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用滅菌氣體對例如內窺鏡等滅菌對象物進行滅菌的滅菌裝置和滅菌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存在有對例如內窺鏡等需要進行滅菌處理的滅菌對象物進行清洗、殺菌的裝置。作為這種裝置,例如具備:清洗槽,其用于對滅菌對象物進行清洗消毒;以及噴嘴,其噴出清洗液。
并且,這種裝置是將滅菌對象物設置到清洗槽中,向清洗槽內供給消毒液(臭氧水),將滅菌對象物浸漬在消毒液中,并且將清洗液噴付到滅菌對象物上,由此對滅菌對象物進行清洗消毒(參照專利文獻1)。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135396號公報
但是,在現有的上述裝置中,因為使用臭氧水對滅菌對象物進行消毒,所以有如下問題:臭氧水難以可靠地殺滅沉積于滅菌對象物的外部和內部的細菌。
另外,為了保管清洗消毒后的滅菌對象物,有采用從裝置中取出將其裝袋的方法,但是在現有的上述裝置中對裝袋完全沒有考慮。
技術實現要素:
因此,本發明鑒于這樣的實際情況,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可靠地殺滅沉積于內窺鏡的外部和內部的細菌的滅菌裝置。
本發明提供一種滅菌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第一滅菌部,其能收容滅菌對象物;第二滅菌部,其能收納收容滅菌對象物的袋子;以及滅菌氣體供給系統,其向第一滅菌部和第二滅菌部雙方供給滅菌氣體。
根據這樣的第一種滅菌裝置的構成,因為是在第一滅菌部用滅菌氣體對滅菌對象物直接進行滅菌,在第二滅菌部用滅菌氣體對袋子直接進行滅菌,所以滅菌效果高,能可靠地滅菌。
另外,作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優選如下,即滅菌裝置還具備滅菌氣體排氣系統,所述滅菌氣體排氣系統從所述第一滅菌部和第二滅菌部排出滅菌氣體,所述滅菌裝置構成為,在從所述滅菌氣體供給系統向第一滅菌部和第二滅菌部供給滅菌氣體后,將該滅菌氣體從滅菌氣體排氣系統排出。
根據這樣的第二種滅菌裝置構成,通過向第一滅菌部和第二滅菌部各自供給滅菌氣體,能可靠地滅菌,通過從各個滅菌部排氣,能在短時間內而且沒有殘留地進行排氣。
另外,作為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優選如下,所述第一滅菌部具備:開口部,其能取出放入所述滅菌對象物;以及罐,其具有打開關閉該開口部的蓋,第二滅菌部和罐構成為:能通過所述開口部連通,而且能從外部進行將所述滅菌對象物收容進袋子的操作。
根據這樣的構成,因為能在分別經過了滅菌的第二滅菌部的內部或者罐的內部將滅菌對象物收納于袋子中,所以能抑制滅菌后的滅菌對象物、袋子內部被污染。
本發明提供一種滅菌方法,該滅菌方法使用上述第一種滅菌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滅菌方法包含滅菌處理工序,在所述滅菌處理工序中,從滅菌氣體供給系統向所述第一滅菌部的內部供給滅菌氣體,對收容于第一滅菌部的滅菌對象物進行滅菌,并且從滅菌氣體供給系統向第二滅菌部供給滅菌氣體,對收容于第二滅菌部的袋子進行滅菌處理。
根據這樣的構成,因為用滅菌氣體對滅菌對象物和收容該滅菌對象物的袋子分別進行滅菌,所以能可靠地使其成為無菌狀態。
另外,作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優選如下,所述滅菌方法使用上述第二種滅菌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滅菌處理工序后,從滅菌氣體排氣系統將第一滅菌部內部的滅菌氣體排出到外部,并且從滅菌氣體排氣系統將第二滅菌部的內部的滅菌氣體排出到外部。
