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肩周炎及風濕的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藥品,即一種治療肩周炎及風濕的藥。
背景技術:
肩周炎亦稱肩關節周圍炎或肩關節周圍組織炎,是一種中老年常見病。主要表現為肩關節周圍的肌肉、肌腱、韌帶、滑膜、關節囊等軟組織發生無菌性炎癥,有充血、滲出、水腫、粘連等改變,導致肩關節疼痛及功能性障礙。肩周炎的病因尚不明確,有急慢性損傷說、 關節缺乏活動說、年齡說等等說法,因此,在臨床上多以對癥治療為主。常用普利卡因和強的松進行痛點封閉,或內服用消炎止痛藥,亦有采用針灸、推拿等方法。上述療法雖有一定的療效,但效果多不明顯,主要以緩解痛苦,等待自愈為主。祖國醫學對肩周炎的認識雖有不同,但多趨向于風寒濕邪侵滯經絡的學說,稱此病為“漏風肩”,常采用舒筋活絡、活血化瘀類中藥,可見標本兼治之效。可是,由于缺乏總結,許多方劑僅以驗方的形式流傳于民間,并且多已殘缺或失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廣泛搜集民間驗方的基礎上,采用現代技術進行分析篩選,提出一種對肩周炎具有顯著療效,且用法簡單,顯效快,成本低,治療效果好的中藥。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研制一種治療肩周炎及風濕的藥,其特點是 這種藥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羌活9-11份,防風9-11份,蒼術45-55份,威靈仙9-11份,秦艽9-11份,細辛18-22份,白芷9_11份,川芎9_11份,肉桂9_11份,赤小豆 18-22份,川牛膝18-22份,川續斷18-22份,桑寄生18-22份,黨參9_11份,甘草18-22份, 薏苡仁9-11份,消炎痛2-3份。這種藥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羌活10份,防風10份,蒼術50份,威靈仙10份,秦艽10份,細辛10份,白芷10份,川彎10份,肉桂10份,赤小豆20份,川牛膝20 份,川續斷20份,桑寄生20份,黨參10份,甘草20份,薏苡仁10份,消炎痛2. 6份。所說的藥品的制造方法是取羌活100克,防風100克,蒼術500克,威靈仙100克, 秦艽100克,細辛200克,白芷100克,川芎100克,肉桂100克,赤小豆200克,川牛膝200 克,川續斷200克,桑寄生200克,黨參100克,甘草200克,薏苡仁100克,消炎痛沈克,除消炎痛外,其余原料藥粉碎成細粉,過篩,與消炎痛混勻,用水泛丸,每10粒重2克,打光,干燥即可。所說的藥品的使用方法是口服,一次13-15粒,一日2-3次,用水送服。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祛風除濕,消炎止痛的作用,對肩周炎具有獨特的療效,對坐骨神經痛、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亦有顯著的療效。且具有用法簡單,顯效快,成本低,治療時間短,患者痛苦少,無毒副作用等特點,為治療肩周炎及風濕性關節炎等頑癥,減輕患者的痛苦,提供了條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通過搜集整理中蒙醫有關資料及民間驗方,結合現代醫學理論和方法,確定了病理認識和治療原則。認為肩周炎是由外感風寒濕邪,兼內有蘊熱所致。風寒濕邪侵犯肌表, 郁遏衛陽,閉塞腠理,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故癥見惡寒發熱、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里有蘊熱,故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黃,脈浮是表證兼里熱之佐證。故采用發散風寒濕邪為主,兼清里熱為輔的治療原則。在此基礎上,經過大量的實驗篩選,形成了組方方案。方中羌活辛苦性溫,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止痹痛,為治太陽風寒濕邪在表之要藥,故為君藥。防風辛甘性溫,為風藥中之潤劑,祛風除濕,散寒止痛蒼術辛苦而溫,功可發汗祛濕,為祛太陰寒濕的主要藥物;威靈仙性溫而味辛咸,祛風濕,通經絡,消痰涎,散癖積; 秦艽苦平,祛風濕,清濕熱,止痹痛;四藥相合,協助羌活祛風散寒,除濕止痛,是為臣藥。