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包括第一手柄、第二手柄、銷軸和引導器環,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通過銷軸鉸接,所述引導器環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引導器半圓環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所述第一引導器半圓環與第一手柄相連,所述第二引導器半圓環與第二手柄相連,所述第一引導器半圓環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的環內部均為中空結構且端部設置成開口狀,所述引導器環的外表面上至少設置有一個與其內部空腔相通的小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迅速緊貼骨骼表面并穿過骨折周圍的軟組織,盡可能降低對骨折周圍的軟組織的損傷,尤其適合于股骨骨折處的環扎。
【專利說明】—種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四肢長管狀骨骨折是骨科的常見病,隨著交通事業的發展,粉碎性骨折也越來越多,臨床上在進行長管狀骨粉碎性骨折固定手術時,經常需要再接骨的同時,用金屬絲環扎劈裂的骨折塊,或者在植骨時捆扎條狀植骨,生物學上要求盡量保護骨膜和骨折周圍軟組織的完整,以保護骨骼的血液供應,有利于骨折愈合。傳統的金屬絲固定技術是通過剝離肌肉的方法,將金屬絲環繞過劈裂的骨折端進行環扎固定,這種方法需要用血管鉗、骨膜剝離器等器械,操作困難,且容易損傷到骨折周圍的神經、血管及軟組織,破壞骨折片塊的血液供應,影響骨折愈合。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能夠引導金屬絲環扎劈裂的骨折塊,減少對骨折周圍的神經、血管及軟組織的損傷。
[0004]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包括第一手柄、第二手柄、銷軸和引導器環,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通過銷軸鉸接,所述引導器環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引導器半圓環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所述第一引導器半圓環與第一手柄相連,所述第二引導器半圓環與第二手柄相連,所述第一引導器半圓環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的環內部均為中空結構且端部設置成開口狀,所述引導器環的外表面上至少設置有一個與其內部空腔相通的小孔。
[0005]上述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引導器半圓環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的端部正相對設置,形成中間斷開的圓環狀引導器環。
[0006]上述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其中,所述引導器環內圓的直徑為2_4cm,所述引導器環的外圓與內圓的半徑差為1-3_。
[0007]上述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引導器半圓環與第一手柄成一體,所述第二引導器半圓環與第二手柄成一體,所述第一引導器半圓環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的材質為鈦合金或鋼。
[0008]上述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其中,所述小孔的數量為2個,所述第一引導器半圓環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的外表面上各設置一個小孔,分別為進口孔和出口孔,所述小孔的孔徑為3-6mm。
[0009]上述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其中,所述進口孔和出口孔關于銷軸對稱設置在第一引導器半圓環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上。
[0010]上述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其中,所述進口孔和出口孔分別設置在靠近銷軸兩側的1/4圓環內。
[0011]上述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末端表面均設有防滑凸起、防滑凹槽或防滑套。
[0012]上述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引導器半圓環和/或第二引導器半圓環包括兩段中空圓弧管,遠離銷軸的中空圓弧管可向外翻折。
[0013]上述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其中,所述第一引導器半圓環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靠近開口端的弧管表面上設置有把手。
[0014]本實用新型對比現有技術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通過相對設置中空結構的第一引導器半圓環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并在第一引導器半圓環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的外表面上分別設置與其內部空腔相通的小孔;使用時,通過兩手柄將引導器環張開并環扣在骨折處,然后將醫用環扎金屬線穿入第一引導器半圓環或第二引導器半圓環上的小孔,沿著引導器環內的空腔走線,并從引導器環上的小孔拉出,然后再將引導器環張開退出,并將金屬絲環扎固定,可最大限度的保護骨膜和骨折周圍軟組織的完整,軟組織損傷小,避免損傷神經和血管,保證骨折端的血液供應,利于骨折愈合。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迅速緊貼骨骼表面并穿過骨折周圍的軟組織,盡可能降低對骨折周圍的軟組織的損傷,尤其適合于股骨骨折處的環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
[0017]101第一手柄102第二手柄2銷軸
[0018]3引導器環301第一引導器半圓環 302第二引導器半圓環
[0019]40小孔401進`口孔402出口孔5防滑套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2]請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包括第一手柄101、第二手柄102、銷軸2和引導器環3,第一手柄101和第二手柄102通過銷軸2鉸接,所述引導器環3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較佳地,所述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的端部正相對設置,形成中間斷開的圓環狀引導器環3,所述引導器環3內圓的直徑優選為2-4cm ;引導器環3的外圓與內圓的半徑差優選為l_3mm。
