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蟾毒它靈在制備治療顱內腫瘤藥物中的應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蟾毒它靈及其組合物的新用途,具體是涉及蟾毒它靈及其組合物在制備治療顱內腫瘤藥物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顱內腫瘤又稱腦腫瘤,是臨床常見疾病,一般分為原發和繼發兩大類。原發性顱內腫瘤可發生于腦組織、腦膜、顱神經、垂體、血管殘余胚胎組織等。繼發性腫瘤指身體其它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或侵入顱內形成的轉移瘤。腦腫瘤每年的發病率在我國為4-10萬, 近年來,顱內腫瘤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據統計,顱內腫瘤約占全身腫瘤的5%,占兒童腫瘤的 70 %,而其它惡性腫瘤最終會有20-30 %轉入顱內,由于其膨脹的浸潤性生長,在顱內一旦占據一定空間時,不論其性質是良性還是惡性,都勢必使顱內壓升高,壓迫腦組織,導致中樞神經損害,危及患者生命。顱內腫瘤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以20-50歲為最多見。少兒以顱后窩及中線腫瘤較多見,主要為髓母細胞瘤,顱咽管瘤及室管膜瘤。成人以大腦半球膠質瘤為最多見,如星形細胞瘤、膠質母細胞瘤、室管膜瘤等,其次為腦膜瘤、垂體瘤及顱咽管瘤、 神經纖維瘤、海綿狀血管瘤、膽脂瘤等。目前,國內外對顱內腫瘤的治療多采用手術、化療、放療、X刀、Y刀等,但大多難以治愈。惡性腫瘤病程短,發展快,根據惡性程度高低手術切除的多少或放化療的敏感度, 復發有早有晚,生長在腦干、丘腦等重要部位的腫瘤難以手術或不能手術;X刀、放射等治療后的腫瘤可有縮小或短時間內控制增長,以后瘤體不再生長、復發。生長在腦干等重要部位的腦瘤手術只能部分或大部分切除,手術后瘤體還會再復發、再生長。顱內惡性腫瘤手術后放、化療平均存活率不足一年。偏良性的膠質瘤,垂體瘤、顱咽管瘤、膽脂瘤等顱內良性腫瘤手術不易切除干凈,Y刀、X刀、放射治療并不可能徹底殺死腫瘤,因此大部分患者手術后仍然會再復發。除此之外作為化療手段,現有的化療藥物因多數不能有效通過血腦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 BBB),因此也就不能有效發揮治療顱內腫瘤的作用。中藥蟾酥及蟾酥類制劑在臨床中用于治療腫瘤多有報道,主要報道用于治療肺癌、肝癌、消化道腫瘤、白血病、宮頸癌及陰莖癌、乳腺癌及皮膚癌等。對蟾酥的活性成分的研究也十分廣泛,但大部分研究局限于蟾毒靈、脂蟾毒配基、華蟾素毒基等。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公開蟾毒它靈在制備治療顱內腫瘤藥物中的應用, 以滿足臨床應用的需要。蟾毒它靈,是從中藥蟾酥或蟾皮以及蟾蜍分泌物中提取分離得到的一種化合物, 其結構式為
所述蟾毒它靈可采用文獻報道的方法進行制備(楊秀偉等,華蟾毒精和羥基華蟾毒精的人腸內細菌代謝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01,33(3) =199-204.;張英等.中華大蟾蜍皮的化學成分[J].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07,M (8) :484-487.),或者可采用商業化的產品,如J&K CHEMICAL LTD.公司提供CAS號為471-95-4的產品。發明人發現,蟾毒它靈體外具有很好的抑制腦腫瘤細胞生長的活性,動物給藥研究發現,蟾毒它靈可以很好透過血腦屏障,并且腦內藥物濃度高于有效藥物濃度數倍,因此可將蟾毒靈及其組合物作為活性成分用以制備治療腦部腫瘤藥物。可以以組合物的形成,通過口服、靜脈注射或者是透皮滲透方式,施加于需要治療的患者,劑量一般為0. 05 ;3mg/天/Kg,具體可根據病人的病情、年齡等,由醫師決定;所述組合物,包括治療有效量的蟾毒它靈和醫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所述載體包括稀釋劑、賦形劑如水等,填充劑,如淀粉、蔗糖等,粘合劑,如纖維素衍生物明膠、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潤滑劑,如滑石粉等。