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醫(yī)療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適合兒童的床。
背景技術:
現有的兒科護理床,一般都是普通床鋪,輸液架與床體均是分離的,在使用時需占用一定的空間,易被碰觸,同時兒科患者一般較易躁動,在輸液過程中手腳易動,因此需要大人用手強制控制以保證輸液順利進行,在一定程度上為患者和醫(yī)護人員帶來不便,病房中通常放有供患者家屬使用的坐凳,使空間緊張的病房顯得更加擁擠,給人們進出帶來不便,因此有必要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解決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適合兒童的床,通過在床體上增設輸液架和折疊凳,減小對病房空間的占用,同時輸液架和固定帶可以保證兒科患者順利進行輸液,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一種適合兒童的床,具有床板和設于床板兩端的床頭護欄和床尾護欄,所述床板兩側鉸接有護板且護板內側設有固定帶,所述床板一側下部與折疊凳一端鉸接,所述床頭護欄一側設有輸液架。
其中,所述固定帶上設有尼龍搭扣。
進一步地,所述輸液架上制有凹槽。
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輸液架和折疊凳有效減少了對病房空間的占用,固定帶可有效固定兒科患者手腳,防止由于患者亂動而引起鼓包或重新扎針的現象,結構簡單,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描述本發(fā)明的一種實施例。
一種適合兒童的床,具有床板1和設于床板1兩端的床頭護欄2和床尾護欄3,所述床板1兩側鉸接有護板4且護板4內側設有固定帶5,具體的,所述固定帶5上設有尼龍搭扣7,固定帶5可纏在患者的手臂或腳腕處通過尼龍搭扣7進行固定,有效固定孩子手或腳,使輸液順利進行。所述床板1一側下部與折疊凳6一端鉸接,當看護人員需要坐著的時候,可以將折疊凳6展開使用,不需要的時候,折疊凳6處于折疊狀態(tài),節(jié)省空間。所述床頭護欄2一側設有輸液架9,有效防止人們在走動過程中碰觸輸液架9而為患者和醫(yī)護人員帶來不便,所述輸液架9上制有凹槽8,輸液瓶的掛環(huán)置于凹槽8內。
上述實施例,只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用來限制本發(fā)明實施范圍,故凡以本發(fā)明權利要求所述內容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包括在本發(fā)明權利要求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