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慢性腹瀉的藥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治療慢性腹瀉的藥物,屬于中藥制劑【技術領域】。它主要由西洋參、黃芪、肉桂、黃蓮、鹿茸、白術等9味原料藥構成,可用制藥設備器械制成片劑、丸劑、膠囊、顆粒、口服液不同劑型備用。本發明具有清熱解毒,補脾溫中,益氣養血,散寒止疼的功效。經臨床應用證明對慢性腹瀉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并且服用方便,無毒副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慢性腹瀉的藥物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屬于中藥制劑【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慢性腹瀉是指比較長期排便次數異常增多及糞質稀薄而言?;颊叱S懈雇?、腹脹、稀水便、粘液膿血等癥狀,纏綿難愈。對慢性腹瀉的治療,一般采用中西藥物治療。西醫藥治療一般是抗生素治療,但由于病菌對抗菌素有耐藥性,一般抗生素對慢性腹瀉的療效比較差。中藥治療大都療程長,起效慢。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新的治療慢性腹瀉的藥物。本發明具有清熱解毒、益氣養血、補脾溫中、散寒止疼的功效。對慢性腹瀉的治療可以達到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服用簡便、容易推廣的目的。
[0004]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由西洋參、黃芪、肉桂、黃連、白芍、鹿茸、白術、藿香、砂仁9種原料藥構成。
[0005]本發明制劑中有關藥物成分主要功能與配制。
[0006]本發明中的西洋參,性味苦,微甘,寒。含甙類,主要為人參甙,并含皂甙,少量揮發油,樹脂,淀粉及糖分等。補肺陰,清熱生津液。主治久咳肺痿,口渴少津,胃火牙痛,虛熱煩倦。
`[0007]本發明中的黃芪,性味甘,微溫。含膽堿,甜菜堿,葉酸,氨基酸,糖類等。補氣固表,托毒生肌。主治表虛自汗,盜汗,氣虛血脫,脾虛泄瀉,癰疽不潰或潰不收斂,及一切元氣不足之癥。
[0008]本發明中的肉桂,性味辛,甘,大熱。含揮發油,粘液質,鞣酸及樹脂等。溫中,散寒,止痛。主治命門相火不足,肢冷脈微,胃寒腹痛吐瀉,腰膝冷痛,陰疽疝瘕,虛陽上浮,上熱下寒。
[0009]本發明中的黃連,性味苦,寒。含小蘗堿,甲基黃連堿,棕櫚酸等多種生物堿。瀉火除濕,除煩解毒。主治熱盛心煩,痞滿,消渴,熱痢腹痛,里急后重,目赤腫痛,痛腫瘡毒,口瘡。
[0010]本發明中的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含揮發油,苯甲酸,棕櫚酸,鞣質,蔗糖,樹脂,脂肪油,粘液質,芍藥甙等。柔肝止痛,養血斂陰。主治腹痛瀉痢,腰肋腹疼,四肢攣急,月經不調,崩漏帶下。
[0011]本發明中的鹿茸,性味甘、成,溫。含有激素,膠質,蛋白質,磷酸鈣,碳酸鈣等。生精補髓,益血助陽,強健筋骨。主治腎虛,頭暈,耳聾,目暗,陽痿,遺精,腰膝虛弱,崩漏帶下。
[0012]本發明中的白術,性味甘,苦,溫。含揮發油,主要為蒼術酮,蒼術醇,維生素A等。補脾,燥濕,和中。主治脾虛勞倦,食少泄瀉,水腫,痰飲,自汗,胎動不安,脘腹虛脹等。
[0013]本發明中的藿香,性味辛,微溫。含揮發油,油中主要成分為廣藿香醇,苯甲酸,甲基胡椒酚,茴香醛等。快氣,和中,辟穢,祛濕,助胃氣,開胃口,進飲食。主治暑濕感冒,寒熱頭痛,脘腹痞悶,嘔吐泄瀉,瘧疾,口臭。
[0014]本發明中的砂仁,性味辛,溫。含揮發油,主要為龍腦,右旋樟腦,芳樟醇,橙花三烯醇等。行氣,調中,和胃,醒脾。主治腹疼痞脹,胃呆食滯,噎膈嘔吐,寒泄冷痢,妊娠胎動。
[0015]慢性腹瀉的病位主要在腸,但與脾胃肝腎諸臟有著密切關系。病因多為脾胃虛弱,食滯胃腸及腎陽虛弱,肝失條達,寒熱失常。且往往虛實夾雜,纏綿難愈。本發明具有清熱解毒,益氣養血、補脾溫中,散寒止疼的功效,對慢性腹瀉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001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經臨床應用證明對慢性腹瀉療效確切,無毒副作用,服用方便。
【具體實施方式】:
[0017]1、配方及重量比例:西洋參15份、黃芪20份、肉桂12份、黃連6份,白芍12份、鹿鸞3份、白術18份、藿香15份、砂仁12份。
[0018]2、制作方法:將上述9種原料藥按比例稱量配齊,用制藥設備器械炮制合格,提純,濃縮,混合均勻后加工成膠囊、片`齊?、丸齊?、顆粒、口服液等不同劑型備用。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腹瀉的藥物,其特征是原料藥配方及重量比例是:西澤參15份、黃芪20份、肉桂12份、黃連6份、白芍12份、鹿茸3份、白術18份、霍香15份、砂仁12份;將上述原料藥按比例稱量配齊,用制藥設備器械炮制合格、提純、濃縮、混合均勻后加工成膠囊、片劑、丸劑、顆粒、口服液不同劑型。
【文檔編號】A61K35/32GK103656445SQ201210367607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4日
【發明者】陳洪波, 陳冠卿, 陳洪濤 申請人:陳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