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204834閱讀:634來源:國知局
一種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醫(y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留置皮表的醫(yī)療器械。



背景技術:

腎病患者一般需要按照每周2~3次的頻率進行血液透析治療。在血液透析時,需要向人體內置入透析針或者留置針,該透析針或留置針需要經由皮膚進入血管,因此會為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

目前采用的透析針或留置針置入方式主要有區(qū)域穿刺法、繩梯穿刺法和扣眼穿刺法。

其中,區(qū)域穿刺法為一種在可用血管范圍內任意穿刺的方法。區(qū)域穿刺法的優(yōu)點是操作簡便,對操作者的技能要求較低。區(qū)域穿刺法的缺點是每次透析都需要創(chuàng)造新的穿刺點,從而在皮膚表層和血管壁形成了較大面積的損傷,進而極大增加了血管瘤、血管狹窄、血腫等并發(fā)癥的風險。另外,皮膚表面的永久疤痕創(chuàng)傷也嚴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繩梯穿刺法為一種在可用血管范圍內按照繩梯順序進行排列穿刺的方法。繩梯穿刺法的優(yōu)點是限制穿刺區(qū)域、減少穿刺點數量,從而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皮膚和血管。繩梯穿刺法的缺點是該方法會受制于可用于穿刺的血管區(qū)域,對于血管條件已經不好的末期腎病患者,該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扣眼穿刺法為一種在可用血管范圍內僅從兩個固定的穿刺點進行長期穿刺的方法。扣眼穿刺法的優(yōu)點是可以極大的保護皮膚和血管,減少穿刺引起的并發(fā)癥,同時在長期、反復多次穿刺形成的穿刺隧道中進行穿刺可以減輕患者痛苦,并能保證穿刺點的美觀。基于此,扣眼穿刺方法已經成為中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護理指南當中推薦的穿刺方法。

然而,當前情況下,扣眼穿刺法由于其實施難度較大并沒有被廣泛采用。這是因為,扣眼穿刺法中的穿刺隧道需要6~12次連續(xù)的穿刺才可以形成,同時這6~12次連續(xù)的穿刺需要固定的、有經驗的操作者保證每次穿刺時的 進針點、進針角度和進針深度均一致。因此,扣眼穿刺法對于操作者的操作技術門檻具有較高的要求。

因此,需要開發(fā)一種產品或方法,其可以降低扣眼穿刺法的實施難度。

現有技術中,用于降低扣眼穿刺法的實施難度以及用于幫助建立穿刺隧道的產品主要有兩類:

其中一類是通過手術在血管上植入的人工接口,該人工接口用以保證每次穿刺時在血管上穿刺點的一致性和精確度。然而這種人工接口通常結構復雜,植入過程對患者的皮膚與血管的創(chuàng)傷較大,被植入的人工接口也面臨與受體不相容的風險,從而導致后期治療及維護成本巨大。

現有技術中的另一類產品為占位隧道釘。在每次透析治療結束拔出透析針后,占位隧道釘被置入并保留在皮膚隧道中,直到下次透析治療時,在進行穿刺前再取出,從而保證在兩次透析治療的間隙,穿刺隧道創(chuàng)口不會自行修復。此外,穿刺隧道內壁會沿占位隧道釘形成光滑平整的結締組織,從而加速隧道的形成。這類產品在尼普洛株式會社的專利“留置針插入用孔形成插頭和其安裝工具”(公開號為cn1671429a,公開日為2005年9月21日)以及“插入留置針用的成孔針”(公開號為cn1381279a,公開日為2002年11月27日)中有描述和介紹。

然而上述這種產品只能保證在血液透析的間隙對穿刺隧道進行占位,由于其在穿刺過程中是被從穿刺隧道中取出的,因此其并不能在穿刺時對未成熟的隧道進行保護,也不能對穿刺過程進行引導,因而有可能破壞原有穿刺隧道的形成,進而影響患者的治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該皮表留置器械可以如現有技術中的產品一樣,幫助建立穿刺隧道,不僅如此,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還可以在穿刺時對未成熟的穿刺隧道進行保護,同時還能夠對穿刺過程進行引導,從而大大降低了扣眼穿刺法的實施難度,降低了對穿刺操作人員的技術要求,進而有利于扣眼穿刺法的廣泛推廣。

基于上述發(fā)明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 其包括:

留置管體,其內部具有基本沿留置管體的長度方向延伸的通道,所述通道用于引導穿刺針,所述留置管體具有在留置占位狀態(tài)下位于皮表上方的近端和位于皮表下方的遠端;

支座,其底部具有與皮表直接或間接接觸的底面,所述支座支撐并固定所述留置管體;

密封件,其被設置為對所述通道進行密封。

需要解釋和說明的是,本發(fā)明中所述的留置管體的“近端”是指留置管體在留置占位狀態(tài)下位于皮表上方的一段;同樣的,本發(fā)明中所述的留置管體的“遠端”是指留置管體在留置占位狀態(tài)下位于皮表下方的一段。

支座的底部具有與皮表直接或間接接觸的底面,其中“直接接觸”是指底面與皮表直接貼合,而“間接接觸”是指底面與皮表通過一薄層而貼合,例如底面與表層通過一膠層而貼合。

在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具有上述結構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有助于穿刺隧道的快速形成,同時還可以對穿刺隧道起到保護作用,并對透析針或穿刺針的穿刺過程起到引導作用。當患者需要進行血液透析時,留置管體可以隨著穿刺針經由皮表進入客體,或者自行經由皮表進入客體,在完成了一次血液透析治療拔除了穿刺針后,留置管體的遠端仍然留置在客體內以起到占位的作用,從而有助于穿刺隧道的快速形成。在進行下一次透析穿刺時,穿刺針經由留置管體的通道進入客體后,接著進行透析治療,在穿刺針進入客體的穿刺過程中,留置管體對穿刺過程起到引導和保護的作用。由于留置管體的位置和傾斜角度已經被支座固定,因此,無論透析穿刺的操作者是否是同一人,或者操作者的穿刺經驗是否豐富,每一次透析穿刺都可以保證相同的進針點、進針角度和進針深度,由此就解決了扣眼穿刺法的實施難度問題。

為了保證足夠的支撐力和強度,本發(fā)明中的支座相對于留置管體采用了較硬的材料,例如pc材料,同樣為了盡量降低對客體的傷害,本發(fā)明中的留置管體相對于支座采用了較軟的材料,例如聚氨酯材料。另外,為了保證生物相容性,本發(fā)明中的留置管體應當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的材料。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不僅適用于 血液透析治療,也適用于其他含有穿刺操作的治療過程(例如,皮下注射、皮下微創(chuàng)手術、活體取樣等),因此血液透析治療并不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限定。

優(yōu)選地,在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中,所述遠端的延伸長度被設置為所述遠端的末端靠近被穿刺的血管壁而不接觸被穿刺的血管壁。

采用上述結構,可以使得留置管體的遠端不壓迫血管壁,因而不會對血管壁造成創(chuàng)傷,從而使本方案獲得更好的實施效果。

當然,在另外的實施方式中,留置管體的遠端也可以被設置為接觸血管壁。

優(yōu)選地,在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中,所述通道的直徑略大于穿刺針的外徑。

采用上述結構,可以使得穿刺針在通過留置管體內的通道時受到較小的摩擦阻力,從而使本方案獲得更好的實施效果。

進一步地,在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中,所述支座的底面與留置管體的軸線之間的夾角為20~40度。

在本技術方案中,穿刺針的進針角度是通過支座的底面與留置管體的軸線之間的夾角來確定的。雖然對于不同的操作者來說,其穿刺時采用的進針角度可能不一樣,但一般是在20~40度這個范圍內的。此外,對于同一個接受透析治療的患者來說,希望每一次的穿刺進針角度均是相同的。因此,一旦經過了首次穿刺,該角度就應當是被確定下來的恒定不變的角度值。

優(yōu)選地,在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中,所述留置管體的內表面和/或外表面或者所述留置管體遠端的內表面和/或外表面覆有抗菌涂層。

采用上述結構,可以使得本技術方案具有更好的抗菌阻菌效果,從而降低皮下植入時的感染風險。該抗菌涂層可以是銀離子涂層或是磺胺嘧啶涂層,或是本領域內技術人員知曉的其他抗菌涂層。

優(yōu)選地,在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中,所述支座的底面設有若干凸出于底面的凸起。

底面上設有凸起,一方面可以提高固定的效果,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得底 面與皮表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從而提高皮表的透氣性,降低皮表過敏的風險。

進一步地,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還包括阻菌防水透氣膜,其覆蓋于所述皮表留置器械位于皮表上方的部分上。

由于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是留置皮表的,因此在其留置期間,為了進一步提高抗菌阻菌效果,可以采用阻菌防水透氣膜覆蓋其上,此外,該阻菌防水透氣膜還起到進一步固定皮表留置器械的作用。

進一步地,在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中,所述支座的外部輪廓呈半球型或拱頂型或鼠標型。

將支座外部輪廓設置為上述這些形狀有助于在操作過程中抓握支座。當然,也可以采用本領域內技術人員知曉的其他可以實現本案技術效果的支座形狀。

進一步地,在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中,所述支座上具有便于手指握持的凹陷。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fā)明在其不同的實施方式中可以含有上文描述的優(yōu)選的或進一步的技術特征中的一個或多個,且該一個或多個技術特征是可以相互自由組合的。

基于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本發(fā)明還提供了該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的使用方法,其包括步驟:

(1)在首次治療時,引導留置管體經由皮表刺入客體;

(2)在首次治療結束后,將所述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以將留置管體的遠端留置于客體內進行占位,從而幫助形成穿刺隧道;