細辛、白芷、川芎、肉桂祛風散寒,宣痹止痛,其中細辛善止少陰頭痛,白芷擅解陽明頭痛,川芎長于止少陽厥陰頭痛,肉桂擅散寒止痛,通血脈;赤小豆性甘味平,利水消腫,祛關節煩熱; 桑寄生補肝腎,強筋骨,祛風;川續斷強筋骨;川牛膝補肝腎,強筋骨;薏苡仁微寒健脾,清熱;黨參味甘性平補中益氣,健脾生津,可防諸辛溫燥烈之品傷津;以上十藥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十六味配伍,既能統治風寒濕邪,又能兼顧協調表里,共成發汗祛濕,散寒止痛,兼清里熱之劑,可收治本之效。而消炎痛則可消減炎癥,緩解疼痛,起到治標的作用。 經多例臨床實驗證明,用藥一周后肩周炎癥狀即可緩解,繼續服用可起到根治的作用。同時,多例兼有坐骨神經痛、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自述癥狀明顯好轉,當屬本藥品應有之效。本組方的炮制方法和劑型很多,如煎湯直服、濃縮后制成蜜丸或散劑等均可,但采用蒙藥的習用制法,即粉碎制粉并以水泛丸,藥效更為明顯,故為推薦方法。下面僅舉四種實施例第一種實施例按重量取羌活9份,防風9份,蒼術45份,威靈仙9份,秦艽9份, 細辛18份,白芷9份,川芎9份,肉桂9份,赤小豆18份,川牛膝18份,川續斷18份,桑寄生18份,黨參9份,甘草18份,薏苡仁9份,消炎痛2份。除消炎痛外,其余原料藥粉碎成細粉,過篩,與消炎痛混勻,用水泛丸,打光、干燥即可。第二種實施例按重量取羌活11份,防風11份,蒼術55份,威靈仙11份,秦艽11 份,細辛22份,白芷11份,川芎11份,肉桂11份,赤小豆22份,川牛膝22份,川續斷22份, 桑寄生22份,黨參11份,甘草22份,薏苡仁11份,消炎痛3份。除消炎痛外,其余原料藥粉碎成細粉,過篩,與消炎痛混勻,用水泛丸,打光,干燥即可。第三種實施例按重量取羌活11份,防風9份,蒼術45份,威靈仙9份,秦艽9份, 細辛18份,白芷10份,川芎11份,肉桂10份,赤小豆20份,川牛膝18份,川續斷20份,桑寄生18份,黨參9份,甘草18份,薏苡仁11份,消炎痛2份。除消炎痛外,其余原料藥粉碎成細粉,過篩,與消炎痛混勻,用水泛丸,打光,干燥即可。第四種實施例按重量取取羌活100克,防風100克,蒼術500克,威靈仙100克, 秦艽100克,細辛200克,白芷100克,川芎100克,肉桂100克,赤小豆200克,川牛膝200 克,川續斷200克,桑寄生200克,黨參100克,甘草200克,薏苡仁100克,消炎痛沈克,除消炎痛外,其余原料藥粉碎成細粉,過篩,與消炎痛混勻,用水泛丸,每10粒重2克,打光,干燥即可。性狀本品為黃褐色水丸,味微辛。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消炎止痛。用于肩周炎、坐骨神經痛、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3-15粒,一日2-3次,用溫開水送服。不良反應尚未發現。注意事項本品用于風寒挾濕,內有郁熱證,風熱感冒或濕熱證慎用。實驗情況1.毒性實驗(1)急毒試驗。根據中藥新藥研究的有關規定,對小鼠灌胃給藥的半數致死量 (LD50)進行了試驗測定,但未測到LD5tl,因此進行了最大耐受量試驗。結果按成人單位體重臨床日用劑量的500倍對小鼠灌胃,七日內小鼠無一死亡,處死小鼠解剖觀察各臟器未發現毒性反應,給藥組與對照組小鼠無任何差異。(2)長毒試驗。應用Wistar大鼠將實驗藥物設定為高、中、低三個劑量,按人體重 70kg,日用劑量為0. 15g/kg/日計算,分別按80倍、40倍和20倍的給藥量為實驗組,另設一正常飼養的對照組。連續灌胃給藥90天、180天和部分動物停藥10天后,觀察對大鼠各項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用不同劑量給大鼠連續口服180天,對大鼠的進食量和生長發育(體重增長)均無影響。對肝功能和腎功能均未發現明顯毒性作用。對血常規、血生化、尿液生化及骨髓片等均未見明顯影響,各組間與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差異。2.臨床實驗2008年以來,按照葉舜斌主編的《外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年出版)以及《中國醫藥百科全書》的《蒙醫學》等有關診斷標準和治療標準,在當地多家醫院,在患者自愿的情況下,試治肩周炎患者72例。