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鼻窒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方中藥口服片劑,更具體的是指一種治療急、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等的中藥復方制劑。
背景技術:
鼻炎(Rhinitis)是指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組織的炎癥。患者常會出現鼻塞,流清水涕,鼻癢,喉部不適,咳嗽等癥狀。鼻炎可分為急性、慢性、萎縮性、變態反應性等幾種。鼻炎久治不愈惡化,與生活息息相關。在工作學習方面成年人會因為鼻炎引起頭痛,腦子不清醒,昏昏沉沉,使工作效率低下;而青少年則由于鼻炎引發的鼻塞、頭痛等癥狀造成精神不集中,記憶力及學習成績顯著下降。目前市售的治療鼻炎的藥物效果明顯的比較少,有的依賴激素抗生素,產生很多副作用,對青少年的成長發育極為不利。
發明內容
中醫學分析,鼻炎屬中醫學鼻淵范疇。其病因病機多為感受風熱之邪或風寒之邪入里化熱,熱毒濁涕阻閉鼻竅而成。慢性者多因脾肺虛弱,肺氣不足至衛外不固,易感外邪。脾虛則運化失職,痰濕滯留,困結鼻竅,浸淫鼻竇黏膜而成鼻淵。因此慢性鼻炎應清肺益脾,可用等方劑從根本上進行調理。中醫藥治療鼻炎療效可靠,毒副作用小,具有廣闊的前景。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治療急、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的中藥復方制劑。為此本發明采用黃芩、荊芥、辛夷花、防風、白芷、豨薟草(xixiancao)、細辛、蒼術、薄荷、黃苗總苷、藿香、豬膽粉制成的口服片劑或膠囊劑,治療急、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等有顯著療效。本發明的主要成分及其配比如下
黃芩20%
荊芥10%
辛夷花10%
防風10%
白芷10%
豨薟草10%
細辛5%
蒼術5%薄荷5%
黃芪總苷5%
藿香5%
豬膽粉%黃芩本名“芩”,是為芩草,因草色黃而有俗名“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 Georgi),以根入藥。有清熱燥濕,解毒功效。主治溫熱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熱咳嗽等癥。產于河北、遼寧、陜西、山東、內蒙古、黑龍江等地。黃芩(素)具有抗炎抗變態反應;具有解熱作用;具有抗微生物作用‘黃芩有較廣的抗菌譜,在試管內對痢疾桿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雙球菌以及腦膜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煎劑作喉頭噴霧,對腦膜炎帶菌者亦有效,即使對青霉素已產生抗藥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黃芩仍屬敏感。 荊芥唇形科。別名,假蘇、鼠蓂、姜芥。解表藥,祛風藥。主治感冒發熱、頭痛、目癢、咳嗽、咽喉腫痛等。荊芥其具有解熱鎮痛作用,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止血作用;荊芥有發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風功效。主要治療感冒風寒,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身痛等癥,常與防風相需為用。但也可配辛涼解表藥或清熱解毒藥治療感冒風熱、發熱惡寒、目赤咽痛等癥。辛夷花又名木筆花、迎春花,為木蘭科落葉灌木植物辛夷的花蕾。性溫味辛,因它辛散溫通,芳香走竄,上行頭面,善通鼻竅,因治鼻淵頭痛要藥。同時只要適當配伍它偏寒偏熱均可應用,內服外用都有較好的療效。用于治療過敏性鼻炎鼻竇炎,及其引起的鼻塞頭痛等癥。防風別名,銅蕓、屏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解痙、止癢。主治外感風寒;頭痛身痛。鎮痛、鎮靜、抗炎作用,防風臨床應用于感冒風寒,發熱惡寒,頭痛以及感冒風熱、發熱惡寒、目赤、咽痛等癥。防風解表以祛風為長,既能散風寒,又能發散風熱,與荊芥作用相仿,故兩藥往往配合應用。白芷傘形科,解表藥;祛風藥,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鼻竅,燥濕止帶,消腫排膿。白芷藥理作用有抗炎、解熱鎮痛、抗菌。白芷臨床應用于感冒風寒,頭痛,鼻塞等癥。具有發散風寒,且有止痛、通鼻竅等作用,故主要用治風寒表癥兼有頭痛鼻塞的病癥。如頭痛劇者加細辛;鼻塞者配藿香(主要為理脾肺之氣)、薄荷等。白芷為治鼻淵要藥,有化濕通鼻竅之功,多配合辛夷、鵝兒不食草等同用,既可內服,又可外用。豨薟草菊科植物腺梗豨薟Siegesbeckia pubescens Makino的地上部分。屬祛風濕中藥,主治發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止痛。具有抗炎、舒張血管等作用。細辛為馬兜鈴科植物,主治風冷頭痛,鼻淵。用于消腫止痛、感冒風寒、發熱惡寒、
