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組合物,涉及一種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手足口病是一種兒童傳染病,又名發疹性水皰性口腔炎。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個別重癥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該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皰疹或破潰后形成潰瘍為主要臨床癥狀?;純焊腥灸c道病毒后,多以發熱起病,一般為38°C左右。口腔粘膜出現分散狀皰疹,米粒大小,疼痛明顯;手掌或腳掌部出現米粒大小皰疹,臀部可受累。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輕癥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類似上呼吸道感 染的癥狀,有的孩子可能有惡心、嘔吐等反應。發熱I 2天后開始出現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現,或出現口腔粘膜皰疹。有的患兒不發熱,只表現為手、足、臀部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病情較輕。大多數患兒在一周以內體溫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復。重癥患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遺癥。重癥患者表現為精神差、嗜睡、易驚、頭痛、嘔吐、甚至昏迷;肢體抖動,肌陣攣、眼球運動障礙;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口唇紫紺,咳嗽,咳白色、粉紅色或血性泡沫樣痰液;面色蒼灰、四肢發涼,指(趾)發紺;脈搏淺速或減弱甚至消失,血壓升高或下降。發明一種即安全又有效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具有重大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根據中醫基礎理論,提供一種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各原料制成藿香5 15份、佩蘭5 15份、茯苓5 15份、白術1(Γ20份、淡竹葉5 15份、生地5 15份、木通5 15份、甘草5 15份、黃芩5 15份、黃柏3 12份、蒼術3、份、桅子5 15份、茵陳5 15份、車前子5 15份。優選的,本發明的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各原料制成
藿香10份、佩蘭10份、茯苓10份、白術15份、淡竹葉10份、生地10份、木通10份、甘草10份、黃芩10份、黃柏9份、蒼術6份、桅子10份、茵陳10份、車前子10份。本發明所述的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可制備成各種口服劑型,如口服液、膠囊劑、丸劑、沖劑、片劑等。藥理作用
藿香味辛,性微溫。入肺、脾、胃經。有祛暑解表,化濕和胃的功效。佩蘭味辛,性平。入脾、胃經。有解暑化濕,辟穢和中的功效。治感受暑濕,寒熱頭痛,濕潤內蘊,脘痞不饑,惡心嘔吐,口中甜膩,消洵。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經、肺經、脾經、腎經。有利水、滲濕利尿的功效。治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嘔吐,脾虛食少,泄瀉,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遺精白濁。白術苦、甘,溫。歸脾、胃經。有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淡竹葉甘淡,寒,無毒。入心經、腎經。有胸中疾熱,咳逆上氣的功效。治吐血、熱毒風、止消渴、壓丹石毒。消痰,治熱狂煩悶。生地甘,寒。歸心、肝、腎經。有清熱、生津、潤燥、滑腸、破瘀、生新、止痛、調經、金瘡瘀、涼血、止血的功效。木通味苦,性寒。入心經、小腸經、膀胱經。有清熱利尿、活血通脈的功效。主小便赤赤,淋濁,水腫,胸中煩熱,喉喉疼痛,口舌生瘡,風濕痹痛,乳汁不通,經閉,痛經。甘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補脾益氣,止咳潤肺,緩急解毒的功效。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壓。用于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 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黃柏苦,寒。歸腎、膀胱、大腸經。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除骨蒸清虛熱的功效。蒼術辛、苦,溫。歸脾、胃、肝經。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脹滿,泄瀉水腫,腳氣痿甓,風濕痹痛,風寒感冒,夜盲。