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次性使用輸液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一次性靜脈輸液針,該一次性靜脈輸液針特別適合與留置針、中心靜脈導管等留置器件相連接配合使用。
背景技術:
靜脈輸液針,其主要作用是穿刺靜脈建立輸液通路,配套輸注器具用于進行輸液輸血?,F有的靜脈輸液針由針管、針柄、導管以及連接座組成,所述針管的前端為斜口針孔,針管后端上設針柄,針管穿過針柄與導管的一端連接,導管另一端上設連接座,連接座用于與輸液器連接;所述針柄主要有單翼和雙翼兩種,它設于針管后部,作用是便于護士持針和
穿刺。 在實際臨床輸液中,常會使用到留置針、中心靜脈導管等留置器件,即預先在患者靜脈中置入了留置針、中心靜脈導管等留置器件,在需要輸液時,只要將輸液針I穿刺連接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2上即可,如附圖I所示,然后膠帶固定?,F有的輸液針I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2對接后,沒有特制的限位結構進行定位,即輸液針未可靠定位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2上,即使使用膠帶固定輸液針I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2,雖然限制了它們兩者軸向的分離,但兩者之間仍可作獨立的側向運動,當輸液器的軟管突發移動時,輸液針I的針管根部即會受到一折斷力(見附圖I中的箭頭所示),易出現折針情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一次性使用輸液針,以解決現有輸液針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連接時定位不可靠,易出現折針情況的問題。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這些問題,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次性使用輸液針,包括針管以及設置于針管后部的針柄,所述針柄上設有作用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的,限制針柄相對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作側向運動的限位結構。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解釋以及變化I、上述方案中,所述“針柄上設有作用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的,限制針柄相對留置器件穿刺式連接件作側向運動的限位結構”中,所述“側向運動”是指與針管的軸向相交的方向上的運動。具體“限位結構”可以是針柄上延伸出的一體結構也可以是裝配在針柄上的獨立的結構或兩者的復合結構。所述“限位結構”包括如下方案a.所述限位結構包括針柄朝向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設置的一抵靠面或不在一直線上的至少三個抵靠點,這一抵靠面或不在一直線上的至少三個抵靠點在針管軸向上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的端面或其端面覆蓋物抵靠配合。b、所述限位結構由針柄上的一個軸向抵靠點以及至少三個側向抵靠點組成,或者所述限位結構由針柄上的兩個軸向的抵靠點和與這兩個軸向抵靠點不在同一平面上的至少兩個側向抵靠點組成;軸向抵靠點沿針管軸向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端面或其端面覆蓋物抵靠配合,而側向抵靠點在針管的周向上均布,且在針管徑向上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抵靠配合或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上的端面覆蓋物抵靠配合。上述a、b方案中,所述“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的端面或其端面覆蓋物抵靠配合”中的“其端面覆蓋物”是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端面上外設的覆蓋物,譬如護套等。 具體方案有所述限位結構為針柄上朝向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端面的一蓋帽結構,該蓋帽結構由一垂直于針管軸向的抵靠面以及該抵靠面外周向前端突起的一圈凸邊構成;所述蓋帽結構的大小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端部或其端部覆蓋物大小相匹配,且蓋帽結構用于卡套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端部或其端部覆蓋物上,其抵靠面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端面或其端部覆蓋物相抵靠,其一圈凸邊的內表面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端部或其端部覆蓋物的外周面抵靠。 2、上述方案中,所述針柄上設有限制針柄沿軸向脫離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的卡鎖結構。所述針柄上設有的卡鎖結構是針柄延伸出的一體結構也可以是裝配在針柄上的獨立的結構或兩者的復合結構。具體該卡鎖結構可以是卡鉤結構、卡槽結構、勒緊的繩索或條狀固定帶、彈性夾、鎖扣、扣板等。具體方案為所述卡鎖結構由一支撐部以及支撐部向前伸出的多個卡鉤組成,所述支撐部設于針柄上,多個卡鉤在支撐部上繞針管的軸心均布,其朝前的延伸端上內設鉤部;多個卡鉤的鉤部構成一作用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的爪部。再進一步所述卡鉤為左右兩個,這兩卡鉤的前端內設所述鉤部,而其中部與支撐部連接形成支點,且兩卡鉤的后端還向后延伸作為解鎖手柄。
