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單肺通氣保護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911285閱讀:22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單肺通氣保護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保護器,尤其是一種單肺通氣保護器,屬于醫療器械的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
單肺通氣是指胸科手術病人經過氣管導管只利用一側肺(非手術側)進行通氣的方法或手段。目前,單肺通氣通過麻醉的應用范圍已經大大擴展,除用于肺內分泌物多的病人外,還經常用于食管、肺葉、全肺、胸腔鏡等手術中,以方便手術操作,減輕手術側肺損傷, 防止兩肺間的交叉感染。
單肺通氣目前實施的手段是雙腔支氣管導管和支氣管堵塞器,其都存在明顯缺陷,嚴重影響臨床使用。有的在實施單肺通氣時,通氣管腔內徑過于狹小,造成氣道壓較高, 容易造成肺損傷,尤其是長時間單肺通氣的實施過程。有的氣管導管管腔過于堅硬和雙腔直徑過粗,插管時容易造成聲門損傷。有的定位必須同時使用纖維支氣管鏡,兩個醫療設備同時在氣管導管腔內自由活動,要求管腔直徑較粗,影響了相應手術的安全進行。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單肺通氣保護器,其結構簡單緊湊,使用操作方便,提高了對肺通氣的保護,確保手術過程的安全進行。
按照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單肺通氣保護器,包括定位保護管,所述定位保護管的一端設有保護套囊,所述保護套囊包裹定位保護管于相應的外壁上;保護套囊與用于對保護套囊進行充氣的保護套囊充氣管相連通,所述保護套囊充氣管固定于定位保護管的管壁內,且保護套囊充氣管對應與保護套囊相連的另一端從定位保護管的外壁上伸出。
所述保護套囊包括第一保護套囊部及第二保護套囊部,所述第二保護套囊部與第一保護套囊部相連通;第一保護套囊部鄰近保護套囊充氣管對應伸出定位保護管的一端; 第一保護套囊部充氣后的長度及體積均大于第二保護套囊部充氣后的長度及體積。
所述定位保護管對應設置保護套囊的另一端設有用于固定定位保護管的保護管固定卡口,所述保護管固定卡口的軸線與定位保護管的軸線位于同一直線上。
所述定位保護管上設有用于指示插入深度的刻度。
所述定位保護管內設有用于塑形的塑形管芯,塑形管芯能穿入定位保護管內,并能在定位保護管內移動;定位保護管能通過塑形管芯塑形至所需的形狀。
還包括與保護管定位環相匹配連接的管腔接頭,所述管腔接頭上包括第一接頭管及用于與呼吸機匹配連接的第二接頭管,所述第一接頭管及第二接頭管均與管腔接頭相連通;管腔接頭通過第一接頭管與保護管固定卡口緊固連接。
所述管腔接頭上設有能與第一接頭管相匹配連接的接頭管蓋,所述接頭管蓋的中心區設有管蓋孔。
所述管腔接頭上設有能封閉管蓋孔的管蓋栓。所述保護套囊充氣管對應伸出定位保護管外的端部設有用于密封保護套囊充氣管的第一密封閥。
所述定位保護管通過保護管固定卡口與管腔接頭相連,并通過管腔接頭安裝于單腔氣管導管或雙腔支氣管導管上。