(3)在下一次治療開始時,使穿刺針穿過留置管體內的通道進入客體,以進行所述下一次治療;

反復進行上述步驟(3)直至治療結束。

上述治療可以是血液透析治療,也可以是其他治療過程,例如皮下注射。

另外,在每一次治療結束后,可以在留置于皮表的皮表留置器械上覆蓋一層阻菌防水透氣膜,并在下一次治療開始時,先將該阻菌防水透氣膜揭除,再使穿刺針穿過留置管體內的通道而進入客體。

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實施方式,在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 置器械中,所述支座與留置管體可拆卸地固定連接,在所述支座與留置管體的近端連接之后,所述支座使得支座的底面與留置管體的軸線之間的夾角保持不變。

在這種實施方式中,支座與留置管體是可拆卸連接的,這就使得在操作過程中,留置管體可以根據操作者的操作習慣或患者的不同需求選擇一進針角度,在留置管體的遠端進入客體以后,再將支座與留置管體的近端連接,以固定支座底面與留置管體的軸線之間的夾角,使其保持不變。采用這種技術方案的好處是,由于留置管體的軸線與支座底面之間的角度是可調的,因此同一種規(guī)格的皮表留置器械可以適用于不同的操作者和患者。

進一步地,在該實施方式中,所述留置管體包括管體本體和徑向突出于管體本體的球形頭部,所述球形頭部設于留置管體的近端;相應地,所述支座內設有匹配地容置部分所述管體本體的第一腔體和匹配地容置所述球形頭部的第二腔體。

上述結構的設置,使得留置管體進入客體的角度不固定,從而使得底座底面與留置管體的軸線之間的角度的調節(jié)更加方便。當然,本發(fā)明也可以采用其他可以實現底座底面與留置管體的軸線之間的角度調節(jié)的結構。另外,在采用該結構的技術方案中,留置管體進入客體的長度,也即上文所述的留置管體的遠端的延伸長度會被球形頭部與底座的連接關系限制,也就是說對于同一個皮表留置器械來說,其留置管體遠端的延伸長度是不變的。

可選地,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所述球形頭部與所述第二腔體之間為過盈配合。

可選地,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所述球形頭部的外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腔體的內表面上設有增加球形頭部的外表面與第二腔體的內表面之間摩擦力的凸起紋路。

上述凸起的紋路可以是螺旋形紋路、齒形紋路或是其他形狀的可以增加摩擦力的凸起紋路。

進一步地,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所述支座上設有允許所述球形頭部進入第二腔體的u型開口。

更進一步地,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所述u型開口為彈性u型開口,所述彈性u型開口的口徑略小于所述球形頭部的外徑。

采用上述這種結構,可以使得球形頭部可以方便快捷地滑入支座的第二腔體中,從而快速完成支座與留置管體近端的連接。

進一步地,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的至少其中之一,其中第一密封件對應留置管體的遠端設置,所述第二密封件對應留置管體的近端設置。

優(yōu)選地,所述密封件包括上述第一密封件和上述第二密封件,分別在遠端和近端設置兩個密封件可以進一步提高本技術方案的密封效果,其中遠端的第一密封件可以阻止客體的血液或體液進入留置管體內,而近端的第二密封件可以阻止外部污染物進入留置管體內。

作為一種優(yōu)選的實現方式,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或第二密封件設于所述通道內,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或第二密封件為密封膜或密封塞。

密封膜或密封塞可以實現較好的密封效果,其不僅可以實現液體密封(例如,阻止客體的血液或體液進入留置管體),甚至還可以實現氣體密封,因此可以阻止細菌、微生物隨空氣進入留置管體。

更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密封膜或密封塞為自密封膜或自密封塞。

所述自密封膜或自密封塞可以由硅膠、丁基橡膠或是其他自密封材料制成。

采用自密封膜或自密封塞可以使得該密封件被反復使用,而不必作為一次性部件使用一次后就被更換,從而節(jié)省了材料成本。

作為另一種優(yōu)選的實現方式,所述第一密封件被設置在留置管體的遠端末端并形成為留置管體的一部分;所述第一密封件還被設置為允許穿刺針通過第一密封件而進入皮表下方,而不允許體液通過第一密封件從皮表下方進入所述通道。

也就是說,第一密封件可以允許穿刺針通過而進入客體,但是不允許客體的血液或體液在相反的方向上從客體進入留置管體內的通道。

所述第一密封件可以為鴨嘴閥或奶嘴閥。所謂“鴨嘴閥”為本技術領域內知曉的端部具有一字型開口的扁嘴閥。所謂“奶嘴閥”為一種類似奶嘴的閥結構,其在閥的端部具有一個孔,該孔可以是圓孔、丫形孔、十字孔、米字孔或是其他類似的結構。

進一步地,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所述留置管體的遠端末端及靠近遠端末 端處具有朝著所述遠端末端的方向外徑逐漸變細的楔形部或弧形部。

該結構可以減小留置管體在進入客體過程中的阻力,從而使留置管體更易于進入客體。

進一步地,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所述留置管體的材料選自聚氨酯、pebax(嵌段聚醚酰胺樹脂)、ldpe(低密度聚乙烯),或其他具有穩(wěn)定生物相容性的材料……。

采用上述這些材料制成的留置管體相對較硬,從而使得留置管體具有更好的成型性,進而使得留置管體可以更好地起到支撐、占位和保護的作用。

進一步地,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所述留置管體的壁厚為0.1-1mm。

進一步地,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所述支座的底面設有黏膠層,所述黏膠層的一面與所述底面粘接,所述黏膠層的另一面用于與皮表粘接。

黏膠層使得支座可以被更穩(wěn)固地固定在皮表上,從而為留置管體提供更穩(wěn)定的支撐。

更進一步地,所述黏膠層為具有離型紙的u型膠貼。

上述黏膠層可以實現支座與皮表之間的快速黏貼。在固定支座時,揭除離型紙時可以先將u型離型紙的任一端揭開,然后順時針或逆時針將離型紙從背膠上揭下。

基于上述第一種實施方式中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本發(fā)明還提供了其使用方法,其包括步驟:

(1)在首次治療開始時,使穿刺針穿過留置管體的通道,然后使穿刺針帶著留置管體一起經由皮表刺入客體;然后,將支座連接于留置管體的近端,并固定支座,以使支座的底面與留置管體的軸線之間的夾角保持不變;

(2)在首次治療結束后,將穿刺針從客體中拔除,將所述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以將留置管體的遠端留置于客體內進行占位,從而幫助形成穿刺隧道;

(3)在下一次治療開始時,使穿刺針穿過留置管體內的通道進入客體,以進行所述下一次治療,所述留置管體為上一次治療結束后被留置在皮表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體,或者為本次治療開始時在拔除了先前的皮表留置器械后留置于皮表的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體;

反復進行上述步驟(3)直至治療結束。

上述治療可以是血液透析治療,也可以是其他治療過程,例如皮下注射。

優(yōu)選地,在每一次治療結束后,可以在留置于皮表的皮表留置器械上覆蓋一層阻菌防水透氣膜,并在下一次治療開始時,先將該阻菌防水透氣膜揭除,再使穿刺針穿過留置管體內的通道進入客體。

需要說明的是,在第一種實施方式中,當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均為自密封件時,該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可以在皮表留置若干天或使用于若干次治療中,例如可以在皮表留置3~5天,或者進行3~5次治療后再更換。當然,同一個皮表留置器械在皮表留置的時間或適用的治療次數也可以根據該皮表留置器械的生物相容性而進行適當的減少或增加。

另外,也可以選擇每一次治療均更換一個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當然,在更換新的皮表留置器械之前,需要先行拔除舊的皮表留置器械。

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實施方式,在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中,所述留置管體的近端被固定設于所述支座內,所述支座上具有開口,所述開口與留置管體的所述通道相互銜接地連通。

與上述第一種實施方式不同的是,在該第二種實施方式中,留置管體的近端是與支座固定連接的,而不是可拆卸連接的,這就使得同一個皮表留置器械中的留置管體的軸線與支座底面之間的夾角從一開始就是固定的,而不再可調。因此,為了滿足不同操作者或患者的需求,可以生產多種規(guī)格的皮表留置器械,各不同規(guī)格的皮表留置器械的支座底面和留置管體的軸線具有不同的夾角,甚至,各不同規(guī)格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體具有不同長度的遠端。

雖然對于同一個皮表留置器械來說,該實施方式中的支座底面和留置管體的軸線之間的夾角不再可調,但是相較于上文所述的第一種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中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結構更加簡單,因此其使用過程也更加便捷。

在該另第二種實施方式中,留置管體的近端可以通過粘結與支座固定連接。當然,也可以通過本領域內知曉的其他固定方式實現留置管體的近端與支座之間的固定連接。

優(yōu)選地,在該第二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開口呈自外向內口徑逐漸減小的楔形。

楔形開口可以對將要進入通道的穿刺針起到導向作用。

優(yōu)選地,在該第二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支座包括分體設置的支撐部和后蓋,所述支撐部和后蓋內的孔共同形成所述開口。

支座采用分體式的設置方式更便于留置管體的近端被固定安裝于支座內。

進一步地,在該第二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留置管體為遠端末端封閉的盲管,所述密封件包括該封閉的遠端末端,該封閉的遠端末端被設置為可以被穿刺針穿透。

優(yōu)選地,在該第二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封閉的遠端末端呈楔形或弧形。

該結構可以減小留置管體在進入客體過程中的阻力,從而使留置管體更易于進入客體。

優(yōu)選地,在該第二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封閉的遠端末端的壁厚和/或硬度小于留置管體的其他部分的壁厚和/或硬度。

