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清熱利濕、祛瘀通淋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清熱利濕、祛瘀通淋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臭椿樹根皮90-110g、劉寄奴20-20g、雞冠花45-55g、澤瀉20-30g、雄豬蹄90-110g、桂樹根10-20g、合歡皮20-25g和薏苡根10-15g;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具有清熱利濕、祛瘀通淋的功效,可快速有效的治療濕熱瘀阻所致的癃閉、淋病,對男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和女性月經不調治療效果明顯。
【專利說明】一種具有清熱利濕、祛瘀通淋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清熱利濕、祛瘀通淋的中藥組合物,屬于中藥領域。
【背景技術】
[0002]前列腺炎為男性附性腺的常見病,以細菌感染為常見病因,以尿后余浙、尿液混濁、小腹脹痛、尿道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前列腺炎歸屬于中醫學的“淋證”等范疇,多因嗜酒貪杯、多食膏梁厚味及辛辣之物,損傷脾胃,脾失健運,聚濕生熱,濕熱下注精室所致,久則濕蘊生痰,痰阻脈絡,血行不暢,痰瘀交阻而致遷延不愈;目前,西醫對慢性前列腺炎,主要靠服抗菌素治療,能主精,腎氣不化,導致前列腺液少而稀??;中醫對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主要以辨證施治為主,內服中藥,中醫藥的獨特療法,更易被患者所接受,祛瘀通淋是治療本病的關鍵。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清熱利濕、祛瘀通淋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具有清熱利濕、祛瘀通淋的功效,可快速有效的治療濕熱瘀阻所致的癃閉、淋病,對男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和女性月經不調治療效果明顯。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5]具有清熱利濕、祛瘀通淋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臭椿樹根皮90-11(^、劉寄奴20-2(^、雞冠花45-558、澤瀉20-3(^、雄豬蹄90-11(^、桂樹根10-2(^、合歡皮20-25g和薏苡根10-15g。
[0006]具有清熱利濕、祛瘀通淋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臭椿樹根皮100g、劉寄奴25g、雞冠花50g、澤瀉25g、雄豬蹄100g、桂樹根15g、合歡皮22g和薏苡根12g。
[0007]雄豬指仔雄豬閹割,非配種豬。
[0008]用量及用法:服用本發明的湯劑,每日一劑。
[0009]本發明的優點:
[0010]本發明的中藥組合物具有清熱利濕、祛瘀通淋的功效,可快速有效的治療濕熱瘀阻所致的癃閉、淋病,對男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和女性月經不調治療效果明顯。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實施例1:具有清熱利濕、祛瘀通淋的中藥組合物,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g)為:臭椿樹根皮100g、劉寄奴25g、雞冠花50g、澤瀉25g、雄豬蹄100g、桂樹根15g、合歡皮22g和薏該根12g。
[0012]用量及用法:服用本發明的湯劑,每日一劑。
[0013]典型病例:
[0014]病例1:王某某,男,51歲,蕪湖市人,夜尿多,每晚4-5次,尿不凈,尿頻,曾在蕪湖廣濟醫院泌尿外科診治,B超示:前列腺增生,予非那雄胺片(保列治)、鹽酸特拉唑嗪等二周改善不明顯;后服用本發明的中藥2劑即好轉,5劑后完全正常,隨訪未復發。
[0015]病例2:汪某某,男,59歲,合肥市人,小便不凈,分岔,酒后尿急,在合肥某醫院B超及臨床診治“前列腺增生”多方治療服前列康、竹林胺等可短期改善,但頻繁發作,服用本發明的中藥3劑,癥狀消失,續服3劑,隨訪至今未發。
[0016]病例3:郭某某,男,39歲,六安舒城縣人,在安醫一附院確診“前列腺炎”予以服藥物效果不顯著,后在當地鄉鎮醫院予“前列康”等服用,服藥稍有好轉,但停藥即復發,服用本發明的中藥6劑后完全康復,隨訪至今年未復發。
[0017]病例4:夏某,男,51歲,六安舒城縣人,2003年3月份,尿頻尿急、尿不凈、酸脹不適,去安醫附院確診“前列腺炎”,服“前列康”及消炎藥,服藥當時好轉,丟藥即發;2003年8月,第一次服用本發明的中藥3劑,癥狀基本消失,接著服用3劑,癥狀消失,2005年4月又覺小腹酸脹不適、夜尿多,服用本`發明的中藥3劑,癥狀消失,隨訪至今未發。
【權利要求】
1.一種具有清熱利濕、祛瘀通淋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臭椿樹根皮90-110g、劉寄奴20-20g、雞冠花45-55g、澤瀉20_30g、雄豬蹄90_110g、桂樹根10-20g、合歡皮20-25g和薏苡根10-15g。
2.根據 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清熱利濕、祛瘀通淋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組成原料的重量份為:臭椿樹根皮100g、劉寄奴25g、雞冠花50g、澤瀉25g、雄豬蹄100g、桂樹根15g、合歡皮22g和薏該根12g。
【文檔編號】A61K35/12GK103638371SQ201310356392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6日
【發明者】譚永紅 申請人:譚永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