本發明的優點定位保護管上設有保護套囊,保護套囊包括第一套囊保護部及第二套囊保護部,通過第二套囊保護部能使得其進入的肺葉支氣管與外部隔絕,通過第一套囊保護部能使得其進入的支氣管與外部隔絕,避免手術側肺葉內的液體流入其他肺葉內, 通過定位保護管可接吸引器吸引手術肺液體,避免交叉感染的發生;通過定位保護管及保護套囊的隔絕,能提高雙腔支氣管導管的隔離效果,單肺通氣阻力低壓力小,對肺部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定位保護管可以通過塑形管芯進行塑形定位,降低定位保護管的材質要求,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單腔氣管導管或雙腔支氣管導管的適用范圍,定位保護管上設有刻度,使得定位保護管的插入定位精度高,使用方便,結構緊湊,確保了單肺通氣手術的安全可靠性。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塑形管芯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與雙腔支氣管導管配合使用的管腔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與單腔氣管導管配合使用的管腔接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用于肺葉灌洗的使用狀態圖。
圖6為本發明與單腔氣管導管相配合并進行非開胸及非胸腔內手術,隔離一個肺葉其余肺葉均通氣的狀態圖。
圖7為本發明與單腔氣管導管相配合并進行開胸及胸腔內手術,隔離一側肺,另側單肺通氣的狀態圖。
圖8為本發明置入單腔氣管導管,保護套囊尚未充氣,雙肺通氣使用狀態圖;也為手術結束,保護套囊放氣排空,恢復雙肺通氣的狀態圖。
圖9為單肺通氣時本發明置入雙腔支氣管導管后,保護套囊尚未充氣時狀態圖; 也為手術結束前本發明保護套囊放氣排空,恢復雙肺隔離后,雙腔支氣管導管右腔管為右單肺通氣時使用狀態圖。
圖10為本發明與雙腔支氣管導管相配合,雙腔支氣管導管右腔管、雙腔支氣管導管左腔管均右單肺通氣的狀態圖。
圖11為本發明與雙腔支氣管導管相配合,雙腔支氣管導管右腔管、雙腔支氣管導管左腔管對左右肺隔離并通氣的狀態圖。
附圖標記說明1-第一密封閥、2-保護套囊充氣管、3-保護管固定卡口、4-定位保護管、5-保護套囊、6-刻度、7-塑形管芯、8-管芯拉環、9-第一接頭管、10-接頭管蓋、11-管蓋孔、12-管蓋栓、13-第二接頭管、14-管腔接頭、15-單腔氣管導管、16-單腔氣管導管呼吸機接口、17-第二套囊、18-第二套囊充氣管、19-第二套囊充氣管密封閥、20-肺部、21-雙腔支氣管導管、22-第三套囊、23-通氣側孔、24-第四套囊、25-第三套囊充氣管密封閥、26-第三套囊充氣管、27-第四套囊充氣管密封閥、28-第四套囊充氣管、29-雙腔支氣管導管右腔管、30-雙腔支氣管導管左腔管、31-右支氣管導管、32-雙腔支氣管導管呼吸機接口、33-第一保護套囊部、34-第二保護套囊部、35-定位保護管支管及36-支管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為了能夠對單肺通氣進行有效保護,本發明包括定位保護管4,所述定位保護管4的一端設有保護套囊5,所述保護套囊5纏繞包裹在定位保護管4 一端的外壁上。保護套囊5上設有用于對保護套囊5充氣的保護套囊充氣管2,所述保護套囊充氣管2固定于定位保護管4的管壁內,且保護套囊充氣管2對應與定位保護管4相連的另一端從定位保護管4的外壁上伸出,保護套囊充氣管2對應于從定位保護管 4外壁上伸出的端部設有用于密封的第一密封閥1,通過第一密封閥1能夠對保護套囊充氣管2及保護套囊5進行密封。保護套囊5包括第一保護套囊部33及第二保護套囊部34,所述第一保護套囊部33位于第二保護套囊部34的一端,且第一保護套囊部33與第二保護套囊部34相連通。