留置管體的其他部分的壁厚和/或硬度相對較大,是為了保證管體具有足夠的強度和硬度,從而在穿刺隧道形成的占位過程中提供更好的支撐力和強度,同時在穿刺針的穿刺過程中為客體組織提供更好的保護。而留置管體的遠端末端的壁厚和/或硬度相對較小,是為了便于穿刺針在穿刺過程中將其刺破。

優(yōu)選地,在該第二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密封件還包括密封膜或密封塞,其設于所述留置管體的近端或設于所述支座的開口處。

在留置管體的近端或支座的開口處設置密封膜或密封塞可以進一步提高密封件的密封效果,從而防止外部污染物進入到留置管體內。密封膜或密封塞可以實現較好的密封效果,其不僅可以實現液體密封(例如,阻止客體的血液或體液進入留置管體),甚至還可以實現氣體密封,因此可以阻止細菌、微生物隨空氣進入留置管體。該密封膜或密封塞可以是硅膠制成的,也可以是ptee制成的,或是其他符合要求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

進一步優(yōu)選地,所述支座包括分體設置的支撐部和后蓋,所述支撐部和后蓋內的孔共同形成所述開口,所述密封件還包括密封膜,所述密封膜被固定在所述支撐部和后蓋之間。

將密封膜設置在支撐部和后蓋之間,并通過后蓋壓封在支撐部上,是一種較為便利的密封膜安裝方式。

優(yōu)選地,所述密封膜或密封塞為自密封膜或自密封塞。

基于上述第二種實施方式中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本發(fā)明還提供了其使用方法,其包括步驟:

(1)在首次治療開始時,穿刺針先行刺入客體進行首次治療;

(2)在首次治療結束后,將穿刺針從客體中拔除,然后沿著穿刺針的穿刺路徑將留置管體的遠端經由皮表逐漸刺入客體,直至底座的底面與皮表接觸;將所述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以將留置管體的遠端留置于客體內進行占位,從而幫助形成穿刺隧道;

(3)在下一次治療開始時,使穿刺針穿過留置管體內的通道進入客體,以進行所述下一次治療;

(4)在所述下一次治療結束后,將所述皮表留置器械和穿刺針從客體中拔除,然后立刻將一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體遠端沿著所述穿刺隧道刺入客體,以使該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

反復進行上述步驟(3)和(4),直至治療結束。

上述治療可以是血液透析治療,也可以是其他治療過程,例如皮下注射。

另外,在每一次治療結束后,可以在留置于皮表的皮表留置器械上覆蓋一層阻菌防水透氣膜,并在下一次治療開始時,先將該阻菌防水透氣膜揭除,再使穿刺針穿過留置管體內的通道進入客體。

從上述描述可以看出,該第二種實施方式中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的使用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說,其僅允許穿刺針對其進行一次穿刺,一旦盲管的遠端末端被刺破,為了保證密封效果,在完成該次治療后,就需要更換新的皮表留置器械。但是,如果選擇的材料可以實現盲管的自密封,該皮表留置器械也可以被重復使用。

作為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實施方式,在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中,所述留置管體的近端被固定設于所述支座內,所述支座上具有開口,所述開口與留置管體的所述通道相互銜接地連通;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銷,所述密封銷包括可經由所述開口插設于所述留置管體內的銷柱,所述銷柱的長度被設置為:當所述銷柱插設于所述留置管體內以對所述通道進行密封時,所述銷柱的尾端伸出于所述留置管體的遠端末端。

與前兩種實施方式不同的是,該實施方式中的密封件被設置為密封銷, 并且該密封銷的銷柱是同軸地設于留置管體內的。密封銷對留置管體內的通道的密封作用是通過密封銷的外表面與留置管體的內表面之間的配合和公差實現的,因此這種密封方式一般實現的是液體密封,(例如,阻止客體的血液或體液進入留置管體)。另外,由于銷柱的尾端是伸出于留置管體的遠端末端的,因此在被留置于皮表后,這部分伸出于留置管體遠端末端的銷柱也起到占位的作用。此外,設于留置管體內的銷柱還能夠起到增強留置管體管壁強度的作用,因此,在該實施方式下,柱銷還起到支撐留置管體的作用。

在該第三種實施方式中,皮表留置器械仍然可以具有前文所述的“所述遠端的延伸長度被設置為所述遠端的末端靠近被穿刺的血管壁而不接觸被穿刺的血管壁”的技術特征,但是由于銷柱的尾端伸出于留置管體的遠端末端,因此銷柱尾端相對于留置管體的遠端末端要更接近血管壁,此時為了不增加血管壁的壓力,最好將銷柱的尾端也設置為其靠近被穿刺的血管壁而不接觸被穿刺的血管壁,這種設置方式不會壓迫血管壁,因而也不會對血管壁造成創(chuàng)傷。

當然,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將銷柱的尾端設置為接觸血管壁。

優(yōu)選地,在該第三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開口呈自外向內口徑逐漸減小的楔形。

楔形開口可以對將要進入通道的穿刺針起到導向作用。

進一步地,在該第三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密封銷還包括與所述銷柱的首端連接的連接件,所述連接件被設置為與所述支座可快速拆卸地連接。

更進一步地,所述連接件上設有第一卡爪,相應地,所述支座上設有與所述第一卡爪匹配的卡槽,所述第一卡爪與卡槽配合連接,以實現連接件與支座的快速可拆卸連接。

更進一步地,所述連接件包括與銷柱的首端固定連接的u型梁,所述u型梁的兩個臂的末端設有所述第一卡爪,所述u型梁的兩個臂及設于其末端的第一卡爪可在壓力作用下相向地靠近,并在釋放該壓力時復位。

更進一步地,在該第三種實施方式中,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還包括輔助件,所述輔助件的尾端設有用于與所述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卡爪,所述第二卡爪與所述卡槽配合連接,以實現輔助件與支座的快速可拆卸連接;所述輔助件的首端設有用于與穿刺針連接的連接部;所述輔助 件上還具有用于容置穿刺針的槽。

上述輔助件在拔除上述第三種實施方式下的皮表留置器械時使用。在穿刺針經過留置管件而進入客體之前,先將該輔助件通過其首端的連接部與穿刺針連接,再將穿刺針經由留置管件刺入客體,在穿刺針刺入客體后,輔助件的尾端與支座通過配合連接的第二卡爪和卡槽實現快速連接,當治療結束后,需要拔除皮表留置器械時,由于輔助件與穿刺針和支座之間的連接關系,只要在穿刺針上施力,就可以將穿刺針連同皮表留置器械一起從客體中拔除。

進一步,所述連接部包括徑向向內凸起的臺階,所述臺階用于與穿刺針上相應的凹槽搭合連接。

作為連接件與支座可快速拆卸地連接的另外一種實現方式,所述連接件包括與銷柱的首端固定連接的u型梁,所述u型梁的兩個臂的末端設有楔形導向柱,相應地,所述支座上設有與所述楔形導向柱匹配的孔槽;所述連接件還包括o型圈,其靠近銷柱的首端而固定設于所述銷柱上,當所述銷柱插設于所述留置管體內以對所述通道進行密封時,所述o型圈設于銷柱與支座之間以增加銷柱與支座之間的摩擦力。

優(yōu)選地,在該第三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支座上還設有用于注塑形成所述卡槽或孔槽的工藝孔。

進一步地,在該第三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銷柱為實心結構或至少尾端封閉的內部中空結構。

如果銷柱被設置為實心結構,那么相對于中空結構其可以為留置管體的管壁提供更好的支撐力。但是中空結構的銷柱會更節(jié)省材料,從而降低產品的成本。

優(yōu)選地,在該第三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銷柱的尾端呈楔形或弧形。

該結構可以減小銷柱連同留置管體在進入客體過程中的阻力,從而使留置管體和銷柱的尾端更易于進入客體。

作為上述第三種實施方式的一種實現方式,所述銷柱的外徑被設置為:在銷柱和留置管體的軸向方向上,所述銷柱始終與所述留置管體緊密貼合。

在上述這種結構中,由于銷柱與留置管體始終緊密貼合,因此該技術方案具有較好的密封效果,其可以確保留置管體和銷柱進入皮下后,不會有血液或體液進入留置管體和銷柱之間。另外,由于銷柱與留置管體始終緊密貼 合,銷柱也可以為留置管體管壁提供更強的支撐力。

作為上述第三種實施方式的另外一種實現方式,所述銷柱至少包括在其軸向方向上依次銜接設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設于銷柱的尾端或靠近尾端的位置,所述第一部分位于第二部分的前段,其中第一部分的外徑略小于第二部分的外徑,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徑略小于留置管體的內徑,以使所述第一部分與留置管體之間具有間隙,所述第二部分與留置管體緊密貼合。

在上述這種結構中,銷柱只有在其尾端部分才與留置管體緊密貼合,以保證密封效果。而將銷柱其余部分的外徑設置的略微小于留置管體的內徑(也即上文所述的“通道”的直徑),是為了減小銷柱在進入和退出留置管體時的摩擦力,從而使得銷柱在進入和退出留置管體時更加容易。

優(yōu)選地,在上述第三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銷柱的外表面覆有抗菌涂層。

該抗菌涂層可以是銀離子涂層或是磺胺嘧啶涂層,或是本領域內技術人員知曉的其他抗菌涂層。

基于上述第三種實施方式中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本發(fā)明還提供了其使用方法,其包括步驟:

(1)在首次治療開始時,穿刺針先行刺入客體進行首次治療;

