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醫療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內窺鏡系統以及外套管。本申請以美國專利申請11/331974號(2006年1月13日申請)、以及美國臨時申 請60/759120號(2006年1月13日)為基礎,在此引用其內容。
背景技術:
公知有一種這樣的腹腔鏡手術,S卩,在對人體的內臟器官等進行醫療行為(包括 觀察、處理等,下同)的情況下,替代較大地切開腹壁,而在腹壁打開多個開口,在開口中分 別插入硬性的腹腔鏡、鉗子等處理器具來進行手術。由于僅打開較小的開口即可,因此,具 有侵害較少、患者的恢復較快的優點。另外,近年來,作為進一步降低對患者的侵害的方法,提出了一種從患者的口、鼻、 肛門等自然開口處插入內窺鏡來進行手術的方法。在美國專利第5458131號中公開有這樣 的醫療行為的一個例子。從腹腔充氣后的患者的口中插入軟性的內窺鏡,將內窺鏡從形成 于胃壁的開口送出到腹腔內。內窺鏡用于監視腹腔內。并且,使用通入到內窺鏡中的處理 器具和通入到開設于胃的其他開口、自肛門開通于S狀結腸的開口中的處理器具來處理器 官。在腹腔內進行的手術結束之后,拔出處理器具并堵塞開口。在堵塞開口時,吸引開口周 圍的組織而使其集束,利用0型圈扎緊組織。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醫療系統包括第1流路,能導入到腹腔內;第2流路,能從生物體的自然開口導入到管腔器官內;控制器,能夠使用上述第1流路和上述第2流路來控制壓力,使得管腔器官內的壓 力低于腹腔的壓力。開口形成構件,在利用上述控制器將管腔器官內的壓力控制成小于或等于腹腔內 的壓力的狀態下,自管腔器官的內側在管腔器官的壁部形成開口。
圖I(A)是表示包括進行醫療行為的裝置的一個例子的醫療系統整體構造的圖。 圖(B)是圖(A)的局部放大圖。圖2是表示送氣裝置的構造的圖。圖3是壓力調整的流程圖。圖4是說明醫療行為的圖,是在胃中形成開口的圖。
圖5是表示通過胃的開口向腹腔中導入內窺鏡而進行醫療行為的情況的方式之 一的圖。圖6(A)是用于說明另一方式的送氣路線的圖。圖(B)是圖(A)的栓的放大圖。圖 (C)是圖(A)的內窺鏡前端部分的放大圖。圖(D)是局部注射針的放大圖。圖7是使通入到了內窺鏡中的局部注射針貫穿胃壁而對腹腔充氣的圖。圖8是表示送氣裝置的構造的圖。圖9(A)是用于說明其他方式的送氣路線的圖。圖(B)是圖(A)所示的外套管的 放大圖。圖10是壓力調整的流程圖。圖11是表示送氣裝置的構造的圖。圖12是使通入內窺鏡中的局部注射針貫穿胃壁而對腹腔充氣的圖。圖13是將外套管壓靠于胃壁上的圖。圖14是壓力調整的流程圖。圖15是將胃壁吸引到外套管內的圖。圖16是利用高頻刀具在被吸引的胃壁上形成開口的圖。圖17是用于說明其他方式的送氣路線的圖。圖18是表示前端罩的構造的剖視圖。圖19是將胃壁吸引到外套管內的圖。圖20是利用高頻刀具在被吸引的胃壁上形成開口的圖。圖21是表示區別于內窺鏡地另外插入送排氣用管的方式的圖。圖22是表示在內窺鏡的外側安裝送排氣用管的方式的圖。圖23是表示在外套管的外側安裝送排氣用管的方式的圖。圖24是表示胃內氣腹針的圖。圖25是沿著圖24中的XXV-XXV的剖視圖。圖26是表示通過口咽和食道進入胃中的內窺鏡的人體軀干的概略側剖視圖。圖27是表示為了切開胃壁而在遠端頂端使用針電極的內窺鏡的人體軀干的概略 側剖視圖。圖28是通過胃壁的切開部進入腹腔內腔的內窺鏡的概略側剖視圖。圖29是通入內窺鏡配置的、為了擴張胃的較小的切開部而配置于胃壁切開部的 擴張球囊的概略圖。圖30是表示進入到腹腔內腔中的內窺鏡和外套管的、人體軀干的概略側剖視圖。圖31是與圖28同樣的人體軀干的概略側剖視圖,但表示胃和腸的膨脹使腹腔內 腔尺寸變小的狀況。圖32㈧表示沿著圖⑶中的A-A線剖取的外套管與內窺鏡的剖視圖(未表示食 道壁)。圖(B)表示采用第1實施例的外套管的等角圖,外套管與內窺鏡一同表示。內窺鏡 的遠端從胃的切開部插入。圖33㈧表示沿著圖⑶中的A-A線剖取的剖視圖。圖⑶表示采用第2實施例 的外套管的等角圖,外套管與內窺鏡一同表示。外套管與內窺鏡從胃的切開部插入。圖34㈧表示沿著圖⑶中的A-A線剖取的剖視圖。圖⑶表示采用第3實施例的外套管的等角圖,外套管與內窺鏡一同表示。外套管與內窺鏡從胃的切開部插入。圖35㈧表示沿著圖⑶中的A-A線剖取的剖視圖。圖⑶表示采用第4實施例 的外套管的等角圖,外套管與內窺鏡一同表示。外套管與內窺鏡從胃的切開部插入。圖36㈧表示沿著圖⑶中的A-A線剖取的剖視圖。圖⑶表示采用第4實施例 的外套管的等角圖,外套管與內窺鏡一同表示。外套管與內窺鏡從胃的切開部插入。外套 管遠端的破斷圖表示外套管與內窺鏡之間的氣體密封圖。利用外套管壁的開口部,可使氣 體在胃與外套管的內腔之間流動。圖37是表示外套管與吸引裝置的連接的概略圖。吸引裝置自外套管的內腔排出 氣體。兩裝置之間的閥控制來自外套管的吸引。圖38是表示在自動氣體控制裝置連接于外套管的情況下,可以向外套管中注入 氣體并可以自外套管排出氣體的替代實施例的概略圖。附圖標記說明1、醫療裝置;2、推車;3、系統控制器;4、內窺鏡;5、內窺鏡系統;6、送氣裝置;7、 監視器;8、集中顯示盤;9、集中操作盤;11、光源裝置;12、送氣送水裝置;13、吸引裝置; 21、操作部;22、插入部;23、角度旋鈕;24、按鈕;25、通用光纜;26、處理器具插入部;27、 栓;30、外套管;31、彎曲部;32、觀察裝置;33、照明裝置;34、送氣送水通道;35、吸引通道; 36、作業用通道;40、高壓氣瓶;41、送氣裝置;42、管;43、管;44、管;45、高壓氣體用管;46、 高壓管接頭;47、腹腔充氣用管接頭;48、管腔用管接頭;49、管接頭;50、氣腹針;60、流路; 61、供給壓力傳感器;62、控制器;63、減壓器;64、流路;65、管路;66、電氣比例閥;67、電磁 閥;68、壓力傳感器;69、流量傳感器;71、電氣比例閥;72、電磁閥;73、安全閥;74、流量傳 感器;75、壓力傳感器;76、設定操作部;77、顯示部;80、處理器具;90、局部注射針;91、栓; 95、護套;96、針構件;97、開口 ;97、前端開口 ;101、送氣裝置;103、安全閥;103、105、安全 閥;104、壓力傳感器;105、安全閥;110、外套管;111、基端部;112、撓性筒部;113、口 ;121、 送氣裝置;122、吸引器;123空間;130、高頻刀具;131、前端部;141、送氣裝置;142、前端 罩;143、突起;144、環;145、空間;160、管;160、161、管;161、管;170、管;171、管;181、管; 182、氣密閥;190、胃內氣腹針;191、腹腔充氣送氣用內腔;192、排氣用內腔;193、內腔; 194、開口 ; 195、開口 ; 196、開口 ; 197、管;401、近端;402、遠端;403、食道;404、胃;405、夕卜 套管;406、幽門;407、球囊擴張器;408、胃壁;409、口咽;410、外套管;411、切開部;412、 腹腔內空間;413、小腸;415、外套管;416、氣密密封;417、近端;418、管腔內空間;419、軟 性內窺鏡;420、口 ;423、遠端;423、遠端頂端;423、遠端;424、管;426、近端;427、粘接帶; 428、內腔;428、氣體內腔;429、外套管;430、共用壁;432、通道;433、氣體內腔;434、連接 管;436、氣密密封;437、腹腔內空間;438、開口部;AC、腹腔;Pa、壓力值;Pa、壓力值;Ps、壓 力值;P0、開口 ;Ps、壓力值;Pss、壓力值;SO、開口 ;ST、胃;SW、胃壁;W、目標部位。