第一保護套囊部33鄰近保護套囊充氣管2對應伸出定位保護管4的一端,第二保護套囊部34鄰近定位保護管4另一端的端部。第一保護套囊部33充氣后的長度及體積均大于第二保護套囊部34充氣后的長度及體積,即保護套囊5呈葫蘆狀。當定位保護管4 對應設置保護套囊5的一端伸入支氣管內時,對應的第二保護套囊部34內進入肺葉支氣管內,第二保護套囊部;34充氣膨脹后,相應的肺葉支氣管與外壁隔離,能夠避免相應肺葉內的液體流入其他肺葉內,確保單肺通氣手術的安全可靠。
為了能夠對定位保護管4插入的深度定位,定位保護管4的管壁上設有若干刻度 6,通過刻度6能夠直接讀出定位保護管4的插入深度。定位保護部4采用軟質材料制成, 為了能對定位保護管4放置操作進行導向,定位保護管4內還可以設有塑形管芯7,所述塑形管芯7的一端形成管芯拉環8 ;塑形管芯7對應形成管芯拉環8的另一端能伸入定位保護管4內,并能在定位保護管4內移動。當塑形管芯7插入定位保護管4內時,由于塑形管芯7的材質特點,能夠方便定位保護管4進行單肺通氣保護時的插入流暢性;同時能夠降低定位保護管4的硬度材質要求,降低定位保護管4的加工成本;塑形管芯7 —般可以采用鋁等可以彎曲塑形的材料制成。當定位保護管4插入到位后,可以通過管芯拉環8將塑形管芯7從定位保護管4內拉出,塑形管芯7從定位保護管4內拉出后,定位保護管4還可以與負壓吸引機連接后以能進行吸痰功能。定位保護管4上設有垂直分布的保護管支管35,所述保護管支管35與定位保護管4相連通,定位保護管4還設有用于密封保護管支管35的支管蓋36,所述支管蓋36與保護管支管35相匹配。當支管蓋36密封保護管支管35時,定位保護管4可以進行吸痰等操作。
如圖5所示為本發明用于肺葉灌洗的手術使用狀態圖。目前,肺灌洗一般采用雙腔支氣管導管,在肺灌洗時,對肺部有較大的傷害。本發明在使用時,將定位保護管4對應設置保護套囊5的一端放置進入氣管導管內,并進一步地放入肺葉支氣管內,進入肺葉支氣管內后,通過保護套囊充氣管2對保護套囊5進行充氣,保護套囊5的第一套囊保護部33 及第二套囊保護部34能夠將相應的肺葉支氣管與外部隔離,然后通過第一密封閥1將保護套囊5的充氣狀態進行密封保持。通過定位保護管4可以對相應的肺葉進行灌洗。同時, 其余的肺葉仍然能夠進行正常的通氣。數日后,重復操作對其他肺葉依次灌洗可完成全肺灌洗術。此操作可以在氣道表麻下進行,避免傳統全麻下一次一側單肺灌洗,減少了費用,減少了手術風險。
如圖6 圖11所示在進行單肺通氣保護時,本發明一般需要與單腔氣管導管15 或雙腔支氣管導管21相對應配合,使得雙腔支氣管導管21具有較好的單肺通氣保護能力, 同時也使得單腔氣管導管15具有單肺通氣的作用。為了能夠方便定位保護管4與單腔氣管導管15或雙腔支氣管導管21的連接配合,定位保護管4上設有保護管固定卡口 3,定位保護管4及外壁上對應的保護套囊充氣管2從保護管定位環3的中心區穿過,即保護管固定卡口 3的軸線與定位保護管4的軸線位于同一直線上;保護管固定卡口 3能在定位保護管4上滑動,以適應不同的定位保護管4的置入深度;保護管固定卡口 3位于定位保護管4 對應形成保護套囊5的另一端。
