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骨質增生的藥物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骨質增生的藥物組合物,該藥物組合物由以下質量配比的藥材制成:乳香30~45、沒藥15~25、三七5~15、桑寄生15、牛膝15、川芎15、續斷15、生地15、木通30、牡丹皮15、草珊瑚25、薏仁20、細辛3、八角楓根2。制法是將藥材分別洗凈,用熱風烘干,破碎成塊;再用紫外線消毒,按配方比例混合后,放入容器,加入白酒浸炙;之后用中火烘干,粉碎、研磨成粉,混合均勻得到粉劑;或按常規制藥工藝制成丸劑或膠囊。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具有以下優點:藥源廣、成本低、見效快,療效特別明顯,對各種人群均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強筋通絡功效,適用于治療骨質增生癥的患者。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骨質增生的藥物組合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與醫用配制品有關,具體而言,涉及治療骨質增生的藥物。
【背景技術】
[0002]骨質增生癥又稱為增生性骨關節炎、骨性關節炎、退變性關節病、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是由于構成關節的軟骨、椎間盤、韌帶等軟組織變性、退化,關節邊緣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變化,而出現骨破壞,引起繼發性的骨質增生,導致關節變形,當受到異常載荷時,引起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的一種疾病。骨質增生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中醫認為本病與外傷、勞損、瘀血阻絡、感受風寒濕邪、痰濕內阻、肝腎虧虛等有關。骨質增生會造成患者的痛苦和生活不便。
[0003]近年來,用中草藥材的組方治療骨質增生的中國專利申請件已多達數百件。例如:201210284189.2號《一種治療各型骨質增生的純中藥藥物》、201310068903.9號《一種治療骨質增生的中藥液》、201310058722.8號《一種治療骨質增生的中藥藥劑》、201310031123.7號《治療骨質增生的中藥外用制劑及其制備方法》和201310079497.6號《治療骨質增生的外用中藥及其制備方法》等。這些專利申請件均公開了治療骨質增生的中草藥藥物,但其療效尚無報道。因此人們仍然在開發更新、更有效的藥物。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治療骨質增生的藥物,以增加治療骨質增生的藥物品種,并以其治療的特效為人們的健康服務。
[0005]本發明的治療骨質增生的藥物組合物由以下質量配比的藥材制成:
乳香30~45、沒藥15~25、三七5~15、桑寄生15、牛膝15、川彎15、續斷15、生地15、木通30、牡丹皮15、草珊瑚25、薏仁20、細辛3、八角楓根2。
[0006]上述藥材中:
乳香,為橄欖科植物卡氏乳香樹Q1swol I ?α car ter if)的膠樹脂,味苦辛,性溫,有調氣活血,定痛,追毒功效(見《中藥材大辭典》1379頁);
沒藥為橄欖科植物沒藥樹{Comdphora myrrha)的膠樹脂,味苦,性平,能散血,去瘀,消腫,定痛(見《中藥大辭典》1167頁);
三七,是五加科植物人參三七pseudo -ginseng )的根,其性溫,味甘微苦,能止血、散淤、消腫、定痛(見《中藥大辭典》54頁);
桑寄生,為桑寄生科植物桑寄生(Xorarithus parasiiicws)的枝葉,味苦甘,性平,能補肝腎、強筋骨,除風濕,通經絡(見《中藥大辭典》1917頁);
牛膝為覓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的根,味甘苦酸,性平,有散瘀血、消癰腫的作用(見《中藥大辭典》417頁);
川彎為傘科植物川彎(Ligusticum chuanx1ng)的根莖,味辛、性溫,能行氣開郁、祛風燥濕。活血止痛(見《中藥大辭典》220頁);續斷為川續斷科植物川續斷(仿asper Wall, ex Henry)的干燥根,味苦辛,性微溫;能補肝腎,強筋骨,續折傷,止崩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一部309頁);生地,即鮮地黃,為玄參科植物地黃iRehmannia glutinosa)的新鮮根莖,味甘苦、性寒,有清熱、涼血、生津功效(見《中藥大辭典》2568頁);
木通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 )的木質莖,味苦、性涼,有灣火行水,通利血脈功效(見《中藥材大辭典》357頁);
牡丹皮,為毛茛科植物牡丹iPaeonia suffruticosa)的根皮,味辛苦,性涼,能清熱、涼血,和血、消瘀(見《中藥大辭典》1127頁);
草珊瑚,即九節茶,為金粟蘭科植物金粟蘭iSeircemndrei glabra)的枝葉,味辛,性平,能抗菌消炎、祛風除濕、活血止痛(見《中藥材大辭典》42頁);