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另外,在下面對相同的構成要件標注相同的附圖 標記。另外,省略重復的說明。第1實施方式圖IA表示本實施方式中使用的醫療系統。醫療系統1包括搭載于推車2上的系統控制器3、包括可插入到生物體中的內窺鏡4的內窺鏡系統5、送氣系統6、作為顯示裝置 的監視器7、集中顯示盤8和集中操作盤9。系統控制器3總體地控制整個醫療系統1。在系統控制器3上,借助未圖示的通信 線路連接有集中顯示盤8、集中操作盤9、內窺鏡系統5等,可進行雙向通信。內窺鏡系統5從患者的口對管腔器官、腹腔進行醫療行為,其結構包括軟性的內 窺鏡4、攝像機控制單元(以下稱作(XU) 10、光源裝置11、送氣送水裝置12和吸引裝置13。內窺鏡4具有由手術人員操作的操作部21,自操作部21延伸地設置有具有柔性的 縱長的插入部22。操作部21上配設有彎曲操作插入部22的角度旋鈕23和各種按鈕24, 它們利用通用電纜25連接于系統光源裝置11等。此外,在操作部21的側部設有供處理器 具等插入的處理器具插入部26。在處理器具插入部26中安裝有保持氣密的栓27。另外, 在圖IA中,內窺鏡4可通過引導向體內插入的外套管30內而插入到胃ST內,但外套管并 不一定是必需的。在插入部22的前端設有可彎曲操作的彎曲部31。如圖IB所示,在插入部22的前 端面配設有觀察裝置32、照明裝置33、送氣送水通道34的前端開口、吸引通道35的前端開 口,作業用通道36的前端開口。觀察裝置32具有觀察光學系統和攝像裝置,將生物體內的光學圖像轉換為電信 號,通過通用電纜25將其輸出到CXUlO。CXUlO將自觀察裝置32發送來的電信號轉換為視 頻信號,使生物體內的光學圖像顯示于監視器7或集中顯示盤8。照明裝置33具有照明窗 和光導,使用自光源裝置11供給的照明光照射生物體內。自送氣送水裝置12通過通用電纜25向送氣送水通道34中送氣送水。吸引通道 35通過通用電纜25連接于吸引裝置13。作業用通道36通過插入部22內而連接于操作部 21側部的處理器具插入部26。另外,內窺鏡4的構造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構成為, 省略吸引通道35而使用作業用通道36來吸引。在監視器7中,接受自CXUlO輸出的視頻信號而顯示有內窺鏡圖像。在集中顯示 盤8中安裝有液晶顯示器等顯示畫面。集中顯示盤8向顯示畫面中輸出內窺鏡圖像,并且, 集中顯示自系統控制器3獲取的各裝置的動作狀況。集中操作盤9構成為,例如可以使用 接觸式傳感器來輸出各種操作、設定。通過使用集中操作盤9,可以遠距離操作各系統。送氣系統6以作為腹腔充氣用流體的供給源的高壓氣瓶40、送氣裝置41、和自送 氣裝置41朝向患者延伸的管42、43、44為主要構成要件。例如,作為高壓氣體的二氧化碳 以液化的狀態填充于高壓氣瓶40中。自高壓氣瓶40延伸的高壓氣體用管45連結于送氣 裝置6的高壓管接頭46。除高壓管接頭46之外,在送氣裝置41中還設有腹腔充氣用管接 頭47、管腔用管接頭48和壓力測定用管接頭49。連接于腹腔充氣用管接頭47的管42連接有氣腹針50。連接于管腔用管接頭48 的管43通過內窺鏡4的通用電纜25連接于送氣送水通道34。連接于壓力測定用管接頭 49的管44從內窺鏡4的栓27插入,被引導到作業用通道36的前端。各管42 44由硅樹 脂、特氟綸(注冊商標)制成。在此,圖2表示送氣裝置41的概略構造。送氣裝置41在連接于高壓管接頭46的流路60中設有供給壓力傳感器61,計測自 高壓氣瓶40供給的二氧化碳的壓力并將其輸出到控制器62。在供給壓力傳感器61的下游設有減壓器63。減壓器63將高壓氣體降低到規定的壓力。在減壓器63的下游,朝向腹腔 充氣用管接頭47形成有第1流路64,并且,朝向管腔用管接頭48延伸有自第1流路64分 叉的第2流路65。在第1流路64中,自上游側依次設有第1電氣比例閥66、第1電磁閥67、第1壓 力傳感器68、第1流量傳感器69和第1安全閥103。第1電氣比例閥66根據來自控制器 62的控制信號,改變作用于閥部的減壓彈簧的力,利用電氣方法調整二氧化碳的壓力。在 第1電氣比例閥66中,在0 SOmmHg的范圍內調整二氧化碳的送氣壓力。第1壓力傳感 器68通過第1流路64來測定腹腔AC內的壓力值Pa。第1流量傳感器69測定通過第1流 路64的二氧化碳的流量,并將其輸出到控制器62。第1安全閥103是根據控制器62的控 制信號進行打開、關閉動作的電磁閥。在第2流路65中,自上游側依次設有第2電氣比例閥71、第2電磁閥72、第2安 全閥73和第2流量傳感器74。第2電氣比例閥71根據來自控制器62的控制信號,在0 500mmHg的范圍內調整二氧化碳的送氣壓力。第2安全閥73是根據來自控制器62的控制 信號進行打開、關閉動作的電磁閥。第2流量傳感器74測定通過第2流路65的二氧化碳 的流量,并將其輸出到控制器62。在壓力測定用管接頭49上還連接有第2壓力傳感器75。第2壓力傳感器75測定 胃ST內的壓力值Ps,其輸出被輸入到控制器62。另外,除此之外,在控制器62上還連接有 設定操作部76和顯示部77。設定操作部76及顯示部77受理送氣裝置41所特有的顯示、 操作,例如設置于送氣裝置41的前表面操作盤。作為設定操作部76,列舉出電源開關、送氣 開始按鈕、送氣停止按鈕。作為顯示部77,列舉出根據供給壓力傳感器61的輸出而進行顯 示的氣體剩余量顯示部。接著,對使用圖1的醫療系統1進行醫療行為的情況下的作用進行說明。下面,對從作為生物體自然開口的患者的口中插入內窺鏡4來對作為要進行期望 醫療行為的對象的內臟器官、組織(以下稱作目標部位)進行處理的手術進行說明。但是, 插入內窺鏡4的自然開口并不限定于口,也可以是鼻、肛門。另外,作為醫療行為的處理適 用縫合、觀察、切開、提取細胞等各種行為。從患者的口插入內窺鏡4的插入部22,將插入部22的前端引導到胃ST內。另夕卜, 將氣腹針50通過患者的腹壁刺入到腹腔AC。最初,自送氣裝置41通過管43向胃ST內送氣,使胃ST膨脹而可以利用內窺鏡4 確認切開目標部位。此時,手術人員操作圖1所示的集中操作盤9、送氣裝置41而選擇第2 管路65,并且,設定胃ST的內壓。