再進一步所述卡鎖結構的支撐部中心開孔,支撐部以該孔滑動穿套于所述針柄上;所述支撐部與針柄間作用有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的作用力迫使針柄相對支撐部朝前端運動,使限位結構作用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上。3、上述方案中,所述卡鉤的朝前延伸端超過針管的前端,或者卡鉤上設有一圍繞針管前端分布的環形的護翼,以此圍繞遮擋針管的前端(即針尖),起到防誤針刺的作用。4、上述方案中,所述針管上還穿套設有一穿刺式連接件護套,該穿刺式連接件護套的開口朝向前端,其內腔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的端部相匹配;在針管從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上拔出后,穿刺式連接件護套可繼續留置覆蓋于穿刺式連接件上,以避免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的端面被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質污染。相比于現有技術中的解決方案,本發明的優點是I.由于本發明一次性輸液針上設有限制其相對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作側向移動的限位結構,能夠將本發明一次性輸液針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的端面相抵連接為一個整體,使患者肢體移動或者輸液器具移動時降低或者消除輸液針上所受的折斷力作用,從而有效降低針管折斷現象的發生。2.由于本發明的一次性輸液針還設有限制針柄沿軸向脫離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的卡鎖結構,更加有效地將一次性輸液針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連接成一體,從而避免針管折斷現象的發生。3.由于本發明的一次性輸液針設有穿刺式連接件護套,當輸液針連接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時,穿刺式連接件護套可以套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端面上,在輸液時起到隔離保護穿刺面的作用,避免輸液過程中發生微生物污染;而當輸液結束后輸液針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分離時,由于穿刺式連接件護套和輸液針是穿套連接,在輸液針拔出后由于穿刺式連接件護套和輸液針連接的摩擦力小于穿刺式連接件護套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間的摩擦力,結果輸液針拔出,穿刺式連接件護套能留在留置器件端部上,以保護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端部避免被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質污染。4.由于本發明的卡鉤向前延伸的端部超過針管的前端,或所述卡鉤的上設有一圍繞針管前端的環形的護翼,起到了防針刺效果。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附圖I為現有技術的輸液器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連接時的受力示意圖;附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附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一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裝配連接后的示意圖;附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附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二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裝配連接后的示意圖;附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附圖7為本發明實施例四的結構示意圖;附圖8為本發明實施例五的結構示意圖;附圖9為本發明實施例六的整體結構示意圖;附圖10為本發明實施例六的輸液針主要部分外形示意圖;附圖11為本發明實施例六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的裝配過程示意圖;附圖12為本發明實施例七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現有輸液針;2、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3、針管;4、針柄;5、導管;6、抵靠面;7、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8、蓋帽結構;9、抵靠面;10、凸邊;11、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2、防滑線狀突起或者點狀突起;13、連接座;14、支撐部;15、卡鉤;16、鉤部;17、藥液過濾器;18、流量調節器;19、解鎖手柄;20、壓簧;21、護翼。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參見附圖2 3所示,一次性使用輸液針,由針管3、固設于針管3后端部上的針柄4、針柄4上套裝的導管5以及導管5末端連接的連接座組成。所述針柄4上設有作用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限制針柄4相對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作側向運動的限位結構。具體該限位結構為針柄4前端上朝向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設置的一抵靠面6。當本實施例輸液針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 裝配后,所述抵靠面6在針管3軸向上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端面相抵靠配合,見附圖3所示。為了增加穩固性,抵靠面6可設計地的面積較大,甚至大于留置器件穿刺式連接件7的端面。 上述抵靠面6為一個平面,此為舉例說明,若不是一個平面,而僅是不在一直線上的至少三個抵靠點,這至少三個抵靠點在針管軸向上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端面抵靠配合,也可以起到與抵靠面6相同的作用,此變化也包含在本實施例內。實施例二 參見附圖4 5所示,一次性使用輸液針,由針管3、固設于針管3后部的針柄4、針柄4上套裝的導管5以及導管5末端連接的連接座組成。