如圖3和圖4所示為了能夠與單腔氣管導管15或雙腔支氣管導管21對應配合, 還需要管腔接頭14。所述管腔接頭14包括第一接頭管9及第二接頭管13,所述第一接頭管9位于管腔接頭14的一端,第一接頭管9與管腔接頭14相連通,第二接頭管13與管腔接頭14相連通。第一接頭管9能與保護管固定卡口 3相對應配合,第二接頭管13能夠與呼吸機對應配合連接;管腔接頭14能夠與單腔氣管導管15或雙腔支氣管導管21對應連接, 從而將保護管固定卡口 3及定位保護管4與單腔氣管導管15或雙腔支氣管導管21對應連接配合。圖3為與雙腔支氣管導管21相配合時需要使用的管腔接頭14,圖4為與單腔氣管導管15相配合時需要使用的管腔接頭14。圖3與圖4中的不同點是管腔接頭14對應與單腔氣管導管15或雙腔支氣管導管21對應連接配合的部分,這是由于單腔氣管導管15與雙腔支氣管導管21相應的連接端管徑不同造成的。
管腔接頭14上還設有接頭管蓋10,所述接頭管蓋10能與第一接頭管9相匹配, 接頭管蓋10的中心區設有管蓋孔11,通過管蓋孔11能夠進行通氣;同時,管腔接頭14上的管蓋栓12能夠將管蓋孔11進行密封。當管蓋栓12嵌置于管蓋孔11內,且接頭管蓋10 放置于第一接頭管9上后,不會影響通過第二接頭管13與呼吸機的連接配合。接頭管蓋10 及管蓋栓12均通過連接線位于管腔接頭14上。
如圖6所示為本發明與單腔氣管導管相配合并進行非開胸及非胸腔內手術,隔離一個肺葉其余肺葉均通氣的狀態圖。圖6中,定位保護管4對應設置保護套囊5的端部伸入單腔氣管導管15內,保護套囊5的第一套囊保護部33及第二套囊保護部34均進入肺葉支氣管內,通過保護套囊充氣管2對保護套囊5充氣,第一套囊保護部33及第二套囊保護部34充氣后將相應的肺葉隔離,通過第一密封閥1能夠保持保護套囊5的充氣膨脹狀態。 保護套囊5完全進入的肺葉支氣管為需要進行隔離的肺葉,其它肺葉可以通過單腔氣管導管15進行正常通氣,降低不通氣時的肺損傷。保護套囊5充氣使需隔離的肺葉術中產生的液體不會流入其他肺葉內,確保手術的安全可靠。
如圖7和圖8所示為本發明與單腔氣管導管配合圖圖7為單肺通氣的使用狀態, 圖8為單肺通氣后恢復雙肺通氣的狀態。單腔氣管導管15上設有第二套囊17,所述第二套囊17與用于對第二套囊17進行充氣的第二套囊充氣管18相連通,第二套囊充氣管18對應與第二套囊17相連通的另一端設有第二套囊充氣管密封閥19,通過第二套囊充氣管密封閥19能夠使得第二套囊17保持充氣后的狀態。單腔氣管導管15對應設置第二套囊17 的另一端設有單腔氣管導管呼吸機接口 16。
使用時,將管腔接頭14安裝于單腔氣管導管15對應設置單腔氣管導管呼吸機接口 16的一端,然后將定位保護管4對應設置保護套囊5的一端伸入單腔氣管導管15內,定位保護管4通過保護管固定卡口 3與管腔接頭14上的第一接頭管9相連接配合;定位保護管4對應設置保護套囊5的一端通過其內的塑形管芯7插入肺部20的左肺內。一般地,將保護套囊5的第二套囊保護部;34伸入肺葉支氣管內,第一套囊保護部33位于支氣管內;但是第二套囊保護部34位于支氣管內時,即整個保護套囊5均位于支氣管內時,也能夠進行單肺通氣,只是不能防止肺葉間液體的相互流動,不利于保護單肺通氣手術的安全可靠性。 刻度6有助于幫助定位保護管4進行深度定位。
經過上述步驟后,將塑形管芯7從定位保護管4內拉出。通過第二套囊充氣管18 對第二套囊17進行充氣,同時,通過保護套囊充氣管2對保護套囊5進行充氣;充氣完成后,通過第二套囊充氣管密封閥19對第二套囊17進行密封,并通過第一密封閥1對保護套囊5進行密封。當第二套囊17充氣后,將氣管與外部隔絕,保護套囊5充氣后,第一套囊保護部33將左側肺葉對應的支氣管與氣管相隔絕,第二套囊保護部34將其伸入的肺葉支氣管進行隔絕;即右側肺能夠通過單腔氣管導管15進行通氣,左側肺不能通氣,左側肺萎縮, 即可手術。同時第二套囊保護部34能夠防止手術過程中產生的液體流入對側肺葉內。
當手術完成后,通過保護套囊充氣管密封閥1將保護套囊5內的氣體放出,第一套囊保護部33及第二套囊保護部34變癟,此時,左側肺通過單腔氣管導管15能進行通氣,左側肺變大恢復至原狀態,如圖8所示。