圖2所示的控制器62使第2電氣比例閥71工作,打開第 2電磁閥72。第2電氣比例閥71的開度由控制器62根據第2流量傳感器74的輸出來設 定。高壓氣瓶40內的二氧化碳自第2管路65通過管43而被導入到內窺鏡4的送氣送水 通道34,從前端開口被輸送到胃ST內。由于二氧化碳流入,因此胃ST內的壓力上升。通過插入到作業用通道36中的管44而利用第2壓力傳感器75來檢測胃ST內的 壓力值Ps。控制器62將第2壓力傳感器75的壓力值Ps (實測值)、和手術人員設定的目 標壓力進行比較。在壓力值Ps未達到目標壓力的情況下,根據目標壓力與壓力值Ps之差 調整第2電氣比例閥71的開度,改變送氣壓力。另一方面,在壓力值Ps大于目標壓力的情 況下,關閉第2電氣比例閥72而停止向胃ST供給二氧化碳,根據需要打開第2安全閥73而使其向大氣排放。在確認胃ST的切開位置時,利用內窺鏡4的觀察裝置32來進行。此時,也可以使 用高頻處理器具、夾具等留置器具對切開目標部位做標記。使送氣系統6運轉而對腹腔AC充氣,從而在切開胃壁時不損傷其他的內臟器官 等。此時,手術人員操作集中操作盤9、送氣裝置41,選擇向管42送氣。并且,設定腹腔AC 的內壓。圖2所示的控制器62使第1電氣比例閥66工作,打開第1電磁閥67。第1電氣 比例閥66的開度由控制器62根據第1壓力傳感器68及第1流量傳感器的輸出來設定。高 壓氣瓶40內的二氧化碳自第1流路64通過管42而自氣腹針50被輸送到腹腔。由于二氧 化碳流入,因此腹腔AC內的壓力上升。腹腔AC的壓力值Pa可以利用第1壓力傳感器68 來檢測。在測定腹腔AC的壓力時,控制器62關閉第1電磁閥67。由于停止自高壓氣瓶40 供給二氧化碳,因此,以經過規定時間之后第1壓力傳感器68的測定值作為腹腔AC內的壓 力值Pa。控制器62將由第1壓力傳感器68測定的腹腔AC的壓力值Pa(實測值)、和手術 人員設定的目標壓力進行比較。在壓力值Pa未達到目標壓力的情況下,根據目標壓力與壓 力值Pa之差調整第1電氣比例閥66的開度,改變送氣壓力。另一方面,在壓力值Pa大于 目標壓力的情況下,關閉第1電磁閥67而停止向腹腔AC供給二氧化碳。之后,在打開第1 安全閥103而使其向大氣開放時,腹腔AC的壓力值Pa下降。這樣,送氣裝置41進行控制, 以將腹腔AC的壓力保持為規定壓力。另外,在先對腹腔AC充氣的情況下,為了使胃ST膨脹,使胃ST內的壓力高于腹腔 AC的壓力即可。在確認了切開目標部位之后,利用送氣裝置41排出胃ST內的氣體而使胃ST內的 壓力值Ps小于或等于腹腔AC的壓力值Pa。如圖3所示,關閉第1電磁閥67,獲取第1壓 力傳感器68的壓力值Pa (步驟S101)。接著,關閉第2電磁閥72,獲取第2壓力傳感器75 的壓力值Ps (步驟S102)。控制器62比較壓力值Pa、Ps的大小,若胃ST內的壓力值Ps大 于腹腔的壓力值Pa (步驟S103中的是),則打開第2安全閥73 (步驟S104)。由于第2安 全閥73設置于送氣裝置41的第2管路65中,因此,可通過送氣送水通道34向體外排出胃 ST內的二氧化碳。之后,返回到步驟S101,重復步驟SlOl 步驟S104,直到胃ST內的壓力 值Ps變為小于或等于腹腔AC的壓力值Pa為止。在此期間,由于第2安全閥73 —直打開 著,因此胃ST的內壓漸漸下降。在胃ST內的壓力值Ps變為小于或等于腹腔AC的壓力值 Pa之后(步驟S103中的否),關閉第2安全閥73 (步驟S105),此處的處理結束。另外,也 可以在胃ST內的壓力值Ps變為低于壓力值Pa規定值時,前進至步驟S105。胃ST內的壓力調整結束之后,向內窺鏡4的作業用通道36中通入切開用處理器 具、例如高頻刀具,切開胃壁。另外,在將高頻刀具用于做標記的情況下,可直接進行切開操 作。如圖4所示,在胃壁形成有開口 P0,但由于胃ST內的壓力值Ps小于或等于腹腔 AC的壓力值Pa,因此,可以預防二氧化碳或其他流體(以下稱作流體)從胃ST流出到腹腔 AC。因此,可以保持腹腔AC清潔,從控制胃ST內和腹腔AC內的壓力的方面考慮,可以預防 感染病等。切開胃壁,向已形成的開口 PO中通入內窺鏡4及外套管30,使插入部22前進而接近腹腔AC。此時,自送氣裝置41的第1流路64輸送二氧化碳,對腹腔AC充氣。在腹腔AC 內進行醫療行為的期間里,第2電磁閥72 —直關閉著,不進行自第2管路65送氣。另外, 在該階段再次進行腹腔充氣的原因在于,確保用于在腹腔AC內進行醫療行為的空間。如圖5所示,使內窺鏡4在充氣后的腹腔AC中前進而使內窺鏡4的前端面臨近目 標部位W。一邊由觀察裝置32觀察目標部位W,一邊由通入到作業用通道36中的處理器具 80進行處理。例如,將切除用的鉗子通入到作業用通道中,切除組織。另外,將高頻處理器 具通入到作業用通道36中時,可以燒灼目標部位W。燒灼時產生的煙優選使用吸引通道35、 送氣裝置41排出到體外,確保內窺鏡4的視場。在醫療行為結束之后,將內窺鏡4及外套管30拉回到胃ST內。在從切開胃壁到 醫療行為結束為止的期間里,未向胃ST內供給二氧化碳,因此,胃ST內的壓力值Ps變為小 于或等于腹腔AC的壓力值Pa。并且,由于胃ST的開口 PO被外套管30拓寬,因此,通過拔 出外套管30而使開口 PO自然關閉。因此,即使將內窺鏡4及外套管30拉回到胃ST內,流 體也不會從胃ST流出到腹腔AC中。在此,手術人員也可以在將內窺鏡4及外套管30拉回到胃ST內之前,確認胃ST 內的壓力值Ps變為小于或等于腹腔AC的壓力值Pa。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檢測胃ST內的 壓力值Ps,將另一個管路從患者的口(自然開口)插入到胃ST中,利用連接于管路的壓力 計的顯示來確認壓力值Ps。這樣,可以更加可靠地防止流體從胃ST流出到腹腔AC中。另 外,在胃ST內的壓力值Ps未變為小于或等于腹腔AC的壓力值Pa的情況下,遵照圖3的流 程而降低胃ST內的壓力。之后,向返回到胃ST內的內窺鏡4的作業用通道36中通入縫合用處理器具,從胃 ST內縫合開口 P0。在確認開口 PO被完全縫合時,進行泄漏測試。泄漏測試是從內窺鏡4 的送氣送水通道34向胃ST內供給水,使縫合部位浸入水中。若縫合不完全,則會在胃ST 內產生氣泡。若未產生氣泡,則用內窺鏡4的吸引通道35吸引胃ST內的水。停止向腹腔 AC中供給二氧化碳,自氣腹針50拆下管42,將腹腔AC內的氣體排出到大氣中。另外,控制 器62使第2安全閥73打開,排出胃ST內的二氧化碳。由此,胃ST內恢復為大氣壓力。之 后,自腹壁拔出氣腹針50,從患者的口中拉出內窺鏡4及外套管30。如以上說明的那樣,在本實施方式中,在使用從患者的口插入的內窺鏡4在腹腔 AC內進行醫療行為的情況下進行壓力控制,從而在胃ST中開設開口之前使胃ST內的壓力 值Ps變為小于或等于腹腔AC的壓力值Pa。通常,為了確認胃壁的切開目標部位,需要使胃 ST內的壓力高于腹腔AC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根據需要釋放胃ST內的壓力,可以防 止在切開胃ST之后流體從胃ST內流出到腹腔AC中。