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男性外生殖器矯正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使男性外生殖器產生永久伸長的裝置。
背景技術:
1957年,Nenman在實踐中實現了組織擴張。1977年,美國人Cowen在美國矯形外科大會年鑒上首次記載了手指牽引術,指出將出生時手指太短的兒童的手指伸長到正常長度。根據他的組織轉移(tissue distraction)的臨床實踐,Cowen發現,假設牽引的程度沒有超過“神經再生的比率”,則血管和“所有”其他的組織的末端都被延伸。動物實驗已經顯示出,表皮會對基層上增強的細胞分裂活性所致的持續的擴張/牽引做出響應,在24-48小時內達到其最大值,并在6天內正常化。動物實驗已經顯示出,真皮的擴張稍微減少了其厚度。已經有報道記載,在擴張2·年之后,真皮的厚度正常化。200410030150. 3公開了一種用于治療男性外生殖器發育不全的裝置,能夠實現對陰莖的牽引。但是,其所提出的“硅樹脂環”,即,用于捆扎陰莖頭部的部件,由于其線形的結構,在使用過程中,仍有很多患者感覺不適。ZL200720115927. 5針對上述不足,做了一些改進。采用兩塊“側立板”和“上甲板”
代替“硅樹脂環”。但是,這樣的改造,使裝置結構復雜,不便使用。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男性外生殖器矯正裝置,解決了公知的矯正器長期以來存在的結構復雜,長時間使用有明顯不適的缺陷。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男性外生殖器矯正裝置,包括基礎環以及安裝在基礎環兩側的轉向軸,塑料支架通過兩根平行的金屬桿安裝在所述的轉向軸上,在所述的金屬桿上分別設置兩個調節旋鈕,其特征在于基礎硅樹脂皮帶的皮帶末端穿過設置在所述的塑料支架兩側的狹縫,所述的基礎硅樹脂皮帶和所述的塑料支架形成一個環。所述的基礎硅樹脂皮帶兩端外側有多個帶狀突起。在所述的兩組帶狀突起之間設有兩個片狀結構。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一個保護墊,所述的保護墊包在龜頭溝中間,捆扎在所述的環內。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種佩戴舒服的矯正裝置,能夠使患者長時間佩戴,從而達到治療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不僅可以降低生產成本,而且方便患者使用。
圖I是本實用新型優選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基礎硅樹脂皮帶優選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保護墊優選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0013]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塑料支架一個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在圖I-圖4中,示出了一種男性外生殖器矯正裝置,包括基礎環(2)以及安裝在所述的基礎環(2)兩側的轉向軸(8),塑料支架(3)通過兩根平行的金屬桿(5)安裝在所述的轉向軸(8)上,在所述的金屬桿(5)上分別設置兩個調節旋鈕(4)。基礎硅樹脂皮帶(I)的皮帶末端(6)穿過設置在所述的塑料支架(3)兩側的狹縫(401)。所述的基礎硅樹脂皮帶(I)和所述的塑料支架(3 )形成一個環。所述的基礎硅樹脂皮帶(I)兩端外側有多個帶狀突起(201)是用來調節內徑大小的卡槽。在所述的兩組帶狀突起(201)之間設有兩個片狀結構(202)。可以通過調節片狀結構(202)與皮帶末端(6)來實現圖I中所示出的硅樹脂皮帶(I)和塑料支架(3)形成的環內徑大小。本實用新型還包括一個保護墊,所述的保護墊包在龜頭溝中間,捆扎在所述的環內。雖然,上面已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是,各種舉例說明不對實用新型的實質內容構成限制,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閱讀了說明書后可以對以前所述的具體實施方式
做修改和變形,而不背離實用新型的實質和范圍。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是由上面的具體描述限定,而是由權利要求書限定。
權利要求1.一種男性外生殖器矯正裝置,包括基礎環以及安裝在基礎環兩側的轉向軸,塑料支架通過兩根平行的金屬桿安裝在所述的轉向軸上,在所述的金屬桿上分別設置兩個調節旋鈕,其特征在于基礎硅樹脂皮帶的皮帶末端穿過設置在所述的塑料支架兩側的狹縫,所述的基礎硅樹脂皮帶和所述的塑料支架形成一個環。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男性外 生殖器矯正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礎硅樹脂皮帶兩端外側有多個帶狀突起,在所述的兩組帶狀突起之間設有兩個片狀結構。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男性外生殖器矯正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個保護墊,所述的保護墊包在龜頭溝中間,捆扎在所述的環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男性外生殖器矯正裝置,包括基礎環以及安裝在基礎環兩側的轉向軸,塑料支架通過兩根平行的金屬桿安裝在所述的轉向軸上,在所述的金屬桿上分別設置兩個調節旋鈕,其特征在于基礎硅樹脂皮帶的皮帶末端穿過設置在所述的塑料支架兩側的狹縫,所述的基礎硅樹脂皮帶和所述的塑料支架形成一個環。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種佩戴舒服的矯正裝置,能夠使患者長時間佩戴,從而達到治療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不僅可以降低生產成本,而且方便患者使用。
文檔編號A61F5/01GK202665764SQ20122022078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7日
發明者沈子愷 申請人:沈子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