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使用益生菌制備用于清除尿毒素的組合物的用途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清除尿毒素的益生菌組合物,該益生菌組合物選自:胚芽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BCRC12251)、副干酪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paracasei?BCRC12188)、嗜熱鏈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BCRC13869)所組成群組中的任一者,及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賦形劑、稀釋劑、輔劑等;此外,本發明更提供一種用于清除尿毒素的益生菌組合物,該組合物包括:胚芽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BCRC12251)、副干酪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paracasei?BCRC12188)、嗜熱鏈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es?BCRC13869),及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賦形劑、稀釋劑、輔劑等。另本發明也涉及借由該組合物或益生菌用以清除尿毒素的新穎用途;該尿毒素特別指的是親蛋白質尿毒素(protein-bound?uremic?toxins)。
【專利說明】—種使用益生菌制備用于清除尿毒素的組合物的用途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益生菌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及其用途,特別指一種使用益生菌制備用于清除尿毒素的組合物的用途。
【背景技術】
[0002]慢性腎病變(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指的是腎臟功能逐漸喪失的一種疾病,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且此病對患者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響。慢性腎病變患者失去腎功能之后,原本應該 由腎臟排泄或代謝的物質會逐漸堆積在體內,導致血液中這些物質的濃度增加,因此造成各種器官的毒性;腎衰竭患者體內的尿毒滯留物質(uremicretention solutes, URMs),指的就是會被健康腎臟排除,但是在慢性腎病變疾病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堆積在血液或組織中的各種分子,這些尿毒滯留物質會引起尿毒癥(uremia),因此也被稱作尿毒素(uremic toxin)。歐洲毒素工作小組(European Toxin Work Group)依照洗腎時(dialysis)會影響到移除這些滯留物質(URMs)的特征,將URMs分成3類,區分為(I)水溶性小分子化合物(small water-soluble molecules, <500Da):可以很輕易地通過任何透析過濾器;(2)大分子化合物(larger molecules, ^ 500Da):依照濾膜的特征,透析過濾器對這些大分子的通過是有限制的,有時這些大分子也會被稱作中分子化合物(middle molecules) ; (3)親蛋白質化合物(protein-bound solutes):親蛋白質化合物的透析移除,很大程度上是依賴其結合態和游離態之間的平衡,吸附技術(adsorptivetechniques)也會影響其功效。
[0003]尿毒滯留物質(URMs)的分類可以幫助醫學界進一步了解各種尿毒素的特性,以及研究發展更好的治療方式;長期以來大部分的研究都專注于水溶性小分子化合物(small water-soluble molecules)對腎臟疾病的影響,甚至以其作為評估治療的依據,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報告被發表,新的觀念逐漸形成,現在認為親蛋白質化合物(protein-bound solutes)對腎臟疾病的影響更為重要,因此其對腎臟疾病患者治療的效果也必須重新評估。
[0004]親蛋白質尿毒素(protein-bound uremic toxins)
[0005]親蛋白質尿毒素和尿毒癥候群(uremic syndrome)有關,并且也可能和慢性腎病變(CKD)的高致死率有關;因此許多研究開始致力于降低血清中親蛋白質尿毒素的濃度,其降低的方法有兩種:(I)減少腸道對親蛋白質尿毒素的吸收;(2)改善血液中親蛋白質尿
毒素的清除率。
[0006]硫酸吲哚酌.(indoxyl sulfate, IS)和硫化對甲酌.(p-cresyl sulfate)是兩種很重要的親蛋白質尿毒素;在研究親蛋白質尿毒素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血液透析過濾(hemodiafiItration)或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時的行為時,硫酸口引哚酹(indoxyl sulfate)和硫化對甲酹(p-cresyl sulfate)是最被廣泛使用的標記分子(marker molecules);此外硫酸吲哚酌.(indoxyl sulfate)和硫化對甲酌.(p-cresylsulfate)也被認和尿毒癥候群(uremic syndrome)的形成,有直接的關聯。[0007]目前對于尿毒素的清除主要以透析治療來清除血液中的水溶性小分子化合物類的尿毒素,然而這些方法皆無法有效的清除血液中的親蛋白質尿毒素;有些研究甚至顯示,透析膜對于水溶性小分子化合物類的尿毒素的清除效果很好,但是對于親蛋白質尿毒素的清除率卻非常的低。