其中,用藥一周自述癥狀緩解者達42%, 用藥四周癥狀自述消失者達74%,認為沒有效果者為14%,自述總有效率達86%,能夠配合進行肢體鍛煉者效果尤佳。上述患者當中,兼患坐骨神經痛者16人,用藥后自述癥狀緩解者9人,占56%,癥狀消失者5人,占31 %,總有效率達87%。兼患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者33例,自述癥狀緩解者15人,達45 %,癥狀消失者11人,達33 %,總有效率達78 %。有關坐骨神經痛、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療效,目前正在進行深入的研究。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肩周炎及風濕的藥,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藥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羌活9-11份,防風9-11份,蒼術45-55份,威靈仙9_11份,秦艽9_11份,細辛18-22份, 白芷9-11份,川芎9-11份,肉桂9-11份,赤小豆18-22份,川牛膝18-22份,川續斷18-22 份,桑寄生18-22份,黨參9-11份,甘草18-22份,薏苡仁9_11份,消炎痛2_3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肩周炎及風濕的藥,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藥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羌活10份,防風10份,蒼術50份,威靈仙10份,秦艽10份,細辛10 份,白芷10份,川芎10份,肉桂10份,赤小豆20份,川牛膝20份,川續斷20份,桑寄生20 份,黨參10份,甘草20份,薏苡仁10份,消炎痛2. 6份。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肩周炎及風濕的藥,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藥品的制造方法是取羌活100克,防風100克,蒼術500克,威靈仙100克,秦艽100克,細辛200克,白芷100克,川芎100克,肉桂100克,赤小豆200克,川牛膝200克,川續斷200克,桑寄生 200克,黨參100克,甘草200克,薏苡仁100克,粉碎成細粉,過篩,與消炎痛沈克混勻,用水泛丸,每10粒重2克,打光,干燥即可。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治療肩周炎及風濕的藥,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藥品的使用方法是口服,一次13-15粒,一日2-3次。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藥品,即一種治療肩周炎及風濕的藥,其特點是這種藥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藥制成羌活9-11份,防風9-11份,蒼術45-55份,威靈仙9-11份,秦艽9-11份,細辛18-22份,白芷9-11份,川芎9-11份,肉桂9-11份,赤小豆18-22份,川牛膝18-22份,川續斷18-22份,桑寄生18-22份,黨參9-11份,甘草18-22份,薏苡仁9-11份,消炎痛2-3份。其有益效果是具有祛風除濕,消炎止痛的作用,對肩周炎具有獨特的療效,對坐骨神經痛、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亦有良好的治療作用。且具有用法簡單,顯效快,成本低,治療時間短,患者痛苦少,無毒副作用等特點,為治療肩周炎及風濕性關節炎等頑癥,減輕患者的痛苦,提供了條件。
文檔編號A61K9/20GK102552742SQ20121000695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1日
發明者吳剛 申請人:吳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