因此,可以使腹腔AC始終保持清潔 的狀態,從而可以預防感染病等。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在腹腔AC中進行醫療行為的期間里,由于胃ST內的壓力 值Ps變為小于或等于腹腔AC的壓力值Pa,因此,在醫療行為結束之后將內窺鏡4及外套 管30自腹腔AC拉回到胃ST內時,也可以預防流體從胃ST流出到腹腔AC中。在導入時, 同樣可以始終以清潔的狀態保持腹腔AC,從而可以預防感染病等。第2實施方式如圖6A 圖6D所示,送氣裝置41的管腔用管接頭48通過管43連接于內窺鏡4 的送氣送水通道34。腹腔充氣用管接頭47通過管42連接于作為處理器具的局部注射針90的內腔。局部注射針90通過安裝于內窺鏡4的處理器具插入部26的栓91通入到作業 用通道36中。該栓91分叉為兩股,自分叉的插入孔插入有壓力測定用管44。局部注射針90具有在保護用護套95內進退自由的針構件96。在針構件96的內 部形成有內腔。內腔的基端部連接于管42。內腔的前端部在針構件96的尖銳的前端部附 近、朝向側方形成有開口 97。說明本實施方式的醫療行為。另外,本實施方式僅有在腹腔充氣時供給二氧化碳 的路線與第1實施方式不同。向內窺鏡4的作業用通道36通入局部注射針90,在使其與送氣裝置41連接之后, 將內窺鏡4插入到患者的胃ST內。接著,向送氣送水通道34中供給二氧化碳而使胃ST膨脹。通過自兩股的栓91插 入的管44而利用送氣裝置41的第2壓力傳感器75來檢測胃ST內的壓力值Ps。如圖7所示,使局部注射針90的針構件96前進而穿透胃壁SW。此時,向胃壁SW 中推入局部注射針90,直到內腔的前端開口 97露出到腹腔AC為止。在對腹腔AC充氣時,自送氣裝置41的第1流路64輸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過 局部注射針90內部的內腔而被供給到腹腔AC。腹腔AC的壓力值Pa利用第1壓力傳感器 68 (參照圖2)來檢測。在確認胃ST的切開目標部位時,使胃ST內的壓力值Ps高于腹腔AC的壓力值Pa。在切開胃壁SW時,使送氣裝置41的第2安全閥73 (參照圖2)開放于大氣而控制 胃ST內的壓力。在胃ST內的壓力值Ps變為小于或等于腹腔AC的壓力值Pa之后,切開胃 壁SW而形成開口 P0。通過開口 PO將內窺鏡4插入到腹腔AC中時,自胃壁SW拔出局部注 射針90。向切開胃壁SW而形成的開口 PO中通入內窺鏡4及外套管30,使插入部22前進 而接近腹腔AC。此時,自送氣裝置41的第2流路65輸送二氧化碳,對腹腔AC充氣之后實 施醫療行為。在進行醫療行為的期間里,第1電磁閥67 —直關閉著,沒有自第1流路64送 氣。之后的程序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控制胃ST內的壓力和腹腔AC的壓力,可以預防流體從胃ST 內流入到腹腔AC。可以始終使腹腔AC保持清潔的狀態,從而可以預防感染病等。并且,由 于不必將氣腹針50刺入腹壁,因此,不對患者造成外傷就可以進行醫療行為。第3實施方式圖8表示本實施方式所使用的送氣裝置的構造。送氣裝置101在自減壓器63分叉的第2流路65中依次設有第2電磁閥72、第2 壓力傳感器104、第2流量傳感器74和第2安全閥105之后,連接于管43。第1、第2安全 閥103、105是可分別利用控制器62的控制信號開放于大氣的電磁閥。如圖9A所示,自送氣裝置101的腹腔充氣用管接頭47延伸的管42連接于局部注 射針90的內腔。自管腔用管接頭48延伸的管43連接于外套管110。如圖9B所示,外套管 110自其基端部111延伸有縱長的撓性筒部112。在基端部111中,沿內周以凸緣狀固定連 接有氣密閥(未圖示),在插入內窺鏡4之后,該氣密閥在內窺鏡4與外套管110之間形成 氣密構造。在氣密閥的更靠近前端側突出地設有連接有管44的口 113。口 113形成有連通 于外套管110內的孔。在進行醫療行為時,通過外套管110的內部向胃ST中供給二氧化碳而使其膨脹,通過局部注射針90對腹腔AC充氣。在切開胃壁時,由于胃ST內的壓力值Ps變為大于腹 腔AC的壓力值Pa,因此,遵照圖10所示的流程而實施壓力控制。最初,關閉第1電磁閥67,在經過規定時間之后獲取第1壓力傳感器68的壓力值 Pa (步驟S201)。然后,關閉第2電磁閥72,在經過規定時間之后獲取第2壓力傳感器104 的壓力值Ps (步驟S202)。控制器62比較壓力值Pa、Ps的大小,在胃ST內的壓力值Ps大 于腹腔AC的壓力值Pa的情況下(步驟S203中的是),打開第2安全閥105 (步驟S204)。 由于第2安全閥105設置于送氣裝置101的第2管路65中,因此,可通過送氣送水通道34 向體外排出胃ST內的二氧化碳。打開第2安全閥105之后,控制器62的計時器起動,待 機到預先決定的時間為止(步驟S205)。在經過規定時間之后,關閉第2安全閥105 (步驟 S206),返回到步驟S201。之后,重復步驟S201 步驟S206,直到胃ST內的壓力值Ps變為 小于或等于腹腔AC的壓力值Pa為止。僅以規定時間開放第2安全閥105的原因在于,由于第2安全閥105處于第2流 路65中,因此在打開第2安全閥105的狀態下,第2壓力傳感器104難以檢測胃ST內的正 確的壓力。并且,在胃ST內的壓力值Ps變為小于或等于腹腔AC的壓力值Pa之后(步驟 S203中的否),此處的處理結束。另外,也可以在胃ST內的壓力值Ps變為低于壓力值Pa 規定值之后,處理結束。在胃ST內的壓力值Ps變為小于或等于腹腔AC內的壓力值Pa之后,切開胃壁而 使內窺鏡4及外套管110前進,使其接近腹腔AC。之后的醫療行為與第2實施方式相同。在本實施方式中,由于在朝向腹腔AC的流路64和朝向胃ST內的流路65中分別 設有壓力傳感器68、104和安全閥103、105,因此,可以獨立地調整壓力。另外,由于在第2 流路65中設有第2壓力傳感器104,因此,不必另外拉回壓力測定用的管。因此,配管連接 容易。其他效果與第2實施方式相同。第4實施方式圖11表示本實施方式所使用的送氣裝置的構造。在送氣裝置121的第2流路中,替代第2安全閥而連接有吸引器122。送氣裝置 121與內窺鏡4及外套管110的連接與第3實施方式相同。說明在本醫療系統中的醫療行為。如圖12所示,在將內窺鏡4的插入部22插入 到胃ST內之后,以局部注射針90穿透胃壁SW。自局部注射針90向腹腔AC中供給二氧化 碳而對其充氣。接著,自外套管110供給二氧化碳,使胃ST內的壓力高于腹腔AC內的壓力 而使胃ST膨脹。在確認了切開位置之后,內窺鏡4在固定的狀態下使外套管110前進。如 圖13所示,使外套管110的前端部壓靠在包括切開位置的胃壁SW上。接著,在切開胃壁SW之前控制胃ST內的壓力。如圖14所示,關閉第1電磁閥67, 在經過規定時間之后獲取第1壓力傳感器68的壓力值Pa (步驟S301)。然后,關閉第2電 磁閥72,在經過規定時間之后獲取第2壓力傳感器104的壓力值Ps (步驟S302)。在壓力 值Ps大于壓力值Pa的情況下(步驟S303中的是),使吸引器122工作。由于第2電磁閥 72關閉,因此,可吸引外套管110內的二氧化碳。與此同時,使計時器起動,待機到經過規定 時間為止(步驟S304),停止吸引器122(步驟S305)。之后,返回到步驟S301。重復在此之 前的處理,在壓力值Ps變為小于或等于壓力值Pa之后(步驟S303中的否),此處的處理結 束。另外,也可以在胃ST內的壓力值Ps變為低于壓力值Pa規定值之后,處理結束。