頭痛身痛、鼻塞等癥。蒼術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蒼術或北蒼術的干燥根莖。芳香化濕中藥,主治濕盛困脾,倦怠嗜臥、時氣感冒。《本草正義》蒼術氣味雄厚,較白術愈猛,能徹上徹下,燥濕而宣化痰飲,芳香辟穢,勝四時不正之氣之功效。薄荷為唇形科(Labiatae)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薄荷屬(Mentha)的地上部分本品輕揚升浮、芳香通竅,功善疏散上焦風熱。黃芪總苷豆科植物,黃芪的根的提取物,含黃酮類成分,毛蕊異黃酮,3-羥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黃芪皂苷I、V、III,能補氣升陽,益衛固表,調節人體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藿香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的地上部分。為芳香化濕中藥,主治外感暑濕之寒熱頭
痛,鼻淵等癥。豬膽粉豬科動物豬膽汁的干燥品清熱,具有潤燥、解毒作用。把上述12味藥物按配比研細,均勻攪拌制成片劑或膠囊劑。每次口服I. 5-2克,每日三次,飯后用溫開水吞服,連服一到兩周;與此同時配以30%鵝不食草、30%蒼耳子、30%白芷、10%薄荷(碾細攪拌均勻磨粉密封裝瓶)用藥棉裹之塞鼻,每鼻孔O. 5克,每天一到兩次。
四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使用于慢性鼻炎、急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病患者20余例,每次口服片劑或膠囊I. 5 2克,每日三次,飯后用溫開水吞服,連服一到兩周,與此同時配以30%鵝不食草、30%蒼耳子、30%白£、10%薄荷(碾細攪拌均勻磨粉密封裝瓶)用藥棉裹之塞鼻,每鼻孔O. 5克,每天一到兩次。三四天以后鼻塞好轉,流鼻涕減少,頭痛顯著減輕,呼吸通暢,除發現一例鼻甲肥大,去醫院耳鼻喉專科醫院手術摘除鼻息肉外,其余病例效果均顯著,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權利要求
1.本發明涉及一種復方中藥口服片劑,更具體的是指一種治療急、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的中藥復方制劑;本發明采用黃芩、荊芥、辛夷花、防風、白芷、豨薟草、細辛、蒼術、薄荷、黃芪總苷、藿香、豬膽粉制成的口服片劑或膠囊劑,治療急、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有顯著療效;本發明的主要成分及其配比如下黃芩20%荊芥10%辛夷花10%防風10%白芷10%豨薟草10%細辛5%蒼術5%薄荷5%黃芪總苷5%藿香5%豬膽粉5% 把上述12味藥物按配比研細,均勻攪拌制成片劑或膠囊劑;每次口服I. 5-2克,每日三次,飯后用溫開水吞服,連服一到兩周。
2.與此同時配以30%鵝不食草、30%蒼耳子、30%白芷、10%薄荷(碾細攪拌均勻磨粉密封裝瓶)用藥棉裹之塞鼻,每鼻孔0. 5克,每天一到兩次。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復方中藥口服片劑,更具體的是指一種治療急、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的中藥復方制劑。本發明采用黃芩、荊芥、辛夷花、防風、白芷、豨薟草、細辛、蒼術、薄荷、黃芪總苷、藿香、豬膽粉制成的口服片劑或膠囊劑,治療急、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有顯著療效。本發明的主要成分及其配比如下把上述12味藥物按配比研細,均勻攪拌制成片劑或膠囊劑。每次口服1.5-2克,每日三次,飯后用溫開水吞服,連服一到兩周;與此同時配以30%鵝不食草、30%蒼耳子、30%白芷、10%薄荷(碾細攪拌均勻磨粉密封裝瓶)用藥棉裹之塞鼻,每鼻孔0.5克,每天一到兩次。
文檔編號A61P11/02GK102973656SQ201210589950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31日
發明者夏偉榮, 胡寶山, 陸培群 申請人:上海浦東高星生物技術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