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用于單元式獨立成型模具盒的栓劑冷卻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栓劑冷卻裝置,屬于藥品生產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單元式獨立成型模具盒的栓劑冷卻裝置。
背景技術:
第一種現有的栓劑冷卻裝置包括長方形的冷卻箱體及臺面式的冷卻裝置,栓劑殼帶在冷卻室內沿著冷卻盤從外側向圓心處層層連續繞進,到達圓心位置后,又反方向向外側繞出,進入封口工序或栓劑殼帶在冷卻室按直線形式冷卻軌道向前行進至焊接封口工序。其不足在于1、耗能,降溫冷卻都需要大功率制冷機或冷卻水循環系統;2、設備制造成本高、噪音大;3、受灌注料液溫度的波動,冷卻箱體及臺面內冷卻溫度需要相應調整時,循環水冷卻溫度調整時間長、而待溫度調整過來時,5-10分鐘的栓粒已經走出冷卻箱了,這樣或出現栓粒溫度過冷“斷頭”、過熱栓粒變軟碰撞變形或中空現象,冷卻不均衡的問題;4、對于廠房的面積要求大而長。第二種現有的栓劑冷卻裝置用材質為高級鋁合金或銅板作為對開模具盒,先清潔模具盒后、在模具盒的表面上噴灑些脫模劑,然后擰緊模具盒上的緊固螺栓,澆注藥液,待藥液冷卻凝固后,用鏟子人工鏟平模具盒表面,去除多余的藥液凝固部分,人工沿定位銷方向,掀開兩塊模板,取出藥粒。其不足在于1、高級鋁合金或銅板做模具盒金屬原材料成本高,單位模具盒的質量重,人員使用不輕巧,更適合實驗室、小批量試驗用;2、金屬模具盒的脫模性能不好,尤其是連續使用多次后脫模更難;3、模具盒金屬離子與脫模劑及藥液的長期適應性即是否發生化學反應也需要長時間進行驗證;4、金屬的冷熱傳導系數及性能決定了栓粒的冷卻成型溫度不宜控制;5、沿定位銷方向,掀開兩塊模板,取出藥粒及用鏟子人工鏟平模具盒表面的過程本身就是手工,費時、費工,生產效率較低。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單元式獨立成型模具盒的栓劑冷卻裝置,其制栓溫度控制穩定、冷卻質量可靠,耗能小、耗用人工少、成本低、噪音小、 操作簡單、制栓生產效率高,廠房面積利用率高。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本發明包括主導溫板、固定在主導溫板下方的第一制冷室及第二制冷室和固定在主導溫板上方的第一冷卻室和第二冷卻室,第一制冷室及第二制冷室分別與第一冷卻室和第二冷卻室相對應,第一制冷室及第一冷卻室的溫度分別低于第二制冷室及第二冷卻室的溫度;第一制冷室和第二制冷室內均設有制冷器、與制冷器相對應的引風機、與引風機相對應的引風箱和與引風箱相連接的進風管,第一制冷室和第二制冷室的進風管另一端分別安裝在第一冷卻室和第二冷卻室上,第一冷卻室和第二冷卻室均設有回風管,第一冷卻室和第二冷卻室的回風管另一端分別安裝在第一制冷室和第二制冷室上;第二冷卻室的一側設有進倉口,第一冷卻室的一側設有出倉口 ;第一冷卻室和第二冷卻室內分別設有第一溫濕度檢測裝置和第二溫濕度檢測裝置,第一溫濕度檢測裝置和第二溫濕度檢測裝置的輸出端連接有溫度控制裝置,溫度控制裝置的輸出端與第一制冷室及第二制冷室的制冷器輸入端相連接。本發明可以形成梯度降溫,提高了栓劑冷卻的質量。