利用吸引器122由外套管110和胃壁SW劃分出的空間與周圍相比壓力相對降低。 結果,如圖15所示,包括切開目標部位的胃壁SW被拉入到形成于外套管110前端部的空間 123內。自作業用通道36拉出局部注射針90,取而代之通入高頻刀具。如圖16所示,使用 高頻刀具130的前端部131將切開目標部位切開而形成開口。在此期間,由于外套管110 內的壓力保持相對較低,因此,即使在胃壁SW中形成開口 P0,流體也不會從外套管110內流 出到腹腔AC中。通過開口 PO使內窺鏡4及外套管110前進而使其接近腹腔AC內,實施必 要的醫療行為。在此期間,在需要腹腔充氣的情況下,自外套管110使腹腔充氣。在醫療行 為結束之后,將內窺鏡4拉回到胃ST內、S卩外套管110內。由于未向整個胃ST的送氣,因 此,胃ST內的壓力值Ps小于或等于腹腔AC的壓力值Pa,流體不會從胃ST流出到腹腔AC 中。在本實施方式中,替代將整個胃ST開放于大氣來降低壓力值Ps,而以吸引器122 進行吸引,因此,可以縮短調整壓力所需要的時間。并且,通過以吸引器122進行吸引,可將 包括切開目標部位的胃壁SW拉入到外套管110內,因此,可以設置在胃壁SW的外側與其他 內臟器官、腹壁之間的距離。因此,不必卷入其他的內臟器官就可以切開胃壁SW。其他效果 同上述。另外,也可以使胃ST膨脹,并利用高頻處理器具、夾具等留置器具對切開目標部 位做標記。并且,也可以在做標記之后,以吸引器122吸引為了使胃ST膨脹而供給的二氧 化碳等氣體來降低胃ST內的壓力,之后,使外套管110的前端部壓靠在胃壁SW上,吸引包 括外套管110的由胃壁SW劃分出的空間123。第5實施方式圖17表示本實施方式的醫療系統的概略。送氣裝置141的腹腔充氣用管接頭47 連接于局部注射針90的內腔。胃內用管接頭48連接于內窺鏡4的送氣送水通道34。在處 理器具插入部26的栓91中分叉的口中插入有胃ST內的壓力測定用的管43。另外,在圖6 所示的送氣裝置中,送氣裝置141具有替代第2安全閥73、而將吸引器122設置在第2流量 傳感器74下游側的構造。內窺鏡4在插入部22的前端安裝有前端罩142。如圖18所示,前端罩142具有圓 筒形狀,以使基端側內周的環狀突起143壓靠在內窺鏡前端面的狀態下被環144固定。在進行醫療行為時,將內窺鏡4插入到胃ST內,在通過自送氣裝置141送氣而使 胃ST膨脹之后,確認切開目標位置。在確認了切開目標位置之后,與第4實施方式同樣地 將前端罩142壓靠于包括切開目標部位的胃壁SW上,之后,使局部注射針90在前端罩142 內前進而使局部注射針90穿透胃壁SW。通過局部注射針90,自送氣裝置141向腹腔AC中 供給二氧化碳而對腹腔充氣。接著,送氣裝置141關閉第2電磁閥72而使吸引器122工作。 如圖19所示,通過內窺鏡4的吸引通道34吸引由胃壁SW和前端罩142形成的空間145中 的流體,將胃壁SW吸入到前端罩142內(由前端罩142圍成的空間145的壓力低于腹腔AC 的壓力)。之后,拔出局部注射針90后向作業用通道36中通入高頻刀具。如圖20所示,使用高頻刀具130的前端部131將切開目標部位切開而形成開口。 由于前端罩142內的壓力值Pss低于腹腔AC內的壓力值Pa,因此,流體不會從胃ST側流出 到腹腔AC中。通過開口 SO使內窺鏡4接近腹腔AC,實施必要的醫療行為。腹腔AC的充氣 通過內窺鏡4的通到34來進行。在醫療行為結束之后,將內窺鏡4拉回到胃ST內。由于未向整個胃ST送氣,因此,胃ST內的壓力值Ps小于或等于腹腔AC的壓力值Pa,流體不會 從胃ST流出到腹腔AC中。采用本實施方式,不使用外套管就可以獲得與第4實施方式同樣的效果。以上,說明了本發明的期望實施方式,但本發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可以在 不脫離本發明主旨的范圍內對構造進行添加、省略、替換以及其他改變。本發明并不被上述 說明所限定,而僅受所附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例如,也可以在不使胃ST膨脹、而僅對腹腔AC送氣之后,實施控制胃ST內的壓力 的步驟。另外,如圖21所示,也可以不通過內窺鏡4而另外沿著插入部22插入對腹腔AC內 充氣的管160和向胃ST內送氣的管161。管160連接于送氣裝置的腹腔充氣用管接頭47, 具有1個或2個內腔。在內窺鏡4通過胃壁被導入到腹腔AC時,管160與插入部22 —起 被導入到腹腔AC。在切開前對腹腔AC充氣時,自作業用通道36插入氣腹針50或者局部注 射針90而向腹腔AC送氣。插入管161而使其前端開口留置在胃ST內。即使在不通過內 窺鏡4而另外插入管160、161的情況下,也可獲得與上述同樣的效果。并且,如圖22所示,也可以在內窺鏡4的插入部22的外周固定送氣用的管170、 171。對腹腔AC充氣的管170具有1個或2個內腔,延伸至插入部22的前端。向胃ST內 送氣的管171的前端開口配置于管171的更靠近基端側。管171的前端位置是可與內窺鏡 4的插入部22 —同插入到胃ST內的、即使通過胃壁將內窺鏡4導入到腹腔AC之后也留置 在胃ST內的位置。即使在使用與內窺鏡4不同的管170、171的情況下,也可獲得與上述同 樣的效果。如圖23所示,在將外套管110作為腹腔AC的腹腔充氣用內腔使用的構造中,也可 以沿著外套管110的外周固定向胃ST內送氣的管181。管181也可以不固定于外套管110。 另外,也可以在外套管110內設置送氣用內腔,通過該內腔進行腹腔充氣。另外,口 113配 置于氣密閥182的更靠近前端側。在切開前對腹腔AC充氣時,自作業用通道36插入氣腹 針50或者局部注射針90而向腹腔AC送氣。也可以使用圖24及圖25所示的胃內氣腹針190。胃內氣腹針190具有3個內腔 191、192、193。腹腔充氣送氣用內腔191和排氣用內腔192在胃內氣腹針190的尖銳的前 端附近外周上形成開口 194、195。第3個胃內送排氣用內腔193在其基端側、例如長度方向 上的中間附近的外周上形成開口 196。管197具有3個獨立的內腔,胃內氣腹針190的內腔 191 193逐個連接于其各個內腔。腹腔充氣用內腔191連接于送氣裝置的腹腔充氣用管 接頭47。排氣用內腔192連接于未圖示的吸引裝置。胃內送排氣用內腔193連接于送氣裝 置的胃內用管接頭47。胃內氣腹針190不通過內窺鏡4、或者通過內窺鏡4的作業用通道36插入到胃ST 內,并穿透胃壁SW以使內腔193的開口 196殘留于胃ST內。自腹腔送氣用內腔191送氣而 對腹腔AC充氣。接著,自胃內送排氣用內腔193向胃ST內送氣而使胃ST膨脹。在調整胃 ST內的壓力時,將胃內送排氣用內腔193向大氣開放。另外,在腹腔AC中使用高頻處理器 具時產生的煙自胃內氣腹針190的排氣用內腔192被排出。在使用該胃內氣腹針190時, 可以將送氣、排氣、壓力調整匯集于1根針。在從生物體的自然開口插入使管腔器官膨脹的管路、和對腹腔AC充氣的管路時,
