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藥配方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藥配方,所述該中藥配方由下述重量配比組成:薄荷3-8克,連翹8-15克,土金銀花10-20克,玄參8-15克,夏枯草10-20克,虎杖8-15克,荊芥3-10克,板藍根20-30克,牛蒡子5-15克,黃芩5-15克,黃柏3-10克,甘草3-10克,菌陳5-10克。由于本發明采用純中藥配制,無毒副作用,加水煎成400毫升,日分2次溫服,連服3~4劑,能退熱;且配合外敷藥物敷于腮部腫痛處,只要皮膚不敏感,可連敷8小時~10小時,休息3~4小時換藥再敷,3~4日后即可治愈。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藥配方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傳染性疾病治療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藥配方。
【背景技術】
[0002]流行性腮腺炎,俗稱“痄腮”、“流腮”,是兒童和青少年中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多見于4-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亦可見于成人,好發于冬、春季,在學校、托兒所、幼兒園等兒童集中的地方易暴發流行,曾在我國多個地方發生大流行,成為嚴重危害兒童身體健康的重點疾病之一。本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該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也可侵犯各種腺組織、神經系統及肝、腎、心臟、關節等幾乎所有的器官。除腮腺腫痛外,還可引起腦膜腦炎、睪丸炎、 胰腺炎、卵巢炎等癥狀。
[0003]目前對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療,主要是通過靜脈給予抗病毒藥物、抗生素和維生素 C,連續3-5天,癥狀明顯好轉后改為口服抗病毒藥物3-5天。通過10天左右系統治療,絕大多數患兒都可痊愈,不會留下后遺癥;中藥上用板蘭根60-90克水煎服或銀翅散加大青葉 15克水煎服,如專利號為201010265629.0的專利公開了一種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藥,該中藥由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組成:蒲公英10~20份、牛膝4~10份、連翹6~12份、甘草 6~10份、山豆根6~12份、薄荷2~6份、天南星3~9份、佩蘭6~10份、荊芥3~9 份、敗醬9~15份、天花粉9~15份、茵陳蒿9~15份、燈籠草9~15份、大青葉9~15 份、鬼針草10~20份、千里光10~20份、一點紅10~20份。本發明配制簡單,吸收效果好,療效顯著,無副作用,安全性高,有利于病患及時減輕病狀。但是,這種重要配方治療方法治療周期長,且藥性殘留量較大,而且治療效果不太明顯。
【發明內容】
[0004]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以一種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藥配方。
[0005]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0006]一種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藥配方,所述該中藥配方由下述重量配比組成:薄荷 3-8克,連翹8-15克,土金銀花10-20克,玄參8-15克,夏枯草10-20克,虎杖8_15克,荊芥3-10克,板藍根20-30克,牛蒡子5-15克,黃芩5-15克,黃柏3_10克,甘草3_10克,菌陳5-10克。
[0007]優選的,所述該中藥配方由下述重量配比組成:薄荷4-6克,連翹10-15克,土金銀花12-18克,玄參10-15克,夏枯草12-18克,虎杖10-15克,荊芥4-8克,板藍根22-28克, 牛蒡子7-12克,黃芩7-12克,黃柏4-8克,甘草4-8克,菌陳6_9克。
[0008]更優選的,所述該中藥配方由下述重量配比組成:薄荷5克,連翹12克,土金銀花 15克,玄參12克,夏枯草15克,虎杖12克,荊芥6克,板藍根25克,牛蒡子9克,黃芩8克, 黃柏6克,甘草6克,菌陳8克。
[0009]更優選的,所述該配方的各組分裝入白布袋加400毫升水,煎煮1-2小時,即可飲服。
[0010]更優選的,所述該配方配合外敷藥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組成:黃柏粉6克,青黛粉4 克,加入食醋5克調成糊狀。
[0011]薄荷,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
[0012]連翹,中藥味苦,性微寒。清熱解毒,散結消腫。蒙藥味苦,性涼。
[0013]土金銀花,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作用。金銀花有清熱解毒、疏利咽喉、 消暑除煩的作用。可治療暑熱癥、瀉痢、流感、瘡癤腫毒、急慢性扁桃體炎、牙周炎等病。
[0014]玄參,清熱涼血,瀉火解毒,滋陰。
[0015]夏枯草,性寒,味甘、辛、微苦,具有清泄肝火、散結消腫、清熱解毒、祛痰止咳、涼血止血的功效。
[0016]虎杖,清熱解毒,利膽退黃,祛風利濕,散瘀定痛,止咳化痰。用于關節痹痛,濕熱黃疸,經閉,產后瘀血不下,癥瘕,咳嗽痰多,水火燙傷,跌打損傷,癰腫瘡毒。
[0017]荊芥,祛風;解表;透疹;止血。主感冒發熱;頭痛;目癢;咳嗽;咽喉腫痛;麻疹;癰腫;瘡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產后血暈。用于感冒,頭痛,麻疹,風疹,瘡瘍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產后血暈。
[0018]板藍根,清 熱,解毒,涼血,利咽。
[0019]牛蒡子,疏散風熱;清熱解毒透疹;宣肺利咽散腫。
[0020]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壓。用于濕溫、暑溫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0021]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除骨蒸清虛熱。