本發明還包括微控制器;微控制器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一號電磁閥和第二號電磁閥;主導溫板上設有M根相互平行的軌道條,M根軌道條與第一冷卻室及第二冷卻室之間形成M+1條軌道;與進倉口相對的第一冷卻室上設有第一號長行程氣缸,第一號長行程氣缸的活塞桿上設有拽桿,拽桿用于拽拉相應軌道出口處的載藥模具盒;與出倉口相對的第二冷卻室上設有第二號長行程氣缸,第二號長行程氣缸的活塞桿上設有推桿,推桿用于推相應軌道出口處的載藥模具盒;第二號電磁閥的輸出端與第一號長行程氣缸的輸入端相連接,第一號長行程氣缸的輸出端與第二號長行程氣缸的輸入端相連接;第0根軌道條的一端與第一冷卻室及第二冷卻室之間及第P根軌道條的另一端與第一冷卻室及第二冷卻室之間均設有通道;第一號電磁閥的輸出端依次串聯有第0短行程氣缸及第M+1短行程氣缸, 第0短行程氣缸及第M+1短行程氣缸分別安裝在第0條軌道及第M+1條軌道入口處的第一冷卻室及第二冷卻室上;第0短行程氣缸的輸出端分別連接有第P短行程氣缸,第P短行程氣缸分別安裝在第P條軌道入口處的第一冷卻室及第二冷卻室上;其中,M >2,且M為正整數,0為1 M中的奇數,P為1 M中的耦數。此設計可以提高栓劑冷卻成型的質量。上述第一制冷室通過下隔斷板與第二制冷室完全隔開;第一冷卻室通過上隔斷板與第二冷卻室隔開,上隔斷板設置在其中一個軌道條上。上述第一冷卻室及第二冷卻室回風管的出風口均設有微型引風機。本發明制栓溫度控制穩定、冷卻成型質量可靠,耗能小、耗用人工少、成本低、噪音小、操作簡單、制栓生產效率高,廠房面積利用率高;尤其適用于廠房面積受限的企業。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中箭頭表示的是冷卻氣流的方向)圖2為圖1的俯視圖(除去第一冷卻室和第二冷卻室的頂端);(圖中箭頭表示的是載藥模具盒的運動方向)圖3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模具盒自動推進裝置示意圖;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電氣連接圖;圖5為發明一實施例的自動灌裝進倉裝置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的電氣連接圖;圖7為本發明的梯度冷卻降溫示意圖。圖中各標號主導溫板1,第一制冷室2,第二制冷室3,第一冷卻室4,第二冷卻室 5,制冷器6,引風機7,引風箱8,進風管9,回風管10,下隔斷板11,上隔斷板12,第一溫濕度檢測裝置13-1,第二溫濕度檢測裝置13-2,進倉口 14,出倉口 15,微型引風機16,微控制器1-3,第一號電磁閥1-4-1,第二號電磁閥1-4-2,第一根軌道條1-5-1,第二根軌道條 1-5-2,第三根軌道條1-5-3,第四根軌道條1-5-4,第一條軌道1_6_1,第二條軌道1_6_2, 第三條軌道1-6-3,第四條軌道1-6-4,第五條軌道1-6-5,第一號長行程氣缸1_8_1,第一拽桿1-8-1-1,第二拽桿1-8-1-2,第二號長行程氣缸1-8-2,第一推桿1_8_2_1,第二推桿 1-8-2-2,第三推桿1-8-2-3,第一短行程氣缸1_9_1,第二短行程氣缸1_9_2,第三短行程氣缸1-9-3,第四短行程氣缸1-9-4,第五短行程氣缸1-9-5,載藥模具盒Z,通道1_12,模具盒自由下落架14-1,自動推進氣缸14-2,推進氣缸推桿14-3,推進氣缸推板14_4,空模具盒 14-5,進倉槽14-6,自動灌裝機14-7,第二微控制器14_8,第三號電磁閥14_9,第四號電磁閥 14-10。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