根據這樣的構成,通過向第一滅菌部和第二滅菌部各自供給滅菌氣體,能可靠地滅菌,通過從各個滅菌部排氣,能在短時間內而且沒有殘留地進行排氣。
另外,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優選如下,在所述滅菌處理工序后包含裝袋操作工序,在所述裝袋操作工序中,在第一滅菌部或者第二滅菌部的內部將滅菌對象物裝入袋子中。
根據這樣的構成,因為在第一滅菌部的內部或者第二滅菌部的內部進行裝袋,所以能在滅菌環境下進行裝袋。因此,能可靠地滅菌。
另外,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優選如下,在所述滅菌處理工序中,將第一滅菌部和第二滅菌部分隔為非連通狀態進行滅菌,在所述裝袋操作工序中,將所述分隔解除,從而讓第一滅菌部和第二滅菌部連通,在第二滅菌部中進行裝袋。
根據這樣的構成,能在非連通狀態的第一滅菌部和第二滅菌部各自的內部將滅菌對象物和袋子可靠地滅菌。然后,使兩滅菌部連通,在第二滅菌部的內部進行裝袋操作,所以能維持滅菌狀態并且進行裝袋操作。
根據本發明,能得到如下優良效果:能可靠地殺滅沉積于滅菌對象物的外部和內部的細菌,能使其成為無菌狀態。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滅菌裝置的概略構成圖。
圖2是示出配置于罐的周壁上的多個噴嘴和能旋轉地設于罐內部的筐的旋轉部的立體圖。
圖3是示出配置于圖2的筐內的多個支架和載置于該支架上的的多個內窺鏡的俯視圖。
圖4是示出在圖3的多個支架上載置有處理工具插入口的多個內窺鏡的立體圖。
圖5是示出內窺鏡的外部清洗工序的流程圖。
圖6是示出內窺鏡的內部清洗工序的流程圖。
圖7是示出罐內的內窺鏡的滅菌處理工序的流程圖。
圖8是示出第二腔的袋子的滅菌處理工序的流程圖。
圖9是示出在經滅菌處理后的袋子中裝入經滅菌處理后的內窺鏡的裝袋操作工序的流程圖。
附圖標記說明
1:滅菌裝置;10:旋轉部;2:第一滅菌部;20:第一腔;21:罐;210a:罐的開口部;211:罐的蓋;210b:罐的周壁;22:筐;23:支架;23a:流體供給路;24:噴嘴;25:超聲波振蕩器;26:清洗液供給系統;28、44:滅菌氣體供給系統;29、45:滅菌氣體排氣系統;3:密封部(手動封口機);30:干燥空氣供給系統;31:干燥空氣排氣系統;32、33:真空系統;4:第二滅菌部;40:第二腔;46:濕度控制器;A:內窺鏡;B:袋子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一實施方式的滅菌裝置和滅菌方法進行說明。
如圖1~圖4所示,本實施方式的滅菌裝置1具備:第一滅菌部2,其能收容滅菌對象物A;第二滅菌部4,其能收納袋子B,袋子B收容滅菌對象物A;以及滅菌氣體供給系統28,其向第一滅菌部2和第二滅菌部4雙方供給滅菌氣體。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滅菌對象物A為內窺鏡(以下稱為內窺鏡A)。
在本實施方式中,滅菌氣體例如使用二氧化氮(NO2)。
第一滅菌部2是框體,在該框體內部設有第一腔20。在該第一腔20的內部設有旋轉部10,該旋轉部10讓后述的筐22相對于用于對滅菌對象物A進行滅菌的罐21旋轉。
罐21具備:罐主體210,和打開關閉該罐主體210的開口部210a的蓋211,和在罐主體210內部、與罐主體210呈同心狀且可旋轉地設置的筐22,以及配置于該筐22的內部,用于清洗內窺鏡A內部的支架23。此外,罐主體210的蓋211成為罐主體210的內部和第二腔40的分隔件。
筐22由具有20mm×20mm網眼的周壁的筒體構成,具有能收容多個內窺鏡A的大小。
旋轉部10具備:電機100;滑輪P1,其固裝于該電機100的驅動軸101上;旋轉軸102,其從筐22的底部中心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出;滑輪P2,其固裝于該旋轉軸102;以及皮帶103,其纏掛在兩方滑輪Pl、P2上。