如圖9、圖10和圖11所示為本發明單肺通氣保護器與雙腔支氣管導管21進行配合;其中,圖9為雙腔支氣管導管21對應的雙腔支氣管導管右腔管四為右單肺通氣,圖 10為雙腔支氣管導管21對應的雙腔支氣管導管右腔管四、雙腔支氣管導管左腔管30均為右單肺單肺通氣,圖11為雙腔支氣管導管21對左右肺隔離并通氣的使用狀態圖。圖9同時也是單肺通氣時本發明置入雙腔支氣管導管氣囊尚未充氣時狀態圖和手術結束前本發明氣囊放氣排空,恢復雙肺隔離通氣前的狀態圖。圖9為只通過通氣側孔23及右支氣管導管31對右側肺進行通氣,左肺通過雙腔雙腔支氣管導管左腔管與外界連通,排空萎縮的狀態圖。圖10為保護套囊5充氣,第四套囊M排空,雙腔支氣管導管21對右側肺進行通氣的示意圖,圖11為單肺通氣結束后恢復至雙腔支氣管導管雙肺隔離通氣的狀態圖。
雙腔支氣管導管21包括雙腔支氣管導管右腔管四及與其并排的雙腔支氣管導管左腔管30,雙腔支氣管導管右腔管四與右支氣管導管31連通。右支氣管導管31上設有與之連通的通氣側孔23,右支氣管導管31外壁上設有環繞通氣側孔23的第四套囊M,所述第四套囊M與用于對其充氣的第四套囊充氣管觀相連,第四套囊充氣管觀對應與第四套囊M相連的另一端是用于密封第四套囊M的第四套囊充氣管密封閥27。
雙腔支氣管導管右腔管四與雙腔支氣管導管左腔管30結合部對應的外壁上設有第三套囊22,所述第三套囊22包裹在雙腔支氣管導管右腔管四及雙腔支氣管導管左腔管 30相對應的外壁上。第三套囊22與用于對第三套囊22充氣的第三套囊充氣管沈相連,第三套囊充氣管26對應與第三套囊22相連的另一端設有用于密封第三套囊22的第三套囊充氣管密封閥25。雙腔支氣管導管右腔管四對應形成右支氣管導管31的另一端設有雙腔支氣管導管呼吸機接口 32,雙腔支氣管導管左腔管30與雙腔支氣管導管右腔管四相對應的位置也設有雙腔支氣管導管呼吸機接口 32。
使用時,將雙腔支氣管導管21插入氣管內,右支氣管導管31插入右側支氣管內。通過第三套囊充氣管沈對第三套囊22進行充氣,通過第四套囊充氣管觀對第四套囊M進行充氣,充氣后,通過第三套囊充氣管密封閥25對第三套囊22進行密封,并通過第四套囊充氣管密封閥觀對第四套囊M進行密封。經過上述處理后,右側肺只能通過通氣側孔23 及右支氣管導管31進行供氣。此后,將管腔接頭14分別安裝于雙腔支氣管導管21對應形成雙腔支氣管導管呼吸機接口 32的一端;定位保護管4通過塑形管芯7插入雙腔支氣管導管左腔管30內,并通過保護管固定卡口 3安裝于雙腔支氣管導管左腔管30上。定位保護管4及保護套囊5插入后的狀態,如圖9所示。由于在定位保護管4及保護套囊5插入前, 通過雙腔支氣管導管21已經實現單肺通氣,因此左側肺已經變小。定位保護管4插入定位后,通過管芯拉環8將塑形管芯7從定位保護管4內拉出。
如圖10所示通過保護套囊充氣管2對保護套囊5進行充氣,充氣后,第一套囊保護部33及第二套囊保護部34充氣膨脹,并利用第一密封閥1對保護套囊5進行密封保持充氣狀態。第二套囊保護部34進入相應的肺葉支氣管內,第一套囊保護部33位于支氣管內,第二套囊保護部34將肺葉支氣管與外部隔離后能夠防止相應肺葉液體流入其他肺葉內,第一套囊保護部33能夠將左側肺支氣管與外部隔絕。因此,可以通過第四套囊充氣管密封閥27將第四套囊M內的氣體放出,雙腔支氣管導管右腔管四與雙腔支氣管導管左腔管30均能對右側肺進行供氣,能降低通氣阻力,通氣壓力??;同時不會影響左側肺的手術。