,進一步闡述本發明。參見圖1,本發明包括微控制器1-3、主導溫板1、固定在主導溫板1下方的第一制冷室2及第二制冷室3和固定在主導溫板1上方的第一冷卻室4和第二冷卻室5,第一制冷室2及第二制冷室3分別與第一冷卻室4和第二冷卻室5相對應,第一制冷室2的冷卻溫度低于第二制冷室3的冷卻溫度5 10°C,形成不同溫度的制冷室;第一冷卻室4的冷卻溫度低于第二冷卻室5的冷卻溫度5 10°C,形成梯度冷卻降溫的不同冷卻室。本發明所述冷卻溫度5 10°C范圍表述,可以根據不同的栓劑品種各自的需要進行升高和降低,具有可調性。第一制冷室2通過下隔斷板11與第二制冷室3完全隔開。第一制冷室2和第二制冷室3均設有制冷器6、與制冷器6相對應的引風機7、與引風機7相對應的引風箱8和與引風箱8相連接的進風管9,第一制冷室2和第二制冷室3 的進風管9另一端分別安裝在第一冷卻室4和第二冷卻室5上,第一冷卻室4和第二冷卻室5均設有回風管10,第一冷卻室4和第二冷卻室5的回風管10另一端分別安裝在第一制冷室2和第二制冷室3上。第一冷卻室4和第二冷卻室5回風管10的出風口均安裝有微型引風機16。第一溫濕度檢測裝置13-1和第二溫濕度檢測裝置13-2的輸出端連接有溫度控制裝置(圖中未畫出),溫度控制裝置的輸出端與第一制冷室2及第二制冷室3的制冷器6輸入端相連接。溫度控制裝置其溫度控制一方面是依據第一冷卻室4和第二冷卻室5安裝的溫濕度檢測裝置實際溫濕度數據來逆向反饋給制冷機的溫度控制器進行溫度需求調整,調整后第一冷卻室4和第二冷卻室5的溫濕度相對穩定和恒定在各自需要的溫度梯度范圍內, 另一方面冷卻時間是由單元式獨立成型模具盒由進倉口 14到出倉口 15的固定行進路線和路程決定的,不變的冷卻時間和可調、可控的溫濕度,使栓劑冷卻成型效果穩定、可靠。參見圖2,本實施例微控制器1-3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一號電磁閥1-4-1和第二號電磁閥1-4-2。第一號電磁閥1-4-1和第二號電磁閥1-4-2交替運行時間間隔2秒。本實施例中,在主導溫板1上設有四根相互平行的軌道條,四根軌道條(從右向左分別為第一根軌道條1-5-1、第二根軌道條1-5-2、第三根軌道條1-5-3和第四根軌道條 1-5-4)與第一冷卻室4的外圍框架及第二冷卻室5的外圍框架之間形成五條縱向的軌道 (第一條軌道1-6-1、第二條軌道1-6-2、第三條軌道1-6-3、第四條軌道1_6_4和第五條軌道1-6-5),每條軌道是根據成型載藥模具盒Z的長度、寬度和高度設計的。第二冷卻室5的右側下端設有進倉口 14,第一冷卻室4的左側下端與進倉口 14處于同一水平面處安裝有第一號長行程氣缸1-8-1,第一號長行程氣缸1-8-1的活塞桿上設有兩根拽桿(參見圖3),分別為第一拽桿1-8-1-1和第二拽桿1-8-1-2,第一拽桿1-8-1-1 和第二拽桿1-8-1-2分別用于拽拉處于第二條軌道1-6-2及第四條軌道1-6-4出口處的載藥模具盒Z。第一冷卻室4的左側上端還設有出倉口 15,第二冷卻室5的右側上端與出倉口 15 處于同一水平面處還安裝有第二號長行程氣缸1-8-2,第二號長行程氣缸1-8-2的活塞桿上設有三個推桿,分別為第一推桿1-8-2-1、第二推桿1-8-2-2和第三推桿1-8-2-3,第一推桿1-8-2-1、第二推桿1-8-2-2和第三推桿1-8-2-3分別用于推處于第一條軌道1_6_1、第三條軌道1-6-3和第五條軌道1-6-5出口處的載藥模具盒Z。第二號長行程氣缸1-8-2的安裝方向與第一號長行程氣缸1-8-1相反。