旋轉軸102是筒狀,構成為能通過高壓空氣供給UF水,并且在罐21的內部分支為多個供水管102a,與后述的支架23的基端部(流體供給路23a)連接。
支架23在內部形成有流體供給路23a,流體供給路23a用于向內窺鏡A的處理工具插入口Al供給清洗液和干燥空氣(在本實施方式中為暖風)。
另外,在罐主體210的周壁上配置有:多個噴嘴24,其用于在滅菌處理工序前清洗內窺鏡A的外部;以及多個超聲波振蕩器25,其用于清洗內窺鏡A的外部。
噴嘴24配置于罐主體210的周壁上,以使得噴出口(頂端部)24a朝向罐主體210的中心。具體地說,相對于罐主體210的周壁,在罐主體210的軸方向上下隔開間隔地2個2個地配置,而且,遍及罐主體210的周向配置有多組。
多個超聲波振蕩器25在外部設有供電部(未圖示),該供電部供給用于振蕩的電源。另外,超聲波振蕩器25配置于上下配置的噴嘴24、24之間。具體地說,是以讓輸出部25a(頂端部)朝向罐主體210中心的方式配置于罐主體210的周壁上。
并且,罐主體210的開口部210a具有能取出放入內窺鏡A的大小。另外,罐主體210的開口端部貫穿設置于第一腔20和第二腔40的分隔壁D。因此,通過打開罐主體210的蓋211,就能讓罐主體210的內部和第二腔40的內部相連通。
在第一腔20內具備清洗液供給系統26、清洗液排液系統27、滅菌氣體供給系統28、滅菌氣體排氣系統29、干燥空氣供給系統30、干燥空氣排氣系統31、濕度控制器32、真空系統33、通向支架23的支架用清洗液供給系統34、以及通向支架23的壓縮空氣系統35。
清洗液供給系統26向多個噴嘴24供給用于清洗內窺鏡A的清洗液。具體地說,其具備:供給管340,其通過噴射向罐21供給清洗液;以及開閉閥34a,其設于該供給管340。
清洗液排液系統27將從多個噴嘴24供給的第一腔20內的清洗液排出到外部。具體地說,其具備:排水管341,其將供給到罐21的純水排出到外部;以及開閉閥341a,其設于該排水管341。
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清洗液使用純水(UF水)。另外,被供給的清洗液的量根據內窺鏡A的數量、大小適當調整。
滅菌氣體供給系統28具備:氣體供給管28a,其從滅菌氣體供給源(未圖示)向罐21的內部供給滅菌氣體;以及開閉閥280a,其設于該氣體供給管28a。
干燥空氣供給系統30利用來自噴嘴24的干燥空氣(暖風)使清洗工序后的罐21的內部和內窺鏡A的外部干燥,并且利用來自支架23的干燥空氣(暖風)使內窺鏡A的內部干燥。另外,干燥空氣供給系統30具備:干燥空氣供給源(未圖示),其供給干燥用空氣(暖風);干燥空氣供給管300,其與干燥空氣供給源連接,供給用于使罐21和第二腔40干燥的干燥空氣(暖風);以及開閉閥300a,其設于該干燥空氣供給管300。
干燥空氣排氣系統31具備:干燥空氣排氣管310,其將干燥了罐21和第二腔40后的干燥空氣(暖風)排出到外部;以及排氣閥310a,其設于該干燥空氣排氣管310。
另外,在罐21的內部設有濕度控制器32,濕度控制器32用于調整罐21內部的濕度。
真空系統33,用于調整供給滅菌氣體的環境,其具備:壓力調整配管330,其用于將罐21和內窺鏡A的內部抽真空;以及開閉閥330a,其設于該壓力調整配管330。
支架用清洗液供給系統34具備:供給管340,其向支架23的流體供給路23a供給純水;以及開閉閥34a,其設于該供給管340。另外,壓縮空氣系統35具備:高壓空氣配管350,其供給用于通過噴射來清洗內窺鏡A內部的高壓空氣;以及高壓空氣供給閥35a,其設于高壓空氣配管350。
第二腔40是由多個透明的板材包圍而形成的腔室,其構成為,與打開蓋211的狀態下的罐21的內部連通,在滅菌處理后,能進行將從罐主體210的開口部210a取出的內窺鏡A裝到袋子B中的裝袋操作。