含有蟾毒它靈的組合物中,蟾毒它靈的重量含量為0. 01% 99. 9% ;優選的重量含量為0. 99. 0%。可采用本領域公知的方法,將含有蟾毒它靈的組合物,制備成為粉針劑、顆粒劑、 膠囊、膏劑、霜劑、透皮貼劑或其他口服劑。蟾毒它靈體外抗腫瘤實驗證明,蟾毒它靈對人膠質瘤及其它顱內腫瘤細胞株具有較強的抑制活性,IC50在50 200ng/ml,并且具有較好的量效關系。實驗結果顯示蟾毒它靈的抑制腫瘤生長效果優于臨床現在應用的藥物。動物腦內藥物濃度均高于起效藥物濃度,具有很大開發應用前景。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化合物蟾毒它靈的分離精制將蟾酥藥材敲碎后利用粉碎機打成細小顆粒,稱取300g置于5L圓底燒瓶中,加入 3L體積濃度為95%的乙醇,水浴加熱回流他,提取液過濾;藥渣再加5L體積濃度為95%的乙醇同上操作,共提取3次,合并全部濾液在55°C水浴旋轉濃縮至約250ml時,轉移至大梨型瓶中再加入500ml純水,加入500ml氯仿,蓋塞振搖并超聲2h,放置過夜分層,分取氯仿層;剩余水層再加入氯仿同上操作,共萃取多次。合并全部氯仿層減壓濃縮至干,得固體。取氯仿萃取物,用適量氯仿溶解后加薄層層析硅膠G拌樣,用硅膠H上柱,用石油醚和乙酸乙脂梯度洗脫層析分離,得到多個流份。將含有蟾毒它靈的流份以體積濃度55%的甲醇為流動相進行分離收集相應組分并濃縮至干,即可獲得蟾毒它靈純品。實施例2配制蟾毒它靈注射液配方(以重量比例計)蟾毒它靈1-10份,藥用級乙醇5 100份Cremophor EL 5 100 份.維生素C0.001 2份.采用公知的方法,配制成為注射液。實施例3片劑(以重量比例計)蟾毒它靈1-10份淀粉5-100 份輕丙甲纖維素 0.1-10份微粉娃膠0. 01-0. 5份硬脂酸鎂0. 01-0. 5份采用公知的方法,制備成為片劑。實施例4蟾毒它靈對人腦膠質瘤U-251的抑制作用采用文獻(黃銀久,等'‘SRB法和MT法抗腫瘤藥物蹄選結果相關性研究.‘‘生物 學雜志(04) :13-16.)報道相同的SRB法,對人腦膠質瘤U-251進行體外抑制活性測試。人腦膠質瘤U-251細胞株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庫提供。蟾毒它靈由J&K CHEMICAL LTD提供。試驗藥物將蟾毒它靈溶解在甲醇或DMSO中配制成不同濃度的溶液,其中,蟾毒 它靈由J&K CHEMICAL LTD提供。將不同濃度的藥物分別加樣測其對人腦膠質瘤U-251細 胞生長的抑制活性,加樣量不超過1%。試驗結果見表1。采用SRB法,對人腦膠質瘤U-251進行體外抑制活性測試。實驗結果顯示蟾毒它 靈對人腦膠質瘤U-251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呈現了較好的量效關系,其IC5。在0. Iii g/ml。表1對人腦膠質瘤U-251細胞生長的抑制率%
權利要求
1.蟾毒它靈在制備治療顱內腫瘤藥物中的應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包括治療有效量的蟾毒它靈和醫藥學上可接受的載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藥物為注射劑、粉針劑、顆粒劑、膠囊、膏劑、霜劑、透皮貼劑或其他口服劑。
4.根據權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顱內腫瘤為腦膠質瘤及其他顱內腫瘤。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蟾毒它靈在制備治療顱內腫瘤藥物中的應用,蟾毒它靈體外抗腫瘤實驗證明,蟾毒它靈對人膠質瘤及其它顱內腫瘤細胞株具有較強的抑制活性,IC50在50~200ng/ml,并且具有較好的量效關系。實驗結果顯示蟾毒它靈的抑制腫瘤生長效果優于臨床現在應用的藥物。動物給藥后,測其體內藥物分布發現,腦內藥物濃度均高于起效藥物濃度,具有很大開發應用前景。
文檔編號A61K31/585GK102204919SQ20101013604
公開日2011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3月30日
發明者于垂亮, 侯惠民 申請人:上海現代藥物制劑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