[0008]此外,Marieret al 等人也揭露了一種以口服吸附劑(AST-120,Kremezin; KurehaCorporation, Tokyo, Japan)來治療慢性腎病變的方法;此方法使用AST_120( —種活性碳吸附劑),使其在大腸內吸附不同的有機化合物,例如:indoxyl sulfate和p-cresol,以減少身體對于親蛋白質尿毒素的吸收;但是目前此種口服吸附劑仍在進行臨床試驗,以確定其最佳效果與適當劑量。
[0009]由此可見,上述現有的清除尿毒素的方法仍有諸多缺失,實非一良善的設計,而亟待加以改良。
【發明內容】
[0010]有鑒于此,本案發明人為克服上述現有清除尿毒素的方法所產生的各項缺點,于是發展出一技術,此技術利用益生菌(probiotics)來清除尿毒素,該尿毒素特別指的是親蛋白質尿毒素,終于成功研發完成本件制備益生菌組合物及其清除親蛋白質尿毒素的用途。
[0011]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益生菌制備用于清除尿毒素的組合物的用途,以克服目前其他方法,如血液透析,無法有效清除血液中親蛋白質尿毒素的問題。
[0012]本發明提供一種使用益生菌制備用于清除尿毒素的組合物的用途,其中該益生菌組合物可以選自以下群組:胚芽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pi ant arum BCRC12251、副干酪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BCRC12188)、嗜熱鏈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 BCRC13869)或幾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中任一者;該益生菌組合物可用于清除血液中的尿毒素(uremic toxins)。
[0013]其中,該益生菌組合物以由胚芽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pi ant arumBCRC12251)、副干酪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BCRC12188)和嗜熱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BCRC13869)所組成的 Pm-1 益生菌組合物(Probioticmix-1),其清除尿毒素的效果較佳;其中該尿毒素為親蛋白質尿毒素(protein-bounduremic toxins);該親蛋白質尿毒素(protein-bound uremic toxins)更進一步為硫酸口引哚酹(indoxyl sulfate)、對甲酹(p-cresol)或酹(phenol) ;Pm-l中益生菌的濃度可為107-10lclCFU/mL ;Pm-l中各益生菌的組成比例為胚芽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pi ant arumBCRC12251)的含量為 40-60%、副干酪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BCRC12188)的含量為 20-30%、嗜熱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BCRC13869)的含量為20%-30%。
[0014]雖然目前已有其他的方法來清除血液中的尿毒素,如:血液透析(hemodialysis)和口服吸附劑(AST-120),但血液透析主要針對的是尿毒素中的小分子化合物,并無法有效的清除血液中的親蛋白質尿毒素,而口服吸附劑雖然可以減少身體對于親蛋白質尿毒素的吸收,但是因為目前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因此距離其實際的應用仍需等待一段時間;而本發明所提供的Pm-1益生菌組合物,不但具有良好的清除親蛋白質尿毒素的能力,更擁有比前項技術制備簡易和更具經濟效益的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發明喂食小鼠不同菌株,該小鼠血液中indoxyl sulfate的變化圖(Control:對照組、Kefir:新竹組克弗爾、Ml:懸浮于 PBS 的 Lb.kef iranofaciens Ml、107:BCRC12251 與 12188 的混和菌液 lxl07CFU/mLU08:BCRC12251 與 12188 的混和菌液lxl08CFU/mL)。
[0016]圖2為本發明的單一菌株12188、12251、13869及EF和混合菌株12251+12188、12251+EF、12188+EF 及 12251+12188+13869 清除 indoxyl sulfate 效果的比較圖。
[0017]圖3為本發明的動物試驗流程圖;S31:Cisplatin誘發急性腎臟炎大鼠試驗的流程圖;S32:Cisplatin誘發急性腎臟炎大鼠試驗的分析方法。
[0018]圖4為本發明試驗期間大鼠的體重變化圖。(Ctrl:對照組,未注射Cisplatin; Cis:正對照組,注射Cisplatin但未喂食益生菌;Cis+Wk:注射Cisplatin和喂食若兀淀;Cis+Pm-1:注射 Cisplatin 和喂食probiotic mix-1; Cis+Pm-2:注射 Cisplatin和喂食 probiotic mix-2)
[0019]圖5為本發明Cisplatin誘發急性腎臟炎大鼠試驗中,各組血清與尿液中indoxylsulfate的濃度。(ctrl:對照組,未注射Cisplatin;Cis:正對照組,注射Cisplatin,但未喂食益生菌;Wk:注射Cisplatin和喂食若元錠;Pm_l:注射Cisplatin和喂食probioticmix-1; Pm-2:注射 Cisplatin 和喂食 probiotic mix-2)