[0023]所述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與第一手柄101相連,所述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與第二手柄102相連,通過所述銷軸2,使得第一手柄101與第二手柄102握緊合攏時,所述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張開,反之,第一手柄101與第二手柄102松開時,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合攏;較佳地,所述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與第一手柄101成一體設置,所述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與第二手柄102成一體設置,所述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的材質優選為鈦合金或鋼。所述第一手柄101和第二手柄102的末端表面均設有防滑凸起、防滑凹槽或防滑套5,操作時不易使手滑動造成誤操作,增加安全性和可靠性。
[0024]所述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的環內部均為中空結構且端部設置成開口狀,所述引導器環3的外表面上至少設置有一個與其內部空腔相通的小孔40 ;所述小孔40的數量優選為2個,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的外表面上各設置一個小孔40,分別為進口孔401和出口孔402,小孔40的孔徑優選為為3_6mm。較佳地,進口孔401和出口孔402關于銷軸2對稱設置在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上;且分別設置在靠近銷軸2兩側的1/4圓環內。
[002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使用時,手握第一手柄101和第二手柄102將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張開,緊貼骨壁在長管狀骨下側環繞合抱長管狀骨,隨后取醫用環扎金屬線(金屬線優先鋼絲)穿入第一引導器半圓302環上的進口孔401,從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的端部開口處進入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的端部開口并從出口孔402處出來,然后手握第一手柄101和第二手柄102將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張開一定角度,退出引導器環3,并將金屬絲環扎固定,可最大限度的保護骨膜和骨折周圍軟組織的完整,軟組織損傷小,避免損傷神經和血管,保證骨折端的血液供應,利于骨折愈合。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迅速緊貼骨骼表面并穿過骨折周圍的軟組織,盡可能降低對骨折周圍的軟組織的損傷,尤其適合于股骨骨折后的環扎。
[0026]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在鋼絲環繞進去后,為了更方便取出引導器,可將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和/或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各設置成兩段中空圓弧管,可以對半均分成兩段,遠離銷軸2的中空圓弧管可向外翻折。更進一步的為了操作方便,可在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靠近開口端的弧管表面上各設置把手(圖未示),金屬鋼絲環繞完成后,手持把手將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和/或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向外翻折,然后全部退出引導器,操作非常方便。
[0027]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當以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手柄(101)、第二手柄(102)、銷軸(2)和引導器環(3),所述第一手柄(101)和第二手柄(102)通過銷軸(2)鉸接,所述引導器環(3)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所述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與第一手柄(101)相連,所述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與第二手柄(102)相連,所述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的環內部均為中空結構且端部設置成開口狀,所述引導器環(3)的外表面上至少設置有一個與其內部空腔相通的小孔(40)。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的端部正相對設置,形成中間斷開的圓環狀引導器環(3)。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器環(3)內圓的直徑為2-4cm,所述引導器環(3)的外圓與內圓的半徑差為1-3_。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與第一手柄(101)成一體,所述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與第二手柄(102)成一體,所述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的材質為鈦合金或鋼。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孔(40)的數量為2個,所述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的外表面上各設置一個小孔(40),分別為進口孔(401)和出口孔(402),所述小孔(40)的孔徑為3_6mm。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口孔(401)和出口孔(402)關于銷軸(2)對稱設置在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上。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進口孔(401)和出口孔(402)分別設置在靠近銷軸(2)兩側的1/4圓環內。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101)和第二手柄(102)的末端表面均設有防滑凸起、防滑凹槽或防滑套(5)。
9.如權利要求1-8任一項所述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和/或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包括兩段中空圓弧管,遠離銷軸(2)的中空圓弧管可向外翻折。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長管狀骨環扎金屬絲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導器半圓環(301)和第二引導器半圓環(302)靠近開口端的弧管表面上設置有把手。
【文檔編號】A61B17/90GK203619665SQ201320850603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0日
【發明者】孟德強, 吳靖平, 蔡國平, 劉德昌, 徐吉 申請人:孟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