15也可以從不同的自然開口將其插入。例如,也可以從患者的口插入內窺鏡,另一方面,也可 以從肛門插入腹腔充氣用的管,通過大腸的壁部向腹腔AC中供給氣體。為了進行期望的手術所需要的裝置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所述的具有觀察裝 置和作業用通道的內窺鏡。例如,也可以使用在可插入到體內的插入部的前端側具有用于 進行期望處理的處理部,并設有可從體外操作該處理部的操作部的裝置(以下,出于方便 稱作處理用裝置)。在這種情況下,可一邊采用像膠囊內窺鏡等那樣可吞入的觀察裝置進行 觀察、一邊進行醫療行為。接著,對使用本發明的外套管向大氣中排出管腔器官內的氣體的例子進行說明。經胃內窺鏡的檢查與經胃內窺鏡的外科手術是用于在腹腔內觀察、或者獲取活檢 材料、甚至進行外科手術的新近發展中的技術。在典型的情況下,其程序可如下地進行。如 圖26所示,在患者準備好之后,自口、口咽409、食道403將具有近端401和遠端402的軟性 內窺鏡419通入到胃404中。為了使胃擴大而展開胃壁的褶皺,并在胃中形成后述的內部 的作業空間,向胃輸送氣體(典型的情況下為空氣)。前述的內部的作業空間用于查明操作 內窺鏡而切開胃壁的理想的視場。向胃中送氣之后,操作者選擇切開整層胃壁的胃壁視場。根據操作者是對腹部的 哪個器官進行檢查、活檢或者外科手術,操作者為了切開胃的后壁、胃的前壁或者胃壁的其 他適當的位置,可以適當地選擇。可以使用各種技術來切開胃壁。如圖27所示,一種方法 是,為了一邊對切開的組織提供止血效果、一邊切開胃壁的組織,使用射頻(RF)的切斷電 流或者凝固電流,并利用通入內窺鏡419的、在前端安裝有容納式的針的電極405。在該程 序的一個變形程序的情況下,選擇切開的長度,從而在胃壁中形成與內窺鏡的直徑大致相 等、或者比其直徑稍小的切開部或者開口部。如圖28所示,若按照正確的尺寸形成切開部 411,則在內窺鏡419通過胃404的壁而進入腹腔內腔412時,胃壁組織在內窺鏡的外表面 四周形成氣密密封。在另一個變形程序的情況下,在胃壁中形成較小的孔。之后,如圖29所示,球囊擴 張器407從該小孔進入配置于胃壁408的大致中心,以足夠使胃的小孔擴張為可使內窺鏡 的遠端402通過的直徑的壓力進行充氣。若開口部擴張為正確的尺寸,則內窺鏡的遠端402 可以一邊在內窺鏡的外表面和胃壁之間同時形成氣密密封,一邊通過胃壁滑入到腹腔內腔 412 中。也可以使用內窺鏡自身,但在使外套管通過內窺鏡的情況下也具有各種優點。如 圖30所示,外套管410的1個優點在于,可使通過口咽409和胃壁的切開部411的內窺鏡 平滑地通過。若內窺鏡反復地被向患者體中插入或者自患者體中拉出,則對于沿著該路線 被引導的內窺鏡的通行極為有用。另1個優點在于,可以將外套管改造為可控制向胃中送入所采用的氣體的量、壓 力。該便利之處是本發明的目的。若使用外套管(圖30),則胃壁的切開部411的長度以這樣的方式決定,即,胃壁在 內窺鏡419穿過的外套管410的外表面四周形成氣密密封。外套管與胃壁之間的該氣密密 封有助于達到各種目的。第1,在內窺鏡維持在腹腔內腔中的期間里,它會防止胃的內裝物 泄漏到腹腔內腔412中。第2,它會在體內形成2個氣密室。在切開胃壁時,氣體可以在胃 404的內部與腹腔內空間412之間自由流動。作為2個空間之間連通的結果,內窺鏡技師無法獨立地僅向胃404或者僅向腹腔內空間412中送氣。但是,在內窺鏡通過胃壁并在內窺 鏡與胃壁之間形成氣密密封時,可產生2個獨立的空間。第1個是加上在幽門406的部位 與胃連結的小腸413的胃404的內部(參照圖32A及32B)。第2個是因胃壁的切開部411 被外套管410牢固地堵塞而此后自與胃的內部404連通被孤立的腹腔內的空間412。在這 樣的狀況下,可以獨立地控制氣體壓力的大小和這2個空間的膨脹度。在程序的最初部分,出于供內窺鏡技師選擇切開視場而利用內窺鏡進行切開的目 的,在胃的內部形成充分的作業空間,因此,向胃中輸送氣體非常重要。但是,在胃壁中形成 切開部而內窺鏡進入腹腔內的空間之后,向胃中送氣的狀況不佳。一方面,如圖31所示,膨 脹的胃404突出到腹腔內腔412中而使腹腔的容積縮小,制約內窺鏡技師在腹腔內的空間 中操作內窺鏡或使其接近其他器官。另一方面,存在這樣的可能性,即,膨脹的胃妨礙觀察、 操作腹部的其他器官,而使處理效率低下,難以進行處理。對胃施加較高的氣體壓力的第2 個不佳狀況在于,該氣體通過幽門406也被輸送到小腸413,也會使其膨脹。在小腸413因 氣體而膨脹時,小腸413也會使腹腔內腔412中可利用的作業空間縮小,從而妨礙內窺鏡技 師對腹腔的其他器官進行有效的觀察、作業。因此,為了選擇切開視場、切開胃壁,期望最初 向胃中送氣,但在內窺鏡通過胃壁而在腹腔內腔中進行作業時,為了使胃收縮而自胃的內 部排出氣體,來阻礙氣體從胃通向小腸是極為有利的。圖28表示胃404和小腸413收縮時 形成的較大的腹腔內空間412,另一方面,圖31表示膨脹的胃404與膨脹的小腸413如何使 腹腔內的空間412的尺寸縮小。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在利用經胃內窺鏡進行觀察或外科手術的期間里,控制對胃及 小腸的送氣。具體地講,說明的裝置可以任意地對胃和小腸進行減壓,從而可以防止在利用 經胃內窺鏡的處理過程中氣體流入小腸。圖32A及32B是對向胃中送氣提供控制的外套管415的實施例。外套管415從患 者的口和口咽(未圖示)通過食道403進入到患者的胃404中。內窺鏡419通過該外套管 415和胃壁的開口部411。胃壁與內窺鏡419的外表面之間的氣密密封將胃和腸內部的氣 體室與腹腔內腔的氣體室分離。外套管的近端417處的外套管415與內窺鏡419之間的氣 密密封416,防止來自胃404的氣體從外套管的近端漏出。在外套管415的內表面與內窺鏡 419的外表面之間存在管腔內空間418。該管腔內空間418連通于胃404及小腸413的內 部空間、并且連通于外套管415的近端417的口 420的內腔。口 420可以在處理過程中向 胃404及小腸413中添加氣體,或者從中清除氣體。圖33A及33B表示本發明的另1個實施例。在該實施例的情況下,外套管415可 利用處于腹腔內空間412中的外套管遠端頂端423、從胃壁的切開部411插入。使胃壁切開 部的尺寸為,可在胃壁與外套管的遠端頂端423之間形成氣密密封。該密封將處于胃404 和腸413內部的空間與腹腔內的空間412分離。帶有內腔的管424沿著外套管的外表面配 置。該內腔的遠端開放于胃404的內部。該內腔的近端426連接于處于患者外部的口 420, 可以向胃404及小腸413內部添加氣體,或者從中排出氣體。外套管近端417與內窺鏡419 近端之間的氣密密封416防止腹腔內空間的氣體沿著管腔內空間、自外套管近端417逃逸。 在該實施例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自帶有內腔的管424的口 420添加或排出氣體來控制胃和 小腸中的氣體壓力。帶有內腔的管424牢固地安裝于外套管415。1種安裝方法是使用粘 接帶427,但也可以使用其他的多種方法。