(2)在首次治療結束后,將穿刺針從客體中拔除,然后沿著穿刺針的穿刺路徑將留置管體的遠端連同密封銷一起經由皮表逐漸刺入客體,直至底座的底面與皮表接觸;將所述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以將留置管體的遠端連同密封銷一起留置于客體內進行占位,從而幫助形成穿刺隧道;

(3)在下一次治療開始時,先將密封銷從留置管體內拔出,然后使穿刺針穿過留置管體內的通道進入客體,以進行所述下一次治療;

(4)在所述下一次治療結束后,將所述皮表留置器械和穿刺針從客體中拔除,然后立刻將一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體遠端連同密封銷沿著所述穿刺隧道刺入客體,以使該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

反復進行上述步驟(3)和(4),直至治療結束。

上述治療可以是血液透析治療,也可以是其他治療過程,例如皮下注射。

另外,在每一次治療結束后,可以在留置于皮表的皮表留置器械上覆蓋一層阻菌防水透氣膜,并在下一次治療開始時,先將該阻菌防水透氣膜揭除, 將密封銷從留置管體內拔出后,再使穿刺針穿過留置管體內的通道進入客體。

從上述描述可以看出,該第三種實施方式中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的使用也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說,最好不要對其進行反復使用。這是因為在留置狀態(tài)下,密封銷的銷柱尾端是與客體的皮下組織接觸的,而在后續(xù)的操作過程中,密封銷又需要從留置管體中被拔出,這就使得密封銷容易被外部污染物污染。因此為了保證器械是無菌的,建議每一次治療均更換一個新的皮表留置器械。

進一步地,當第三種實施方式中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包括所述輔助件時,所述步驟(3)包括步驟:在下一次治療開始時,先將密封銷從留置管體內拔出,然后使連接有所述輔助件的穿刺針穿過留置管體內的通道進入客體,穿刺針到達一皮下位置后,將所述輔助件與支座連接,進行所述下一次治療;所述步驟(4)包括步驟:在所述下一次治療結束后,在穿刺針上施加拔除力,以將穿刺針連同皮表留置器械一起從客體中拔除,然后立刻將一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體遠端連同密封銷沿著所述穿刺隧道刺入客體,以使該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

作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實施方式,在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中,所述留置管體的近端被固定設于所述支座內,所述支座上具有開口,所述開口與留置管體的所述通道相互銜接地連通;所述密封件包括密封銷,所述密封銷包括可經由所述開口插設于所述留置管體內的銷柱,所述銷柱的長度被設置為:當所述銷柱插設于所述留置管體內以對所述通道進行密封時,所述銷柱的尾端伸出于所述留置管體的遠端末端;此外所述支座包括脊狀部和自脊狀部向外伸出的翼部,所述翼部的底面形成或部分地形成所述支座的底面。

與前面第三種實施方式相同的是,該實施方式中的密封件也被設置為密封銷,并且該密封銷的銷柱是同軸地設于留置管體內的,此外銷柱的尾端是伸出于留置管體的遠端末端的。密封銷對留置管體內的通道的密封作用是通過密封銷的外表面與留置管體的內表面之間的配合和公差實現的,因此這種密封方式一般實現的是液體密封,(例如,阻止客體的血液或體液進入留置管體)。另外,由于銷柱的尾端是伸出于留置管體的遠端末端的,因此在被留置于皮表后,這部分伸出于留置管體遠端末端的銷柱也起到占位的作用。此外, 設于留置管體內的銷柱還能夠起到增強留置管體管壁強度的作用,因此,在該實施方式下,柱銷還起到支撐留置管體的作用。

在該第四種實施方式中,皮表留置器械仍然可以具有前文所述的“所述遠端的延伸長度被設置為所述遠端的末端靠近被穿刺的血管壁而不接觸被穿刺的血管壁”的技術特征,但是由于銷柱的尾端伸出于留置管體的遠端末端,因此銷柱尾端相對于留置管體的遠端末端要更接近血管壁,此時為了不增加血管壁的壓力,最好將銷柱的尾端也設置為其靠近被穿刺的血管壁而不接觸被穿刺的血管壁。這種設置方式不會壓迫血管壁,因而也不會對血管壁造成創(chuàng)傷。

當然,在其他的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將銷柱的尾端設置為接觸血管壁。

與前面第三種實施方式不同的是,在該第四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支座包括脊狀部和自脊狀部向外伸出的翼部,這使得支座具有更好的支撐力。此外,具有翼部的支座也便于操作者在操作過程中的抓握。

進一步地,在該第四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翼部或所述支座由硅膠、橡膠或聚丙烯,或者其他具有穩(wěn)定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制成。

上述這些材質均質地較軟,以使翼部在被抓取時可以被折疊或彎曲成一定的角度,從而便于操作者的操作。

進一步地,在該第四種實施方式中,所述脊狀部的首端具有凹槽,所述凹槽被作為將密封銷從留置管體內取出的施力點,所述脊狀部的首端為相對靠近所述支座的開口的一端。

上述凹槽的設置,使得密封銷更加容易從留置管體中被取出。

進一步地,在該第四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銷柱為實心結構或至少尾端封閉的內部中空結構。

如果銷柱被設置為實心結構,那么相對于中空結構其可以為留置管體的管壁提供更好的支撐力。而中空結構的銷柱會更節(jié)省材料,從而降低產品的成本。

進一步地,在該第四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銷柱的尾端呈楔形或弧形。

該結構可以減小銷柱連同留置管體在進入客體過程中的阻力,從而使留置管體和銷柱的尾端更易于進入客體。

作為上述第四種實施方式的一種實現方式,所述銷柱的外徑被設置為: 在銷柱和留置管體的軸向方向上,所述銷柱始終與所述留置管體緊密貼合。

在上述這種結構中,由于銷柱與留置管體始終緊密貼合,因此該技術方案具有較好的密封效果,其可以確保留置管體和銷柱進入皮下后,不會有血液或體液進入留置管體和銷柱之間。另外,由于銷柱與留置管體始終緊密貼合,銷柱也可以為留置管體管壁提供更強的支撐力。

作為上述第四種實施方式的另外一種實現方式,所述銷柱至少包括在其軸向方向上依次銜接設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設于銷柱的尾端或靠近尾端的位置,所述第一部分位于第二部分的前段,其中第一部分的外徑略小于第二部分的外徑,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徑略小于留置管體的內徑,以使所述第一部分與留置管體之間具有間隙,所述第二部分與留置管體緊密貼合。

在上述這種結構中,銷柱只有在其尾端部分才與留置管體緊密貼合,以保證密封效果。而將銷柱其余部分的外徑設置的略微小于留置管體的內徑(也即上文所述的“通道”的直徑),是為了減小銷柱在進入和退出留置管體時的摩擦力,從而使得銷柱在進入和退出留置管體時更加容易。

優(yōu)選地,在上述第四種實施方式中,所述銷柱的外表面覆有抗菌涂層。

該抗菌涂層可以是銀離子涂層或是磺胺嘧啶涂層,或是本領域內技術人員知曉的其他抗菌涂層。

進一步地,在該第四種實施方式中,所述密封銷還包括與所述銷柱的首端連接的止擋凸臺,所述止擋凸臺徑向凸出于所述銷柱。

該止擋凸臺用于阻止銷柱在留置管體的軸向方向上進一步伸入留置管體,從而使得銷柱的尾端在進入客體皮下的某一極限位置后就無法再繼續(xù)向前推進。此外,該止擋凸臺還在留置管體和密封銷進入客體皮下的過程中,將施加于密封銷上的推力進一步作用于留置管體上,以使留置管體的遠端進入客體。

優(yōu)選地,在該第四種實施方式中,所述止擋凸臺上具有沉孔,用以與植入器匹配使用,以將所述密封銷經由所述開口和留置管體推入皮表下方。

為了使留置管體連同密封銷進入客體皮下的過程更加容易,可以設置上述沉孔。當需要將留置管體連同密封銷推入客體時,將一獨立于所述皮表留置器械的棒狀植入器的一端對應置于所述沉孔中,通過該棒狀的植入器向密 封銷和留置管體施加推力,以將留置管體和密封銷推入客體中。

進一步地,在該第四種實施方式中,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還包括用于將所述支座固定于皮表的黏膠件,所述黏膠件的中部具有孔洞,以使當黏膠件覆蓋于所述支座上時,所述脊狀部暴露于外。

基于上述第四種實施方式中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本發(fā)明還提供了其使用方法,其包括步驟:

(1)在首次治療開始時,穿刺針先行刺入客體進行首次治療;

(2)在首次治療結束后,將穿刺針從客體中拔除,然后沿著穿刺針的穿刺路徑將留置管體的遠端連同密封銷一起經由皮表逐漸刺入客體,直至底座的底面與皮表接觸;將所述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以將留置管體的遠端連同密封銷一起留置于客體內進行占位,從而幫助形成穿刺隧道;

(3)在下一次治療開始時,先將密封銷從留置管體內拔出,然后使穿刺針穿過留置管體內的通道進入客體,以進行所述下一次治療;

(4)在所述下一次治療結束后,將所述皮表留置器械和穿刺針從客體中拔除,然后立刻將一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體遠端連同密封銷沿著所述穿刺隧道刺入客體,以使該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

反復進行上述步驟(3)和(4),直至治療結束。

上述治療可以是血液透析治療,也可以是其他治療過程,例如皮下注射。

另外,在每一次治療結束后,可以在留置于皮表的皮表留置器械上覆蓋一層阻菌防水透氣膜,并在下一次治療開始時,先將該阻菌防水透氣膜揭除,將密封銷從留置管體內拔出后,再使穿刺針穿過留置管體內的通道進入客體。