第二號電磁閥1-4-2的輸出端與第一號長行程氣缸1-8-1的輸入端A、B相連接, 同時,第一號長行程氣缸1-8-1的A、B輸出端與第二號長行程氣缸1-8-2的輸入端A、B相連接。第一、三根軌道條的上端與第一冷卻室4及第二冷卻室5之間以及第二、四根軌道條的下端與第一冷卻室4及第二冷卻室5之間均設有通道1-12。第一號電磁閥1-4-1的輸出端依次串聯有第一短行程氣缸1-9-1、第三短行程氣缸1-9-3及第五短行程氣缸1-9-5。第一號電磁閥1-4-1控制第一短行程氣缸1_9_1、第三短行程氣缸1-9-3和第五短行程氣缸1-9-5同時動作。第一短行程氣缸1-9-1和第三短行程氣缸1-9-3分別安裝在第一條軌道1-6-1和第三條軌道1-6-3入口處的第二冷卻室5上。 第五短行程氣缸1-9-5安裝在第五條軌道1-6-5入口處的第一冷卻室4上。第一短行程氣缸1-9-1、第三短行程氣缸1-9-3和第五短行程氣缸1_9_5分別推到達第一條軌道1-6-1、第三條軌道1-6-3和第五條軌道1-6-5入口處的載藥模具盒Z。第一短行程氣缸1-9-1和第三短行程氣缸1-9-3的輸出端分別連接有第二短行程氣缸1-9-2和第四短行程氣缸1-9-4。第二短行程氣缸1-9-2安裝在第二條軌道1_6_2入口處的第二冷卻室5上;第四短行程氣缸1-9-4安裝在第四條軌道1-6-4入口處的第一冷卻室4上。第二短行程氣缸1-9-2和第四短行程氣缸1-9-4相互串聯,同時動作。第二短行程氣缸1-9-2和第四短行程氣缸1-9-4分別推進到達第二條軌道1_6_2 和第四條軌道1-6-4入口處的載藥模具盒Z。載藥模具盒Z邊行進邊冷卻,直到出倉口 15。參見圖4,微控制器1-3控制第一號電磁閥1-4-1和第二號電磁閥1_4_2,第一號電磁閥1-4-1和第二號電磁閥1-4-2交替運行時間為2秒。用第一號電磁閥1-4-1控制第一短行程氣缸1-9-1、第三短行程氣缸1-9-3和第五短行程氣缸1-9-5 ;本實施例中,用第一短行程氣缸1-9-1和第三短行程氣缸1-9-3分別控制第二短行程氣缸1-9-2和第四短行程氣缸1-9-4 ;用第二號電磁閥1-4-2控制第一號長行程氣缸1-8-1,用第一號長行程氣缸 1-8-1控制第二號長行程氣缸1-8-2。第一冷卻室4通過上隔斷板12與第二冷卻室5隔開,上隔斷板12設置在第三條軌道1-6-3上。本發明實現了制冷、送冷、控溫、保溫;溫度分區、梯度降溫、冷卻室溫濕度相對穩定和恒定的功能,達到了栓劑單元式獨立成型模具盒的冷卻成型良好的目的;節約了模具盒的制造成本、大大減少了人工、降低了噪音;縮短了冷卻過程的時間,提高了生產效率。特別適合于異型栓或鴨嘴型栓劑利用此單元式獨立成型模具盒實現冷卻成型的任務。參見圖5和圖6,進倉前的輸送裝置即模具盒自動灌裝進倉裝置運行時,數個空模具盒14-5被放入模具盒自由下落架14-1中,當空模具盒14-5向下滑入進倉槽14_6后,第二微控制器14-8發出指令,第四號電磁閥14-10控制自動推進氣缸14-2動作,自動推進氣缸14-2包括推進氣缸推桿14-3和與推進氣缸推桿14-3相連接的推進氣缸推板14_4,將空模具盒14-5經進倉槽14-6推向自動灌裝機14-7工位,此時,第三號電磁閥14_9控制自動灌裝機14-7動作,自動灌裝機14-7灌注料液進空模具盒14-5,在空模具盒14_5推向自動灌裝機14-7工位的同時,第二個空模具盒14-5已經下落,自動推進氣缸14-2的推進氣缸推板14-4的長度和厚度設計以及定位正好能夠保證推進氣缸推板14-4在向右側原始位置回縮時,推進氣缸推板14-4上水平面托住第二個空模具盒14-5(即當推進氣缸推板14-4 