[0020]圖6為本發明Cisplat in誘發急性腎臟炎大鼠試驗中,各組腎臟與肝臟中indoxylsulfate的濃度。(ctrl:對照組,未注射Cisplatin;Cis:正對照組,注射Cisplatin,但未喂食益生菌;Wk:注射Cisplatin和喂食若元錠;Pm_l:注射Cisplatin和喂食probioticmix-1; Pm-2:注射 Cisplatin 和喂食 probiotic mix-2)
[0021]圖7為本發明Cisplatin誘發急性腎臟炎大鼠試驗中,各組血液生化分析值。(*ρ〈0.05, **ρ〈0.01; ctrl:對照組,未注射 Cisplatin; Cis:正對照組,注射 Cisplatin,但未喂食益生菌;Wk:注射Cisplatin和喂食若元錠;Pm_l:注射Cisplatin和喂食probioticmix-1; Pm-2:注射 Cisplatin 和喂食 probiotic mix-2)
[0022]圖8為本發明Cisplatin誘發急性腎臟炎大鼠試驗中,各組的尿液分析。(ctrl:對照組,未注射Cisplatin;Cis:正對照組,注射Cisplatin,但未喂食益生菌;Wk:注射Cisplatin 和喂食若兀淀;Pm-1:注射 Cisplatin 和喂食 probiotic mix-1;Pm-2:注射Cisplatin和喂食probiotic mix-2 ;其中圖8_E中的c、ab、c、a、bc標示,代表若符號相同則沒有統計上的差異。)
[0023]附圖標記說明
[0024]S31 Cisplatin誘發急性腎臟炎大鼠試驗的流程圖。
[0025]S32 Cisplatin誘發急性腎臟炎大鼠試驗的分析方法。
【具體實施方式】
[0026]本發明以下面的實施例予以示范闡明,但本發明不受下述實施例所限制。
[0027]實施例一
【權利要求】
1.一種益生菌株在制備清除尿毒素組合物的應用,其特征在于,該益生菌選自以下群組:胚芽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pi ant arum BCRC12251)、副干釀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BCRC12188)、嗜熱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BCRCl3869)的任一組合,及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賦形劑、稀釋劑、輔劑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尿毒素為親蛋白質尿毒素(protein-bound uremic toxins)。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親蛋白質尿毒素(protein-bounduremic toxins)為硫酸 Π引哚酌.(indoxyl sulfate)、對甲酌.(p-cresol)或酌.(phenol)。
4.一種用于清除尿毒素的益生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組合物包括:胚芽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pi ant arum BCRC12251)、副干酪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BCRC12188)、嗜熱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es BCRC13869),及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賦形劑、稀釋劑、輔劑等。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尿毒素為親蛋白質尿毒素(protein-bound uremic toxins)。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親蛋白質尿毒素(protein-bound uremic toxins)為硫酸Π引哚酌.(indoxyl sulfate)、對甲酌.(p-cresol)或(phenol)。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益生菌的濃度為107-1010CFU/mL。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益生菌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胚芽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BCRC12251)之含量為 40-60%、副干酪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BCRC12188)的含量 20-30%、嗜熱鏈球菌(Streptococcusthermophilus BCRC13869)的含量為 20%_30%。
【文檔編號】A61P13/12GK103919815SQ201310341622
【公開日】2014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0日
【發明者】方承猷, 陳保基, 陳明汝, 劉嚞睿 申請人:杏昌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陳明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