從上述描述可以看出,該第四種實施方式中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的使用也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說,最好不要對其進行反復使用。這是因為在留置狀態(tài)下,密封銷的銷柱尾端是與客體的皮下組織接觸的,而在后續(xù)的操作過程中,密封銷又需要從留置管體中被拔出,這就使得密封銷容易被外部污染物污染。因此為了保證器械是無菌的,建議每一次治療均更換一個新的皮表留置器械。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各優(yōu)選地、可選地、進一步地、更進一步地或更優(yōu)選地的技術特征,在不發(fā)生相互矛盾或抵觸的情況下,是可以相互自由組合以形成各種不同的技術方案的,本發(fā)明所要保護的技術方案并不限 于上述四種實施方式。此外,上述四種實施方式中的各技術特征,在不發(fā)生相互矛盾或抵觸的情況下,也可以相互組合。例如在第一種實施方式中描述的各優(yōu)選地、可選地、進一步地、更進一步地或更優(yōu)選地的技術特征也可以被用于第二種實施方式中或第三種實施方式中或第四種實施方式中。

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可以縮短扣眼穿刺法中穿刺隧道的成熟時間,從而幫助建立穿刺隧道。不僅如此,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還可以在穿刺時對未成熟的穿刺隧道進行保護。同時,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還可以引導穿刺針以“相同的進針點、相同的進針角度和相同的進針深度”進入皮下,從而大大降低了扣眼穿刺法的實施難度,降低了對穿刺操作人員的技術要求,進而有利于扣眼穿刺法的廣泛推廣,同時還減輕了患者因穿刺而產生的痛苦。

附圖說明

圖1顯示了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一中的分體結構示意圖。

圖2顯示了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一中的結構的俯視圖。

圖3顯示了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一中的側面剖視圖。

圖4顯示了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一中的留置管體的具體結構。

圖5顯示了一種具有奶嘴閥結構的留置管體。

圖6顯示了一種具有鴨嘴閥結構的留置管體。

圖7以剖視的形式顯示了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一中的支座的具體結構。

圖8顯示了圖7所示的支座的俯視圖。

圖9顯示了本案另一種實施例中的支座。

圖10顯示了本案另一種實施例中的留置管體。

圖11顯示了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一中的黏膠層的形態(tài)。

圖12顯示了在本案實施例一中,支座被固定在黏膠層上的狀態(tài)。

圖13顯示了在本案的另一種實施例中的黏膠層。

圖14、圖15、圖16和圖17分別顯示了本案實施例一中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使用過程的各個步驟中的狀態(tài)。

圖18顯示了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二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19為圖18的側面剖視圖。

圖20顯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二中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使用過程中的一種狀態(tài)。

圖21顯示了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三中的側面視圖。

圖22顯示了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三中的俯視圖。

圖23顯示了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三中的側面剖視圖。

圖24顯示了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三中的密封銷的結構。

圖25顯示了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三中的支座和留置管體的結構。

圖26顯示了本案另一種實施例中的密封銷。

圖27顯示了圖26所示的密封銷的銷柱設置在留置管體中的狀態(tài)。

圖28顯示了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三中的一種更優(yōu)選地方式下具有的輔助件的結構。

圖29顯示了圖28所示的輔助件的剖視圖。

圖30顯示了本案又一種實施例中的密封銷。

圖31顯示了圖30所示的密封銷和支座的連接狀態(tài)。

圖32和圖33顯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三中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使用過程中的不同狀態(tài)。

圖34顯示了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四中的結構。

圖35顯示了圖34所示的皮表留置器械的側面剖視圖。

圖36顯示了另外一種實施例中的密封銷的結構,其不同于本案實施例四中的密封銷的結構。

圖37顯示了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四中的支座的結構。

圖38從另一個角度顯示了實施例四中的支座的結構。

圖39顯示了本案實施例四中的皮表留置器械被固定在客體皮表的狀態(tài)。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和具體的實施例來對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進行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是該詳細說明不構成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實施例一

圖1顯示了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一中的分體結構示意圖。

圖2進一步顯示了該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一中的結構的俯視圖。

為了進一步清楚的顯示其結構,圖3顯示了該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一中的側面剖視圖。

如圖1、圖2和圖3所示,在該實施例中,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包括:采用pc材料制成的支座11,黏膠層12,采用聚氨酯材料制成的留置管體13以及密封件141和142。其中,支座11通過黏貼在其底面的黏膠層12與皮表間接接觸,從而為整個皮表留置器械提供穩(wěn)固的支撐;留置管體13與支座11連接,留置管體13內具有基本沿留置管體13的長度方向延伸的通道p,該通道p用于引導穿刺針(圖中未示出),為了使得穿刺針在通過留置管體內的通道時受到較小的摩擦阻力,在本實施例中,通道p的直徑略大于穿刺針的外徑。從圖3中可以看出,留置管體13具有在留置占位狀態(tài)下位于皮表s上方的近端和位于皮表s下方的遠端,為了使留置管體3在留置占位狀態(tài)下不對血管壁產生壓力,本實施例中的留置管體3的遠端的延伸長度被設置為遠端的末端靠近被穿刺的血管壁而不接觸被穿刺 的血管壁。通道p內設有密封件141和142,用以對通道p進行密封。

圖4顯示了實施例一中的留置管體的具體結構。

如圖4所示,留置管體包括圓柱形的管體本體132和徑向突出于管體本體132的球形頭部131,該球形頭部可以匹配地被容置于支座11的球形腔中,從而使得留置管體進入客體的角度可變化。另外,在留置管體的通道p內具有設置在留置管體的遠端的第一密封件141和設置在留置管體的近端的第二密封件142,其中,第一密封件141可以阻止客體的血液或體液進入留置管體的通道p內,而第二密封件142可以阻止外部污染物進入留置管體的通道p內。當然,在其他的實施例中也可以設置一個密封件。優(yōu)選地,第一密封件141和第二密封件142最好都是自密封件,自密封件可以在穿刺物通過后實現自密封,從而可以被反復使用,而免于在每一次穿刺后進行更換。自密封件可以由硅膠、丁基橡膠或是其他自密封材料制成。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密封件141為薄的自密封膜,第二密封件142為相對于第一密封件稍厚的自密封塞,當然,在其他的實施例中,二者也是可以對調的,即第一密封件141為稍厚的自密封塞,第二密封件142為薄的自密封膜,或者二者可以是基本等厚的自密封膜。

在其他的實施例中,設于留置管體的遠端的第一密封件也可以被設置在留置管體的遠端末端并形成為留置管體的一部分,該第一密封件允許穿刺針通過第一密封件而進入皮表下方,而不允許體液或血液通過第一密封件從皮表下方進入留置管體的通道內。例如,圖6和圖7就分別顯示了上述這種密封件的兩種不同的結構。

圖5顯示了一種具有奶嘴閥結構143的留置管體。如圖5所示,奶嘴閥結構143在其端部具有一個孔,該孔可以是圓孔、丫字孔、十字孔、米字孔或是其他類似的結構。在操作過程中,穿刺針可以通過該孔而進入皮表下方,反之,客體的體液或血液則無法通過該孔從皮表下方進入留置管體的通道內。

圖6顯示了一種具鴨嘴閥結構144的留置管體。如圖6所示,該鴨嘴閥結構144的形狀類似于鴨嘴,在其端部具有一字型開口,在操作過程中,穿刺針可以通過該一字型開口進入皮表下方,反之,客體的體液或血液則無法通過該一字型開口從皮表下方進入留置管體的通道內。

圖7以剖視的形式顯示了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 實施例一中的支座的具體結構。

如圖7所示,支座1的內部具有匹配地容置圖5所示的管體本體132的第一腔體111和匹配地容置圖5所示的球形頭部131的第二腔體112。

圖8顯示了圖7所示的支座的俯視圖。如圖8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支座11還具有允許留置管體的球形頭部131進入第二腔體112的u型開口113,該u型開口113為彈性的,并且其口徑略小于球形頭部131的外徑。當留置管體的遠端以一確定的進針角度進入客體后,向支座11施力,使球形頭部131滑入支座11的第二腔體112中,從而快速完成支座11與留置管體13近端的連接。另外,從圖8中還可以看出,在本實施例中,支座11上還具有便于手指握持的凹陷114。

在本實施例中,球形頭部131與第二腔體112之間為過盈配合,以保證支座11在壓扣在留置管體13上之后,二者之間不再會發(fā)生相對轉動。

在另外的實施例中,球形頭部和第二腔體之間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保證在支座與留置管體近端連接之后,二者不發(fā)生相對轉動。

例如,圖9顯示了另一種實施例中的支座。從圖9可以看出,該支座與本案實施例一中的支座結構基本相同,只是該實施例中的支座的第二腔體的內表面具有凸起紋路115,該凸起紋路115可以增加第二腔體與留置管體的球形頭部之間的摩擦力,從而保證支座在壓扣在留置管體上之后,二者之間不再會發(fā)生相對轉動。

又例如,圖10顯示了又一種實施例中的留置管體。從圖10可以看出,該留置管體與本案實施例一中的留置管體的結構基本相同,只是該實施例中的留置管體的球形頭部的外表面具有凸起紋路133,該凸起紋路133可以增加第二腔體與留置管體的球形頭部之間的摩擦力,從而保證支座在壓扣在留置管體上之后,二者之間不再會發(fā)生相對轉動。

