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風寒感冒的中藥湯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是一種治療風寒感冒的中藥湯劑。
背景技術:
感冒是一種常見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中醫認為感冒分兩種類型一種是風寒感冒,另一種是風熱感冒,由于兩種感冒的病因、機理和癥狀均有區別,因此,治療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的藥物也有很大區別。調查表明,患風寒感冒的患者多于風熱感冒,并且,風寒感冒的藥物選擇品種較少,特別是已公開的治療風寒感冒的藥物中存在祛痰止咳的作用欠佳,治療時的藥物效果顯效較慢等不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風寒感冒的中藥湯劑,它用于治療風寒感冒患者,使其治療顯效快,效果顯著。本發明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治療風寒感冒的中藥湯劑,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茯苓15-30、木槿皮9-15、黃柏9-15、雙花9_15、蛇床子6-9、蒲公英6-9、黃芩9-15、板藍根9-15、桅子9_15、川桂枝6_9、當歸9_12、桔梗9_15、遠志
9-15、厚樸 15-20、僵蠶 6-9、甘草 6-9。所述的一種治療風寒感冒的中藥湯劑,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茯苓15、木槿皮9、黃柏9、雙花9、蛇床子6、蒲公英6、黃芩9、板藍根9、桅子9、川桂枝6、當歸9、桔梗9、遠志9、厚樸15、僵蠶6、甘草6。所述的一種治療風寒感冒的中藥湯劑,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茯苓30、木槿皮15、黃柏15、雙花15、蛇床子9、蒲公英9、黃芩15、板藍根15、桅子15、川桂枝9、當歸12、桔梗15、遠志15、厚樸20、僵蠶9、甘草9。所述的一種治療風寒感冒的中藥湯劑,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茯苓23、木槿皮12、黃柏12、雙花12、蛇床子8、蒲公英8、黃芩12、板藍根12、桅子12、川桂枝8、當歸
11、桔梗12、遠志12、厚樸18、僵蠶8、甘草8。本發明提供的藥劑主要作用是辛溫解表,宣肺散寒。中醫認為人體受六邪侵淫后易發病,風寒感冒主要是人體受風、寒、濕侵淫導致身體出現鼻塞、流清涕、咳嗽、頭痛、低熱、咽喉紅腫疼痛、肌肉疼痛及全身不適等癥狀。本發明中藥所用原料主要作用為茯苓用于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增強機體免疫力;木槿皮用于清熱利濕;黃柏用于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雙花用于宣散風熱、清熱解毒;蛇床子用于祛風、燥濕、溫腎壯陽;蒲公英用于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黃苓用于清熱燥濕、涼血、解毒;板藍根用于清熱解毒、涼血消腫、利咽;桅子用于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瀉火除煩;川桂枝用于發汗解表,溫通經脈,通陽化氣;當歸用于補血活血,潤腸通便;桔梗用于治療咽腫痛,開胸利雍;遠志用于安神益智、祛痰、消腫;僵蠶用于化痰散結,咽喉腫痛;厚樸用于濕阻中焦,痰雍氣逆;甘草用于調和諸藥。上述各藥組合,具有清熱解毒、止咳化痰、抗病毒、發汗解表、祛澡濕等功效,用于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多種癥狀,具有顯效快、治愈率高的特點,并在治療過程中不需要服用其它藥物或注射針齊U。本發明藥劑為湯劑,按照公知方法水煎二次,將藥液合并服用,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臨床統計資料表明323例患風寒感冒患者,年齡在16-67歲,服用本發明藥劑一日后,癥狀減輕者為100%,其中出現鼻塞、流清涕、咽喉紅腫等風寒感冒癥狀1-2天的患者,服用2-3次癥狀全部消失者為295例,重感冒患者服用4-6次,癥狀全部消失者為28例,所有患者均不需要同時服用其它任何藥物或注射針劑。典型病例