另外,在第二腔40內配置有:袋子保持部41,其保持多個袋子B;手套(globe)G,其用于從外部進行裝袋操作;密封部43,其將裝有內窺鏡A的狀態下的袋子B的開口部密封;滅菌氣體供給系統44;滅菌氣體排氣系統45;以及濕度控制器46。
手套G用于操作者插入手在第二腔40內進行操作。
袋子B具有能收容內窺鏡A的大小,用無紡布構成,使得滅菌氣體能從內部和外部通過。
在本實施方式中,密封部43是將袋子B的開口部熱密封的手動封口機。
滅菌氣體供給系統44具備:氣體供給管44,其用于從氣體供給源(未圖示)向第二腔40的內部供給滅菌氣體;以及開閉閥440a,其設于該氣體供給管44。
滅菌氣體排氣系統45具備:氣體排氣管450(290),其將滅菌氣體從第二腔40排出到裝置1的外部、例如規定的排氣處理裝置(未圖示);以及開閉閥450a(290a),其設于該氣體排氣管450。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腔40的滅菌氣體排氣系統45與第一腔20的滅菌氣體排氣系統29共用。
此外,雖然沒有圖示,但是在將積存于罐21內部的清洗后的清洗液排出的排水口適當配置有過濾網或者過濾器。
另外,在罐21的內部和第二腔40的內部各自配置有:濃度傳感器,其用于檢測滅菌氣體的濃度;以及溫度傳感器,其檢測干燥空氣(暖風)的溫度。
下面,對本實施方式的滅菌方法進行說明。該滅菌方法具備:內窺鏡外部清洗工序,從多個噴嘴24噴射清洗液清洗內窺鏡A的外部;超聲波清洗工序,在內窺鏡外部清洗工序后通過超聲波清洗內窺鏡A的外部;內窺鏡內部清洗工序,從多個支架23噴射清洗液清洗內窺鏡A的內部;滅菌工序,利用滅菌氣體對內窺鏡A的外部和內部進行滅菌;以及收納操作(裝袋操作)工序,在滅菌工序后,在經過滅菌后的袋中裝入經過滅菌后的內窺鏡。對于內窺鏡A重復進行噴射清洗和超聲波清洗。
首先,在內窺鏡外部清洗工序中,如圖5所示,使第二腔40開放,打開罐21的蓋211,使罐21的開口部210a開放。并且,從罐21的開口部210a依次插入多個內窺鏡A(在本實施方式中為3個),在罐21內部的筐22的底部依次設置多個內窺鏡A(步驟S0)。具體地說,如圖4所示,一邊卷繞內窺鏡A的可撓管,一邊在支架23的流體供給路23a的開口部載置內窺鏡A的處理工具插入口Al。
然后,關閉罐21的蓋211,使其與第二腔40成為不連通的狀態,封閉罐21的開口部210a。并且,一邊向多個噴嘴24施加壓力一邊供給純水,與此同時,利用旋轉部10使筐22以規定的轉速旋轉。由此,通過噴射對內窺鏡A的外部進行清洗(步驟Sl)。
接下來,轉移到超聲波清洗工序(步驟S2)。即,對超聲波振蕩器25供電使其振蕩,并且通過超聲波振動使沉積于內窺鏡A外部的細菌脫落。具體地說,通過超聲波的振動,在傳導超聲波的液體中產生無數氣泡,并且通過所產生的氣泡與內窺鏡A碰撞而破裂時的沖擊波,能使附著于內窺鏡A外部的細菌脫落。
然后,讓筐22的旋轉停止,并且把在噴射清洗和超聲波清洗中使用的水排出到外部(步驟S3)。
接著,通過干燥空氣供給管300和開閉閥300a向多個噴嘴24供給高壓干燥空氣(在本實施方式中為暖風),利用從多個噴嘴24供給的干燥空氣使罐21的內部干燥(步驟S4)。在干燥后,干燥空氣通過干燥空氣排氣管310和排氣閥310a排出到外部(步驟S5)。由此,能防止附著于內窺鏡A外部的水分產生細菌。
另一方面,如圖6所示,與內窺鏡A外部的清洗并行地進行內窺鏡內部清洗工序。即,噴射清洗內窺鏡A的內部(步驟S10)。具體地說,向支架23的流體供給路23a以高壓供給純水,進行內窺鏡A內部的清洗。然后,通過支架23除去內窺鏡A內部的水(步驟S11)。對于內窺鏡A重復進行噴射清洗和超聲波清洗。
接下來,通過支架23的流體供給路23a供給高壓干燥空氣(在本實施方式中為暖風),內窺鏡A的內部被干燥(步驟S12)。在干燥后,干燥空氣排出到外部(步驟S13)。由此,能防止殘留于內窺鏡A內部的水分產生細菌。
然后,轉移到內窺鏡A的滅菌處理工序。首先,如圖7所示,通過抽真空管330和開閉閥330a進行罐21內部和內窺鏡A內部的抽真空(步驟S20)。然后,針對罐21的內部(包含內窺鏡A的內部),利用濕度控制器32調整濕度(步驟S21)。即,調整好能向第二腔40、罐21的內部(包含內窺鏡A的內部)供給滅菌氣體的環境。