在另外一種實施例中,支座的第二腔體的內表面和留置管體的球形頭部外表面可以都具有凸起紋路。

上文所述的凸起紋路可以是螺旋形紋路、齒形紋路或是其他形狀的可以增加摩擦力凸起紋路。

在實施例一中,支座11與留置管體13是可拆卸地固定連接的。通過如圖4所示的留置管體和如圖7所示的支座,這就使得在操作過程中,留置管 體13可以根據操作者的操作習慣或患者的不同需求選擇一進針角度進入客體,在留置管體13的遠端進入客體以后,再將支座11與留置管體13的近端連接,從而固定住支座11的底面與留置管體13的軸線之間的夾角。采用這種連接方式的好處是,使得留置管體13的軸線與支座11的底面之間的角度是可變的,因此同一種規(guī)格的皮表留置器械可以適用于不同的操作者和患者。一般來說,支座11的底面與留置管體13的軸線之間的夾角可以在20~40度范圍內變化。

另外,雖然上述附圖中沒有直接顯示支座的底面,但是優(yōu)選地,實施例一中的支座11的底面最好設有若干凸出于底面的凸起。這些凸起一方面可以提高底座固定的效果,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得底面與皮表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從而提高皮表的透氣性,降低皮表過敏的風險。這些凸起可以被設置為金字塔狀或是半球形。

在實施例一中,支座11是通過黏膠層2被固定在客體皮表的。圖11顯示了實施例一中采用的黏膠層2,從圖11可以看出,該黏膠層2為一u型黏膠層。

圖12顯示了支座11被黏膠層2固定在皮表上的狀態(tài)。如圖12所示,支座11的底面與黏膠層2的上表面粘接,黏膠層2的下表面與客體的皮表粘接。

圖13顯示了另一種實施例中的黏膠層。如圖13所示的,該黏膠層為具有離型紙的u型膠貼,該黏膠層的離型紙上具有切痕121,在固定支座時,揭除離型紙時可以先將u型離型紙的任一端揭開,然后順時針或逆時針將離型紙從背膠上揭下。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留置管體的內表面和/或外表面上覆有抗菌涂層,從而降低皮下植入時的感染風險。在其他的實施例中,為了節(jié)省材料,也可以只在留置管體遠端的內表面和/或外表面上涂覆抗菌涂層。該抗菌涂層可以是銀離子涂層或是磺胺嘧啶涂層,或是本領域內技術人員知曉的其他抗菌涂層。

優(yōu)選地,在皮表留置器械留置在客體皮表的期間,還可以在其上覆蓋一層阻菌防水透氣膜,以進一步提高抗菌阻菌效果。此外,該阻菌防水透氣膜還起到進一步固定皮表留置器械的作用。

另外,從圖3、圖4、和圖10中還可以看出,在實施例一以及其他實施 例中,留置管體的遠端末端及靠近遠端末端處具有朝著遠端末端的方向外徑逐漸變細的楔形部。從圖5中可以看出,在該實施例中,留置管體的遠端末端及靠近遠端末端處具有朝著遠端末端的方向外徑逐漸變細的弧形部。這種結構可以減小留置管體在進入客體過程中的阻力,從而使留置管體更易于進入客體。

在本實施例中,留置管體的壁厚可以被設置為0.1-1mm,例如0.4mm。

上述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驟:

(1)在首次治療開始時,使穿刺針n穿過留置管體11的通道,如圖14所示,此時留置管體11是套在穿刺針上的;然后使穿刺針n帶著留置管體11一起經由皮表s刺入客體,如圖15所示,從圖15中可以看出,在此狀態(tài)下,穿刺針進入了血管v,留置管體11的遠端位于皮表s下方,并且遠端末端雖然靠近血管v但并沒有接觸血管v的血管壁,留置管體11的近端位于皮表s的上方;然后,如圖16所示,將支座13連接于留置管體11的近端,并通過黏膠層12將支座13固定在皮表上,以使支座11的底面與留置管體13的軸線之間的夾角保持不變,保持這種狀態(tài)進行首次治療;

(2)在首次治療結束后,將穿刺針從客體中拔除,由于支座11的限制作用,該皮表留置器械被留置于皮表,以將留置管體的遠端留置于客體內進行占位,從而幫助形成穿刺隧道,在此狀態(tài)下,通道內的第一密封件可以防止客體的血液或體液進入留置管體內,通道內的第二密封件可以防止外部污染物進入留置管體內,如圖17所示;然后,在該皮表留置器械上再覆蓋一層阻菌防水透氣膜;之后患者便可以攜帶該皮表留置器械回家休息了;

(3)在下一次治療開始時,先將該阻菌防水透氣膜揭除,然后進行常規(guī)消毒后,就可以直接將穿刺針穿過留置管體內的通道進而進入客體,以進行本次治療;

反復進行上述步驟(3)直至治療結束。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步驟(3)中的留置管體可以是上一次治療結束后被留置在皮表的舊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體,也可以是本次治療開始時在拔除了先前的皮表留置器械后,新更換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體。也就是說,實施例一中的皮表留置器械是可以在多次治療中被反復使用的,而不必每一次治療都更換一個新的。實施例一中的皮表留置器械可以在皮表留置 3~5天,或者進行3~5次治療后再更換。當然,同一個皮表留置器械在皮表留置的時間或適用的治療次數也可以根據該皮表留置器械的生物相容性而進行適當的減少或增加。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首次治療時,穿刺針可以是每次治療時采用的一般較為銳利的穿刺針,也可以是相對較鈍的穿刺針,首次穿刺采用較鈍的穿刺針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較明顯的穿刺隧道。

實施例二

圖18和圖19示出了本發(fā)明所述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二中的結構。

如圖18和圖19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留置管體包括采用pc材料制成的鼠標型的支座21以及與支座21固定連接的留置管體。其中,支座21包括分體設置的支撐部211和后蓋212,支座21上具有開口o以及與開口o銜接的用于容置留置管體的腔體。從圖19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開口o呈自外向內口徑逐漸減小的楔形,這種結構的開口可以對進入通道的穿刺針起到導向作用。在留置狀態(tài)下,支座21的底面與客體的皮表接觸。在本實施例中,留置管體為尾端封閉、首端開口的盲管23,該盲管23的內部具有基本沿其長度方向延伸的通道p,該通道p用于引導穿刺針(圖中未示出),為了使穿刺針在通過通道p時受到較小的摩擦阻力,本實施例中通道p的直徑略大于穿刺針的外徑。盲管23位于皮表上方的部分為近端,位于皮表下方的部分為遠端,為了在留置狀態(tài)下不壓迫血管壁,本實施例中盲管23的遠端的延伸長度被設置為遠端的末端靠近被穿刺的血管壁而不接觸被穿刺的血管壁。在本實施例中,盲管23封閉的尾端構成了本發(fā)明所述的密封件的一部分,并且該封閉的尾端可以被穿刺針穿透。另外,為了減小進入客體時所受到的阻力,本實施例中該封閉的尾端呈弧形。此外,在本實施例中,密封件還包括被固定設置在支撐部211和后蓋212之間的密封膜43,該密封膜可以防止外部污染物進入盲管23,該密封膜23可以是硅膠制成的,也可以是ptee制成的,或是其他符合要求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

在本實施例中,盲管23與支座21固定連接的,而不是可拆卸連接的,這種固定連接可以通過粘接實現,也可以通過其他固定連接方式實現。這就 使得,對于同一個皮表留置器械來說,盲管23的軸線與支座21底面之間的夾角從一開始就是固定的,而不再可調。因此,為了滿足不同操作者或患者的需求,可以生產多種規(guī)格的皮表留置器械,以使各不同規(guī)格的皮表留置器械的支座底面和盲管的軸線具有不同的夾角,例如20~40度;還可以使各不同規(guī)格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體具有不同長度的遠端。

另外,優(yōu)選地,在本實施例中,盲管23的封閉尾端的壁厚和/或硬度小于留置管體的其他部分的壁厚和/或硬度。這是因為,為了便于穿刺針穿刺,封閉尾端的壁厚和/或硬度應當較小,但是盲管的其余部分最好具有相對較大的壁厚和/或硬度,從而保證盲管具有一定的強度,以在穿刺隧道形成的占位過程中提供更好的支撐力,同時也在穿刺針的穿刺過程中為客體組織提供更好的保護。

為了降低皮下植入時的感染風險,優(yōu)選地,在本實施例中,盲管23的內表面和/或外表面覆有抗菌涂層。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只在盲管23的遠端的內表面和/或外表面涂覆抗菌涂層。該抗菌涂層可以是銀離子涂層或是磺胺嘧啶涂層,或是本領域內技術人員知曉的其他抗菌涂層。

另外,雖然圖18和圖19中沒有明確示出,但是優(yōu)選地,支座21的底面設有若干凸出于底面的凸起。底面上設有凸起,一方面可以提高固定的效果,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得底面與皮表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從而提高皮表的透氣性,降低皮表過敏的風險。

優(yōu)選地,本實施例所述的皮表留置器械上還可以覆蓋阻菌防水透氣膜,從而進一步提高抗菌阻菌效果,此外,該阻菌防水透氣膜還起到進一步固定皮表留置器械的作用。

另外,雖然圖18沒有示出,本實施中的支座21也可以具有便于手指握持的凹陷。

上述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驟:

(1)在首次治療開始時,穿刺針先行刺入客體進行首次治療;

(2)在首次治療結束后,將穿刺針從客體中拔除,然后沿著穿刺針的穿刺路徑將盲管的遠端經由皮表逐漸刺入客體,直至底座的底面與皮表接觸;將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以將留置管體的遠端留置于客體內進行占位,從而幫助形成穿刺隧道,在該皮表留置器械上覆蓋阻菌防水透氣膜,然后患 者便攜帶著皮表留置器械回家休息;