17
在圖34A及34B所示的實施例的情況下,用于向胃404中添加氣體、或從中排出氣 體的內腔428被擠壓成形為與外套管415的壁一體的部分。圖34A表示外套管415的A-A 截面,表示氣體內腔428與外套管429的內腔共有共用壁430。氣體內腔428的遠端開放于 胃中。氣體內腔的近端通過連接管434連通于口 420。因此,被注入口 420中、或從中被清 除的氣體會被添加到胃404及腸413中、或被從中排出。或者,如圖35A及35B所示,外套管415可以與通道432 —同被擠壓成形(之后, 利用粘接劑粘接于外套管415),該通道432是為了承受氣體內腔433而設計的。附圖標記 431表示粘接劑。圖36A及36B表示本發明的另1個替代實施例。在該實施例的情況下,外套管415 自胃壁的切開部411插入,外套管的遠端423存在于腹腔內空間437中。使胃壁切開部411 的尺寸為,可在胃壁與外套管的遠端423之間形成氣密密封。另外,外套管的遠端423在外 套管的遠端423與內窺鏡419的外表面之間具有機械的氣密密封。該氣密密封436由圖 36A的附圖標記439表示。氣密密封436將腹腔內空間437與管腔內空間418、胃404及腸 413的內部空間分離。處于外套管415的壁上的開口部438可使胃404及腸413的內部空 間與管腔內空間418連通。管腔內空間418也與處于外套管415的近端417的口 420的內 腔連通。處于外套管近端417的氣密密封416防止管腔內空間418的氣體自外套管的近端 泄漏。通過自口 420添加或排出氣體,可以相對于腹腔內腔437的氣體壓力獨立地控制胃 404及腸413中的氣體壓力。外套管的近端417的氣密密封416與外套管遠端423的氣密 密封436使通過外套管415的內窺鏡419可容易地滑動通行。在圖32A 36B所示的各個實施例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各種方法控制通過口 420 的氣體的通行。一種方法是,為了可使胃和腸中的氣體自患者體內逃逸,而始終開放口 420。 由于周圍的腹部器官與腹腔內壓為了壓縮胃和腸而不間斷地進行作用,因此,在胃和腸打 開通向大氣的出口的操作可排出這些器官內的大部分自由氣體,由此,削減這些器官向腹 腔內空間突出。如圖37所示,控制胃和腸的內部氣體壓力的另一種方法是,在內窺鏡技師的控制 下被打開或關閉的口 420中安裝閥。在典型的情況下,口 420連接于吸引裝置。因而,在打 開閥時,可自外套管的管腔內空間進行吸引,從而自胃和腸的內部排出氣體。或者,也可以將口連接于泵等氣體源或壓縮氣體源。在這種情況下,閥的開放會向 胃和腸的內部添加氣體。如圖38所示,控制胃和腸的內部氣體壓力的另一種方法是,將口 420安裝于自動 氣體控制器。在必要的情況下,該自動控制器通過添加或排出氣體將胃和腸的內部氣體壓 力正確地維持在規定值,或者通過在內窺鏡技師的控制下自口進行吸引來自動地排出胃腸 中的全部氣體。內窺鏡與外套管之間的氣密密封可以使用在行業中普遍公知的幾種替代方法而 形成。這些方法之一是,為了在內窺鏡外表面的四周形成壓縮性密封,而利用獨立氣泡橡 膠。另一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利用以橡膠、聚合物或者其他材料形成的、帶有供內窺鏡通 入的中心孔的軟性隔膜。該中心孔在內窺鏡通入其中時稍稍擴大,形成氣密密封。將內窺 鏡與外套管之間密封的其他方法也被技術人員所周知。可在外套管中前進并可自外套管回 收的任一類型的氣密密封均適用。
在典型的情況下,在對胃進行內窺鏡手術的過程中,為了進行送氣而使用房間的 空氣,利用CO2進行的送氣具有可比空氣更快速地被人體吸收的優點。因而,采用CO2來向 胃中送氣,與采用室內空氣送氣的情況相比,在該程序的期間里,CO2進入小腸而使小腸擴 張的情況下,該CO2以更快的速度被吸收。該固有的較高的CO2吸收率使小腸的收縮更迅 速,可由腹腔內空間形成較多的富余而容易地進行處理。
權利要求
一種醫療系統,該醫療系統包括第1流路,能導入到腹腔內;第2流路,能從生物體的自然開口導入到管腔器官內;控制器,能夠使用上述第1流路和上述第2流路來控制壓力,使得管腔器官內的壓力低于腹腔的壓力;開口形成構件,在利用上述控制器將管腔器官內的壓力控制成小于或等于腹腔內的壓力的狀態下,自管腔器官的內側在管腔器官的壁部形成開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療系統,該醫療系統還包括導入構件,該導入構件用于經過皮膚將上述第1流路導入到腹腔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療系統,該醫療系統還包括氣體供給部,該氣體供給部為了向管腔器官供給氣體而與上述第1 流路結合;由上述控制器進行的壓力控制包括以下控制內容 使用上述第1流路向腹腔內供給氣體;使用上述第2流路釋放管腔器官內的氣體,直到管腔器官內的壓力小于或等于腹腔內 的壓力為止。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醫療系統,該醫療系統還包括供給部,該供給部為了向管腔器官供給氣體而與上述第2流路結合;上述控制器在通過上述第2流路釋放管腔器官內的氣體之前,利用上述氣體供給部向 管腔器官供給氣體。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療系統,該醫療系統還包括貫穿構件,該貫穿構件為了向腹腔內導入上述第1流路,在與上述 開口不同的位置貫穿管腔器官。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醫療系統,該醫療系統還包括氣體供給部,該氣體供給部為了向管腔器官供給氣體而與上述第1 流路結合;由上述控制器進行的壓力控制包括以下控制內容 使用上述第1流路向腹腔內供給氣體;使用上述第2流路釋放管腔器官內的氣體,直到管腔器官內的壓力小于或等于腹腔內 的壓力為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醫療系統,該醫療系統還包括氣體供給部,該氣體供給部為了向管腔器官供給氣體而與上述第2 流路結合;上述控制器在通過上述第2流路釋放管腔器官內的氣體之前,利用上述氣體供給部向 管腔器官供給氣體。