薏仁為禾卒科植物薏該{CoIX lachrymal-jobi)的種仁,味甘淡,性涼,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功效(見《中藥材大辭典》2645頁);
細辛為馬3?鈴科植物細辛{Asarum sieboldii)的帶根全草,味辛,性溫,可祛風、散寒、行水、開竅(見《中藥大辭典》1477頁);
八角楓根,為八角楓科植物八角楓(Alangium Chinese)的根或根皮,味辛,性溫,有毒,能祛風通絡、散瘀鎮痛,并有麻醉和松弛肌肉作用(見《中藥大辭典》24頁)。
[0007]上述藥材應符合《中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中各藥材項下的規定。
[0008]發明人提供的治療骨質增生的藥物組合物的制備方法是:將14味藥材分別洗凈,用熱風烘干,破碎成塊;再用紫外線消毒,按配方比例混合后,放入容器,加入白酒浸炙;之后用中火烘干,粉碎、研磨成60目粉末,混合均勻得到粉劑;或按常規制藥工藝壓成丸劑,每丸Ig ;或按常規制藥工藝裝入膠囊,每粒lg。
[0009]本發明的治療骨質增生的藥物組合物使用方法是口服,溫開水送服,每天2次,早晚各I次5g。
[0010]本發明的藥物組合物用于治療骨質增生,已收治患者數百人,治愈率95%。典型病例有:
病例一:李某,女,46歲,住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梨樹鎮。2010年7月,患者感覺雙腳膝關節疼痛難忍。求治,去醫院X光拍片,確診為骨質增生,服用本藥10天,疼痛減輕,繼續服用10天消失。45天后去醫院X光拍片,確診骨刺鈣化;半年后隨訪,未復發。
[0011]病例二:孔某,男,38歲,住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小吉鎮。患者自述,自2011年元月開始,頸肩疼痛,雙手麻木。求治,醫院診斷為頸椎骨質增生。曾服用中西藥,效果不佳,經改服用本發明藥物10天,疼痛減輕,繼續服用10天疼痛感消失;連服兩個月,痊愈。
[0012]病例三:沈某,男,46歲,住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沈家灣。患者于2010年4月感覺肘部疼痛,不敢屈伸,去某市醫院診斷為肘關節質增生。就診后,服用本發明藥物10天,效果明顯,疼痛減輕;連服一個月,諸癥消失。半年隨訪,未復發。
[0013]病例四:張某,男,55歲,住武漢市中建X局。2010年7月,患者感覺腰部疼痛,以行走時為甚。去某骨科醫院X光拍片,確診為腰椎骨質增生。曾用藥內服外搽,效果不佳,經改服用本發明藥物10天,疼痛減輕,繼續服用45天,疼痛感消失,痊愈,去醫院X光拍片,確診骨刺鈣化。
[0014]本發明的治療骨質增生的藥物組合物具有以下優點:藥源廣、成本低、見效快,療效特別明顯,對各種人群均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強筋通絡功效,適用于治療骨質增生癥的患者。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實施例1按照下列步驟制備治療骨質增生的藥物組合物:
取乳香35g、沒藥20g、三七10g、桑寄生15g、牛膝15g、川芎15g、續斷15g、生地15g、木通30g、牡丹皮15g、草珊瑚25g、薏仁20g、細辛3g、八角楓根2g。將14味藥材分別洗凈,用熱風烘干,破碎成塊;再用紫外線消毒,按配方比例混合后,放入容器,加入白酒浸炙;之后用中火烘干,粉碎、研磨成60目粉末,混合均勻得到粉劑。
[0016]實施例2按照下列步驟制備治療骨質增生的藥物組合物:
藥物配方同實施例1,將14味藥材分別洗凈,用熱風烘干,破碎成塊;再用紫外線消毒,按配方比例混合后,放入容器,加入白酒浸炙;之后用中火烘干,粉碎、研磨成60目粉末,混合均勻,按常規制藥工藝制成丸劑,每丸lg。
[0017]實施例3按照下列步驟制備治療骨質增生的藥物組合物:
藥物配方同實施例1,將14味藥材分別洗凈,用熱風烘干,破碎成塊;再用紫外線消毒,按配方比例混合后,放入容器,加入白酒浸炙;之后用中火烘干,粉碎、研磨成60目粉末,混合均勻,按常規制藥工藝裝入膠囊,每粒lg。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骨質增生癥的藥物組合物,其特征在于該藥物組合物由以下質量配比的藥材制成:乳香35g、沒藥20g、三七10g、桑寄生15g、牛膝15g、川彎15g、續斷15g、生地15g、木通30g、牡丹皮15g、草珊瑚25g、薏仁20g、細辛3g、八角楓根2g。
2.制備權利要求1所述藥物的方法,其特征是將14味藥材分別洗凈,用熱風烘干,破碎成塊;再用紫外線消毒,按配方比例混合后,放入容器,加入白酒浸炙;之后用中火烘干,粉碎、研磨成60目粉末,混合均勻得到粉劑;或按常規制藥工藝壓成丸劑,每丸Ig ;或按常規制藥工藝裝入膠 囊,每粒lg。
【文檔編號】A61P19/08GK104069394SQ201410363657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29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29日
【發明者】汪永華 申請人:汪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