所述針柄4上設有作用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限制針柄4相對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作側向運動的限位結構。具體該限位結構為針柄4上朝向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端面的一蓋帽結構8,該蓋帽結構8由一垂直于針管3軸向的抵靠面9以及該抵靠面9外周向前端突起的一圈凸邊10構成;所述蓋帽結構8的大小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端部大小相匹配,且蓋帽結構8用于卡套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端部上,其抵靠面9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端面相抵靠,其一圈凸邊10的內表面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端部的外周面抵靠,如附圖5所示。 上述限位結構為蓋帽結構8為舉例說明,實際中蓋帽結構8可進行簡化,如抵靠面9可簡化為一個軸向的抵靠點,而一圈凸邊10可簡化為至少三個側向抵靠點,即所述限位結構由針柄上的一軸向抵靠點以及至少三個側向抵靠點組成,軸向抵靠點沿針管軸向與留置器件的端面抵靠配合,而至少三個側向抵靠點在針管的周向上均布。當然,均布為最合理的分布,在保證穩定點的基礎上分布點適當調整,此變化也包含在本實施例內。這樣的設計也基本能達到限制針柄4相對留置器件穿刺式連接件7作側向運動的作用,故此變化包括在本實施例之內。再比如,抵靠面9可簡化為兩個軸向的抵靠點或直線,而一圈凸邊10可簡化為與兩個軸向的抵靠點不在同一平面上的至少兩個側向抵靠點,而至少兩個側向抵靠點在針管的周向上均布。當然,均布為最合理的分布,在保證穩定點的基礎上分布點適當調整,此變化也包含在本實施例內。本例中,軸向抵靠點和側向抵靠點處于相互垂直的平面為最合理。這樣的設計也基本能達到限制針柄4相對留置器件穿刺式連接件7作側向運動的作用,故此變化包括在本實施例之內。實施例三參見附圖6所示,一次性使用輸液針,由針管3、固設于針管3后端部上的針柄4、針柄4上套裝的導管5以及導管5末端連接的連接座組成。與實施例二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針管3上還穿套設有一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該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的開口朝向前端,內腔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端部相匹配;限位結構與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外壁抵靠配合。在針管從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上拔出后,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可繼續留置覆蓋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上。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內部側面還可設有防滑線狀突起或者點狀突起12,以增加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間的摩擦力。當輸液針連接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時,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可以套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端面上,在輸液時起到隔離保護穿刺面的作用,避免輸液過程中發生微生物污染;而當輸液結束后輸液針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分離時,由于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和輸液針是穿套連接,在輸液針拔出后由于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和輸液針連接的摩擦力小于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間的摩擦力,結果輸液針拔出,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仍能留在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端部上,以保護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端部避免被微生物和其他有害物質污染。本實施例限位結構與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的端部和端部外周抵靠配合起效。
其他同實施例二,這里不再贅述。實施例四參見附圖7所示,一次性使用輸液針,由針管3、固設于針管3后部的針柄4、針柄4上套裝的導管5以及導管5末端連接的連接座13組成。所述針柄4上設有一體或非一體的作用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限制針柄4相對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作側向運動的限位結構。具體該限位結構為針柄4前端有朝向留置器件設置的一抵靠面6,當本實施例輸液針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裝配后,所述抵靠面6在針管3軸向上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端面相抵靠配合。
