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治療慢性肝炎土茯苓中藥口服液及制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制品,尤其涉及ー種用于治療慢性肝炎土茯苓中藥ロ服液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慢性肝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程至少持續超過6個月以上的肝臟壞死和炎癥,臨床上可有相應的癥狀、體征和肝生化檢查異常,也可以無明顯臨床癥狀,僅有肝組織的壞死和炎癥。病程呈波動性或持續進行性,如不進行適當的治療,部分患者可進展為肝硬化。慢性肝炎輕、中度典型慢性肝炎的早期癥狀輕微且缺乏特異性,呈波動性間歇性,甚至多年沒有任何癥狀。最常見的就是容易疲勞和胃部不適,容易被忽略,也容易被誤認為是胃病;臨床上經常見到隱匿性肝硬化患者,在出現肝硬化之前,沒有感覺到明顯不適,也沒有進行常規的體檢,在不知不覺中逐步發展成為肝硬化;偶有患者出現惡心,腹脹、黃疸,尿色深,但依據癥狀不能判斷出慢性肝炎的嚴重程度,慢性肝炎重度及慢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是ー種病機錯綜復雜、病情極易反復、臨床難以治愈的疾病,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會進ー步發展為肝硬化、肝癌甚至危及生命,嚴重影響著人們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西藥治療慢性肝炎疾病用藥存在弊病是副作用大,對患者有很大的傷害,而中醫中草藥己被世界公認是不可缺人類醫藥珍貴的寶庫,采用中醫中藥的手段來治療慢性肝炎疾病,是ー極待開發的渠道,中醫藥具有藥性平和,適用范圍廣等特點,作為慢性肝炎疾病治療方面有其獨到的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見效快、療效持久,并無毒無副作用,標本兼治,成本低的治療慢性肝炎土茯苓中藥ロ服液及制備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治療慢性肝炎土茯苓中藥ロ服液,是由下列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制備而成蒲公英100-140份、柴胡100-140份、甘遂80-120份、黃芩100-140份、橘皮80-120份、土茯苓200-460份、虎杖100-140份。所述的治療慢性肝炎土茯苓中藥ロ服液,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制備而成蒲公英120份、柴胡120份、甘遂100份、黃芩120份、橘皮100份、土茯苓330份、虎杖120份。所述的治療慢性肝炎土茯苓中藥ロ服液的制備方法,具體步驟如下取蒲公英120份、柴胡120份、甘遂100份、黃芩120份、橘皮100份、土茯苓330份、虎杖120份,用水煎煮二次,每次用水量為藥材重量的8-10倍量,煎煮二次,每次1-2小時,濾過,濾液濃縮成在60-65°C測相對密度I. 10-1. 25的清膏,加こ醇至使含こ醇量為60%,攪勻,靜置24小吋,濾過,取濾液回收こ醇,濃縮成含固體重量65-67%的浸膏,加入蔗糖20%、煉蜜12%、防腐劑1-3%,原液灌封,輻照滅菌,包裝成品,制成ロ服液,即得。用法與用量ロ服,本發明藥物毎次20毫升,毎日3次,飯后半小吋,3個月為ー個療程。本發明的中藥原料中,蒲公英苦、甘、寒,歸肝,胃經,清熱解毒,利濕;柴胡苦、微寒,歸肝經、膽經,疏散退熱、疏肝解郁、升陽舉陷;甘遂苦、甘、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瀉水逐飲、消腫散結;黃芩苦、寒,歸肺、膽、胃、大腸經,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橘皮辛、溫,入脾、肺經,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土茯苓甘、淡、平,歸肝、胃、脾經,健脾和胃、祛除濕熱、行水止泄;虎杖苦、寒,歸肝、膽、肺經,活血止痛、清熱利濕、解毒、化痰止咳;諸藥共奏健運脾胃、清熱燥濕、健脾益氣之功,本發明中藥ロ服液健脾益氣,標本兼治、扶正不滯邪、祛邪不傷正的作用,成本低,療效持久,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I :中藥原料蒲公英120份、柴胡120份、甘遂100份、黃芩120份、橘皮100份、土茯苓330份、虎杖120份。制法取蒲公英120份、柴胡120份、甘遂100份、黃芩120份、橘皮100份、土茯苓330份、虎杖120份,用水煎煮二次,每次用水量為藥材重量的8-10倍量,煎煮二次,每次1-2小時,濾過,濾液濃縮成在60-65°C測相對密度I. 10-1. 25的清膏,加こ醇至使含こ醇量為60%,攪勻,靜置24小時,濾過,取濾液回收こ醇,濃縮成含固體重量65-67%的浸膏,カロ入蔗糖20 %、煉蜜12 %、防腐劑1-3 %,原液灌封,輻照滅菌,包裝成品,制成ロ服液,即得。實施例2:中藥原料蒲公英140份、柴胡140份、甘遂120份、黃芩140份、橘皮120份、土茯苓460份、虎杖140份。