回縮時與第二個空模具盒14-5有一個水平摩擦的過程),當推進氣缸推板14-4完全回縮到原始位置時,第二個空模具盒14-5順利下落,第二個空模具盒14-5在推進氣缸推板14-4 的上面由模具盒自由下落架14-1框住,從而保證推進氣缸推板14-4在回縮的路線上不受阻擋、順禾Ij “回撤”,第四號電磁閥14-10和第三號電磁閥14-9交替動作間隔4秒,即第四號電磁閥14-10送進1秒,第三號電磁閥14-9灌注1秒、回縮1秒,第四號電磁閥14-10回縮 1秒,依此循環直到進倉口 14。通過輸送裝置將第一個載藥模具盒Z、第二個載藥模具盒Z……最后一個載藥模具盒Z,依次送到進倉口 14即第一條軌道1-6-1的入口處,當第一個載藥模具盒Z到達第一條軌道1-6-1的入口處時,微控制器1-3控制第一號電磁閥1-4-1,第一號電磁閥1-4-1控制第一短行程氣缸1-9-1推第一個載藥模具盒Z,然后,第二個入倉載藥模具盒Z在第一短行程氣缸1-9-1的作用下推第一個載藥模具盒Z,依此類推,直到第一個載藥模具盒Z到達第一條軌道1-6-1的L型轉角出口處;此時,微控制器1-3控制第二號電磁閥1-4-2,第二號電磁閥1_4_2控制第二號長行程氣缸1-8-2推進由第一條軌道1-6-1出口處到達的第一個載藥模具盒Z到第二短行程氣缸1-9-2的工位,此時,微控制器1-3控制第一號電磁閥1-4-1,第一號電磁閥1-4-1控制第二短行程氣缸1-9-2推第一個載藥模具盒Z,然后,第二個載藥模具盒Z在第二短行程氣缸1-9-2的作用下推第一個載藥模具盒Z,依此類推,直至第一個載藥模具盒Z到第二條軌道1-6-2的出口處;此時,微控制器1-3控制第二號電磁閥1-4-2,第二號電磁閥1_4_2控制第一號長行程氣缸1-8-1,第一號長行程氣缸1-8-1拽第一個載藥模具盒Z到第三短行程氣缸1-9-3 的工位,此時,微控制器1-3控制第一號電磁閥1-4-1,第一號電磁閥1-4-1控制第三短行程氣缸1-9-3推第一個載藥模具盒Z,然后,第二個載藥模具盒Z在第三短行程氣缸1-9-3的作用下推第一個載藥模具盒Z,依此類推,直至第一個載藥模具盒Z到第三條軌道1-6-3的出口處;此時,微控制器1-3控制第二號電磁閥1-4-2,第二號電磁閥1_4_2控制第二號長行程氣缸1-8-2推第一個載藥模具盒Z到第四短行程氣缸1-9-4的工位,此時,微控制器 1-3控制第一號電磁閥1-4-1,第一號電磁閥1-4-1控制第四短行程氣缸1-9-4推第一個載藥模具盒Z,然后,第二個載藥模具盒Z在第四短行程氣缸1-9-4的作用下推第一個載藥模具盒Z,依此類推,直至第一個載藥模具盒Z到第四條軌道1-6-4的出口處;
此時,微控制器1-3控制第二號電磁閥1-4-2,第二號電磁閥1_4_2控制第一號長行程氣缸1-8-1拽由第四軌道處到來的第一個載藥模具盒Z到第五短行程氣缸1-9-5的工位,此時,微控制器1-3控制第一號電磁閥1-4-1,第一號電磁閥1-4-1控制第五短行程氣缸 1-9-5推第一個載藥模具盒Z,然后,第二個載藥模具盒Z在第五短行程氣缸1-9-5的作用下推第一個載藥模具盒Z,依此類推,直至第一個載藥模具盒Z到第五條軌道1-6-5的出口處即出倉口 15位置,完成整個栓劑單元式獨立成型模具盒的自動輸送、自動灌裝、自動整理、冷卻成型任務。本發明的冷卻工作過程如下在進行灌注前,首先對第一冷卻室4和第二冷卻室5的溫濕度進行制備,分別達到溫濕度檢測裝置需要的制栓溫濕度后,就可以進行灌注冷卻工作,通常經制備后的第一冷卻室4和第二冷卻室5的溫度各自波動范圍在0. 