并且,所述針柄上還設有限制針柄沿軸向脫離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的卡鎖結構。該卡鎖結構具體如圖7所示,是由一支撐部14以及支撐部14上向前伸出的兩個卡鉤15組成,所述支撐部14固設于針柄4上或者與針柄4 一體連接,兩卡鉤15在支撐部上繞針管的軸心均布,且每個卡鉤的朝前的延伸端上內設鉤部16,兩卡鉤15的鉤部16構成一作用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爪部,即當輸液針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結合后,兩卡鉤15的鉤部16鉤掛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上,以此達到限制針柄4沿軸向相對脫離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鎖定作用。上述卡鉤15的數量為舉例說明,實際中至少為兩個,當然兩個以上更好,譬如三個、四個。上述卡鎖結構舉例為卡鉤結構,實際中卡鎖結構也可以為綁帶結構,如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端面與抵靠面6相抵靠后,可在針柄4和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之間綁上固定帶,以綁帶固定的方式來限制針柄4沿軸向相對脫離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當然,綁帶若采用膠帶更為方便。在實際中,卡鎖結構的實現方式還有很多,如各種彈性扣結構、卡板結構等,在上述卡鉤結構的啟發下,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聯想到各種卡鎖結構的變化,這些變化均包括在本實施例之內。實施例五參見附圖8所示,—次性使用輸液針,由針管3、固設于針管3后部的針柄4、針柄4上套裝的導管5以及導管5末端連接的連接座13組成。與實施例四的不同之處在于所述兩卡鉤15向前延伸的端部超過針管3的前端(即針尖),即以兩卡鉤15保護針管3的針尖,以消除針尖易被誤碰針刺的危險。所述卡鉤15數量或寬度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使他的在針尖周圍的縫隙不能通過人的手指,這些變化均包括在本實施例之內。所述針管3上還穿套設有一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該穿刺式連接件件護套11的開口朝向前端,其內腔與穿刺式連接件的端部相匹配;限位結構與穿刺式連接件護套外壁抵靠配合。在針管從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上拔出后,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可繼續留置覆蓋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上。并且,導管5上還設有藥液過濾器17以及流量調節器18。其它同實施例四,這里不再贅述。實施例六參見附圖9 11所示,一次性使用輸液針,由針管3、固設于針管3后部的針柄4、針柄4上套裝的導管5以及導管5末端連接的連接座13組成。
所述針柄4上設有作用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限制針柄4相對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作側向運動的限位結構。具體該限位結構為針柄4上朝向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端面的一蓋帽結構8,該蓋帽結構8由一垂直于針管3軸向的抵靠面9以及該抵靠面9外周向前端突起的一圈凸邊10構成。在所述針管3上還穿套設有一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該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的開口朝向前端,其內腔與穿刺式連接件7的端部相匹配,并且,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后端 部與蓋帽結構8的大小相匹配,使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的后端可嵌入蓋帽結構8內抵靠于抵靠面9上。即當使用時,蓋帽結構8的抵靠面9經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端面相抵靠,蓋帽結構8的一圈凸邊10的內表面經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與留置器件穿刺式連接件7的端部的外周面抵靠。當針管3從留置器件穿刺式連接件7上拔出后,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可繼續留置覆蓋于留置器件穿刺式連接件7上。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的內部側面上設有防滑線狀突起或點狀突起12,以增加摩擦力。并且,所述針柄4上還設有限制針柄4沿軸向脫離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卡鎖結構,該卡鎖結構具體是由一支撐部14以及支撐部14上的兩個卡鉤15組成,所述支撐部14中心開孔,支撐部14以該孔滑動穿套于所述針柄4上,針柄4上對應支撐部14滑動的極限位置設有限位凸起結構,以防針柄4與支撐部14相脫開,具體該限位凸起結構為單向瓣,使針柄4只能倒向進入支撐部14中心開孔中,在裝配后針柄4不能退出。兩卡鉤15在支撐部上繞針管3的軸心均布,且每個卡鉤15的前端朝前延伸伸出,其朝前的延伸端上內設鉤部16,而每個卡鉤15的中部與支撐部14連接形成支點,且兩卡鉤15的后端還向后延伸作為解鎖手柄19。兩卡鉤15的鉤部16構成一作用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爪部,即當輸液針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結合后,兩卡鉤15的鉤部16鉤掛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上,以此達到限制針柄4沿軸向相對脫離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鎖定作用。而當要解鎖時,只要用兩指擠壓兩個卡鉤15后端的解鎖手柄19,即可使兩卡鉤15的前端張開,使兩卡鉤15的鉤部16脫離開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從而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可以方便地從爪部中脫出。并且,所述針柄4上在支撐部14與蓋帽結構8之間還套設有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具體為一壓簧20,由于針柄4側壁設有只能倒向進入支撐部14中心開孔的單向瓣,而限位結構寬度大于支撐部14中心開孔直徑,在裝配后針柄4不能退出,這樣在該壓簧20的作用力迫使針柄4 (即蓋帽結構8)相對支撐部14朝前端運動,使蓋帽結構8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上的護套11卡套配合。