制法取蒲公英140份、柴胡140份、甘遂120份、黃芩140份、橘皮120份、土茯苓460份、虎杖140份,用水煎煮二次,每次用水量為藥材重量的8-10倍量,煎煮二次,每次1-2小時,濾過,濾液濃縮成在60-65°C測相對密度I. 10-1. 25的清膏,加こ醇至使含こ醇量為60%,攪勻,靜置24小時,濾過,取濾液回收こ醇,濃縮成含固體重量65-67%的浸膏,カロ入蔗糖20 %、煉蜜12 %、防腐劑1-3 %,原液灌封,輻照滅菌,包裝成品,制成ロ服液,即得。實施例3:中藥原料蒲公英100份、柴胡100份、甘遂80份、黃芩100份、橘皮80份、土茯苓200份、虎杖100份。制法取蒲公英100份、柴胡100份、甘遂80份、黃芩100份、橘皮80份、土茯苓200份、虎杖100份,用水煎煮二次,每次用水量為藥材重量的8-10倍量,煎煮二次,每次1-2小時,濾過,濾液濃縮成在60-65°C測相對密度I. 10-1. 25的清膏,加こ醇至使含こ醇量為60%,攪勻,靜置24小時,濾過,取濾液回收こ醇,濃縮成含固體重量65-67%的浸膏,加入蔗糖20%、煉蜜12%、防腐劑1-3%,原液灌封,輻照滅菌,包裝成品,制成ロ服液,即得。。實施例4:I)臨床資料脾虛型慢性肝炎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齡16 68歲。
本發明以中醫慢性肝炎為例,經25例臨床觀察。選擇中醫診斷慢性肝炎為標準疲乏無力、食欲不振、腹脹、大便稀溏、容易出汗、舌淡苔薄、脈緩;臉色黝黑、有肝面容;肝區隱痛;肝纖維化嚴重;肝功能轉氨酶持續不正常,其它指標如血漿白蛋白、血總膽紅素等不合格。如上癥狀,即可確診。在確診觀察對象脾虛型慢性肝炎32例中,男19例,女13例,無其它嚴重疾病,年齡16 68歲。2)療效判定顯效乏カ緩解,身上有勁;納差、腹脹、肝區隱痛緩解,肝區舒適;肝面容有所改觀,臉色變得白皙;肝纖維化檢查緩解明顯。有效乏カ解決,身上有勁,腹脹、納差、肝面容有所緩解。無效病癥無變化。 3)治療方法ロ服,本發明實施例I毎次20毫升,毎日3次,飯后半小吋,3個月為
ー個療程。4)治療結果患者服用本發明實施例I中藥ロ服液,I個月后癥狀即有緩解,服用3個月后,癥狀明顯改善。臨床實驗的32人,其中顯效15人,有效11人,無效6人,總有效率 81. 2%。實施例5:典型病例齊某,58歲,男,脾虛型慢性肝炎患者,疲乏無力,食欲不振、腹脹、大便稀溏、容易出汗、舌淡苔薄,服用該發明I個月后癥狀即有緩解,服用3個月后,癥狀明顯改善,三個療程后檢查肝功能正常,自覺癥狀消失。實施例6 典型病例曹某,29歲,男,患脾虛型慢性肝炎2年,常疲乏無力、食欲不振、腹脹、大便稀溏、容易出汗、舌淡苔薄,服用該發明I個月后癥狀即有緩解,服用3個月后,癥狀明顯改善,三個療程后檢查肝功能正常,自覺癥狀消失。
權利要求
1.治療慢性肝炎土茯苓中藥ロ服液,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制備而成 蒲公英100-140份、柴胡100-140份、甘遂80-120份、黃芩100-140份、橘皮80-120份、土茯苓200-460份、虎杖100-140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慢性肝炎土茯苓中藥ロ服液,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制備而成 蒲公英120份、柴胡120份、甘遂100份、黃芩120份、橘皮100份、土茯苓330份、虎杖120 份。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慢性肝炎土茯苓中藥ロ服液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步驟如下 取蒲公英120份、柴胡120份、甘遂100份、黃芩120份、橘皮100份、土茯苓330份、虎杖120份,用水煎煮二次,每次用水量為藥材重量的8-10倍量,煎煮二次,每次1-2小吋,濾過,濾液濃縮成在60-65°C測相對密度I. 10-1. 25的清膏,加こ醇至使含こ醇量為60%,攪勻,靜置24小時,濾過,取濾液回收こ醇,濃縮成含固體重量65-67%的浸膏,加入蔗糖20%、煉蜜12%、防腐劑1_3%,原液灌封,輻照滅菌,包裝成品,制成ロ服液,即得。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慢性肝炎土茯苓中藥口服液,是由下列重量份數的中藥原料制備而成蒲公英100-140份、柴胡100-140份、甘遂80-120份、黃芩100-140份、橘皮80-120份、土茯苓200-460份、虎杖100-140份,本發明中藥口服液健脾益氣,標本兼治、扶正不滯邪、祛邪不傷正的作用,成本低,療效持久,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文檔編號A61P1/16GK102688422SQ201210186970
公開日2012年9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7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7日
發明者黃蕓 申請人:黃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