I、李紅,39歲,女,住濟南市歷下區解放東路。冬季受風寒后,次日晨起出現鼻塞、咽喉腫痛,全身肌肉酸痛,體溫38. 5°C,醫院檢查后確認為風寒感冒,服用本發明藥劑2次后,鼻塞及咽喉疼痛癥狀消失,服用3次后,肌肉酸痛癥狀消失,體溫恢復正常。2、劉宏濤,62歲,男,住濟南市歷城區西營鎮,鼻塞、流清涕、咳嗽、頭痛3天,自服銀翹解毒丸中成藥,癥狀未減輕,咳嗽加劇,就診后,確診為風寒感冒。服用本發明藥劑2次后,鼻塞、流清涕癥狀消失,咳嗽癥狀減輕,服用4次后,癥狀全部消失。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所述的中藥湯劑,每付湯劑均可在給出的下述中藥原料范圍內組合制成。本發明的一種治療風寒感冒的中藥湯劑,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茯苓15-30、木槿皮9-15、黃柏9-15、雙花9_15、蛇床子6_9、蒲公英6_9、黃芩9_15、板藍根9_15、桅子9-15、川桂枝6-9、當歸9-12、桔梗9_15、遠志9_15、厚樸15-20、僵蠶6_9、甘草6_9。上述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可有多種組合
I、茯苓15、木槿皮9、黃柏9、雙花9、蛇床子6、蒲公英6、黃芩9、板藍根9、桅子9、川桂枝6、當歸9、桔梗9、遠志9、厚樸15、僵蠶6、甘草6。2、茯苓30、木槿皮15、黃柏15、雙花15、蛇床子9、蒲公英9、黃芩15、板藍根15、桅子15、川桂枝9、當歸12、桔梗15、遠志15、厚樸20、僵蠶9、甘草9。3、茯苓23、木槿皮12、黃柏12、雙花12、蛇床子8、蒲公英8、黃芩12、板藍根12、桅子12、川桂枝8、當歸11、桔梗12、遠志12、厚樸18、僵蠶8、甘草8。4、茯苓12、木槿皮11、黃柏11、雙花11、蛇床子8、蒲公英8、黃芩11、板藍根11、桅子11、川桂枝8、當歸11、桔梗11、遠志11、厚樸17、僵蠶8、甘草8。5、茯苓28、木槿皮13、黃柏13、雙花13、蛇床子7、蒲公英7、黃芩13、板藍根13、桅子13、川桂枝7、當歸10、桔梗13、遠志13、厚樸18、僵蠶7、甘草7。
本發明所述的中藥湯劑采用公知方法水煎兩次、合并藥液,分早晚兩次服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風寒感冒的中藥湯劑,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茯苓·15-30、木槿皮9-15、黃柏9-15、雙花9_15、蛇床子6_9、蒲公英6_9、黃芩9_15、板藍根9_15、桅子9-15、川桂枝6-9、當歸9-12、桔梗9_15、遠志9_15、厚樸15-20、僵蠶6_9、甘草6_9。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治療風寒感冒的中藥湯劑,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茯苓15、木槿皮9、黃柏9、雙花9、蛇床子6、蒲公英6、黃芩9、板藍根9、桅子9、川桂枝6、當歸9、桔梗9、遠志9、厚樸15、僵蠶6、甘草6。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治療風寒感冒的中藥湯劑,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茯苓30、木槿皮15、黃柏15、雙花15、蛇床子9、蒲公英9、黃芩15、板藍根·15、桅子15、川桂枝9、當歸12、桔梗15、遠志15、厚樸20、僵蠶9、甘草9。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治療風寒感冒的中藥湯劑,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茯苓23、木槿皮12、黃柏12、雙花12、蛇床子8、蒲公英8、黃芩12、板藍根·12、桅子12、川桂枝8、當歸11、桔梗12、遠志12、厚樸18、僵蠶8、甘草8。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風寒感冒的中藥湯劑,由下述重量份的中藥原料制成茯苓15-30、木槿皮9-15、黃柏9-15、雙花9-15、蛇床子6-9、蒲公英6-9、黃芩9-15、板藍根9-15、梔子9-15、川桂枝6-9、當歸9-12、桔梗9-15、遠志9-15、厚樸15-20、僵蠶6-9、甘草6-9。本發明用于治療風寒感冒患者,使其治療顯效快,效果顯著。
文檔編號A61P11/00GK102631450SQ20121010296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0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0日
發明者賈春, 邱加寧, 邱毅 申請人:邱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