5 1°C、濕度波動范圍在2 ;TC數值內, 且控制在18% 65%范圍內。啟動溫度控制裝置及制冷器6進行溫度設定,并啟動引風機7,通過引風箱8,將冷卻風由回風管10分別穿過緩沖導冷的主導溫板1到達進風口,對第一冷卻室4和第二冷卻室5分別進行送風、制冷,通過回風管10及安裝在回風管10出風口的微型引風機16又將第二冷卻室5和第一冷卻室4的冷卻氣流分別經回風管10回到第二制冷室3和第一制冷室2,形成上、下冷氣流循環回路,使冷量不流失,制冷做功減少,用電消耗降低,溫度控制穩定。依據第二冷卻室5和第一冷卻室4安裝的溫濕度檢測裝置實際溫濕度數據來逆向反饋給制冷機的溫度控制裝置進行溫度需求調整,調整后第二冷卻室5和第一冷卻室4的溫濕度相對穩定和恒定在各自需要的溫度范圍內,主導溫板1通過吸收下層冷卻區的冷氣,緩和作用于單元模具盒底部進行冷傳導,并起到緩沖和控制過多冷氣直接大面積向上層冷卻區傳遞的作用;與此同時冷卻時間也是恒定不變的,即冷卻時間是由單元式獨立成型模具盒由進倉口 14到出倉口 15的固定行進路線和路程決定的;當第一冷卻室4和第二冷卻室 5的溫濕度制備工作完成后,啟動灌注及輸送裝置。單元式獨立載藥模具盒Z由進倉口 14,進入第二冷卻室5,在第一短行程氣缸 1-9-1的推進下,行進在第一條軌道1-6-1上,與此同時主導溫板1吸收到來自第二制冷室 3的冷卻溫度,并通過冷傳導作用使單元式獨立載藥模具盒Z底部接受到冷氣,使載藥模具盒Z內底部藥液開始冷卻,盒體及頂部藥液在已經制備好的冷卻區中也同步開始由液態向固態的轉變,載藥模具盒ζ在第二冷卻室5經過數分鐘的第一階段緩和冷卻降溫后,進入第一冷卻室4進行第二階段的冷卻降溫,第一冷卻室4的冷卻溫度依據產品的不同一般低于第二冷卻室5 10°C的凝固溫度范圍內,第二冷卻室5和第一冷卻室4各自的溫度均勻度及波動范圍可控制在0. 5 1度的區間為宜,這樣形成分區、分段梯度冷卻,行進數分鐘后, 載藥模具盒Z及其后的載料模具盒就連續不斷的到達出倉口 15位置,至此,冷卻成型裝置完成了整個單元式獨立成型模具盒的栓劑冷卻成型任務。參見圖7,其中,°C表示溫度,t表示載藥模具盒Z行進時間,A表示下層制冷區, B表示主導溫板1,C表示第二冷卻室5,D表示第一冷卻室4。溫度波動曲線隨著冷卻行進時間的延長,形成立體冷卻和水平冷卻的溫度場、產生溫度梯度、分階段逐級降溫的效果, 達到了制栓、冷卻成型穩定、可靠的目的。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單元式獨立成型模具盒的栓劑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導溫板、固定在主導溫板下方的第一制冷室及第二制冷室和固定在主導溫板上方的第一冷卻室和第二冷卻室,所述第一制冷室及第二制冷室分別與第一冷卻室和第二冷卻室相對應,所述第一制冷室及第一冷卻室的溫度分別低于第二制冷室及第二冷卻室的溫度;所述第一制冷室和第二制冷室內均設有制冷器、與制冷器相對應的引風機、與引風機相對應的引風箱和與引風箱相連接的進風管,所述第一制冷室和第二制冷室的進風管另一端分別安裝在第一冷卻室和第二冷卻室上,所述第一冷卻室和第二冷卻室均設有回風管, 所述第一冷卻室和第二冷卻室的回風管另一端分別安裝在第一制冷室和第二制冷室上; 所述第二冷卻室的一側設有進倉口,所述第一冷卻室的一側設有出倉口 ; 