如圖11所示左側肺手術完成后,通過第一密封閥1將保護套囊5內的氣體放出, 同時,通過第四套囊充氣管觀對第四套囊M進行充氣,并利用第四套囊充氣管密封閥27 對第四套囊M進行密封。當進行上述操作后,雙腔支氣管導管左腔管30能夠對左側肺通氣;右側肺通過通氣側孔23及右支氣管導管31進行通氣,能夠實現所需的雙肺隔離通氣。 上述過程中,可以通過定位保護管4與負壓吸引器的對應配合,能吸痰或其他液體。
由上述可知,也可以將管腔接頭14始終安裝于單腔氣管導管15或雙腔支氣管導管21上,管腔接頭14通過第二接頭管13能與呼吸機連接;第一接頭管9能夠通過接頭管蓋10及管蓋栓12進行密封,不會影響與呼吸機的對應配合。單腔氣管導管15或雙腔支氣管導管21可以為常用的氣管導管。
如圖廣圖11所示使用時,根據需要將本發明與單腔氣管導管15或雙腔支氣管導管21相配合。定位保護管4通過保護管固定卡口 3與管腔接頭14安裝于單腔氣管導管 15或雙腔支氣管導管21上。當與單腔氣管導管15對應配合時,能夠使得單腔氣管導管15 具有單肺通氣隔離功能,當與雙腔支氣管導管21對應配合是,能夠使得雙腔支氣管導管21 具有更好的單肺通氣保護功能。
本發明定位保護管4上設有保護套囊5,保護套囊5包括第一套囊保護部33及第二套囊保護部34,通過第二套囊保護部34能使得其進入的肺葉支氣管與外部隔絕,通過第一套囊保護部33能使得其進入的支氣管與外部隔絕,避免手術側肺葉內的液體流入其他肺葉內,減少交叉感染;通過定位保護管4及保護套囊5的隔絕,能提高雙腔支氣管導管的隔離效果,單肺通氣阻力低壓力小,對肺部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定位保護管4可以通過塑形管芯7進行塑形定位,降低定位保護管4的材質要求,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單腔氣管導管15 或雙腔支氣管導管21的適用范圍,定位保護管4上設有刻度,使得定位保護管4的插入定位精度高,使用方便,結構緊湊,確保了單肺通氣手術的安全可靠性。8
權利要求
1.一種單肺通氣保護器,其特征是包括定位保護管(4),所述定位保護管(4)的一端設有保護套囊(5),所述保護套囊(5)包裹定位保護管(4)于相應的外壁上;保護套囊(5)與用于對保護套囊(5)進行充氣的保護套囊充氣管(2)相連通,所述保護套囊充氣管(2)固定于定位保護管(4)的管壁內,且保護套囊充氣管(2)對應與保護套囊(5)相連的另一端從定位保護管(4)的外壁上伸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肺通氣保護器,其特征是所述保護套囊(5)包括第一保護套囊部(33)及第二保護套囊部(34),所述第二保護套囊部(34)與第一保護套囊部(33)相連通;第一保護套囊部(33)鄰近保護套囊充氣管(2)對應伸出定位保護管(4)的一端;第一保護套囊部(33)充氣后的長度及體積均大于第二保護套囊部(34)充氣后的長度及體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肺通氣保護器,其特征是所述定位保護管(4)對應設置保護套囊(5)的另一端設有用于固定定位保護管(4)的保護管固定卡口(3),所述保護管固定卡口(3)的軸線與定位保護管(4)的軸線位于同一直線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肺通氣保護器,其特征是所述定位保護管(4)上設有用于指示插入深度的刻度(6)。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肺通氣保護器,其特征是所述定位保護管(4)內設有用于塑形的塑形管芯(7),塑形管芯(7)能穿入定位保護管(4)內,并能在定位保護管(4)內移動;定位保護管(4)能通過塑形管芯(7)塑形至所需的形狀。