[0022]甘草,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氣力,解毒,久服輕身延年。
[0023]菌陳,清熱利濕;退黃。
[0024]由于本發明采用純中藥配制,無毒副作用,加水煎成400毫升,日分2次溫服,連服 3~4劑,能退熱;且配合外敷藥物敷于腮部腫痛處,只要皮膚不敏感,可連敷8小時~10小時,休息3~4小時換藥再敷,3~4日后即可治愈。
【具體實施方式】
[0025]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在此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用來解釋本發明,但并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0026]實施例1
[0027]一種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藥配方,由下述重量配比組成:薄荷5克,連翹12克, 土金銀花15克,玄參12克,夏枯草15克,虎杖12克,荊芥6克,板藍根25克,牛蒡子9克, 黃芩8克,黃柏6克,甘草6克,菌陳6克。
[0028]配合外敷藥由黃柏粉6克,青黛粉4克,加入食醋5克調成糊狀。
[0029]病例I
[0030]2012年9月4日至10月16日,傳染病信息網絡報告顯示西鄉縣相繼出現82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病例均為在校學生,且主要分布在城北小學、東關小學、城關中心學校及新欣幼兒園城東分園。目前,所有病例均為一般性病例,無重癥病例發生,大部分病例已在縣級醫療機構就診后居家隔離觀察。用本中藥配方加水煎成400毫升,煎煮1-2小時,即可飲服,日分2次溫服,連服3~4劑,配合外敷藥物敷于腮部腫痛處,只要皮膚不敏感,可連敷8小時~10小時,休息3~4小時換藥再敷,3~4日后即可治愈。
[0031]實施例2
[0032]一種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藥配方,由下述重量配比組成:薄荷6克,連翹10克, 土金銀花15克,玄參10克,夏枯草10克,虎杖10克,荊芥6克,板藍根30克,牛蒡子6克, 黃芩8克,黃柏6克,甘草6克,菌陳8克。
[0033]配合外敷藥由黃柏粉6克,青黛粉4克,加入食醋5克調成糊狀。
[0034]病例2
[0035]2007年11月25日,薛城鎮中心衛生院向縣疾控中心報告薛城小學突發流行性腮腺炎。縣疾控中心立即組織工作人員于中午12時到達發病地點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疫情防治,當場確診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例,疑似病例12例,11月25日晚11時報告確診20例, 11月26日上午9時報告確診32例。11月27日17時報告確診58例。到28日下午17時, 無新發病例報告。用本中藥配方加水煎成400毫升,煎煮1-2小時,即可飲服,日分2次溫月艮,連服3~4劑,配合外敷藥物敷于腮部腫痛處,只要皮膚不敏感,可連敷8小時~10小時,休息3~4小時換藥再敷,3~4日后即可治愈。
[0036]實施例3
[0037]一種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藥配方,由下述重量配比組成:薄荷5克,連翹12克, 土金銀花20克,玄參10克,夏枯草12克,虎杖15克,荊芥8克,板藍根25克,牛蒡子10克, 黃芩10克,黃柏8克,甘草8克,菌陳7克。
[0038]配合外敷藥由黃柏粉6克,青黛粉4克,加入食醋5克調成糊狀。
[0039]病例3
[0040]2011年I月6日上午9時`55分,區疾控中心接曉星中心小學李校長電話報告: “該校自2010年12月19日至今共8名學生患流行性腮腺炎”。對全校和各村發病情況進行主動搜索,發現該校自2010年12月19日以來陸續發生11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全部為本地病例,男生7名,女生4名,其中有10名患者在2011年元月I日-6日期間患病,罹患率1.58%。用本中藥配方加水煎成400毫升,煎煮1-2小時,即可飲服,日分2次溫服,連服3~4劑,配合外敷藥物敷于腮部腫痛處,只要皮膚不敏感,可連敷8小時~10小時,休息3~4小時換藥再敷,3~4日后即可治愈。
[0041]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出的技術變形,均落入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該中藥配方由下述重量配比組成:薄荷3-8克,連翹8-15克,土金銀花10-20克,玄參8-15克,夏枯草10-20克,虎杖 8-15克,荊芥3-10克,板藍根20-30克,牛蒡子5-15克,黃芩5-15克,黃柏3-10克,甘草 3-10克,菌陳5-10克。
2.—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該中藥配方由下述重量配比組成:薄荷4-6克,連翹10-15克,土金銀花12-18克,玄參10-15克,夏枯草12-18克,虎杖10-15克,荊芥4-8克,板藍根22-28克,牛蒡子7_12克,黃芩7_12克, 黃柏4-8克,甘草4-8克,菌陳6-9克。
3.—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該中藥配方由下述重量配比組成:薄荷5克,連翹12克,土金銀花15克,玄參12克,夏枯草15克,虎杖12克,荊芥6克,板藍根25克,牛蒡子9克,黃芩8克,黃柏6克,甘草6克,菌陳8克。
4.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該配方的各組分裝入白布袋加400毫升水,煎煮1-2小時,即可飲服。
5.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流行性腮腺炎的中藥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該配方配合外敷藥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組成:黃柏粉6克,青黛粉4克,加入食醋5克調成 糊狀。
【文檔編號】A61K36/808GK103550386SQ201310485942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10日
【發明者】馮丹 申請人:馮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