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血管介入用導絲操控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血管介入用導絲操控器,屬于醫療器械領域。
背景技術:
在血管介入治療中,為了選擇性血管插管,需要導絲進行引導,因此術中涉及導絲的精細操作。目前臨床應用的導絲直徑約0.99mm,手指精細感覺受到一定抑制,在此情況下捻動如此細的導絲選擇血管較為困難。適當增粗導絲在醫師手中的部位,將有利于進行精細操作,降低介入手術難度,縮短手術時間。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便于在導絲不同部位移動的血管介入用導絲操控器。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血管介入用導絲操控器,包括捏柄、位于所述捏柄內的導絲孔,所述捏柄上端設有導槽,還包括與所述導槽滑動適配用于鎖緊導絲的滑塊。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以做如下改進。進一步,所述導槽包括第一導槽和第二導槽;所述滑塊底部依次設有凸起和導絲壓塊;所述凸起與所述第一導槽相適配,所述導絲壓塊與所述第二導槽相適配。進一步,所述第一導槽呈上窄下寬結構。進一步,所述捏柄的頭部設有擋塊,所述滑塊上設有與所述擋塊相作用的卡塊。進一步,所述捏柄下端外表面設有凸棱。進一步,所述凸棱是縱向凸棱。進一步,所述凸棱是橫向凸棱。進一步,所述捏柄的截面直徑是4_6m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導絲操控器通過導槽與滑塊的相互配合使用,便于操控器在導絲不同部位移動;操控器粗細適中,便于醫師手指捻動操控器并帶動導絲轉動。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為圖1的A-A向剖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右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仰視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在圖中,1、導絲孔,2、捏柄,3、第一導槽,4、第二導槽,5、滑塊,5_1、凸起,5_2、導絲壓塊,6、擋塊,7、卡塊,8、 凸棱。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如圖1至圖5所示,一種血管介入用導絲操控器,包括捏柄2、位于所述捏柄2內的導絲孔1,所述捏柄2上端設有導槽,還包括與所述導槽滑動適配的用于鎖緊導絲的滑塊5。所述導槽包括第一導槽3和第二導槽4 ;所述滑塊5底部依次設有凸起5-1和導絲壓塊5-2 ;所述凸起5-1與所述第一導槽3相適配,所述導絲壓塊5-2與所述第二導槽4相適配。所述第一導槽3呈上窄下寬結構。所述捏柄2的頭部設有擋塊6,所述滑塊5上設有與所述擋塊6相作用的卡塊7。所述捏柄2下端外表面設有凸棱8。所述凸棱8是縱向凸棱。所述凸棱8是橫向凸棱。所述捏柄2的截面直徑是4_6mm。在使用時,將導絲從導絲孔I的一端穿入、另一端穿出,通過滑塊5與導槽的相互配合調控導絲即可工作。以上所述僅 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血管介入用導絲操控器,包括捏柄、位于所述捏柄內的導絲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捏柄上端設有導槽,還包括與所述導槽滑動適配的用于鎖緊導絲的滑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用導絲操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槽包括第一導槽和第二導槽;所述滑塊底部依次設有凸起和導絲壓塊;所述凸起與所述第一導槽相適配,所述導絲壓塊與所述第二導槽相適配。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血管介入用導絲操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槽呈上窄下寬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用導絲操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捏柄的頭部設有擋塊,所述滑塊上設有與所述擋塊相作用的卡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用導絲操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捏柄下端外表面設有凸棱。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血管介入用導絲操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是縱向凸棱。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血管介入用導絲操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是橫向凸棱。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介入用導絲操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捏柄的截面直徑是 4-6mm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血管介入用導絲操控器,屬于醫療器械領域。包括捏柄、位于所述捏柄內的導絲孔,所述捏柄上端設有導槽,還包括與所述導槽滑動適配用于鎖緊導絲的滑塊。所述導槽包括第一導槽和第二導槽;所述滑塊底部依次設有凸起和導絲壓塊;所述凸起與所述第一導槽相適配,所述導絲壓塊與所述第二導槽相適配。所述第一導槽呈上窄下寬結構。所述捏柄的頭部設有擋塊,所述滑塊上設有與所述擋塊相作用的卡塊。所述捏柄下端外表面設有凸棱。所述捏柄的截面直徑是4-6m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導絲操控器通過導槽與滑塊的相互配合使用,便于操控器在導絲不同部位移動;操控器粗細適中,便于醫師手指捻動操控器并帶動導絲轉動。
文檔編號A61M25/08GK203154552SQ20132022985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16日
發明者王紹光 申請人:煙臺毓璜頂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