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單肺通氣保護器,其特征是還包括與保護管定位環(3)相匹配連接的管腔接頭(14),所述管腔接頭(14)上包括第一接頭管(9)及用于與呼吸機匹配連接的第二接頭管(13),所述第一接頭管(9)及第二接頭管(13)均與管腔接頭(14)相連通; 管腔接頭(14)通過第一接頭管(9)與保護管固定卡口(3)緊固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單肺通氣保護器,其特征是所述管腔接頭(14)上設有能與第一接頭管(9)相匹配連接的接頭管蓋(10),所述接頭管蓋(10)的中心區設有管蓋孔 (11)。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單肺通氣保護器,其特征是所述管腔接頭(14)上設有能封閉管蓋孔(11)的管蓋栓(12)。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肺通氣保護器,其特征是所述保護套囊充氣管(2)對應伸出定位保護管(4)外的端部設有用于密封保護套囊充氣管(2)的第一密封閥(1)。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單肺通氣保護器,其特征是所述定位保護管(4)通過保護管固定卡口(3)與管腔接頭(14)相連,并通過管腔接頭(14)安裝于單腔氣管導管(15)或雙腔支氣管導管(21)上。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單肺通氣保護器,其包括定位保護管,定位保護管的一端設有保護套囊;保護套囊與用于對保護套囊進行充氣的保護套囊充氣管相連通,所述保護套囊充氣管固定于定位保護管的外壁上,且保護套囊充氣管對應與保護套囊相連的另一端從定位保護管的外壁上伸出。本發明通過定位保護管及保護套囊的隔絕,能提高雙腔支氣管導管的隔離效果,單肺通氣阻力低壓力小,對肺部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定位保護管可以通過塑形管芯進行塑形定位,降低定位保護管的材質要求,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單腔氣管導管或雙腔支氣管導管的適用范圍,定位保護管上設有刻度,使得定位保護管的插入定位精度高,使用方便,結構緊湊,確保了單肺通氣手術的安全可靠性。
文檔編號A61M16/04GK102526853SQ20121003588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17日
發明者高宏 申請人:高宏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鹿邑县| 藁城市| 宽城| 虞城县| 集安市| 泽普县| 黔西| 崇仁县| 汶上县| 吴堡县| 长丰县| 六盘水市| 五大连池市| 高平市| 许昌市| 砀山县| 南部县| 东乡族自治县| 页游| 喀什市| 濉溪县| 治县。| 灌云县| 晋州市| 喀喇| 碌曲县| 玛多县| 河西区| 华池县| 钟山县| 吴堡县| 井冈山市| 海门市| 镇江市| 宣威市| 嵊州市| 莒南县| 河南省| 古丈县| 南平市| 巨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