr可分離地相互連接,其中該連接區的最大寬度Wa大于在該 物品的第一腰部和第二腰部之間的可分離連接的寬度Wr。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是,該物品的所述橫向相對的兩側面均 包括靠近該丟棄接片的連接區并能與該主扣接系統的鉤材料可分離地接合的非織造材料, 其中當該物品在穿戴形態中被扣合時,該主扣接系統的鉤材料同時與該丟棄接片的基片和 該非織造材料相接合。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是,該第一腰部是前腰部,該第二腰部是 后腰部,其中該主扣接系統的鉤材料被永久連接到該物品的該前腰部的外表面,該丟棄接 片的連接區被永久連接到該物品的該后腰部的內表面。
10.一種用于圍繞穿戴者腰部的個人穿戴用的預扣合且可反復扣緊的短襯褲狀吸收性 物品,該物品包括面向穿戴者的透液的內表面;背對穿戴者的外表面;設于該內表面和該外表面之間的吸收芯體;第一腰部、第二腰部以及在該第一腰部和該第二腰部之間縱向延伸并將該第一腰部和 該第二腰部互連的襠部,該第一腰部和該第二腰部可分離地連接以限定出該吸收性物品的 穿戴形態,該穿戴形態具有腰部開口、與該腰部開口分隔開的兩個腿部開口以及橫向相對 的兩側面,每個所述側面從該腰部開口向該腿部開口延伸長度Lp,該物品能從該穿戴形態 配置到丟棄形態,在該丟棄形態中,該物品是大體緊湊以便丟棄的;主扣接系統,其在該物品的側面將該第一腰部可分離地連接到該第二腰部,該主扣接 系統包括永久連接到所述第一腰部的鉤材料;以及丟棄接片,具有連接區,該連接區在第二腰部永久連接到該物品的其中一個側面上并沿該側面的長度 Lp的至少一部分延伸最大長度La ;以及接片區,該接片區從該連接區橫向向外延伸并能至少在該物品的丟棄形態中連接到該 物品,該丟棄接片包括基片和在該接片區連接到該基片的扣件,其中該丟棄接片的基片被可分離地連接到該主扣接系統的鉤材料。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是,在該穿戴形態中,該丟棄接片的扣 件被可分離地連接到該物品的第一腰部。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吸濕性物品,其特征是,該接片區還包括用于捏持該丟棄 接片的接片區的捏持區,該捏持區通常至少在該物品的穿戴形態中不連接到該物品,其中 該丟棄接片的捏持區沿橫向設置在該丟棄接片的扣件的外側。
13.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是,該連接區的最大長度La為該物品 的側面的長度Lp的約50%至約100%。
14.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是,該物品的第一腰部和第二腰部在 該物品的每個所述側面沿長度Lr可分離地相互連接,該丟棄接片的連接區的最大長度La 為該物品的第一腰部和第二腰部之間的可分離連接的長度Lr的約50%至約80%。
15.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是,該物品的第一腰部和第二腰部在 該物品的每個所述側面沿寬度Wr可分離地相互連接,其中該連接區的最大寬度Wa小于在 該物品的第一腰部和第二腰部之間的可分離連接的寬度Wr。
16.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是,該物品的第一腰部和第二腰部在 該物品的每個所述側面沿寬度Wr可分離地相互連接,其中該連接區的最大寬度Wa大于在 該物品的第一腰部和第二腰部之間的可分離連接的寬度Wr。
17.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是,該物品的所述橫向相對的兩側面 均包括靠近該丟棄接片的連接區并能與該主扣接系統的鉤材料可分離地接合的非織造材料,其中當該物品在穿戴形態中被扣合時,該主扣接系統的鉤材料同時與該丟棄接片的基 片和該非織造材料相接合。
18.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是,該第一腰部是前腰部,該第二腰部 是后腰部,該主扣接系統的鉤材料被永久連接到該物品的前腰部的外表面,該丟棄接片的 連接區被連接到該物品的后腰部的內表面。
19.一種用于圍繞穿戴者腰部的個人穿戴用的、預扣合且可反復扣緊的短襯褲狀吸收 性物品,該物品包括面向穿戴者的透液的內表面;背對穿戴者的外表面;設于該內表面和該外表面之間的吸收芯體;第一腰部、第二腰部以及在該第一腰部和該第二腰部之間縱向延伸并將該第一腰部和 該第二腰部互連的襠部,該第一腰部和該第二腰部可分離地連接以限定出該吸收性物品的 穿戴形態,該穿戴形態具有腰部開口、與該腰部開口分隔開的兩個腿部開口以及橫向相對 的兩側面,每個所述側面從該腰部開口向該腿部開口延伸長度Lp,該物品能從該穿戴形態 配置到丟棄形態,在該丟棄形態中,該物品是大體緊湊以便丟棄的;主扣接系統,其在該物品的側面將該第一腰部可分離地連接到該第二腰部,該主扣接 系統包括永久連接到該第一腰部的鉤材料;以及 丟棄接片,具有連接區,該連接區在該第二腰部永久連接到該物品的其中一個側面的內表面上并沿該 側面的長度Lp的至少一部分延伸最大長度La,其中該連接區的最大長度La為該物品的側 面的長度Lp的約50%至約100% ;以及接片區,該接片區從該連接區橫向向外延伸并能在該穿戴形態中連接到該物品的第一 腰部并能至少在該物品的丟棄形態中可分離地連接到該物品的外表面,該丟棄接片包括基 片和在該接片區連接到該基片的扣件;其中該丟棄接片的基片可分離地連接到該主扣接系統的鉤材料。
20.根據權利要求19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是,該接片區還包括用于捏持該丟棄 接片的接片區的捏持區,該捏持區通常至少在該物品的穿戴形態中不連接到該物品,其中 該丟棄接片的捏持區沿橫向設置在該丟棄接片的扣件的外側。
全文摘要
一種個人穿戴用吸收性物品包括第一腰部和第二腰部,所述腰部永久連接或可分離地連接以限定出橫向相對的兩側面,每個所述側面從物品的腰部開口至腿部開口延伸長度Lp。丟棄接片具有連接區,它連接到物品的一個側面并至少沿該側面的長度Lp的至少一部分延伸最大長度La。該物品包括主扣接系統用于將第一腰部可分離地連接到第二腰部,主扣接系統包括永久連接到第一腰部的鉤狀材料。該物品還包括丟棄接片,其具有在第二腰部永久連接到該物品的其中一個側面的連接區,連接區沿該側面的長度Lp的至少一部分延伸最大長度La。丟棄接片還包括接片區,其從連接區橫向向外延伸并能在穿戴形態中連接到該物品的第一腰部并且能至少在該物品的丟棄形態中連接到物品。丟棄接片包括基片和在接片區連接到基片的扣件。丟棄接片的基片可分離地連接到主扣接系統的鉤材料。
文檔編號A61F13/49GK102046132SQ200980120147
公開日2011年5月4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1日 優先權日2008年5月30日
發明者D·R·斯林茲, N·E·道森 申請人:金伯利-克拉克環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