所述第一冷卻室和第二冷卻室內分別設有第一溫濕度檢測裝置和第二溫濕度檢測裝置,所述第一溫濕度檢測裝置和第二溫濕度檢測裝置的輸出端連接有溫度控制裝置,所述溫度控制裝置的輸出端與第一制冷室及第二制冷室的制冷器輸入端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單元式獨立成型模具盒的栓劑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 還包括微控制器;所述微控制器的輸出端連接有第一號電磁閥和第二號電磁閥; 所述主導溫板上設有M根相互平行的軌道條,所述M根軌道條與第一冷卻室及第二冷卻室之間形成M+1條軌道;與所述進倉口相對的第一冷卻室上設有第一號長行程氣缸,所述第一號長行程氣缸的活塞桿上設有拽桿,所述拽桿用于拽拉相應軌道出口處的載藥模具盒;與所述出倉口相對的第二冷卻室上設有第二號長行程氣缸,所述第二號長行程氣缸的活塞桿上設有推桿,所述推桿用于推相應軌道出口處的載藥模具盒;所述第二號電磁閥的輸出端與第一號長行程氣缸的輸入端相連接,所述第一號長行程氣缸的輸出端與第二號長行程氣缸的輸入端相連接;所述第0根軌道條的一端與第一冷卻室及第二冷卻室之間及第P根軌道條的另一端與第一冷卻室及第二冷卻室之間均設有通道;所述第一號電磁閥的輸出端依次串聯有第0短行程氣缸及第M+1短行程氣缸,所述第 0短行程氣缸及第M+1短行程氣缸分別安裝在第0條軌道及第M+1條軌道入口處的第一冷卻室及第二冷卻室上;所述第0短行程氣缸的輸出端分別連接有第P短行程氣缸,所述第P短行程氣缸分別安裝在第P條軌道入口處的第一冷卻室及第二冷卻室上;其中,M彡2,且M為正整數,0為1 M中的奇數,P為1 M中的耦數。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單元式獨立成型模具盒的栓劑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制冷室通過下隔斷板與第二制冷室完全隔開;所述第一冷卻室通過上隔斷板與第二冷卻室隔開,所述上隔斷板設置在其中一個軌道條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單元式獨立成型模具盒的栓劑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卻室及第二冷卻室回風管的出風口均設有微型引風機。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單元式獨立成型模具盒的栓劑冷卻裝置,包括主導溫板、設主導溫板下方的兩制冷室和設主導溫板上方的兩冷卻室,前制冷室及前冷卻室溫度分別低于后制冷室及后冷卻室溫度;兩制冷室設有制冷器、引風機、引風箱和與引風箱相連的進風管,前制冷室和后制冷室的進風管另一端分別安裝在前冷卻室和后冷卻室上,前冷卻室和后冷卻室設回風管,前冷卻室和后冷卻室的回風管另一端分別在前制冷室和后制冷室上;前冷卻室和后冷卻室內分別設有溫濕度檢測裝置,兩溫濕度檢測裝置輸出端連有溫度控制裝置,溫度控制裝置的輸出端與兩制冷室的制冷器輸入端相連。本發明制栓溫度穩定、冷卻質量可靠,尤其適用于廠房面積受限的企業。
文檔編號A61J3/08GK102342888SQ20111035281
公開日2012年2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9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9日
發明者唐磊, 孫魏 申請人:中國藥科大學制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