此設計使本實例輸液針可以與不同尺寸的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可靠地連接,避免本實例輸液針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裝配地太緊或太松。所述兩卡鉤15的前端上各設有一環形的護翼21,這兩環形護翼21處于同一圓形軌跡上,并圍繞針管3前端的針尖分布。兩卡鉤15及兩環形護翼21將針管3前端的針尖包圍保護起來,使人員不會誤碰針尖而刺傷。本實施例輸液針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裝配及分離過程,見附圖11所示。附圖11中的(a)圖表示可將本實施例輸液針按箭頭方向穿刺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上。附圖11中的(b)圖表示已將本實施例輸液針穿刺連接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上,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套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端部,蓋帽結構8已可靠地經穿刺式連接件護套卡套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端部上,成功限制針柄相對留置器件穿刺式連接件7作側向運動。而卡鎖結構中的卡鉤15的鉤部16鉤掛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上,從而本實施例輸液針被牢牢鎖定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上,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件7連接成一體。若要解鎖,需要按圖中的箭頭方現按壓解鎖手柄19。附圖11中的(c)圖表示按壓了解鎖手柄19使兩卡鉤前端張開后,并將本實施例輸液針從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上拔下,而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被繼續留置覆蓋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端部上,對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端部繼續保護。實施例七參見附圖12所示,一次性使用輸液針,由針管3、固設于針管3后部的針柄4、針柄4上套裝的導管5以及導管5末端連接的連接座組成。所述針柄4上設有作用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限制針柄4相對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作側向運動的限位結構。具體該限位結構為針柄4前端上朝向留置器 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設置的一抵靠面6。并且,所述針管3上還穿套設有一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該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的開口朝向前端,其內腔與穿刺式連接件7的端部相匹配,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的后端面抵靠于所述抵靠面6上。當本實施例輸液針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裝配后,所述抵靠面6在針管3軸向上經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端部相抵靠達到定位的作用。為了增加穩固性,抵靠面6可設計的面積較大。在針管3從留置器件穿刺式連接件7上拔出后,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可繼續留置覆蓋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上。穿刺式連接件護套11的內部側面上設有防滑線狀突起或點狀突起12,以增加摩擦力。并且,所述針柄4上還設有限制針柄4沿軸向脫離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卡鎖結構,該卡鎖結構具體是由一支撐部14以及支撐部14上的兩個卡鉤15組成,所述支撐部14與針柄4為一體固定連接,支撐部14的前側端面即作為所述抵靠面6。兩卡鉤15在支撐部14上繞針管3的軸心均布,且每個卡鉤15的前端朝前延伸伸出,其朝前的延伸端上內設鉤部16,而每個卡鉤15的中部與支撐部14連接形成支點,且兩卡鉤15的后端還向后延伸作為解鎖手柄19。兩卡鉤15的鉤部16構成一作用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爪部,即當輸液針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結合后,兩卡鉤15的鉤部16鉤掛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上,以此達到限制針柄4沿軸向相對脫離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的鎖定作用。而當要解鎖時,只要用兩指擠壓兩個卡鉤15后端的解鎖手柄19,即可使兩卡鉤15的前端張開,使兩卡鉤15的倒鉤部卡鉤16脫離開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從而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7可以方便地從爪部中脫出。所述兩卡鉤15的前端上各設有一環形的護翼21,這兩環形護翼21處于同一圓形軌跡上,并圍繞針管3前端的針尖分布。兩卡鉤15及兩環形護翼21將針管3前端的針尖包圍保護起來,使人們不會再誤碰針尖而刺傷。