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療系統,該醫療系統還包括 插入部,能插入到上述生物體中;外套管,貫穿有上述插入部,作為向生物體中插入上述插入部時的插入引導件; 上述第2流路沿著上述插入部或者上述外套管插入到管腔器官中。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醫療系統,該醫療系統還包括氣體供給部,該氣體供給部為了向管腔器官供給氣體而與上述第1 流路結合;由上述控制器進行的壓力控制包括以下控制內容 使用上述第1流路使來自上述氣體供給部的氣體流入到腹腔內; 使用上述第2流路釋放管腔器官內的氣體,直到管腔器官內的壓力小于或等于腹腔內 的壓力為止。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醫療系統,由上述控制器進行的壓力控制是在通過上述第2流路釋放管腔器官內的氣體之前,通 過上述第1流路向管腔器官供給氣體。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療系統, 該醫療系統還包括插入部,設有上述第2流路,用于插入到上述生物體中;筒體,設置于上述插入部的前端部,該筒體的前端側自上述插入部的前端突出,并且, 該筒體的前端在被壓靠于管腔器官的內壁上時,由筒體的內壁及插入部前端形成空間;在將上述筒體壓靠于管腔器官的內壁上時,由上述控制器進行的壓力控制包括這樣的 控制內容,即,吸引由上述筒體和管腔器官的內壁形成的空間的流體。
12.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醫療系統,由上述控制器進行的壓力控制包括將管腔器官向大氣開放的控制內容。
13.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醫療系統,由上述控制器進行的壓力控制包括將管腔器官向大氣開放的控制內容。
14.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醫療系統,由上述控制器進行的壓力控制包括將管腔器官向大氣開放的控制內容。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醫療系統,該醫療系統還包括插入部,在利用上述控制器將管腔器官內的壓力控制成小于或等于 腹腔內的壓力的狀態下,該插入部自生物體的自然開口插入,并且,能夠通過形成于上述管 腔器官的上述開口插入腹腔或自腹腔脫離。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醫療系統,該醫療系統還包括插入部,該插入部具有上述第1流路,用于插入到上述生物體中。
17.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醫療系統,該醫療系統還包括導入構件,該導入構件用于經過皮膚將上述第1流路導入到腹腔內。
18.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醫療系統,該醫療系統還包括貫穿構件,該貫穿構件為了向腹腔內導入上述第1流路,在與上述 開口不同的位置貫穿管腔器官;該貫穿構件與上述第1流路結合。
19.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醫療系統, 該醫療系統還包括插入部,用于插入到上述生物體中;外套管,供上述插入部貫穿,作為向生物體中插入上述插入部時的插入引導件; 上述第1流路沿著上述插入部或者上述外套管插入到管腔器官中,并且,由上述控制 器進行的壓力控制包括通過上述外套管與上述插入部之間的空間調整壓力的控制內容。
20.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醫療系統,該醫療系統還包括氣體供給部,該氣體供給部為了向管腔器官供給氣體而與上述第1 流路結合;由上述控制器進行的壓力控制包括以下的控制內容 使用上述第1流路使來自上述氣體供給部的氣體流入到腹腔內; 使用上述第2流路釋放管腔器官內的氣體,直到管腔器官內的壓力小于或等于腹腔內 的壓力為止。
21.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醫療系統,上述控制器在通過上述第2流路釋放管腔器官內的氣體之前,通過上述第1流路向管 腔器官供給氣體。
22.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醫療系統,該醫療系統還包括貫穿構件,該貫穿構件為了向腹腔內導入上述第1流路而貫穿上述 管腔器官;該貫穿構件與上述第1流路結合。
23.根據權利要求22所述的醫療系統,該醫療系統還包括氣體供給部,該氣體供給部為了向管腔器官供給氣體而與上述第1 流路結合;由上述控制器進行的壓力控制包括以下的控制內容 使用上述第1流路使來自上述氣體供給部的氣體流入到腹腔內; 使用上述第2流路釋放管腔器官內的氣體,直到管腔器官內的壓力小于或等于腹腔內 的壓力為止。
24.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醫療系統, 該醫療系統還包括插入部,設有上述第2流路,用于插入到上述生物體中;筒體,設置于上述插入部的前端部,該筒體的前端側自上述插入部的前端突出,并且, 該筒體的前端在被壓靠于管腔器官的內壁上時,由筒體的內壁及插入部前端形成空間;在將上述筒體壓靠于管腔器官的內壁上時,由上述控制器進行的壓力控制包括這樣的 控制內容,即,吸引由上述筒體和管腔器官的內壁形成的空間的流體。
25.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醫療系統,利用上述控制器進行的壓力控制包括將上述管腔器官向大氣開放的控制內容。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醫療系統。為了控制患者的腹腔內壓和管腔內臟器官內壓,內窺鏡系統包括送氣裝置、內窺鏡、氣腹針和局部注射針;上述送氣裝置至少具有測定上述腹腔內的氣體壓力的第1壓力傳感器、測定上述管腔內臟器管內的氣體壓力的第2壓力傳感器、用于對上述腹腔進行送氣及排氣的第1口、用于對上述管腔內臟器官進行送氣及排氣的第2口、連接于上述第2壓力傳感器的第3口;上述內窺鏡連接于上述送氣裝置;上述氣腹針連接于上述第1口;上述局部注射針連接于上述第2口。
文檔編號A61M13/00GK101897605SQ20101023282
公開日2010年12月1日 申請日期2007年1月12日 優先權日2006年1月13日
發明者三日市高康, 上杉武文, 大衛·E·巴羅, 梶國英, 野田賢司 申請人:奧林巴斯醫療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