(3)在下一次治療開始時,先揭除阻菌防水透氣膜,進行常規(guī)消毒,然后使穿刺針n穿過盲管內的通道進入客體,以進行本次治療,如圖20所示(圖中未示出客體皮表、組織和血管);

(4)在下一次治療結束后,將皮表留置器械和穿刺針從客體中拔除,然后立刻將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盲管遠端沿著穿刺隧道刺入客體,以使該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

反復進行上述步驟(3)和(4),直至治療結束。

上述治療可以是血液透析治療,也可以是其他治療過程,例如皮下注射。

從上述描述可以看出,在上述使用過程中,該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的使用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說,其僅允許穿刺針對其進行一次穿刺,一旦盲管的尾端被刺破,為了保證密封效果,在完成該次治療后,就需要更換新的皮表留置器械。但是,如果選擇的材料可以實現盲管的自密封,該皮表留置器械也可以被重復使用。

實施例三

圖21顯示了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三中的側面視圖。

圖22顯示了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三中的俯視圖。

圖23顯示了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三中的側面剖視圖。

如圖21、圖22和圖2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中包括pc材料制成的支座31,被固定設置在支座31內的留置管體33以及密封銷44。其中,支座上具有開口311,密封銷44經由開口311插設于留置管體33內,并且其尾端伸出于留置管體33的遠端末端。從圖23中可以看出,為了便于對將要進入通道的穿刺針起到導向作用(圖中未示出),開口311呈自外向內口徑逐漸減小的楔形。

與實施例一和實施例二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中的密封件為密封銷44。圖24示出了本實施例中密封銷的結構。如圖24所示,密封銷44包括銷柱441 以及與銷柱441的首端連接的連接件。銷柱441是同軸地設于留置管體33內的,并且銷柱441的尾端是伸出于留置管體33的遠端末端的。基于這種結構,該皮表留置器械被留置于皮表后,這部分伸出于留置管體33遠端末端的銷柱也起到占位的作用,此外,設于留置管體33內的銷柱還能夠起到增強留置管體管壁強度的作用。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為了不增加血管壁的壓力,銷柱441的尾端也被設置為其靠近被穿刺的血管壁而不接觸被穿刺的血管壁,又由于銷柱441的尾端是伸出于留置管體33的遠端末端的,因此留置管體33的遠端末端也是靠近被穿刺的血管壁而不接觸被穿刺的血管壁的,但是銷柱441的尾端相對于留置管體的遠端末端要更接近血管壁。另外,從圖24中還可以看出,在本實施例中,銷柱441的尾端呈弧形,這是為了減小銷柱連同留置管體在進入客體過程中受到的阻力。在本實施例中,連接件被設置為可以與支座快速連接并拆卸的結構,具體來說,連接件包括與銷柱441的首端固定連接的u型梁442,以及分別設置在u型梁442的兩個臂的末端的第一卡爪443。

圖25顯示了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三中的支座和留置管體的結構。從圖25中可以看出,支座31內具有用于容置留置管體33的腔體,留置管體33被固定設于該腔體內。從圖23可以看出,該腔體內具有臺階312,當留置管體33伸入腔體內后,留置管體33進一步的伸入會被該臺階312阻止,從而便于快速定位留置管體33與支座31之間的相對位置。請繼續(xù)參閱圖25,可以看出,支座33上具有凸字形臺階,臺階兩側具有卡槽313,該卡槽313用于與第一卡爪443配合,以實現支座31與密封銷44的快速連接和拆卸。具體來說,當需要將密封銷44快速連接到支座31上時,相向摁壓u型梁442的兩個臂,進而帶動一對第一卡爪443彼此相向地靠近,然后將第一卡爪443插入卡槽313中,之后釋放壓力,此時u型梁442的兩個臂和第一卡爪443在彈性作用下復位,第一卡爪443卡設于卡槽中,完成了密封銷44與支座31的快速連接。當需要將密封銷44從支座31上拆卸下使,再次相向摁壓u型梁442的兩個臂,進而帶動一對第一卡爪443彼此相向地靠近,然后將第一卡爪443從卡槽313中脫出,完成了密封銷44與支座31的快速拆卸。從圖25中還可以看出,支座31上還設有用于注塑形成卡槽313的工藝孔314。

另外,從圖23和圖24還可以看出,在本實施例中,銷柱441在軸向方向上是等徑的,并且銷柱441始終與留置管體33緊密貼合。由于銷柱441與留置管體33始終緊密貼合,因此本實施例具有較好的密封效果。另外,由于銷柱441與留置管體33始終緊密貼合,銷柱441也可以為留置管體33的管壁提供更強的支撐力。

圖26和圖27顯示了另一種實施例中的密封銷及其與留置管體的關系。圖26和圖27所示的密封銷與圖23和圖24所示的密封銷的不同之處在于,在圖26和圖27所示的實施例中,密封銷的銷柱在其軸向方向上并不是等徑的,而是包括外徑不同的至少兩部分,其中尾端部分4411的外徑要大于主體部分4412的外徑。從圖27中可以看出,銷柱的尾端部分4411與留置管體33是緊密貼合的,從而保證了密封效果,使得客體的血液或體液無法進入到留置管體中。而銷柱的主體部分4412的外徑略小于留置管體33的內徑,使得銷柱的主體部分4412與留置管體33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相對于圖23和圖24所示的結構,這種結構可以減小銷柱在進入和退出留置管體時的摩擦力,從而使得銷柱在進入和退出留置管體時更加容易。

優(yōu)選地,為了在需要時更容易地拔除皮表留置器械,本實施例還可以包括一個輔助件。該輔助件可以與圖21-23、圖25所示的支座配合連接,也可以與圖27所示的支座配合連接。圖28示意性地顯示了該輔助件的具體結構。圖29以剖視圖的方式顯示了該輔助件的結構。如圖28和圖29所示,該輔助件34的尾端設有與支座31上的卡槽313配合連接的第二卡爪341,該第二卡爪341與卡槽313的連接、分離操作過程與上文所述的卡槽313與第一卡爪443的連接、分離操作過程是類似的。輔助件34的首端設有用于與穿刺針連接的連接部,例如,如圖29所示的徑向向內凸起的臺階342,該臺階342用于與穿刺針上相應的凹槽搭合,從而實現穿刺針與輔助件的連接。當然,在其他的實施例中,該連接部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實現方式,例如螺紋連接,卡扣連接,銷釘連接等。另外,從圖29還可以看出,輔助件34還具有用于容置穿刺針的槽343。

圖30和圖31顯示了密封銷的連接件與支座快速連接和拆卸的另外一種實現方式。從圖30中可以看出,固定連接于銷柱首端的連接件也包括u型梁442,u型梁442的兩個臂的末端設有楔形導向柱444,另外,銷柱的首端 還設有o型圈445。與該連接件適配的,如圖31所示的支座上設有與楔形導向柱444匹配的孔槽(圖中不可見),此外,支座31上還設有用于注塑形成孔槽的工藝孔314。當銷柱插設于留置管體內以對其進行密封時,楔形導向柱444對應插設于支座31的孔槽中,同時,o型圈445被設置在銷柱與支座之間,從而可以通過增加銷柱與支座之間的摩擦力來固定密封銷與支座之間的相對位置,進而實現密封銷與支座的連接。當需要將密封銷從留置管體中拔出時,需要向密封銷施加一個大于摩擦力的拉力。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圖30顯示的銷柱是等徑的,但是其也可以被設置為圖26中的銷柱的結構。

在實施例三中,銷柱可以是實心結構,也可以是中空結構。如果銷柱被設置為實心結構,那么相對于中空結構其可以為留置管體的管壁提供更好的支撐力。而中空的銷柱會更節(jié)省材料,同時具有更輕的自重。

另外,在實施例三中,優(yōu)選地,銷柱的外表面和留置管體的內、外表面覆有抗菌涂層。該抗菌涂層可以是銀離子涂層或是磺胺嘧啶涂層,或是本領域內技術人員知曉的其他抗菌涂層。

另外,雖然本實施例的圖中沒有明確示出,但是優(yōu)選地,支座31的底面設有若干凸出于底面的凸起。底面上設有凸起,一方面可以提高固定的效果,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得底面與皮表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從而提高皮表的透氣性,降低皮表過敏的風險。

優(yōu)選地,本實施例所述的皮表留置器械上還可以覆蓋阻菌防水透氣膜,從而進一步提高抗菌阻菌效果,此外,該阻菌防水透氣膜還起到進一步固定皮表留置器械的作用。

另外,在另外的實施例中,支座上也可以具有便于手指握持的凹陷。

此外,本實施例中的留置管體33的內徑最好也略大于穿刺針的外徑。

在本實施例中,不同規(guī)格的皮表留置器械的支座31底面與留置管體33的軸線之間的夾角可以被設置為20~40度。但是,對于同一個皮表留置器械來說,支座31的底面與留置管體33的軸線之間的夾角是固定不變的。

在本實施例中,當密封銷連接于支座上時,支座的外部輪廓可以呈半球型或拱頂型或鼠標型,從而便于操作者握持。

上述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驟:

(1)在首次治療開始時,穿刺針先行刺入客體進行首次治療;

(2)在首次治療結束后,將穿刺針從客體中拔除,然后沿著穿刺針的穿刺路徑將留置管體的遠端連同密封銷一起經由皮表逐漸刺入客體,直至底座的底面與皮表接觸;將所述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以將留置管體的遠端連同密封銷一起留置于客體內進行占位,從而幫助形成穿刺隧道;在該皮表留置器械上覆蓋阻菌防水透氣膜,然后患者便攜帶著皮表留置器械回家休息;