上述實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精神實質所做的等效變換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次性使用輸液針,包括針管以及設置于針管后部的針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針柄上設有作用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的,限制針柄相對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作側向運動的限位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輸液針,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結構包括針柄朝向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設置的一抵靠面或不在一直線上的至少三個抵靠點,這一抵靠面或不在一直線上的至少三個抵靠點在針管軸向上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端面或其端面覆蓋物抵靠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輸液針,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結構為針柄上朝向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端面的一蓋帽結構,該蓋帽結構由一垂直于針管軸向的抵靠面以及該抵靠面外周向前端突起的一圈凸邊構成;所述蓋帽結構的大小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端部或其端部覆蓋物大小相匹配,且蓋帽結構用于卡套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端部或其端部覆蓋物上,其抵靠面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端面或其端部覆蓋物相抵靠,其一圈凸邊的內表面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端部或其端部覆蓋物的外周面抵靠。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輸液針,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結構由針柄上的一個軸向抵靠點以及至少三個側向抵靠點組成,或者所述限位結構由針柄上的兩個軸向的抵靠點和與這兩個軸向抵靠點不在同一平面上的至少兩個側向抵靠點組成;軸向抵靠點沿針管軸向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端面或其端面覆蓋物抵靠配合,而側向抵靠點在針管的周向上均布,且在針管徑向上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抵靠配合或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上的端面覆蓋物抵靠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輸液針,其特征在于所述針柄上設有限制針柄沿軸向脫離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的卡鎖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輸液針,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鎖結構由一支撐部以及支撐部向前伸出的多個卡鉤組成,所述支撐部設于針柄上,多個卡鉤在支撐部上繞針管的軸心均布,其朝前的延伸端上內設鉤部;多個卡鉤的鉤部構成一作用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的爪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輸液針,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鉤為左右兩個,這兩卡鉤的前端內設所述鉤部,而其中部與支撐部連接形成支點,且兩卡鉤的后端還向后延伸作為解鎖手柄。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輸液針,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鎖結構的支撐部中心開孔,支撐部以該孔滑動穿套于所述針柄上;所述支撐部與針柄間作用有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的作用力迫使針柄相對支撐部朝前端運動,使限位結構作用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上。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輸液針,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鉤的朝前延伸端超過針管的前端,或者卡鉤上設有一圍繞針管前端分布的環形的護翼。
10.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輸液針,其特征在于所述針管上還穿套設有一穿刺式連接件護套,該穿刺式連接件護套的開口朝向前端,其內腔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的端部相匹配;在針管從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上拔出后,穿刺式連接件護套可繼續留置覆蓋于穿刺式連接件上。
全文摘要
一次性使用輸液針,包括針管以及設置于針管后部的針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針柄上設有作用于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的,限制針柄相對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作側向運動的限位結構。本發明一次性輸液針與留置器件的穿刺式連接件的端面相抵連接為一個整體,使患者肢體移動或者輸液器具移動時降低或者消除輸液針上所受的折斷力作用,從而有效降低針管折斷現象的發生。
文檔編號A61M5/158GK102698340SQ20121022764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4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3日
發明者孫玉花, 張煥娥 申請人:張煥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