桅子味苦、性寒、無毒。有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的功效。治熱病心煩,肝火目赤,頭痛,濕熱黃疸,淋證,血痢尿血,口舌生瘡,瘡瘍腫毒,扭傷腫痛。茵陳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有清熱利濕,退黃的功效。主治黃疸、小便不利、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車前子甘、淡,性微寒。歸肺經,肝經,腎經,膀胱經。有清熱利尿、滲濕止瀉、明目、祛痰的功效。主治主小便不利,淋濁帶下,水腫脹滿,暑濕瀉痢,目赤障翳,痰熱咳喘。本發明一種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因手足口病具有傳染性,5 7個月為發病高峰,且臨床癥狀多具有溫熱性質,故屬于中醫溫病范疇。暑為夏季的主氣,乃火熱所化,為陽邪,其性炎熱,故病員多有發熱。暑熱之邪擾動心神,故有心煩不寧。暑多挾濕,濕性粘滯,故有便溏。濕熱之邪蘊結脾胃,則脾胃受納運化失職,升降失常,故脘痞,納呆,嘔惡,苔膩。暑性升散,耗氣傷津,故有便秘,尿赤短少諸癥。濕邪侵入肌膚,郁結不散,與氣血相搏,則發水皰。子病犯母,心火亢盛,則口舌生瘡。故用藿香、佩蘭芳香化濕,白術、茯苓健脾益氣,生地、木通清心滋陰,導熱下行,淡竹葉清心除煩,諸藥合用共湊芳香化濕,清心降火之功效。本發明中所用到的各種原料都可從市場購買得到,其規格為醫藥級或食品級均可。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實施例1
本實施例的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原料所制成的藥劑,單位(g)
藿香10、佩蘭10、茯苓10、白術15、淡竹葉10、生地10、木通10、甘草10、黃芩10、黃柏9、蒼術6、桅子10、茵陳10、車前子10。本實施例所述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按照以下方法制備成口服液將藿香、佩蘭、茯苓、白術、淡竹葉、生地、木通、甘草、黃芩、黃柏、蒼術、桅子、茵陳、車前子,破碎,加30-40倍量水煎煮。煎煮2-3次,每次30-50分鐘,過濾,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1.10-1.30 (45-60°C)ο以微孔濾膜過濾,滅菌。分裝成每瓶5ml的口服劑,本口服劑服用方法口服,一次IOml, —日2 3次。實施例2
本實施例的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原料所制成的藥劑,單位(g)
藿香12、佩蘭12、茯苓12、白術15、淡竹葉10、生地10、木通10、甘草10、黃芩10、黃柏9、蒼術6、桅子12、茵陳12、車前子12。本實施例所述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按照以下方法制備成膠囊
將藿香、佩蘭、茯苓、白術、淡竹葉、生地、木通、甘草、黃芩、黃柏、蒼術、桅子、茵陳、車前子一起破碎,煎煮,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10-1. 30 (45-60°C),加入60%乙醇,使溶液中含乙醇量達到25-40%,靜置24-30小時,過濾,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00 1. 40(50-600C)的清膏,滅菌,灌裝膠囊,分裝成每粒Ig膠囊,本膠囊服用方法口服,一次2g,一日2 3次。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各原料制成藿香5 15份、佩蘭 5 15份、茯苓5 15份、白術10 20份、淡竹葉5 15份、生地5 15份、木通5 15份、甘草5 15 份、黃芩5 15份、黃柏3 12份、蒼術3、份、桅子5 15份、茵陳5 15份、車前子5 15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份是藿香10份、佩蘭10份、獲茶10份、白術15份、淡竹葉10份、生地10份、木通10份、 甘草10份、黃芩10份、黃柏9份、蒼術6份、桅子10份、茵陳10份、車前子10份。
3.根據權利要求書Γ2所述的一種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藥劑為口服液、膠囊劑、丸劑、沖劑、片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手足口病的中藥組合物,它是由以下各原料制成藿香、佩蘭、茯苓、白術、淡竹葉、生地、木通、甘草、黃芩、黃柏、蒼術、梔子、茵陳、車前子。加入藥學允許的賦形劑制成藥物制劑,該制劑可以是口服液、膠囊劑、丸劑、沖劑、片劑。本發明以中醫基礎理論為基礎,是一種臨床療效確切、服用安全、無毒副作用的中藥組合物。
文檔編號A61P31/14GK103007085SQ20121058870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1日
發明者張明 申請人: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