并且,從滅菌氣體供給源供給規定量的滅菌氣體(步驟S22),利用所供給的規定量的滅菌氣體對內窺鏡A和第一腔20的罐21的內部進行滅菌處理(步驟S23)。
并且,在罐21的內部(包含內窺鏡A的內部)進行充氣(步驟S24)。具體地說,關于罐21內部(包含內窺鏡A的內部)的充氣(エアーレーション),是通過真空排氣多次供給干凈空氣。由此,罐21內部(包含內窺鏡A的內部)的滅菌氣體濃度得到降低。
接著,利用濃度檢測傳感器確認罐21內部(包含內窺鏡A的內部)的滅菌氣體有無殘留(步驟S25)。
另一方面,如圖8所示,轉移到大氣壓狀態的第二腔40的滅菌處理工序(步驟S30),利用濕度控制器46調整第二腔40的內部濕度(步驟S31)后,供給滅菌氣體(步驟S32),第二腔40的多個袋子B被進行滅菌處理(步驟S33)。
然后,進行第二腔40的充氣(步驟S34)。具體地說,打開罐21的蓋211,并且一邊供給干凈空氣一邊將第二腔40內部和罐21內部的氣體排出到對象空間外。由此,第二腔40內部的滅菌氣體的濃度得到降低。
接著,利用濃度檢測傳感器確認第二腔40的滅菌氣體有無殘留(步驟S35)。
在滅菌處理工序后,如圖9所示,轉移到裝袋操作工序。具體地說,打開罐21的蓋211,使罐21的開口部210a開放(步驟S40),從罐21的開口部210a取出內窺鏡A裝入袋子B中(步驟S41),將袋子B的開口部用手動封口機43密封(步驟S42)。
然后,第二腔40和罐21的蓋211被打開(步驟S43),多個被裝袋好的內窺鏡A被搬送到外部。
此外,本發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可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宗旨的范圍內施加適當變更是不言而論的。
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是使筐22旋轉而從多個噴嘴24向內窺鏡A噴射的,但是也可以使罐21旋轉而從多個噴嘴24向內窺鏡噴射,還可以使罐21和筐22雙方都旋轉。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是在第一腔20上將第二腔40配置成縱一列的,但是也可以將第一腔20和第二腔40配置成橫一列。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是將裝入內窺鏡A的袋子設為無紡布的,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使滅菌氣體通過、能對袋子B的內部和外部進行滅菌處理的材料即可。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是向罐21內和第二腔40供給規定量的滅菌氣體的,但是也可以在罐21的內部和第二腔40分別安裝檢測滅菌氣體濃度的傳感器,在罐21的內部和第二腔40各自的滅菌氣體的濃度達到規定值之前分別供給滅菌氣體。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是在將罐21的內部抽真空時,第二腔40設為大氣壓狀態的,但是也可以將罐21的內部和第二腔40都抽真空。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是在1個筐22中設置3個內窺鏡A,但是也可以增大單個筐22的容積,使設置的內窺鏡A增加,還可以在多個筐22中分別設置多個內窺鏡A,以提高對內窺鏡A進行滅菌處理的操作效率。
另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第二腔40的滅菌氣體排氣系統45與第一腔20的滅菌氣體排氣系統29是共用的,但是也可以分別設置。