(3)在下一次治療開始時,先將阻菌防水透氣膜揭除,將密封銷從留置管體內拔出,然后使穿刺針n穿過留置管體內的通道進入客體,以進行所述下一次治療,如圖32所示;

(4)在所述下一次治療結束后,將皮表留置器械和穿刺針從客體中拔除,然后立刻將一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體遠端連同密封銷沿著穿刺隧道刺入客體,以使該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

反復進行上述步驟(3)和(4),直至治療結束。

上述治療可以是血液透析治療,也可以是其他治療過程,例如皮下注射。

從上述描述可以看出,該皮表留置器械的使用也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說,最好不要對其進行反復使用。這是因為在留置狀態(tài)下,密封銷的銷柱尾端是與客體的皮下組織接觸的,而在后續(xù)的操作過程中,密封銷又需要從留置管體中被拔出,這就使得密封銷容易被外部污染物污染。因此為了保證器械是無菌的,建議每一次治療均更換一個新的皮表留置器械。

當皮表留置器械包括有上文所述的輔助件時,上述步驟(3)包括步驟:在下一次治療開始時,先將密封銷從留置管體內拔出,然后使連接有輔助件34的穿刺針n穿過留置管體33內的通道進入客體,穿刺針到達一皮下位置后,將輔助件34與支座31連接,進行本次治療,如圖33所示。上述步驟(4)包括步驟:在該下一次治療結束后,在穿刺針n上施加向外的拉力,將穿刺針n連同皮表留置器械一起從客體中拔除,然后立刻將一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體遠端連同密封銷沿著穿刺隧道刺入客體,以使該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

實施例四

圖34顯示了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四中 的結構。

圖35顯示了圖34所示的皮表留置器械的側面剖視圖。

如圖34和圖35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該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包括硅膠制成的支座41,被固定設置在支座41內的留置管體43以及密封銷45。其中,支座上具有開口411,密封銷45經由開口411插設于留置管體43內,并且密封銷的尾端伸出于留置管體43的遠端末端。由于密封銷的尾端是伸出于留置管體的遠端末端的,因此在被留置于皮表后,該尾端也起到占位的作用。此外,設于留置管體內的部分還能夠起到增強留置管體管壁強度的作用。另外,在本實施例中,為了不增加血管壁的壓力,密封銷45的尾端也被設置為其靠近被穿刺的血管壁而不接觸被穿刺的血管壁,又由于密封銷45的尾端是伸出于留置管體43的遠端末端的,因此留置管體43的遠端末端也是靠近被穿刺的血管壁而不接觸被穿刺的血管壁的,但是密封銷45的尾端相對于留置管體43的遠端末端要更接近血管壁。在本實施例中,密封銷包括銷柱452和與銷柱452的首端連接的止擋凸臺453。止擋凸臺453用于阻止銷柱452在留置管體的軸向方向上進一步伸入留置管體,從而使得銷柱的尾端在進入客體皮下的某一極限位置后就無法再繼續(xù)向前推進。此外,該止擋凸臺453還在留置管體和密封銷進入客體皮下的過程中,將施加于密封銷上的推力進一步作用于留置管體上,以使留置管體的遠端進入客體。從圖中還可以看出,銷柱452的尾端呈弧形,這是為了減小銷柱連同留置管體在進入客體過程中受到的阻力。另外,從圖35還可以看出,在本實施例中,銷柱452在軸向方向上是等徑的,并且銷柱452在軸向方向上始終與留置管體43緊密貼合。由于銷柱452與留置管體43始終緊密貼合,因此本實施例具有較好的密封效果。另外,由于銷柱452與留置管體43始終緊密貼合,銷柱452也可以為留置管體43的管壁提供更強的支撐力。

圖36顯示了另外一種實施例中的密封銷。該密封銷同樣具有銷柱452和與銷柱452的首端連接的止擋凸臺453。然而與圖35所示的密封銷不同的是,圖36中的密封銷的銷柱在其軸向方向上是不等徑的,而是包括外徑不同的至少兩部分,其中尾端部分的外徑要大于主體部分的外徑。這就使得,當該密封銷插入留置管體時,銷柱的尾端部分與留置管體43是緊密貼合的,從而保證了密封效果,使得客體的血液或體液無法進入到留置管體中。而銷柱 的主體部分的外徑略小于留置管體43的內徑,使得銷柱的主體部分與留置管體43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相對于圖35所示的結構,這種結構可以減小銷柱在進入和退出留置管體時的摩擦力,從而使得銷柱在進入和退出留置管體時更加容易。

圖37顯示了本發(fā)明所述的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在實施例四中的支座的結構。

圖38從另一個角度顯示了實施例四中的支座的結構。

如圖37和圖38所示,支座包括脊狀部412和自脊狀部向外伸出的翼部413。脊狀部412的首端具有凹槽414,該凹槽414可以作為將密封銷從留置管體內取出的施力點,從而便于將密封銷從留置管體中拔出。

從圖38中可以看出,支座41的底面設有若干凸出于底面的金字塔形的凸起415,這些凸起一方面可以提高固定的效果,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得底面與皮表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從而提高皮表的透氣性,降低皮表過敏的風險。當然,在其他的實施例中,凸起也可以被設置為其他形狀,例如半球形等。

另外,從圖35中還可以看出,密封銷45的止擋凸臺453上具有沉孔451,該沉孔451是與植入器匹配使用的。當需要將留置管體連同密封銷推入客體時,將一獨立于皮表留置器械的棒狀植入器的一端對應置于沉孔451中,通過該棒狀的植入器向密封銷和留置管體施加推力,就可以輕松地將留置管體和密封銷推入客體中。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銷柱可以是實心結構,也可以是中空結構。如果銷柱是實心結構,那么相對于中空結構其可以為留置管體的管壁提供更好的支撐力。而中空結構的銷柱會更節(jié)省材料,自身的自重也會更輕。

另外,優(yōu)選地,在本實施例中,銷柱的外表面和留置管體的內、外表面涂覆有抗菌涂層。該抗菌涂層可以是銀離子涂層或是磺胺嘧啶涂層,或是本領域內技術人員知曉的其他抗菌涂層。

此外,本實施例中的留置管體43的內徑最好也略大于穿刺針的外徑,從而減小穿刺針在進入留置管體43時的摩擦力。

在本實施例中,不同規(guī)格的皮表留置器械的支座41底面與留置管體43的軸線之間的夾角可以被設置為20~40度。但是,對于同一個皮表留置器械來說,支座41的底面與留置管體43的軸線之間的夾角是固定不變的。

圖39顯示了本案實施例四中的皮表留置器械被固定在客體皮表的狀態(tài)。

從圖39中可以看出,該皮表留置器械還包括用于將支座41固定于皮表的黏膠件42,該黏膠件42的中部具有孔洞,以使當黏膠件42覆蓋于支座41上時,脊狀部412暴露于外,而翼部413被覆蓋住并被黏貼在客體的皮表上。另外,在該皮表留置器械留置在皮表的期間,阻菌防水透氣膜5覆蓋于該皮表留置器械上,從而進一步提高抗菌阻菌效果,此外,該阻菌防水透氣膜5還起到進一步固定皮表留置器械的作用。

上述用于引導穿刺的皮表留置器械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驟:

(1)在首次治療開始時,穿刺針先行刺入客體進行首次治療;

(2)在首次治療結束后,將穿刺針從客體中拔除,然后沿著穿刺針的穿刺路徑將留置管體的遠端連同密封銷一起經由皮表逐漸刺入客體,直至底座的底面與皮表接觸;采用黏膠件將皮表留置器械固定留置于皮表,以將留置管體的遠端連同密封銷一起留置于客體內進行占位,從而幫助形成穿刺隧道;在該皮表留置器械上覆蓋阻菌防水透氣膜,然后患者便攜帶著皮表留置器械回家休息;

(3)在下一次治療開始時,先將阻菌防水透氣膜揭除,將密封銷從留置管體內拔出,然后使穿刺針穿過留置管體內的通道進入客體,以進行該次治療;

(4)在該下一次治療結束后,將皮表留置器械和穿刺針從客體中拔除,然后立刻將一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的留置管體遠端連同密封銷沿著穿刺隧道刺入客體,以使該新的皮表留置器械留置于皮表;

反復進行上述步驟(3)和(4),直至治療結束。

上述治療可以是血液透析治療,也可以是其他治療過程,例如皮下注射。

從上述描述可以看出,上述皮表留置器械的使用也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說,最好不要對其進行反復使用。這是因為在留置狀態(tài)下,密封銷的銷柱尾端是與客體的皮下組織接觸的,而在后續(xù)的操作過程中,密封銷又需要從留置管體中被拔出,這就使得密封銷容易被外部污染物污染。因此為了保證器械是無菌的,建議每一次治療均更換一個新的皮表留置器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舉的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顯然本發(fā)明不限于以上實施例,隨之有著許多的類似變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如果從本發(fā)明 公開的內容直接導出或聯想到的所有變形,均應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全县| 罗田县| 桐梓县| 定安县| 石嘴山市| 英超| 彭山县| 沅陵县| 牙克石市| 双鸭山市| 青海省| 石屏县| 嘉善县| 洪泽县| 昔阳县| 广西| 丹巴县| 邓州市| 宁安市| 峨边| 丹江口市| 泰和县| 西丰县| 河间市| 福州市| 叙永县| 资溪县| 武乡县| 甘泉县| 盐源县| 西盟| 晋州市| 宕昌县| 辽阳县| 临湘市| 东乡族自治县| 饶河县| 南阳市| 宿州市| 郯城县| 临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